如何化解男孩的反抗情緒
是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有逆反心理和行為?不是,逆反心理使人的一種本能心理,它存在於人生的各個階段,只不過在青春期時反抗心理會表現得更為突出,而男孩青春期反抗可能表現得明顯一些。一般而言,叛逆是孩子生命周期發展的必經階段。對反抗的孩子,不主張使用強壓的做法。這種做法,雖然能顯示教育者的威風,卻會在孩子的心裡造成更大的陰影,從而激起孩子更甚的反抗心理。一.反抗的表象逆反行為發生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教育者可以是老師、父母,也可以是其他管理人員,被教育者主要是指處在被教育地位的青少年,逆反行為往往是由教育方式不當引起的。由於逆反行為所表現的逆反心理的輕重不同,表現形式也會不同。輕度逆反行為表現為不滿意的言語;中度逆反行為表現為不服從;嚴重的逆反行為則表現為反抗,即發生與教育者的主觀願望相對立的行為。具體表象是:父母不讓他碰某件東西,孩子一定要碰;有時候爸爸媽媽喊他,故意裝作聽不見,不答應;與父母過度爭吵或少言寡語;明目張胆或消極對抗老師的教導;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遷怒他人;對父母和家人的態度冷淡,回家後愛把自己關在房裡不出來,自我封閉,但同學之間卻有說有笑,好結成同齡群體,尋找「知音」和「朋友」。有了這種心理的孩子,經受不了批評、挫折和壓力。本能地任性胡來、我行我素,根本就不辨是非、不識好歹,只要有悖自己的意識,就要對抗,這就是叛逆性格的行為邏輯。二.逆反原因所謂逆反心理不是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於父輩和子輩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兒童的自我意識地發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展,他開始想自己去做一些事,和父母有了最初的衝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後(十二三歲至十五六歲)。從心理來看,這都是孩子正常心理發展,但很多父母卻認為孩子對抗自己。性發育是「青春期逆反」的主要動因。在感受身體快速生長和變化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學會了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同時也開始對身邊各種事物發生廣泛興趣和主動探索;隨著心理的不斷發展和經歷、經驗的不斷積累,孩子的成人感產生了,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要求成年人將他們視為大人,理解並尊重他們;他們也不斷嘗試某些「標新立異」的方式,以贏取成人的關注及重視。如果父母不給予他們必要的尊重、理解、關心、關注,或一如既往地把他們看作「小孩子」,嘮叨不停、溺愛過度、設限過多、要求過高,孩子理解與尊重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強烈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就會成為他們「正當需要」無法滿足的「補償」。實際上,這是孩子內心很矛盾、很糾結、很不快,也產生為什麼我是這樣的問話。渴望獨立與現實中對家長依賴的心理矛盾。此時期,出現的「成人感」意識到「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希望父母向對待成人一樣地對待,這時,他們最討厭父母仍然像對待孩子一樣,對他們的活動事無巨細一一過問,對他們的事千叮嚀萬囑咐地嘮叨。但同時他們又不具備獨立自主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他們想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可自己又不具備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他們想讓成人把他們當作大人看待,可自己得許多言行舉止依然帶有孩子氣,以至於他們越是想擺脫父母,越是發現離不開父母的照料和幫助。這種渴求獨立和現實依賴的矛盾,使孩子的心理上經常產生衝突、混亂和不安,為了消除這種矛盾衝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們常常以孩子氣的行為方式對抗父母或成人,以顯示自己不再是兒童。心理閉鎖與渴望獲得理解的心理矛盾。孩子開始有了自己心中的小秘密,不再願意什麼都跟家長說,儘管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但心理活動的外在表露卻開始失去了兒童的直爽、天真、單純。性生理髮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心理矛盾。隨著性器官和性機能的發育成熟,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開始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急劇和顯著變化,甚至產生恐懼及不知所措的心理。這正是性發育成熟與性心理幼稚的一種矛盾表現。孩子的逆反期為小學五六年級至高中,在初中時特別明顯。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開始覺醒,不僅會反對父母,也會反對老師,以及其他長輩。知道孩子處於這個階段,父母就應該持與孩子平等的態度,凡事不要說「我要你怎麼樣」之類的話,孩子會覺得那是你的要求,不是他的意思,從而拒絕配合。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他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當他認為自己對的時候,他會堅持己見,當他認為自己沒有受到公平待遇的時候他會逆反。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像對待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交流。和孩子建立平等關係,明確孩子不是依附於自己的私有財產,成為孩子的朋友。三.父母的解決辦法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總是擔心他們這個弄不好,那個不好的。其實作為父母應該相信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父母不認同,其實只要不是原則上的錯誤,不如讓孩子自己去碰碰釘子,這個比說教強。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的就是父母的嘮叨。他們會覺得父母很啰嗦,不願意溝通。不要凡事都與學習成績掛上鉤,這樣孩子會覺得媽媽只關心她的成績,卻不關心她的內心感受,這個時期表現出的情緒是內心糾結的表現。家長要暗中觀察孩子的變化,關注他們真正需要什麼。認為孩子哪裡做得不對後,要進行交流溝通,但也不要馬上切入主題,而是要首先肯定孩子的一部分行為。如何教育並理解孩子,其實是父母面對的新問題,從照顧孩子的生理到關懷他們的內心,家庭教育應該有更多新認識。1.男孩逆反期時家長應學會給他做選擇題。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所選擇。處於「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別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種意見——哪怕這意見和行為是正確的。這時,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與其它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他選擇,既讓孩子表現了他的獨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願地順從你的建議,雙方皆大歡喜。注意:使用敘述句、疑問句,徵求、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僅供參考,相信孩子會自己做出自己滿意的決定。2.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這個時期的孩子,適當的鼓勵,用鼓勵去引導孩子,比說教強。但對於一些原則上的問題,父母一定要嚴厲。3.巧搭梯子,讓孩子自然下台階。如果孩子因故考試成績明顯下降,你不能對他嘲笑諷刺,因為嘲笑諷刺會適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的「不歸路」。在應試教育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安慰、鼓勵孩子:平日努力了,考場儘力了,分數如何,於心無愧。4.因勢利導,疏而不堵。孩子玩得高興的時候,父母打斷而要求他做他不願意的事,這正是引起孩子對抗的導火線,這往往會發展到親子對抗,甚至可能還會有極端之舉。5.對一些「問題」,可先只關注,不急於批評。就是沒有優點,也不要老批評,可只關注。這時,耐心很重要。當孩子感到學習痛苦時,不要講大道理,可表示關心、同情。6.給孩子一點決定權,其實,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家長應該積極關注孩子的優點,把一些做決定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孩子在執行自己的決定時,家長一定要沉住氣,堅持觀望的態度,在孩子做錯時要引導他,而不是代替他。7.改善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方式。要與孩子平等地談心,儘可能地找出孩子身上的優點,主動告訴孩子應該堅持什麼?不該堅持什麼?用尊重、商量的語氣而不是教訓、命令的語氣。和孩子溝通是必要,但我建議父母在這個時期和孩子溝通時,不要過多的以學習為中心的說教。8.青春期的男孩特別難教育,一般是從初一開始,有些孩子可能更早點,也有些孩子出現得晚點,這個階段會持續兩三年。在孩子的狂飆期,再談學規矩或許會適得其反,家長應該做的是肩並肩教育,意思就是和孩子做朋友,雖然可能全社會和家長都覺得孩子應該往東走,但狂飆期的男孩一定要往西走,這個時候,你和他說『必須向東走』,他只會和你樹敵。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陪著他一齊往西走,在這個過程中,要讓他體會到父母是真心愛他的。這不是縱容,而一種策略,家長應該不斷學習的東西,和孩子進行適當的溝通,比如讓他做選擇題,必要的時候,可以小威脅一下。等過了狂飆期,孩子會感悟到父母的真愛,慢慢成熟起來的心靈也會帶著他走上正確的道路。9.有時孩子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設想。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鼓勵孩子好好學習,通過努力去實現,而不是給孩子潑冷水。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已經形成一定的思想,但心靈是很脆弱的一定要信任孩子,給孩子自信。信任本身就包含著強大的教育力量,能給予被信任者正面積極的暗示。放手並不意味著放任。給孩子空間,尊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有充足的機會學習獨立和自我管理,同時堅持一定的規則,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他支持和幫助,這些做法有利於幫助孩子學會主動、負責。最成功的教育,不是緊握著孩子的手,替他們步步為營,而是適量的放手。10.批評孩子時切莫傷害孩子自尊心。分清場合和措辭,切莫當著孩子在孩子的朋友老師面前言辭激烈的批評孩子,批評措辭要適當,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麼不如某某學習好,你怎麼什麼都不如某某呢?」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對事不對人,批評孩子時不要用你怎麼從來,你怎麼總是等言語,要針對這件事,就事論事,不要翻舊帳。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激烈衝動的時候,家長乾脆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息衝動後再講道理。這麼小的孩子注意力是很短暫的,很容易被轉移。經過幾次之後孩子就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了。11.媽媽要接納,爸爸應認同。不少家庭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孩子與媽媽的「矛盾」一觸即發,與爸爸關係則相對緩和。其實,父母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遇到「不聽話」的孩子,也該發揮不同作用。父親應盡量減少干預孩子逆反的次數。如果孩子逆反並無道德觀念上的「出格」,父親應表示認同,並鼓勵培養他為人的責任意識。很多男孩覺得媽媽啰嗦,認為不用媽媽多說事情也會做好。這時,父親不應勸孩子聽媽媽的話,而要表示認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你說到了,就一定要做到。」有一句話說的好:與孩子一起成長.這時,父親的作用應更大一些。12.家校合作,善待學生。從某種程度上說家庭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誘因。加強和老師的溝通和交流,促成家校合作。13.反省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是否對孩子有過多的否定和干涉,讓孩子在家庭中無法釋放自己內心的想法?跟孩子溝通,分享孩子內心的孤獨以及其他情緒,從而多一些對孩子的理解。多鼓勵、讚揚孩子,多用良好的語言,這樣能夠改善親子關係,並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家長還應主動學習一些心理學和生理學知識,了解孩子在生長發育期的心理變化和反應特徵,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並順利度過這一時期。14.一旦到了青春期,馬上意識到孩子長大了,先前的智力開發和習慣養成會對今後奠定堅實的基礎。青春期來臨的教育更多的是人格的教育,父母自身做好是必要的,同時拿出時間關注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以便更好的實施親子教育。你做經理、做導師,不如做好孩子的朋友。四.青少年的「反抗期」非常必要這個年齡段是孩子成長的逆反期,出現這種現象是正常的。作為家長應感到高興,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但是他們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這時更應是孩子的朋友。青少年的「反抗期」非常必要,是「成材關鍵期」,青少年通過對父輩管制的反抗,獲得自信、自立等重要心理依據,培養其獨立思考、勇於負責的寶貴品質。如果家長在此期間對有「反抗」傾向的青少年施行強力打壓,很可能會破壞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進程,導致他們獨立性、創造性等寶貴品質的嚴重缺失。對於男孩來說,只有順利度過青春期的逆反階段,才能變成真正的男子漢。青春期時由於父母的壓制,反抗不明顯,這使他成人後仍然像個父母的乖孩子,除了聽話,卻沒有自己的主見。那這個男孩永遠長不大,也難以成為有勇有謀的成熟男人。青春期時都不允許男孩有自己的聲音,那麼孩子成年後到了社會上,又哪裡來勇氣去面對複雜的社會,怎樣才能不逃避去面對?所以,要培養男孩的男性行為,就需要父母允許孩子在青春期時去反抗,不過分壓制,要去包容孩子獨立的願望,給孩子空間和人際界限。童年遭受過多打罵的孩子,在青春期時也容易沒有勇氣去反抗父母過分嚴厲的管教,從而延緩自己的成長路程。很多例子表明,沒有叛逆的孩子沒有成長,也不可能超越父母的成績,想要鼓勵孩子有發展,還應尊重他們形成的主見,並輔以自己的生活積累作參考。孩子的逆反心理,說實在的是家長造成的,家長總是以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做借口,不去陪伴自己的孩子,不去和孩子聊天,有些孩子就會用這種逆反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其實孩子還是孩子,他什麼都還是會聽家長的,那就要看這個家長是不是肯花時間去和孩子一起解決他的問題.如果當孩子遇到解不開的問題時,家長總是站在他的身邊,就算以後他在怎麼樣他也會把事情和自己的家長一起分擔。要讓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提高讓他把你做神一樣敬佩,孩子都有英雄主義的思想的,徹底服了才能聽你的話,還是要多溝通注意說話技巧,矛盾的青春期心理只要父母指導得法,是完全可以順利地度過這一危險年齡的。孩子「不聽話」,未必是壞事。青春期沒有逆反表現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推薦閱讀:
※家有男孩這麼教,長大肯定了不起!
※《男孩說明書》
※生育男孩的秘訣
※你們心中最理想的正太是什麼樣子?
※史上最全的生男孩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