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代必亡的四大原因

4.1.海禁之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明朝初期的航海事業到達了一個頂峰,鄭和下西洋被譽為中國走向海洋的標

志性事件,後人惋惜中國錯失了發展資本主義的機會,然而在明朝而言絕無可能,

西方的航海業發展乃是因為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性解放和經濟需要,地理大發現給

西方帶來了經濟的繁榮,而中國並不具備這些必要條件。

鄭和下西洋顯然不是明朝皇帝為了繁榮經濟市場而做出的決定,更不是個人

的冒險精神。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永樂帝無法迴避篡位的事實,為了表示其正統性,不斷要表示祥瑞,所以鄭

和要讓滿足永樂帝看到萬邦來朝的繁榮景象,於是一次又一次下西洋,為了顯示

「天朝大國」的「物產豐饒」與「慷慨大度」,鄭和攜帶大量中國珍奇特產,遍

行賞賜。

出航的另一目則是「取寶」,鄭和出使三十多個國家,「所取無名寶物,不可

勝計」,鄭和本身就是負責皇室採購衙門的內宮監太監,採購珠寶正是其職責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鄭和下西洋之船隊,謂之曰「寶船」,又名「西洋取寶船」,顧名思義,就是

皇帝採購的船隊。

和西方明顯不同的是,鄭和航海事業做的是賠本買賣,以至於七下西洋之後,

因為財政上無力為繼而中止了航海,並且頒布了禁海令。

一直以來貧窮的明朝政府,根本就沒有從航海中得到一絲一毫的好處,這和

鄭和下西洋的初衷有很大關係,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盛大,但並不適用於經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交流。久而久之,技術的進步被思想的落後所抵消。

明朝的禁海令被後世理解為閉關鎖國的象徵,但實際上禁海令並沒有持續多

長時間。然而明朝開放廣東海澳的原因,不過是中國官員的貪污受賄,再加上形

勢所逼,絕非主觀上的經濟開放。

當時中國東南沿海經常發生海寇與葡萄牙人互相勾結沿海劫掠的情況,對

此,廣東地方官員採用了招撫葡萄牙人而剿滅海寇的計策,一方面允許葡萄牙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改個名字並在課稅後於沿海各海澳進行貿易,一方面以武裝手段鎮壓海寇。這樣

既可分化海寇與葡萄牙人,又可增加官府收入,充裕餉源,甚至有助於剿滅「倭

寇」,可謂一舉多得。

另外一個原因是嘉靖皇帝迷信修齋建醮便可獲得長生,不惜重價到海外尋覓

龍涎香製作萬壽香餅。而葡萄牙人當時壟斷了南洋香料,所以地方官員也只有默

許葡萄牙人的貿易要求。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從表面上看,明朝時期中國有走向海洋的條件,但是準備不足,明朝政府沒

有考慮過向外擴張,所以錯過了機會。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政府的不擴張政策不

是因為善良,而是因為皇帝的昏庸和無能,以及明朝政府對民間思想和行為的嚴

密控制。

在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還有過這樣的論述。

明代張瀚所著的《松窗夢語》中,記載了他的家庭以機杼起家。中外治明史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的學者,對這段文字多加引用,以說明當時工商業的進步及資本主義的萌芽。

其實細閱全文,即知張瀚所敘其祖先夜夢神人授銀一錠、因以購機織布云云,

乃在於宣揚因果報應及富貴由命的思想。姑不論神人授銀的荒誕不經,即以一錠

銀而論,也不足以購買織機,所以此說顯然不能作為信史。

同時代的書法家王世懋,在《二酉委談》中提到江西景德鎮燒造瓷器,火光

燭天,因而稱之為「四時雷電鎮」。當代好幾位學者據此而認為此即工業超時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發展的徵象。

實則王世懋的本意,是在於從堪輿家的眼光出發,不滿當地居民穿鑿地脈,

以致沒有人登科中舉;而後來時局不靖,停窯三月,即立竿見影,有一名秀才鄉

試中試。

所謂明朝資本主義的萌芽純屬後人一廂情願,有人把中國近代落後的責任推

諉給反賊李自成和女真的野蠻統治,認為是他們妨礙了中國的進步,而一個有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資本主義萌芽蒸蒸日上的龐大帝國,竟然在經濟上貪污浪費導致入不敷出,橫征

暴斂逼反百萬流民,在軍事上以先進的火炮和上百萬的常備軍仍無法抗衡全族不

過十來萬兵力實行奴隸制的少數民族,是不是反差太大了呢?

或許明代的百萬流民應該毫無怨言的餓死自己,而雄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族

應該自我毀滅,那麼中國自然就可以昂首挺胸的走進新時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

世界強國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然而,縱然是流民們欣然自殺,女真心悅誠服,任明朝由著喜歡自己當大將

軍,殺死幾個老百姓而賣弄功勛,最後因為好色縱慾過度而死的正德皇帝、二十

多年不見朝臣,大肆搜刮錢財的萬曆皇帝、坐了一個月皇位就死了,卻弄出明朝

三大奇案之二的光宗,迷戀於做木匠活重用魏忠賢的熹宗皇帝、以及剛愎自用的

崇禎皇帝,或許還加上南明那位「七不可」的「蛤蟆天子」,這麼一代代的胡鬧

下去,再加上朝廷大臣黨爭不休,爭權奪利,世風日下,貪污腐敗成風,而民眾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麻木不仁(顯然嘛,要做到在明朝政府的壓迫下餓死都維持安定團結的局面,能

不麻木嗎?),在極端輕視商人的社會風氣下,明朝就順利發展爭取民主與自由

的資本主義?

明朝既然無心又無力改變現狀,那就只能夠重走歷代王朝滅亡的老路了。4.2.倭寇之患

我們先來看歸有光的一篇記載。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七月,倭寇六、七十人,流劫浙、皖、蘇三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省,攻掠杭、嚴、徽、寧、太平等州縣二十餘處,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流竄數千

里,殺傷四、五千人,死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歷時八十餘日,始

被擊潰。

當倭寇自蕪湖直逼南京安德門下時,明著名學者後來歷任政府要職的歸有光

正在南京城內科考。據其目睹情況:南京舉城鼎沸,軍民皆驚。問之,倭寇不過

五十餘人。而當時南京守城明軍約十二萬,其他明軍尚不計算在內。留都兵部尚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書張時徹、侍郎陳洙等閉門不敢出兵。相反,命令市民自備糧械,登城守衛。市

民被迫「典煮供備、常從後罰、冤號之聲,縊于衡路。」當時還是一個考生的歸

有光憤而問道:「平昔養軍果為何?」

擁有十二萬大軍的明留都兵部尚書,竟然不敢與只有五十餘人的倭寇作戰,

實在不可思議。然而,這只是反映了明朝軍隊的無能而已。

倭寇之患是因為明朝的海禁政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倭患」問題反映了日本對中國物產的貿易需求。胡宗憲《籌海圖編》《倭

好》一節,記載了日本人喜歡的中國物產。如衣料類:絲。絲棉、布、錦繡、紅

線;日用器物類:針、鐵鍋。磁器、漆器。女人脂粉;書籍類:佛經、醫書及四

書五經,除此之外,日本方面還特別需要中國藥材。

同時,中國士民對日本商品也有濃厚的興趣。如日本所產倭刀以其鋒利精巧

備受稱道,成為官紳士民爭相求購的珍品。另外,倭扇。描金飾物等,也頗受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朝百姓的歡迎。

倭寇王王直,就是從事走私貿易,他希望明朝政府取消海禁,允許中日自由

通商。王直曾經說過:「倭國缺絲綿必須開市,若允之,海患乃平」。在王直勢力

最大的時候,他仍上書明朝政府要求開放海岸。不過明朝政府不予理會,也不將

海外貿易與倭寇劫掠區別開來,依舊實行全面海禁政策。

明朝的海禁政策,使明朝經濟遭受嚴重損失,長期的海禁使政府損失大筆稅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收,私販橫行也使內地的競爭加劇,明朝政府秉承一貫不對話、嚴格控制的政策,

全面禁海。

「海濱之民,疲弊甚矣!官司之所困,征役之所窮,富豪之所侵,債負之所

折,怨人骨髓。」為了謀求活路,漁民與商販被迫從事走私活動。

所謂倭寇,其實絕大多數都是華人。

建按察使的宗方城給友人的信中敘述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倭寇攻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福州府福清縣的事。

「海寇大多華人,華人狡,善騙夷。福清之陷也,蓋華人之先其夷於睥睨間,

守睥者睹其夷,遂驚而逸。即陷,華人乃又先之,騙夷以獄此帑藏也,夷遂呼其

類數千人劈門以入,而其時華人已群入帑藏中負其萬金走矣。夷人不知華人負之

矣。及敗,其俘皆夷,華無一夫被創者。」

非但倭寇是華人組成,受益者也多是華人,海外貿易本來是件好事,「輸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華之產,馳異域之邦,易方物,利可十倍」,所以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山東

巡撫王抒說過:「濱海頑民圖賊厚利,從而販取柴米、酒肉以饋之,打造槍刀、

鉛丹以助之,收買違禁貨物以資之,飾送娼優、戲子以悅之,每見官兵動靜則星

火徒報,官府密令哨探則推避不從。寧殺可愛之身而不忍背不可附之賊。」

嘉靖間曾任福建巡撫的譚綸指出:「海上之國,方圓千里以上者多至不知其

數。無中國綾錦絲棉之物則不可以為國。海禁愈嚴,中國貨物價值愈厚,而奔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貿易者愈眾。私通不行,則伴以攘奪。」正是道出了倭寇問題的關鍵。

明朝政府政治上的腐敗也決定了倭寇的興盛。皇帝不派士兵抵敵人,卻乞求

海神的保佑。在王江涇一戰,斬敵首級二千餘顆的張經卻以「糜餉殃民,畏賊失

機」的罪名斬首示眾。

後來在一些官員的倡議下,明朝官府一方面放寬海禁,另一方面任用戚繼光

等名將嚴厲打擊為禍的強盜團伙,才使得長期軍事行動難以壓制的局面迅速穩定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下來,於是「市通則寇轉化為商」。

儘管如此,倭寇小規模的活動依舊存在,直到日本建立江戶幕府,於1639

年實行了鎖國令。各個大名、寺社支持的倭寇才徹底消失。

倭寇屢禁不絕,固然有明朝政府腐敗無能以及明朝軍隊的無能造成,但是根

本原因還在於基本國策。

就明朝政府的《大明律》來看,明朝政府全面實行海禁的立場是有原因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比如《大明律》明確規定:「凡將牛、馬、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綢絹、絲

棉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

根據《大明律》的規定,沿海居民下海也是違法行為,這就斷送了明朝走向

海洋的任何希望,倭寇之患禍國殃民,然而能夠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那些要求

解除海禁的走私商人、日本戰敗武士以及沿海謀求活路的居民嗎?

明朝政府的海禁令,不僅造成了倭寇之禍,也使明朝走向閉關鎖國的道路,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以後的清朝政府同樣繼承了明朝的政策。

如果倭寇事件能夠演變為一場民間爭取自由貿易的成功活動,那麼也許中國

的命運,甚至亞洲的命運都會發生改變,然而,這一場「出軌」行為還是被中國

封建社會巨大的慣性拉回到了「正軌」上,明朝順著「正軌」走向滅亡,中國也

沿著 「正軌」慢慢走向深淵。

4.3.黨爭之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或許東林黨人因為他們政敵名聲太差和自己屢戰屢敗而受到讚揚和支持,但

是對於明朝政府毫無意義,他們的抗爭並非為了國家利益,而是黨羽的立場,屁

股就已經決定了腦袋,他們反對一件事情,並不管事情本身是非曲直,而是他們

的政敵贊同這件事情。

他們和他們的政敵一樣熱衷於爭吵是非,並且對國家毫無貢獻。唯一和他們

的政敵不同的是,他們堅信自己的道德,並且只相信自己的道德,這使他們顯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固執而且有些滑稽,他們在屢次爭執中落於下風也正是這個原因,雖然後世給與

他們高度的評價,但是在誤國方面,他們絲毫不遜色於他們所蔑視並且堅決反對

的政敵。明朝的滅亡,他們要負的責任不會少於他們的政敵。而黨爭對於明朝滅

亡所起的作用,並不亞於後金和李自成。

這就是明朝末年的東林黨人,我很遺憾這麼評價他們。

朋黨之爭,唐有「牛李之爭」,宋的「新舊之爭」,其實,政治只是權利集團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鬥爭的一個手段和途徑,利益才是核心的。

由於東林黨的弱勢,得到普遍的同情心,而東林黨的講學與著作,更帶有濃

厚的學術氣氛,這從某方面來講,誤導了兩黨之爭是權利之爭而不是階級之爭的

真相。

在十六世紀九十年代,吏部尚書陳有年被辭,他的部下文選郎中顧憲成上奏

章請求皇帝(朱栩羽)挽留,而朱不但未允,連顧憲成的官也一併免了。顧回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鄉無錫,在東林書院講學,故謂之東林黨。

顧憲成等獎學時,多以批評時事為主,他們雖然不敢攻擊皇帝,但可以攻擊

內閣大學士。這種具有同一觀點和同一利害的人群,遂結合成一個陣營,互相呼

應,他們在沒有當權時,固然反對當權分子,但他們中一旦有人當權,也同樣排

斥他們所不滿意的人,而這種排斥,往往不是以是非為標準,而是以同黨或不同

黨為標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比如這些道德標兵反對張居正,因為張居正父親去世,按明朝禮制規定,在

職官員自聞父母喪日起,要辭官守孝三年,如有特殊情況,經皇帝特批,可以繼

續留任,稱為「奪情」。按慣例張居正也要遵守,可是支持改革的官員倡議奪情

留任,道德標兵們絲毫不顧張居正改革的巨大成果,紛紛攻擊這是 「忘親貪位」,

「背公議而殉私情」,「親死而不奔」是「禽彘」。他們認為首先要成為一個符合

他們認定的道德,才有權利主持朝政,雖然在他們當權的時候,從來就沒有進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過任何有效的改革。

萬曆皇帝對於論戰沒有反應的。「神宗在位久,怠於政事,章奏多不省。廷

臣漸立門戶,以危言激論相尚,國本之爭,指斥營禁。宰輔大臣為言者所彈擊,

輒引疾避去。」

因為皇帝的偷懶和涵養,言官們可以危言聳聽,使得自己名聲大振,又不至

於受到懲罰,所以更加肆無忌憚。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東林黨的核心在於所謂的「重振道德」,這固然冠冕堂皇,但核心仍然是排

外。他們把自己樹立成為一個評定善惡的標準,並要求建立一種得到社會全體公

認的道德,這本身就是一種狹隘的小集體思想和狂妄的幻想。

明朝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事情雖然並不複雜,然而「盈廷如聚訟」,正

是黨爭之禍,當時的社會支持東林黨人,「與東林忤者,眾目之為邪黨」,其重要

原因是因為東林黨人的政敵是魏忠賢,這就是所謂東林黨和閹黨的黨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可是黨爭是東林黨支持宦官王安與魏忠賢相對,算起來東林黨其實不過是另

一個「閹」黨而已。

既然是生死之爭,東林黨人獲勝也不會放過自己的政敵,那麼閹黨獲勝,對

東林黨人的迫害也是在所難免了。

社會上一般認為被閹黨害死的都屬於東林黨人,也太抬舉東林黨了。比如熊

廷弼,被認為是東林黨傑出人士而招致魏忠賢的迫害致死,熊廷弼是被閹黨迫害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致死不假,但熊廷弼本人並不屬於東林黨,反而十分仇視東林黨人。他被迫害只

是因為不願意和魏忠賢同流合污,受到魏忠賢的誣陷,以東林黨人的名義處死而

已。可是諸如此類的事情給東林黨人博得不少好名聲。

明末黨爭劇烈,官僚士大夫往往結黨營私,爭權奪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多次給民族帶來重大災難。

比如崇禎十四年(1641),東林—復社人士以不光彩的手段,重賄司禮監太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監,使奸臣周延儒再次出任首輔。

在明朝北都滅亡後,黨爭依舊無休無止。

南明第一個朝廷——南京政權從醞釀建立開始,就發生立福、立潞的爭議,

所謂「立賢」、「立親」不過是表面文章,實質上是不同利益集團為爭奪新政權壟

斷地位的一場爭鬥。

其後南渡三案,即「大悲」、「偽太子」、「童妃」都是失意的東林黨人無中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有的挑起事端,這樣的爭吵對於南明王朝來說沒有任何幫助。

反清義士夏允彝書中說:「東林之持論高,而於籌邊制寇,卒無實著。」

朝廷大臣矛盾激化,曠日持久的唇槍舌戰,置國事於不顧,一些有識之士也

感到國難當頭,應當捐棄門戶之見。

戶科給事中熊汝霖曾上言:「臣觀目前大勢,無論恢復未能,即偏安尚未穩。

孜孜討究,止應有兵餉戰守四字,今改為異同恩怨四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徐諭德感憤時事,貽同事書曰:「今日賢邪之辨,不可不明,而異同之見,

不可不化。以君民為心,則和一之至,不必合黨同群,而自無不同。以職掌為務,

則猷念各分,不必破黨渙群,而自無不異。用人者執此為衡,其忠君愛民,精白

乃心者為君子,否則小人;修職就業,竭節在公者為君子,否則小人。」

黨爭之禍延及到了永曆年間,一直沒有停止爭吵不休。在弘光以前的東林、

魏黨之爭表面上還以「君子」、「小人」為分野,到永曆時期就完全變成了爭奪朝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廷權力的內部傾軋。

錢秉鐙描述這段黨爭說道:「先是,朝士有東西之分,自東粵來者,以反正

功氣凌西人;而粵西隨駕至者,亦矜其發未剃以嗤東人。而東、西又各自為鎮。

久之,遂分吳、楚兩局。主持吳局者,閣臣朱天麟、吏部侍郎吳貞毓、給事張孝

起、李用楫,外則制輔堵胤錫也;而江右之王化澄、萬翱、雷德復,蜀中之程源、

粵東之郭之奇實為之魁。主持楚局者,丁時魁、蒙正發、袁彭年,……陝西劉湘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客、杭州金堡既與時魁等合,桂林留守瞿式耜亦每事關白,居然一體矣。」

「凡自湖南、廣西隨駕至,出於督師(何騰蛟)、留守(瞿式耜)門者,大

半歸楚。吳人謂楚東恃元胤、西恃留守;實則吳亦內倚吉翔、外倚邦傅,特其蹤

跡秘密,不似時魁等招搖人耳目耳。」

其他人則「浮沉吳、楚之間,或無所依附」。

所謂吳、楚黨爭,實際上是勛鎮(帶有地方割據色彩的軍閥)之間的矛盾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朝廷上的反映。簡單一點說,主要是廣西軍閥慶國公陳邦博同廣東軍閥李成棟、

李元胤父子之間為爭奪朝廷權力的鬥爭。

當時清兵大軍壓境,永曆朝廷岌岌可危,朝不保夕,這群軍閥死到臨頭,還

不知道團結一心,共御強敵,反而內鬥不休,一直到永曆皇帝逃到緬甸被吳三桂

絞死才告終。

黨爭之禍,在明朝末年屢禁不絕,為明朝滅亡立下了不朽功勛。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4.4.流民之弊

流民現象是明朝最突出的一個社會現象,甚至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流民其實說白了,就是大規模的失業群體,當然,在明朝時期,流民主要是

因為天災人禍而失去田地,又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沒飯吃,沒人管,只是想討

條活路的老百姓。

中國的老百姓相當的勤勞,忍耐力極強,而且膽小怕事,雖然不時會流露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自私和狡猾,但是他們畏懼政府、畏懼反抗、畏懼暴力。能夠讓他們拿起武器的,

就只有死路的威脅。

明代的流民現象主要是因為明朝土地高度兼并和明朝所謂「戶籍制度」造成

的。

明朝初期實行「戶貼制度」,以後改為「黃冊制度」,把戶口簿作為征派徭役

和納稅的重要依據,明朝政府為了維持自己的專制統治,頒布了不準農民離鄉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禁令,便於管理。在明朝初期,因為農民都可以依靠土地賴以生存,所以倒還安

居樂業。

但是憲宗初年,出現了由宮中直接派遣宦官管理、收取租稅的皇莊。

皇莊是由皇室直接管轄的田莊,是有歷史傳統的,西漢時候有「苑」,唐、

五代時候有「宮庄」,宋代有「御庄」等等。

明代的第一個皇莊是在永樂初年,後來,仁宗時候有仁壽宮庄,以後又有清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寧宮庄、未央宮庄,不過在當時還是王室擁有的少數宮庄。直到憲宗年間皇莊交

到太監手上管理才變成了大規模的土地兼并。

明憲宗是著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間,明朝皇室的費用急劇增加。比如皇室一

年消耗的雞、鵝、羊、豬,正統時候每年約三、四萬兩銀子,到了憲宗時候就增

加了四倍。憲宗還特別寵愛太監,憲宗朝的宦官數量達一萬多人,皇室的揮霍浪

費,窮奢極欲,造成了皇室的財政危機,憲宗將內庫積累金子花完後,就開始打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皇莊的主意。

憲宗一即位,就沒收太監曹吉祥的土地,建立宮中莊田,曹吉祥的莊園原來

不過一千多畝,到了嘉靖時候,這座莊田已經達七千五百畝。數十年間就增加了

土地七倍多。

孝宗年間,皇莊四處,官田不到兩千頃,後來漸漸發展到五處皇莊,佔地一

萬二千八百餘頃,到了武宗時候,皇莊增加到了三十六處,佔地三萬七千多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加上以前的幾處莊田,一共佔地五萬三千多頃。

皇莊之危害,遠不止侵佔土地這麼簡單,各處皇莊設有太監管事,太監和地

方惡霸流氓勾結,為禍一方。「凡民間撐駕舟車,牧放牛馬,采捕魚蝦,靡不刮

取」。

皇室開闢皇莊,其他王爺、宦官、文臣武將們紛紛效仿。《明會要》記載,

洪武二十六年,田地總數是八百五十多萬頃,到了弘治十五年,減至四百二十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萬多頃,這減少的一半,就是被皇室豪門兼并了。

土地減少了一半,但是朝廷的賦稅絲毫沒有減少,《明會典》記載,洪武二

十六年共征夏稅秋糧二千九百多萬擔,弘治十五年共征二千七百萬擔。

事實上,皇室豪門兼并的還大都是良田沃土,農民種的都不是什麼好田地,

「吳中之民,有田者什一」,而史書記載,明朝松江人民的實際負擔「十倍於宋」,

決非虛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正統之後,農民的賦稅徭役越來越重,比如正統年間的「金花銀」,憲宗年

間的糧食折銀,總之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農民僅正賦一項就增加了三倍,加上

私賦還重於公賦。

皇莊的剝削和欺壓,使廣大的農民失去土地,大規模出外逃亡,明代何良俊

曾分析過這一趨勢。他說,正德以前,百姓十分之九「安於農畝』;過了四、五

十年,因不堪日益繁重的田賦徭役,便紛紛棄農。「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分去農」。

農民大量逃亡,加上不堪重負的工匠和士兵,明朝中期有的地區逃亡者超過

了一半,甚至達到十分之九,這些被迫離鄉的農民,扶老攜幼,風餐露宿,許多

人活活餓死,而明朝政府的態度是嚴格執行封禁政策,把農民的活路給堵死,這

樣就形成了明代屢禁不止的大規模流民造反現象。

流民造反起義爆發在湖廣、河南、陝西、四川各省交界的勛陽地區,英宗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間,該地區流民達一百五十萬,可是明朝政府採取的是驅逐出境的政策,對於不

服從者進行屠殺,從而逼反流民。

在明朝後期,曾經採取過一些安撫養民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明

朝末年政府腐敗無能,其時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處理不當,

最終鬧到無可收拾的地步。李自成揭竿而起,一呼百應,幾經周折,終於打進了

北京城,結束了明王朝的統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清兵入關後,免除了農民的額外賦稅,並且推行生息養民的政策,國家出現

了相對的繁榮和穩定,困擾明朝兩百年的流民現象也就消失了。


推薦閱讀:

外陰瘙癢的原因是什麼?
長期疲勞 找出潛在原因
一個原因讓多數女人與婚姻幸福無緣
中國離婚率越來越高的十大原因
李世民為何不殺武則天以絕後患?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