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知名作家上海共話影像時代衝擊的文學創作
中新網上海8月17日電(胡細芳)著名作家莫言、蘇童、吳念真、阿刀田高、大衛米切爾17日齊聚上海,共同探討在影像時代衝擊下的文學創作。
在電視劇、電影盛行的今天,文學創作似乎變得艱難起來,文學創作者又將如何面對在今日的書展論壇上,來自英國、日本、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的5位知名作家就這一話題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蘇童首先發言,他稱,影像時代是一個「大時代」,而個人寫作則是一個「小時代」。在「大時代」背景下,作家的寫作面臨來自影像創作帶來的名與利的誘惑。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坦言自己很理性,並不會為了迎合影像劇的口味兒進行刻意的創作,並且還會有意識地排斥影像對寫作的影響。
曾因張藝謀改編的電影《紅高粱》而被大眾熟知的作家莫言與讀者一起分享他的文學創作經歷。在莫言看來,在影視劇的衝擊下,文學前途岌岌可危。儘管影像在大眾的眼球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重,他還是認為文學是不可被影像替代的。隨後,莫言談到與張藝謀導演的一次合作中,嘗試以寫劇本的形式創作小說卻收到很糟糕的效果。因此,他勸誡文學創作者應端正態度,「文學是非常真誠的藝術創作,而非掙錢的工具」。
不只是中國的文學創作,外國的文學創作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日本作家阿刀田高也明顯感覺到影像對文學創作帶來巨大衝擊。在影視劇、漫畫充斥的日本,文學閱讀和創作都被各色先進的通訊手段衝擊著,文學創作也變得步履維艱,但他說「只要文學保持原色,小說還是小說,讓喜歡的人喜歡就行了」。
幾位作家對文學創作面臨影像的衝擊時似乎更傾向于堅持文學創作要在艱難中勇往直前。而被譽為台灣「最會講故事的編劇」的吳念真,對文學創作和影像作品的關係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文學和影像二者很難區分開來,「文學是影像極大的養分」,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會使影視作品的內涵更豐富。
推薦閱讀:
※上海驚現「黃金木」:1根木頭值兩億全球僅此1棵
※【聚焦盛典】2017上海廚衛展開幕,浴+居攜眾一線大牌高調亮相
※今年七月份和兩個韓國朋友去北京蘇州上海玩,求詳細攻略讓他們能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又十分現代化?
※國內有什麼美漫迷的好去處?
※如何評價王尼瑪在暴走大事件中對於上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