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攝 影 四 步(兼答怎麼能獲這麼多獎?)

作者:鄒大力(來因何在)   咔嚓一聲,一年就過去了。2006年底,那天下雪。我踩著嘎嘎作響的雪路,梳理著一年來在攝影創作方面的所思所感、所得所失,充實和苦楚不時在腦際里縈迴。回到房間,坐在電腦旁,通過網路搜索自己,有50餘幅作品獲得了國際、國內的攝影獎項,包括國際金獎、永久收藏獎、收藏作品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優勝獎、入選獎等等,還有近百幅攝影作品在《攝影世界》、《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報》、《讀者》、《小說選刊》、《中國共青團》等報刊發表併入選北京、上海、麗水、平遙、濟南各地的攝影展覽及國際攝影節藝術活動。同年還入選了《中國優秀攝影家》、《2006中國藝術攝影年鑒》、《中國藝術攝影家全集》等大型畫冊,還獲得了"中國優秀攝影家十傑"稱號和當代國際攝影雙年展"最佳攝影獎" 稱號……。其實,這一切,自己也有幾分驚訝。  我在網上將去年的攝影創作獲獎情況向網友、影友彙報以後,大家除了客氣的鼓勵、祝賀、學習以外,也有影友覺得"不可思議,怎麼能獲這麼多獎?"也有不少攝影界朋友打來電話,說我是"一年內中國攝影界獲獎最多的人"。這一切促使我對攝影本體、攝影參賽、攝影目的、攝影出路做更深一層的思考,以解我自身及一些影友在這些方面的疑惑。  對於我本人,不是職業攝影師,學的是哲學和美學,愛好的是文學和書畫,從事的是與文化和公益相關的工作,雖說喜歡攝影已經二十多年,但我從沒想把攝影當成職業,也沒把攝影想像得多麼崇高。只是有了數碼相機以來,這一興趣更加濃厚了。以前拍片從沒想拿去參賽,不瞞您說,2006年是我第一次將拍出的片子寄出去投稿參賽。回望身後的腳印,深深淺淺,有辛勞也有收穫。作為業餘愛好,攝影給了我對人、對社會、對自然表達所思所想、所愛所痛的一種方式。真的是愛了,痛了。  對於獲獎本身而言我說句真心話:攝影界還是一塊未被染指的凈土。我不熟悉任何一位評委,許多大賽的評選結果以及各位評委的推薦理由都是我賽後在網上無意中搜索出來的,我要感謝各位評委老師,更要感謝各位影友給予的鼓勵和支持。同時,我要對一些影友說,落選也不要氣餒,不要失望,畢竟每次大賽都有成千上萬的參賽作品,選出幾幅、十幾余幅獲獎作品除了實力競爭以外也有僥倖因素。獲獎的作品未必是最好的,只能說是在某一次的來稿的相對比較中是好的。不能把獲獎當回事,也不能把獲獎不當回事。您說呢?放鬆心態,堅持創作,堅信好的作品最終不會埋沒。   下面分拍前、拍時、拍後、投稿四步曲,大致勾勒一下我在人文和紀實攝影方面的創作體會,純屬個人心得,偏頗之處願與各位影友切磋、交流。  拍前——拍前,也可以說從事攝影之前,也可以說干任何事情之前,你都要想好"為了什麼?"的問題。因為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是不是干這個,為什麼干這個,干到什麼程度,都要思忖再三。如果定下來要玩攝影,又是為了什麼?是興趣所至,還是一種表達方式?為了攝影交友還是為了攝影創作?為了經濟效益還是間或為了健身和旅遊?這一切都將決定你拍什麼和怎麼拍的問題。從事攝影主要有三種人,第一種,大多數攝影愛好者都是快樂攝影,順其自然,享受過程,這將是愉快的。第二種,將攝影作為職業,非常敬業非常不易非常令人敬重,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悟性、忍耐性和對攝影市場的把握。第三種,是用攝影語言去思考、去創作,去表達的人,這個營生也將是痛苦的和揪心的,想有質的突破不易,要有度的把握更難,因為你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還要甘於寂寞,敢於失敗。  攝影對於我,是一個從單純愛好到進入創作狀態的過程,我正在嘗試做上面說的第三種人。我說過,相機對於我,好比紙墨好比乾糧,好比戒不掉的香煙,好比獨行時一個女人投來的燭光。不論誰,真的沉浸其中了,等待你的將是一次次孤獨的快感和一番番舒心的折磨。再進一步,一旦你選擇了攝影這種訴諸情感和理性的藝術表達方式,就一定要有--想法,(這裡不用"思想"二字,是因為我們還很難用攝影去觸摸思想的峰顛。)不然,盲目拍下去,無疑在浪費金錢和寶貴的時間,更浪費感情,攝影本身永遠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情感表達的藝術載體。要努力讓大腦去按動相機的快門,讓觀念去決定你的拍攝。這一點,無疑是我們最欠缺的也是亟待解決的,這一點,比選購一台好相機好鏡頭要急迫得多。  同時,在題材的選擇上,要敢於"有所為,有所不為。"要選擇自己能夠把握主題,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在身邊司空見慣的事物上挖掘不同。二十年來,我幾乎沒有一次為了拍攝風光而遠行,因為那裡每年都有數萬人在拍,我幾乎沒有一次為了拍美女而聘用模特,因為最生動的就是平常人的表情。我不僅不反對拍攝風光和美女,反而特別欣賞那些有特色的作品,只是因為我沒有足夠的著數去駕御。  去年,我為《小說選刊》雜誌策劃、拍攝了一年的封面封底,我把它定位在"生存狀態封面系列",以紀實攝影的形式一反以往被美圖佔據封面的格局,讓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走上國家級文學雜誌的封面封底,在文學界、期刊界引起軒然大波。儘管有90%的讀者喜歡,但也有的作家不理解,有的編輯讓我把民工的衣服修飾得乾淨一點,讓人苦笑皆非。突破雷同、突破唯美應是中國攝影走向國際化的一種趨勢,對於我們,則剛剛上路。  再說一句,就是平時要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社會、人文、歷史、美學、科普、繪畫等方面的圖書和文章,對擴大知識面、培養發散思維方式、提高審美能力至關重要,因為攝影人需要武裝的不僅僅是你的攝影包,更重要的是你的頭腦。  當然,拍前也有許多具體的準備,諸如專題謀劃、資料查詢、地點線路選擇、器材用品準備等等,這裡,不再贅言。

拍時——我要說,作為一個攝影人,拍時不拍時,都要隨身帶著相機,把鏡頭作為我們的第三隻眼睛,隨時捕捉擦身而過的瞬間。有時,還要開著電源,打開鏡頭蓋,打開你的注意力,因為好瞬間總是稍縱即逝的,對於偏愛紀實和人文的攝影師更是如此。記得去年每次出差坐飛機都是把相機帶在身上,由於天象不好都沒有拿出來,只有最後一次我把相機託運了,偏偏遇到飛機飛抵北京長城上空,雲蒸霞蔚,壯觀至極,我只能雙手攥拳,後悔不迭。  要進入創作狀態,要學會沉浸,要把拍前的思考和想法帶到路上,不能看啥拍啥,又不能遲疑不決,要迅速的決定拍不拍,怎麼拍。不要過多的參團拍攝或無目的的遠行採風,常常得不嘗失,我的拍攝大都是一個人獨行時完成的,這反而有利於進入狀態。  要針對選好的主題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拍攝,做到人物、環境、光比、背景、畫幅、氛圍的變化統一。  要對拍攝的人物和情景傾注感情,不要置之度外,無動於衷,要讓自己置身其中,要在情感上與被拍的人物和環境拉近距離,冷漠與清高是與藝術無緣的,相信打動自己的影像才會打動別人。 要儘可能走近對象拍攝,同時,盡量不驚動被攝對象,捕捉真實而自然的瞬間,被發現後要善於與人物溝通,化解彼此間的誤解和疑慮。  要用孩童的好奇和智者的眼光發現不同,要在事物的對比、隱喻、變化、重複、雜亂、割裂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調動自己的想像獲取創作靈感。  要注意捕捉瞬間中的細節,要在司空見慣的對象上捕捉細微的變化,要抓住有代表性的視覺符號,哪怕是一滴眼淚、一個回眸、一片落葉、一處痕迹、一次皺眉、一聲嘆息……。我體會:攝影就是要在時間上抓瞬間,在空間上抓細節。  當然,還要靈活地地掌控攝影技巧,不要用死了,諸如光圈、速度、光影、構圖等等。另外,要有意識地用好仰拍和俯拍、廣角和特寫,這對表達主題有奇特的作用。  拍後——   面對自己辛辛苦苦拍下的幾十、上百個膠捲和存在電腦里的上百G的影像文件,你有必要坐下來吸只煙、喝杯茶,好好想想了,這可是你的寶貝啊。不過,這些寶貝還需要你的精心呵護才能破殼而出。  一要反覆觀看、審視、品讀你的作品,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發現問題後隨時進行補拍、續拍、甚至重拍。  二要注意整理分類和備份。原始文件或膠片按時間存放,準備投稿或發表作品按題材存放,做到心中有數,以免你的作品沒被社會發現先被自己埋沒了。 三要在積累的片子中發現有關聯、有價值的組照或專題線索,形成相關的主題系列。 四要保持作品的神秘感。有些作品在參賽之前不要先在眾多圖像網站、博客、報刊媒體上發表,一是在評委和公眾面前保留新鮮感,因為好多作品和創意看久了就缺少視覺衝擊了。二是防止盜版、模仿甚至剽竊行為的發生。  五要樂於傾聽大家的意見。網上交流鼓勵是好事,但聽了溢美之詞不要陶陶然,其實,真誠的批評、建議永遠是每個人進步的最好老師。六要正確理解和運用影像創意。說到拍後,不得不說一下電腦後期處理的話題。這是近年來攝影界爭論最多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有定論的問題。我的一個觀點是,除純新聞紀實作品外,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的主觀意願,合理運用影像創意和PS技法是無可非議的,也會大有前景的。電腦後期處理是影像創意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就象搞傳統攝影你不懂暗房技術一樣,肯定是一種的缺憾。對於電腦後期處理和創意,你可以不懂,或者你很懂不想去用,但沒有必要反對別人去探求、去嘗試、去創新。每個人都走自己的路,攝影界才會百花齊放。觀念攝影、影像創意在國際影展中已經非常普遍,2007年全國影展通知中已經明確說明除紀實類作品以外,其他任何門類作品均可進行影像創意,便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我的第二個觀點是,拍好片子才是硬道理,PS技法永遠為內容服務,主題不需要用一點都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電腦後期處理只是手段,屬於技術範疇,駕御軟體的永遠是人的大腦。僅僅靠PS或3DMAX等技法,你的作品永遠不會成為攝影這一特有藝術形式的主流。 投稿——  參賽、獲獎真的不是目的,獎盃、獎金更不是目的。如果你的作品有特色完全可以通過許多渠道來展示,可以出畫冊、辦展覽、建博客、賣照片,況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參賽獲獎的幾率很小,獎金的數目更是屈指可數。但是,投稿參賽對於攝影達到一定水準的人來講也是需要的,攝影人一不要自視清高,不屑於參賽,二不要低估自己,不敢於參賽。因為投稿參賽首先是對你攝影實踐的一種檢驗、要敢於站在同一個平台上參與較量,通過參賽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其次,每次參賽都是學習他人、找出差距、尋找定位的一次機會,這既是一種精神的礪練,又是一種進步的動力;最後,獲獎當然值得高興,名與利暫且不說,你的作品通過展示、傳播有了一定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意義,你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因為任何過程總要有一個結果。有一句很大的話叫做:"用影像力量推動世界"。我們的力量有限,但畢竟付出了、努力了。  下面結合自己的獲獎作品就參賽投稿環節談一下個人的體會:一要善於投稿、充滿自信。投稿可能落選,不投稿永遠與獲獎無緣。有些作品在小賽落選也可能在大賽獲獎,在國內落選也可能在國際大賽獲獎,畢竟大賽組委會和評委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的。我有一張攝影作品《青春天堂》,自己雖然很喜歡,就是沒把握能否獲獎,一直沒有投稿,去年,國際奧委會體育攝影大賽在中國徵稿,我投去後很快來了通知,獲得了中國賽區數碼類一等獎並在相關報刊轉發。

二要有選擇的參賽,注意切題,符合比賽宗旨。不要有比賽就參加,一是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二是如果不能夠切題,背離比賽宗旨,再好的片子也會遺憾地落選。比如,我在幾年中陸陸續續地拍了一些北京難得的好天象的照片,每一張儘管很美,但都不足以參賽,恰巧去年北京市舉辦第三屆"自然與生命的瞬間"之"人與環境"環保攝影比賽,要求運用攝影專題形式,新聞紀實的手法,展現首都環保工作取得的成績,於是我想起了北京的"保衛藍天計劃",想起了近年來我拍的有關北京天象。於是整理了一組10幅《藍天計劃之北京天象》,有時間有地點有文字介紹,這組片子對自己可能無所謂,但評委和環保局領導卻認為太珍貴了,於是給了全票獲得了一等獎。

三要注意精選作品,不要多投。一般不論你投多少片子,也只有一兩幅(組)進入複賽,因此不要隨意投稿、過多投稿,只投有可能刊登、入選和獲獎的片子,剩下的掛在自己的房間里。"佳能杯"亞洲風采攝影大賽連續舉辦十幾屆,影響較大,是攝影界高水平的較量,去年我第一次參賽只投了兩張,其中《逃離城市》獲自然類二等獎。這張作品的立意是通過典型環境的瞬間影像引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係的思考。

四要認真推敲作品題目,認真寫好圖片介紹。一張好作品當然是以影像取勝,但題目和圖片介紹也至關重要,弄好了可以畫龍點睛,引發人們的聯想,弄不好反而削弱和限制了評委和觀眾的思維,同時文字也直接反映一個攝影人的文化含量,不可輕視的。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題目起大了,人為拔高你的想法,也不要太雷同、太俗氣、太隨意,減弱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同時,不同的比賽也需要調整不同的思路,起不同的題目,這裡不能一概而論。總之,作品題目、圖片介紹的推敲和撰寫要具體、實在而富有社會文化內涵。

我的一幅作品《廣場T型台》是在北京王府井的東方廣場拍攝的,這裡是公寓林立、白領雲集的地方,每天上下班時間都會有無數靚麗美女穿梭往來,東方廣場里的服裝都穿在沒有表情的模特架上,而姑娘們將自己喜歡的服裝買下來穿在自己身上,她們的匆匆腳步和時尚穿著比T型台上的服裝展示生動多了,因為這裡展示的不僅是美女的服飾,還有美女的心情和城市的腳步。這幅作品被"中華百姓衣錦"攝影大賽組委會永久收藏,我想,除了主題吻合以外與題目貼切很有關係。五要處理好單幅和組照的關係。組照作品決不是因為單幅太弱而選擇一組,而是在點面關係、時空關係、邏輯關係上需要組照,而且組照中的作品也不能參差不齊,影響整體效果。如果組照不能成型,盡量選擇單幅為好。我在北京市"留住城市的記憶"大型攝影比賽中獲一等獎的作品《古觀象台》就是組照,由天籟之光、和平守望、初春讀雪組成,雖說都是景物,但也有其內在聯繫。

六要吸引評委的注意力,抓住觀者眼球。你要學會站在評委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作品,怎麼才能讓評委在數以千計片子里一眼發現你的作品呢?那就是你的作品要有個性、有特色、與眾不同。說是在評選片子,莫不如說是在評選作者,評選作者的思維角度、視覺差異和由此而派生的獨特的影像表達方式。我的另一幅作品《行囊》,是反映民工進城問題,許多攝影師拍過,但是,我的片子是將夕陽下一群民工的背影及背後沉重的包裹作為視覺主體,很能抓住眼球,讓人駐足。此片獲北京市攝影比賽銀獎和國際攝影雙年展"最佳攝影獎"。

  七要將片子處理好、洗印好。色調準確、尺寸合適。貼好標籤、添好表格。同時,備好底片或光碟,等待獲獎時調用。寄出去,一切就OK了。

  回到題目上,這是影友的一句提問,感謝影友讓我在回望攝影之路時又做了一次精神的探尋。怎麼能獲這麼多獎?如果用一句話回答,這就是:用頭腦去創作,想好了再咔嚓。其實,我也沒想好。 寫完那天,雨加雪。玩攝影,註定是一條泥濘的路……
推薦閱讀:

【農家小炒肉的做法】農家小炒肉怎麼做
雨天怎麼開車超車?雨天超車時,加快雨刷速度
前 18 部漫威電影沒看全,怎麼樣才能(假裝)看懂了《復聯 3》?
「的哥釣魚專車」衝突升級 怎麼又是Uber中槍?
家人生肖相衝怎麼辦? - Qzone日誌

TAG: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