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師們的養生之道

⒈徐景藩,1928年出生,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6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屆國醫大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  1996年,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被授予白求恩獎章;2009年,他又以醫術和人格魅力被評為全國首屆國醫大師。他是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徐景藩。徐景藩雖已過耄耋之年,但思維敏捷,行動自如,仍堅持在一線為患者服務,這得益於他「飲食有節、防怒戒滿、愉悅為貴、勞逸適度、絲竹琴聲、體育強身」的養生之道。   知足常樂 起居有常  徐景藩認為,《黃帝內經》所言「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即是養生保健之道。他自編自練松筋操、頸項操、呼吸操和眼保健操等,來達到強壯筋骨、抗老防衰的目的。他一貫主張飲食宜清淡,五味應適度,不要吃得過飽,還應注意勞逸結合。  人生天地之間,得天地之氣而生,生病總是難免。徐景藩對付身體小恙,就自己開點中藥湯劑,少則1~2服,多則5~6服,總能藥到病除。這既是源自他對中醫藥學的堅定信心,也是對自己醫術的信心。  心理保健 仁術濟世  中醫常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情志的太過與不及,都可導致氣血運行失常,臟腑功能失去平衡。徐景藩常說人生在世,要有一顆平常心,要學會隨緣二字,就可消除許多煩惱,若為貪慾所羈絆,猶如東漢之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徐景藩不僅十分注重心理保健、仁術濟世,作為脾胃病專家,他還有獨特的養生「膏方」。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亞健康的主要癥狀是精力不濟、頭暈、腰酸、乏力等。徐景藩說,出現這些癥狀,先要調脾胃。例如,膏方滋補就是人們傳統進補的最佳方式。膏方是根據患者體質不同與病情的需要,選擇單味或多味藥物組成方劑,製成補膏,用以補養身體。  案有好書 讀書為樂  徐景藩認為,讀書養性是莫大之樂。特別對中醫經典著作各家學術,他反覆閱讀,溫故知新,其中樂趣,難以言表。他把「心無機事,案有好書」作為養生座右銘。他認為讀書是天下最樂之事,終身受用無窮,學問日深,道理日新,愚者因之而賢,昧者因之而明,寒暑風雨,黃昏清曉,窗下安然面對古人,為莫大之樂。  勤讀經典醫書數十年,徐景藩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堅持一個「恆」字。可謂「活到老、學到老」。他說,學習中醫除了要多讀書,還要多背書、熟讀書,該背的要背,特別是對經典著作要扎紮實實地下功夫,熟讀、嚼透、消化,這是一項基本功。讀書使他受益匪淺,不僅利於他為患者解除病痛,也促使自己頭腦更加靈活健康。他認為,如對《內經》、《金匱要略》、《傷寒論》、《溫病條辨》等能做到信手拈來,在臨床應用時,就成了有源頭的活水。  除了讀書臨證,徐景藩空閑時喜歡潑墨揮毫,臨摹名家法帖,曾經一氣呵成完成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字如行雲流水,沉穩端莊。他認為書法為「紙上的太極、墨上的氣功」,可陶冶人的性情,修心養性,排除心中的憂慮和煩惱,從書法藝術中吸取精神營養,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享受。  徐景藩仁心仁術,即使年逾八旬,仍不離開臨床一線,堅持門診和查房,以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嫻熟的技術服務於廣大患者。

⒉國醫大師李振華教授,身材高大,氣宇軒昂,慈眉善目,雖已86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面色紅潤,思維敏捷。他在每周2~3個上午出診時間裡,笑容可掬、言語親切地為病人看病,耐心細緻地為學術繼承人和學生解疑釋惑。作為著名的中醫脾胃病專家,李振華自有一套系統的養生理論。   生活規律順應自然  李振華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熱、溫、涼,自然界有風、寒、暑、濕、燥、火,所以要「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和於四時,順應自然之氣。尤其年老體弱者,更應適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動不宜過早,以見到陽光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內活動,以免寒氣傷陽。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時,但也不宜過涼。總之,人要適應自然,生活要規律,寒溫要適度。  動腦動手形神受益  李振華認為,健康需要活動,但必須適當,不可勞倦過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他多年來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堅持不懈;二是堅持門診看病,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內心無比欣慰,也有益於腦力活動,一舉多得。三是在帶徒弟和傳承學術經驗中,他感受到為中醫藥事業培養人才的責任感,內心充實和滿足,同時也啟發他經常思考問題,增強了思維分析能力,加上常與青年人相處,增加了活力,振奮了精神。四是練習書法,他以練習楷書為主,一筆一划,一絲不苟,使人心靜、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動了肢體,達到形神受益。  揉搓經穴養生防病  李振華非常重視經穴,常以指代針揉搓經穴養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時,常用手指揉搓百會穴及頭面部,以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揉搓湧泉穴、膻中穴以補腎、強心、健腦;揉搓聽宮、耳門、顱息等穴以助聽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強視力;揉搓迎香、風池穴以防感冒;指壓足三里、內關、中脘、氣海等穴,以增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每個穴位揉搓按壓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壓150次。他還時常叩叩牙齒,以強齒和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他說,通過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壓,確實收到了行氣血、調營衛、益心腦、防外邪、強耳目的效果。  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定性  李振華的飲食有三個原則:定時、定量、定性。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堅持每日三餐按時就餐;定量是三餐不過飽,以八成飽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於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細糧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後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適為準。他愛吃麵條,尤其愛吃稀軟的帶湯水的麵條,麵條可用細糧也可用雜麵,再放些青菜之類,既有營養又易於消化。他常囑咐病人注意食療,如晚餐喝粥適當加入紅棗、薏苡仁、核桃仁、山藥等以增強脾胃功能,還要結合大便情況對飲食進行調整,以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一次。  情志安寧氣血通暢  李振華說,喜、怒、憂、思、悲、恐、驚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強修養、愛好廣泛、寬宏大量、不記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靜志安,樂觀寬宏。情志安寧,氣血通暢,人就健康長壽。正如《內經》所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謙虛地說,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這確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必做又較難做到的。 李振華深刻體會到中醫養生學的博大精深與科學實用,他將自己的養生經驗總結為以下幾句話:「與四時節氣協調,與天和;情志安寧,與氣血和;動靜合一,形神合一,與自身和;飲食有節,與脾胃和;益腎固精,全真養形,與神和。」他說,養生貴在力行,持之以恆,就會壽而康,幸福、快樂地度過一生。

⒊來到著名老中醫陳彤雲的住所,不敢相信面前這位精神矍鑠、步履穩健、耳聰目明的老人已經有89歲高齡了。那麼,陳彤雲究竟有什麼養生的訣竅呢?   心態平和淡泊名利  「其實,健康應該是由內而外的。只有心態健康,外達於表,才有健康的氣色和神態。要保持健康,第一要務就是要養心。」陳彤雲說:「心就是心態,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態,才能談養生。」她的養生座右銘就是古代的一句格言:「仁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凈,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淡泊名利,遇事不怨天尤人,然後盡情地享受生活,對待生活保持一個知足的心,這就是陳彤雲的養心之道。  五穀為主蔬畜為輔  對待飲食,陳彤雲說:「都說人吃五穀雜糧,其實五穀就是最健康的食物。」日常的飲食,一定要堅持以五穀為主,五蔬、五果、五畜為輔,這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落實到三餐上,陳彤雲是這樣安排的。早餐是一杯牛奶泡燕麥片,一個包子或者小窩頭,飯後再吃半個蘋果。午餐相對豐富一些,但也是遵循五穀為主、蔬菜為輔的原則,並且讓蔬菜盡量「好看」一點。她說:「所謂好看,就是顏色多一點,中醫講五色養五臟,在選擇蔬菜上,可以借鑒這一點。」晚餐以粥為主,陳彤雲經常嘗試各種各樣的粥。她特彆強調飲食不要過飽,八分飽是最佳的狀態。另外,在午餐和晚餐之後,陳彤雲都要吃一小盤涼拌芹菜,「生的芹菜一方面可以起到降壓的作用,其中含有大量粗纖維,還可刺激胃腸蠕動,促進排便。」  見縫插針運動健身  「鍛煉就得『見縫插針』,隨時都可以進行。」陳彤雲說,「走步就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每天晚上《新聞聯播》一開始,陳彤雲就在客廳里走,每分鐘一百步左右,等《焦點訪談》結束,鍛煉也就結束。這樣每天她都能走上四五千步,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習慣。另外,早晨練練太極拳、八段錦等,也是老年人首選的鍛煉方式。「當然,運動方式是不拘一格的,老年人練太極拳或八段錦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重複或刪減一些動作,這樣既能達到強化鍛煉的目的,也避免了運動的損傷。」  起居有常生活規律  陳彤雲說,養生還要做到起居有常。將自己的生活規律化,不僅包括睡覺,還有平時對各種生活細節的安排,比如吃飯要定時定量等。這樣,心態、飲食、運動加規律作息,就是陳彤雲的養生四大訣竅了。  附:陳彤雲給我們介紹了幾個她自己喜愛的食譜:  銀耳紅棗蓮子羹 用料為銀耳、紅棗、蓮子,她還要加一個特殊的東西——梨。她說,梨是養肺陰的,可潤燥生津。用小火慢慢熬,熬得爛爛的,吃起來口感很好。  雜糧粥用料為黃米、綠豆、紅小豆、黑米、大麥米、芸豆、紅小豆、黑米等,有時還可以放點兒葡萄乾、黑芝麻、花生、白果、核桃、栗子在裡邊。粥中用料可以隨意增減,以自己的口味喜好為主。種類越多,營養越全面。她常常在晚上喝一碗粥,也就飽了。  阿膠羹用料為阿膠250克,核桃仁(拍碎)150克,炒黑芝麻150克,冰糖250克。黃酒450毫升。先把阿膠敲碎,用黃酒浸泡2~3天。把已泡化的阿膠攪勻倒進剛燒開的水裡,放冰糖一起熬,然後加入黑芝麻、核桃仁攪勻,再熬成糊狀,就可以盛出來了。等阿膠冷卻了以後,會成凍狀,每天早晚各吃一勺。阿膠能調經補血、美容養顏、益智健腦、強筋健骨。黃酒能通血脈、活血、養血,還能滋潤皮膚。但阿膠有些滋膩,不能多吃。

⒋已年滿90歲的李輔仁大師行動敏捷,走路快,說話底氣十足。可以說他健康的身體就是自己高超醫術的最好說明。李輔仁說,隨時隨地堅持運動,不抽煙不喝酒,勤動腦勤動手,是他養生的主要心得;把中醫藥事業的接力棒傳給後人,也是支持他戰勝疾病,戰勝自我的重要精神支柱。   食有度,人知足  李輔仁臉上的皺紋非常少,甚至沒有老年斑,牙也全是自己的,雪白整潔。談及保健秘訣,他自小家境不豐,故生活勤儉,常是粗茶淡飯,但知足常樂。隨著年紀增長,飲食以素淡為主,少吃甜食,少吃脂肪類,多食水果及蔬菜,養生之道「自俸甚薄」,平時吃得簡單,不吃什麼特別貴重補品。他認為中國人的傳統飲食裡帶糖的比較多,像元宵、棕子、月餅,故他從青年開始就有意識地不吃糖,所以至今和高血壓、糖尿病這類富貴病不沾邊。  李輔仁還強調說,生活有規律對養生保健至關重要。吃的要做到膳食平衡,什麼都吃些、什麼都別多吃才好。  用則進,廢則退  李輔仁說,一個人的精神寄託很重要,若自己60歲就退休,就沒今天這樣好的身體,身心健康均在於運動,「用則進,廢則退」。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是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他是中央保健醫生,現在仍堅持每天上班,一周除了門診,還要隨時出診、會診。他認為看病出診可以防止腦筋老化,工作的繁忙,非但沒有使他感覺累,反而越發感到生活充實。他常督促自己,不但要上班,而且要做好。每天忙完工作,不管多累,他還要讀書看報。每天保證睡眠7個小時,白天再午睡1小時,這樣就會感覺精力充沛。  勤動腦,勤動手  除了勤動腦,還要勤動手,隨時隨地堅持運動,是李輔仁養生的主要心得。他經常走路,而且走得很快。別人都說,如果不是他滿頭的銀髮,看背影還以為這是一位中年人。他笑說自己的運動包括:每天堅持去買菜;上班時舍電梯而選走樓梯;看電視人家坐著看,他則站著活動關節;家裡地板自己擦……每個人都可因自己的不同情況而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他說:「運動貴在堅持,持之以恆。」  行事真,得心安  李輔仁把保持坦然心安、少留遺憾作為一條重要的養生原則。作為醫生,他推崇「醫者,仁者之術,人之痛,己之痛」之說。李輔仁的學生們說,李輔仁是個特別認真的人。他的認真體現在做人、做事上,體現在對患者的滿腔熱情上。讓李輔仁最生氣的就是,做醫生的對病人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無視病人疾苦。  作為中央領導人保健專家組成員,李輔仁的醫術及學術不言而喻。如今,他每周還要開兩個半天門診,患者慕名前來的很多,常常過了下班時間,還有很多患者在候診。他總是忍著飢餓與疲勞,泰然為他們診治,直到看完最後一個患者。他說:「醫乃仁術,為醫者,醫術固然應求一流,而醫德更應高尚。醫生應以病人為本,以仁者之心待人。」這是他的座右銘。從事老年保健醫療數十年,他始終本著「將心比心」的精神,為病人著想,他開出的藥方以簡單、方便、有效著稱,對貴价的葯他用得非常謹慎,深得人們稱讚。

⒌年愈七旬的唐漢鈞教授,步履矯健,沒有肚腩,有的卻是紅里透白的氣色和光潔細膩的皮膚,連皺紋都不太多,看起來也就五六十歲。什麼妙方令他青春常駐?細談之下,果然發現唐漢鈞有四大養生秘方。   第一個秘方——喝水  近十年來,在美容健康界興起一天喝八杯水,但唐漢鈞早在1970年開始,就每天喝八杯水。每天清早,200毫升的杯子,他要喝兩杯涼開水,接近中午時也要喝兩杯,傍晚和晚上睡覺前還會適當喝一點。  「早上一杯水,可以沖洗腸胃表面的絨毛黏膜,幫助清腸,有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唐漢鈞告訴筆者,所以即使是出差,他也會在賓館裡頭一天晚上將一大杯水晾涼,早上起來喝。  第二個秘方——運動  他說自己「歡喜運動」,作為醫生,整天坐著給患者看病,活動太少,中醫講究動靜結合,所以他每周保證4~5次快走或慢跑,每次40分鐘。5點下班後,回到家更換服裝和鞋子後,就出去運動。即使下雨他也會撐著傘在雨中快走。60歲之前他跑步較多,60之後較多快走。他說,運動不要成為自己的負擔,以稍微出汗較為合適。  第三個秘方——飲食  他認為飲食講究三原則,即少、慢、好。  首先,飯不要吃得太飽,但他也不建議只吃七分飽,而提倡吃九分飽,最少也要八分飽。因為現在社會工作量較大,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多。  其次,吃飯不能為吃而吃,唐漢鈞笑稱自己吃早餐講「排場」,每天的早餐一般20分鐘左右。6點起床,8點上班,因為家住得離醫院近,有足夠的時間先洗個澡,然後慢悠悠地打開收音機,一邊聽新聞或音樂,一邊享用早餐。「好的心態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早餐的食物品種豐富,每天都不一樣。如果前一天晚上有應酬,他的早餐飲料一般是綠茶,如果前一晚吃的是家常菜,可能就是一杯牛奶。此外,饅頭、麵包、糕點交替上餐桌。  午餐一般在醫院吃盒飯,晚餐又屬於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唐漢鈞家每天的晚餐都會有紅酒。高腳酒杯小半杯是他每天固定的量。「吃飯時要高興,不想工作,和太太聊聊當天發生和看到的開心事,其樂融融,何樂不為。」  最後是食物質量要「好」,唐漢鈞指出,現在食品質量不如一二十年前,所以養生要盡量讓自己吃到質量較高的食物。如同樣三種肉,15元、23元和28元,他不會花15元買500克的第一種肉,而會花14元買250克的第三種種肉,他比較喜歡購買一些貼有安全標籤的食品。  第四個秘方——休閑  熟悉唐漢鈞的人都知道,周末他不工作,也不應酬,因為這段時間屬於他的太太。如果有很重要的應酬,需要邀請方直接向唐太太請假,這在圈內也傳為美談。  每個周末,唐漢鈞夫妻倆會去公園坐坐,喝喝茶,發發獃,呼吸新鮮空氣,看看玩耍的孩子,靜靜地體會生活的美好。拋開煩惱,行之隨興。那天,他和太太散步到徐家匯公園,正巧遇上木偶劇團表演,兩位老人就樂呵呵地坐在孩子堆里,津津有味地欣賞木偶劇《東郭先生與狼》。

⒍王玉川已86歲高齡,行醫、教學60餘年,著作等身,編有《黃帝內經·素問譯釋》、《內經講義》等專著。他的《中醫養生學》對於國人的養生觀念起到了深遠影響。   其藏在心 靜以養神  王玉川退休後,仍然每天8點到辦公室,中午回家稍事休息,下午又回來。做自己的事,看自己的書。這種安靜的心態,是養生的大境界。  王玉川說,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養神尤為重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以養之」,主要是指靜神不思、養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  清靜養神是以養神為目的,以清靜為大法。只有清靜,神氣方可內守。清靜養神原則的運用歸納起來,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靜為本,神靜而不用,即所謂「恬淡虛無」之態;二是少思少慮,用神而有度,不過分勞耗心神,使神不過用;三是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動。這些養生原則在傳統養生法中均有所體現,如調攝精神諸法中的少私寡慾、情志調節;休逸養生中的養性恬情;氣功、導引中的意守、調息、入靜;四時養生中的順四時而養五臟;起居養生中的慎起居、調睡眠等。  修節止欲 順氣調神  王玉川說,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七情調攝,歸納起來可分為4法:節製法就是調和、節制情感,防止七情過極,達到心理平衡。《呂氏春秋》說:「欲有情,情有節,聖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要重視精神修養,節制自我感情才能維護心理的協調平衡;疏泄法則是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方式宣達、發泄,以儘快恢復心理平衡;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思想焦點,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情感糾葛中解放出來或轉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情志制約法則是根據情志及五臟間存在的陰陽五行生剋原理,用互相制約、互相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以達到協調情志的目的。  性格開朗、精神樂觀是健身、長壽的法寶。情緒穩定對一個人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性格開朗,活潑樂觀,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較易治癒,容易康復。  立志健魄大德增壽  王玉川說,正確的精神調養,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只有對生活充滿信心,有目標、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進行道德的修養和精神調攝,更好地促進身心健康。因此,養生首先要立志,要樹立起生活的信念,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樂趣。科學證明人的內在潛力很大,充滿自信心,頑強的意志和毅力是戰勝疾病的極為重要的力量。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充滿信心,量力而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養生保健的重要一環。  王玉川說,養生必須從整體出發,注意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要著眼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臟腑、經絡、精神情志、氣血等方面,要順四時、慎起居、調飲食、戒色慾、調情志、動形體。從各個不同方面,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理保養,使機體內外協調,適應自然變化,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出現失調、偏頗,達到人與自然、體內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統一。

⒎周仲瑛外表非常年輕,鶴髮童顏,臉色紅潤,目光炯炯有神,談吐機智敏銳,令人好生羨慕。提起他的養生之道,他說,簡單自然,生活規律,飲食平常,就是最有效的養生之道。武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招即是招」,而周仲瑛的養生之道也頗有此意。用孫思邈的話來說,就是「安神定志,無欲無求」。   九字養生真經  周仲瑛的一位學生曾經總結他的養生秘訣,九個字:「吃得好,睡得香,想得開。」這九個字折射出的,其實是周仲瑛淡泊安定的生活態度。  說周仲瑛「吃得好」,並不是指經常吃什麼山珍海味、滋補保健品。相反,他的一日三餐其實就是老伴親自作的平常飯菜,但他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從來不挑食,更不暴飲暴食。用俗語來說,「心中有美味,自然能嚼得菜根香」。  「睡得香」,周仲瑛的眾弟子都有體會。周仲瑛不管是忙碌緊張還是相對空閑,也不論環境安靜還是喧囂吵鬧,他倒頭便能睡得著。曾經有一次,他的學生隨他到建湖診治腫瘤病人,正趕上修路,道路異常顛簸。就在大家心煩氣躁、怨天尤人時,卻發現周仲瑛已經在前排的坐位上呼呼大睡了!晚上,這位學生和老師住在一起。由於到了新的環境,加上白天的忙碌興奮,學生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久發現,一邊的老師卻早已酣然入夢!  「想得開」,更能得到家人和眾弟子的認可。80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周仲瑛歷經磨難和坎坷,有過困擾,受過屈辱,經歷過失敗,贏得過榮譽,但他都能心態淡定,做到寵辱不驚。當然,這種境界並不是短期修鍊的結果。學生們透露,周仲瑛的秘訣在於,分析解決問題時,精力集中,思維活躍,能夠拿得起;閑暇休息時,則心境平和,雜念全無,能夠放得下。周仲瑛勤于思考,善於領悟,但絕不冥思苦想,殫精竭慮。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能夠科學而合理地用腦,避免了不健康的用腦方式。  保持生命活力  周仲瑛生活儉樸,不追求物質享受,唯以讀書為平生最好。其實,研讀醫書,不僅是他的興趣愛好,也是他的養生秘訣。在品讀經典過程中,周仲瑛結合臨床,常能悟出切合實用的辨治方法,頓悟之後的喜悅油然而生。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就他獨特的「學樂養生真法」!  周仲瑛說,自己一般不過度熬夜,尤其在退休以後,養成了按時就寢的習慣。閑暇時,他會和家人一道散散步,聊聊天。而出道的弟子登門拜訪,也往往是他最高興的時候。學生的近況如何,有何新的感悟,有沒有不順心的事——常常一聊就是半天。  周仲瑛在教學、臨床、科研上總是把濟世活人作為最高標準。半個多世紀以來,他治病無數,年愈八旬,還堅持為人看病。由於醫術精湛,顯著的臨床效果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病人,周仲瑛每周上六次門診,每次都要診治40餘號患者。就這樣,在忙碌的生活中,周仲瑛的精神專註而充實。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在醫好了不計其數的病人同時,周仲瑛自己也保持了生命的活力。

⒏見到國醫大師張琪的人都說,他看上去只有60多歲的樣子。談到養生,張琪認為病從口入,飲食很重要。情志也很重要,精神愉快的人健康長壽,越不滿足的人越容易生病。體育活動每天要堅持,根據個人體力,不要過度。腦力活動,用則進廢則退,多思考多閱讀,還能長知識,比什麼都愉快。   平衡是福  張琪認為,現代化生產、生活使人的生活節奏加快,人在適應的過程中會經常違背自然規律而忽視養生與保健,各種精神不適症高發,「富貴病」高發,這需要全社會尤其是老年人自己來克服。解決的渠道不外三個方面:精神平衡,身體平衡,飲食平衡。  中醫認為百病都源於「七情六慾」,即人的健康與精神面貌息息相關。因此張琪認為,要根據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心理特點來調整精神狀態,做到樂觀豁達、心安少欲,因此要繼續追求適合自身狀況的志趣,做到有所寄託而使大腦始終處於良好功能狀態,這樣才能心態平衡而增強免疫功能,就不會受到疾病的侵害。  張琪每天都看書學點新東西。「中醫博大精深,不能止步不前,還得往前進。」張琪說,現在還有很多疑難病,有時能從書上獲得啟發,病就能治了。他的書桌上堆滿了他查看的書籍和記的筆記。他從來都用親手記的筆記給學生講課,因為這些心得醫書上沒有,是很珍貴的診療經驗。  「生命在於運動」,張琪指出運動包括體力和腦力兩方面。對於運動,他認為,人要加強運動鍛煉,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但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他天天堅持晨練,過去練「三浴功」,現在跳老年迪斯科。每天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一跳就是一小時。運動後,他能吃能睡。他還愛聽京劇、音樂、看電影等。他說累的時候,聽一段京劇,看一段電視劇,立刻神清氣爽,精力倍增。退休十年來,他照常開診,搞科研、帶研究生,還著書立說。他承認自己的記憶力減退,但思維和文筆仍不減當年。  張琪非常注重飲食,他說,飲食是供給機體營養物質的源泉,是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飲食務必要切合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要飲食有節,嚴把入口關,要講究營養平衡,品種豐富且應粗、淡。另外,體胖者必須減肥降脂,好煙酒者必須戒除,有條件的可做些中醫按摩。中醫講求食飲有節,「節」的含義:一是不過量,二是不嗜「膏粱厚味」,即肉類等高脂肪、高蛋白的東西,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該注意。他主張膳食均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因為「想吃」就是身體需要這種營養。他愛喝茶,常說茶可促進消化、清腦明目、利尿,能幫助清除體內有害物質,有利於身心健康。  隨和得康  人們都說,在生活中,張琪是個儉樸隨和的人,除了中醫以外,什麼都可以隨便。煙酒不沾,飯菜隨意,從不進補,也不做專門的療養。不苛求情調,不附庸風雅,不貪圖享受。性格隨和,不急不火,很少見盛怒。這也是他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的張老非常隨意,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升不了官,發不了財,最大的愛好就是看病。  最後,張琪總結說,在養生上不要有那麼多的禁忌,不要給自己設置那麼多條條框框,保持精神愉快,樂觀豁達,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心平氣和,順其自然,焉能不健康長壽?

⒐郭子光認為,中醫的特點在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天人合一。因此在治療疾病的時候不僅注意局部,還特別重視人體內外環境的統一,通過調整整體來達到治療局部疾病的目的,他說,天人合一是中醫最大的特點,也是養生最重要的真義。   歸真返璞進退有道   郭子光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輻射到古代各門學科領域,而對養生學的影響最深。「養生」一詞,首見於《呂氏春秋·節喪》所云:「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往後,代有專著專篇,形成了一門以形神精氣為基本理論的獨立學科。養生學涉及古代預防、保健、心理、行為、倫理、社會醫學等多學科領域,始終貫穿著古代的哲學原則與方法論,實際上是一個古代多學科群的綜合。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道二家為主線,在養生學上他們所支持的多維觀察與整體觀念是一致的。壽夭的原因,不是僅僅存在於生理的機體之內,更重要的因素是在精神活動之中,所以強調精神生活的優化與物質生活的超越,追求道德「至善」的理想境界,以保持人體內在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和人與社會的和諧,達到盡終天年的目的。  壽非天定調攝延年  郭子光說,按照中醫養生學的理論,人的壽夭衰老的原因大約包括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個方面。先天稟賦是壽夭衰老的決定性因素,後天因素對壽夭衰老也有著重要影響。  先天稟賦有體質學說和命門學說。體質學說認為,由先天稟賦所形成的體質強弱,決定著人體的壽夭衰老,只有五臟堅固,形氣協調,血脈和暢,各部器官配合勻稱,形體壯實堅健才壽,反之則夭。命門學說為歷代養生家所認同。認為命門為「立命之門」,所以主宰人的壽夭生死,在於其中所藏元精、元氣和元神。精氣神為生命活動的三大物質要素,最初稟受於父母構精之時,由於三者不斷地、有規律地生生化化,便構成人體各部形質器官,同時供給所需要的能量,從而產生生命過程的各處功能活動,這叫做「先天生後天」;及至出生以後,命門的精氣神復得五臟剩餘真精的不斷補充和滋養,叫做「後天生先天」。  後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自然環境、社會因素、疾病損傷等。以古養生家十分強調的生活方式而言,其內容就很多,包括諸如飲食、起居、工作、勞逸、寒溫、嗜好、思想、行為等,合理則壽,不合理則夭,但都是通過對精氣神的耗損而施加影響的。  天人相當仁者得壽  郭子光說,養生之道,修德為先,這是中國養生學最具特色之點。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壽」,故「仁者壽」。《素問·上古天真論》亦云:「淳德全道……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可見養生當從修德入手,養德養生無二術,是歷代養生家遵循的準則。修德是一個永恆命題,實際也是儒道二家「安身立命」的學問。  養生中的重要原則是順應自然,人與天調。人是自然萬物的組成部分,故順應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以養生,便成為養生學的基本法則。順應自然規律養生,具體包括順應四時、因地制宜等豐富內容。大自然的顯著變化,莫過於陰陽離合引起的春夏秋冬,四時交替,太陽升落,月廓盈虧,呈有序性、節律性演變,這種變化,人的力量就改造不了,只有順應這種變化規律而養生,叫做順應四時。順應四時養生的主旨是根據這種同步變化規律,安排起居勞逸,練形調神,進食進補。

⒑程莘農,生於1921年,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屆國醫大師。   你的,我的,他的,那些在我們眼中神秘無比的經絡、穴位以及銀針、艾條,已是程莘農老先生的半生老友了。人體的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三四百個穴位、一首接一首的針灸歌訣,他滔滔盡數;精工巧致的短針、長針、艾條,用來如十八般兵器,他輕鬆飛針走穴。   針灸大師程莘農院士年逾八旬,「針」耕不輟已70載,小小銀針,不知「耕」過多少條經絡:男女老少、貧富貴賤,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這些經絡連起來不知能繞地球多少圈了。運行不暢的氣血在他的銀針下順暢起來,病人的病痛得以消減、消除……多麼神奇。  初見程莘農,鶴髮童顏,白須抖擻,一身仙風道骨的靈逸。和我們親切笑談人生過往的大風大浪,細節歷歷,猶似昨日,心卻早已超然。談起針灸,談起中醫,一如既往地執著和堅定。中醫,不是表面這個概念而已,這裡邊有多少有趣的事不為外人所知呢?程莘農笑問我們:你們知道有一類穴位叫做「阿是穴」嗎?為什麼叫阿是穴呢?唐代的名醫孫思遜在一次給病人診療時,按到一個經外的部位,病人大叫「啊,是!」於是,他便將這一類不屬於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沒有固定位置,但臨床上又能反映疾病的穴位統一稱做「阿是穴」。這多有趣啊。是啊,古人的生動令人忍俊不禁。中醫,針灸,天地無限。  再訪程莘農的小築,簡練至極,形同蝸居,讓我們驚訝。一床一桌一電視,兩椅兩窗兩字畫,三面書牆三把針,就是全部了。這樣一位古樸拙趣的老人,滿足於外在小世界,也安享了心靈大世界,是睿智。  為了搶時間,程莘農幾十年來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程莘農的愛發火是眾所周知的,他經常在公開場合與人爭論時拍桌子;他的學生說「程莘農一天能噴2包煙」(程莘農吸煙不進肺,他稱這種方法為「噴」)。儘管有這麼多常人眼裡的「壞習慣」,但在每年的體檢中,程莘農除了血壓稍偏高外,其他一切正常。眼睛在做過白內障手術之後視力比很多年輕人還好。他笑著說:「我沒有什麼養生秘訣,除了每天上下班來回走路,從不健身。」不過他還是總結出自己的三個原則:一是不生氣;二是吃飯九成飽;三是不輕易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  「我向別人拍桌子,那不是真的生氣,大喊大叫之後我就忘了。」他笑著說:「我說的不對,別人不當場和我辯論那是他的問題;別人說的不對,我就要當場和他辯論。」  「要想小兒安,須留三分飢與寒」這句話對所有人都適用。程莘農說:「我每頓只吃九成飽,就是要讓肚子里不要有滯,這樣就算感冒也不會有大問題;而如果每頓吃得太多,消化不了的東西就會在肚裡產生滯,一旦感冒就會很麻煩。」  像陀螺般的作息規律,程莘農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他說:「所有長壽的老人生活習慣沒有一樣的,有人吃素,有人吃肉。最重要的就是不輕易改變這些已經形成的習慣。」  本來只打算「隨便聊兩句」,在這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不知不覺聊了近3個小時。程莘農回憶了多年行醫的經歷,向筆者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還饒有興緻地展示了幾句江蘇老家話。  北京針灸國際培訓中心大樓有幾節台階,上樓時我伸手想攙扶一下程莘農,他連說「不用扶」,帶著不由分說的倔強,這裡他已經走了30多年了。

⒒裘沛然,1913年出生,上海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34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   裘沛然先生今年96歲高齡,依然耳聰目明、文思敏捷、步履輕健,無龍鍾之態。許多朋友對裘沛然的健康甚為好奇,揣度其必有養生秘訣。先生總是笑而答道:「其實,我雖從事醫學70多年,對攝生之道不甚講求,更談不上什麼獨到心得……」那麼,裘沛然先生的養生奧秘究竟在哪裡呢?   養生莫貪生  裘沛然在長期臨床中,觀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絕症者,凡能坦然自若、樂觀開朗地面對病情,積極配合醫生診療的,大多心寬體泰,抗病力增強,元氣逐漸恢復,病情逆轉漸入佳境,甚至完全康復。而越是憂愁恐懼怕死的患者,則精神崩潰、氣血耗散,病情常加速惡化,偏多預後不良。中醫學認為,病人的精神狀態是本,醫生的治療措施是標,醫生的治療措施是通過病人的「神機」(抗病能力)才能發揮治療效應,如果病人精神已經崩潰,再好的治療措施也無濟於事。  對待生死的態度,也即是對待人生的態度。裘沛然常說,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長壽,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容、淡定、坦然地面對生活、品味人生、樂天知命,以審美的眼光,打量這色彩繽紛的世界,詩意地活在真實的生命感受之中,那麼健康長壽就悄然而臨。  養生貴在識度與守度  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輕重、長短、多少的統稱,度,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氣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個度,養生也不例外。裘沛然說,孫思邈提倡飲食應達到「飢中飽、飽中飢」為最合適,就是飲食之度;漢代華佗主張「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就是勞逸之度;《內經》載:起居有常,不竭不妄,就是房事之度;《論語》曰:「惟酒無量不及亂」,就是飲酒之度;另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是悲歡之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理財之度;「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就是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就是做人之度。  養生先養心  裘沛然認為,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他提出養心要遵循「1+4」原則,並創造出一張養生的精妙方劑——「一花四葉湯」,對健康長壽獨具效果,一花,即指身體健康長壽之花;四葉,即一為豁達,二為瀟洒,三為寬容,四為厚道。  豁達就是胸襟開闊。裘沛然說:「人生短暫,能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使之心安理得,亦已足矣。」心態何其平和!心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健康狀態,心平則氣和,氣和則形神康泰,病安從來?  瀟洒裘沛然年輕時就「不愛風月愛風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及至老年,「浪跡書海一老翁」。讀書是其一大樂事,他精熟文史,談吐雋永,對《孟子》情有獨鍾,不少精彩的篇章至今尚能一字不差地吟誦,對古詩詞的造詣也相當深厚。  寬容裘沛然認為,寬容待人是人生的一種美德,也是處理和改善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寬容就是以仁愛之心待人,不僅能使人心寬體泰、氣血調和,而且對於群體的結合、社會的和諧也是很有意義的。氣量狹小,難以容人,對人疑忌,會使神氣錯亂,受傷害的是自己的心與身。  厚道裘沛然強調:「厚道對維護和培養人身元氣有重要作用。與厚道相反的是薄德,薄德之人往往流於刻薄和涼薄,世風澆薄,人心不古,從而使人精氣散漫和抵抗力減弱,就容易導致多種疾病的侵襲。」?

⒓陸廣莘,1927年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1948年10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   生於1927年的陸廣莘是全國著名老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在採訪陸廣莘時,印象最深的是他走路是小跑的,上樓下樓是兩步一跳的,談吐是興奮的,表情是豐富的,無法想像這是位80多歲的老人。   走路快是您的養生之道吧?  陸廣莘:是這樣,健步行走可以把下肢的血液泵到大腦。你看人的頭在最上面,最需要克服地心引力。「腦為元神之府」,大腦供血、供氧情況直接標誌著人的健康和衰老狀況。  為什麼知識老人長壽的多?  陸廣莘:常用腦的人長壽。當然,勞動也可以長壽。主要是胸懷要寬廣,心態要健康,對世事不計較,追求高遠的目標。也許他有三四種病,但他完全可以帶病延年。人老了,都會有病。但是你整天在疾病的籠罩之下怎麼行?你大致是健全的就行了,也許個別零件完了,但身體的網路是完整的,那你一樣是個健康人。  我發現這些高壽的老人很少鍛煉。  陸廣莘:人年輕的時候要鍛煉,高壽老人鍛煉沒意義,活動活動就可以了。關鍵是用腦子,你腦子思考的問題是高遠的,你會長壽的。我是1952年北大足球隊的,年輕時代的體育運動,對後半輩子有很大作用。老了反而不要鍛煉太多,老人骨頭不靈了。  您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陸廣莘:如果今天有門診或開會,我六點多就起來了。第二天沒事,我睡到8點多起來。我一天三餐很簡單。早飯一碗粥,兩個茶葉蛋。午飯一直是一個饅頭,什麼菜也不吃。晚上基本不吃飯,就是一盅啤酒,一塊魚,還有花生米、西紅柿、黃瓜。有時晚飯只吃水果餐,比如吃橘子時要吃橘絡,一是粗纖維,二是疏肝理氣的,橘絡是入葯的,可解郁。我的體重到現在還是55千克以內。  您吃不吃保健品?  陸廣莘:就是老三樣。吃一包補中益氣丸和加味逍遙丸,可以抗抑鬱,一個星期吃兩次,每天吃也可以。感冒了,拉稀了,皮膚過敏了,蕁麻疹了,用防風通聖丸。再加一個六味地黃丸,家庭常備就夠了。  您的嘴老不歇著。  陸廣莘:我1958年做過一個試驗,50個糖尿病人,讓他們嚼半小時海綿吐掉,結果所有人的血糖、血脂都降了,說明咀嚼可以降血脂、血糖,防止糖尿病。吃飯吃得快,血糖就會升高,慢慢吃,飯後再活動活動,就不容易造成脂肪積存。一個人能夠活動活動,並且注意咀嚼,大腦退化就可以比別人晚幾年。

⒔李濟仁,生於1931年,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名老中醫。   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是全國名老中醫李濟仁給人的第一印象。他以「張一貼」的傳人享譽大江南北,並在中醫醫教研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雖然李老已經78歲高齡,還患有「三高」症,但他思維敏捷,步履輕盈。問其長壽秘訣,他自己揣摩總結了一套運動養生保健的方法,他操著一口吳儂軟語解釋其中奧妙,並給我們當場示範。   首推養心五臟之中養心最為重要,養心主要做到養神。因心主神明,故平時遇事盡量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憂,與人交往不計較得失,該舍便舍,以保持心神的寧靜狀態。每天晚上臨睡前按摩手上的勞宮穴和腳上的湧泉穴,可起到心腎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在食物補養方面,常用西洋參泡水喝,常吃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氣養心陰。還要重視午休,因心活動最活躍的時候是在午時,而且這時也是陰陽相交合的時候,所以午休能保心氣。  注意調肝肝主疏泄。養肝主要從情志、睡眠、飲食、勞作四個方面入手。養肝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保持情緒穩定,平時盡量做到心平氣和,如欣賞字畫、養花種草、四處旅遊等,可以陶冶情操。人卧則血歸於肝,定時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又能養肝。還要做到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平常還應做到既不疲勞工作,也不疲勞運動,以防過度疲勞損肝。  重視養肺肺主氣司呼吸。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事物,避免情緒因素而傷肺。晨起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即一呼一吸盡量達到6秒鐘。這種方法可以養肺。還有一種閉氣法,經常採用閉氣法,有助於增強肺功能。即先閉氣,閉住以後停止,盡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呼出來,如此反覆18次。平時多吃有助於養肺的食物,如玉米、黃瓜、西紅柿、梨及豆製品等。  注重健脾脾胃為氣血生化的來源,後天之本,健脾往往與養胃結合起來。在飲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飽,其次再做一些運動和按摩,以助「脾氣」活動,增強運化功能。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於床,以臍為中心,以順、逆時針方向用掌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臍上膻中穴、臍下丹田穴各100下。平時多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夏秋之際天還應常吃香菜、海帶、冬瓜等養脾開胃之品,以顧護脾胃。  不忘補腎腎藏精主納氣,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經常用一隻手在前按摩下丹田、關元穴,另一隻手在後按摩命門穴、腰陽穴。因這幾個穴位有助於養腎。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以保腎。經常叩齒吞津,排小便時盡量前腳趾用力著地並咬住牙齒,以助保腎氣。  此外,還要注意六腑養生。平常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以刺激腸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只有六腑功能正常,與臟腑互相作用,機體才能處於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⒕2009年7月11日上午9時,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北京301醫院辭世,享年98歲。季老談到養生之道時,季老說自己年輕時從不鍛煉,每天寫作研究一坐就是一天,飲食上也沒有刻意去調理,什麼都吃。對於心情的調理方式,季老說了四個字:寧靜致遠。   縱觀季老的一生,無論從修身養性的角度還是從為人處世的角度,「寧靜致遠」這四個字的確是對其本人最簡明的概括。季老之所以能得此高壽也的確與這四個字是分不開的。那麼,這四個字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養生之道呢?   「寧靜致遠」出自於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文學家諸葛亮的《戒子篇》,文中指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也就是說,君子的風範,應該以恬淡清靜的心態修養自身,以儉樸淳厚的品行提升道德。如果生活不能淡泊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如果心緒不能寧靜就不會有遠大的理想。後世常將此作為勵志的名言,而往往忽略或淡化了其中寶貴的養生哲學思想。  「寧靜致遠」也體現了養生理念中的精神操守。季老一生淡泊名利、心系蒼生,處事泰然,德高望重。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言:「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也就是說,不講究品德修養,即便服用靈丹瓊漿,對延年益壽也無濟於事。   「寧靜致遠」還體現了精神層面的健康。一個內心恬淡清靜的人,必定是一個對社會和生活充滿愛心、與人相處關係融洽、心情舒暢情緒穩定的人。諸多事例告訴我們,像季老這樣善良、光明磊落、廉潔清正、樂於助人、人際關係融洽、注意個人道德修養的人,大體上都會健康長壽。寧靜致遠,在從容與寬容中享受健康;寧靜致遠,在淡然與清凈里品味長壽。

⒖鄧鐵濤,1917年出生,廣州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38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鄧老將中醫的養生保健思想運用於生活中,使陰平陽秘,精神恬淡,起居合宜,而達高壽。   心強健是整體各個臟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礎,如果心不處於正常狀態,血脈閉塞不通,便會影響各個臟腑而受損,達不到養生長壽之目的。   一、養生之道在於「養心」  心是一身之主,按中醫之理論,「心」既支配血脈的運行,還主持精神活動,是人體最重要的組織,稱之為「君主」之器官。所以養生必先養心,心強健是整體各個臟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礎,如果心不處於正常狀態,血脈閉塞不通,便會影響各個臟腑而受損,達不到養生長壽之目的。  要保養心神,首先要重視七情的調節。所謂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作為致病因素的七情,是指這些情志過於強烈,引致臟腑氣血逆亂而發病。人的慾望是無窮的,縱慾無度則有損健康,甚至化生百病。凡事要看得開,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良好心態,頤養浩然之正氣。而積極、正確的慾望對養生同樣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為人類事業發展而生的慾望,乃為慾望之大者,為浩然正氣,對養生具莫大的好處。因此,把握好慾望的大小關係,舍小欲、私慾而懷蒼生之念;做好「求」與「放」的平衡,入世卻寵辱不驚,正是養心正道之所在。  二、運動而不使過度  運動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華佗在論五禽戲時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不當使極」,即言適量而不為過,過則於養生不利。運動種類可分外功與內功。體操、跑步、外家拳術之類,重在使用外勁,當屬外功;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之類則屬內功。凡中老年人不宜行快跑、網球等劇烈運動,以其剛也,剛則耗氣。而內功用意不用力,以意為主,以意為引,以氣運肢體,不偏不倚,不會傷氣耗血。太極拳、八段錦,都是中醫保健養生學的精華。八段錦作為我國古代導引術,其健身效果顯著,是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中的瑰寶。我每天都堅持做八段錦,不但運動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調理臟腑功能的作用。  中老年人還可選擇每天散步30分鐘(平地行走),醫學上也稱之為「醫療步行」。60歲以上的人,每天散步兩次,每次30~40分鐘,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每天午飯前我都會圍繞我住的樓房悠閑地散步10圈。  運動不單是體力的,也包括腦力「運動」,讀書、看報紙,使腦筋「運動」;思考問題、寫文章,腦部也可以「運動」。老年人不妨堅持寫寫日記,可以起到延緩健忘的作用,對預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好處。  三、葯食同源以平調陰陽  飲食要有節度,過分的肥甘厚味,或過飢過飽,食無定時,都會傷及脾胃,脾胃一傷,則諸病叢生。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營養物質的消化呼收,氣血的化生,有賴脾胃的運化功能,故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之說。許多高齡老人的飲食習慣證明,飲食清淡、適時適量是重要因素。我一周有兩餐吃粥、饅頭;一餐吃南瓜、番薯,既清淡又潤腸,可謂一舉兩得。  人體日常狀態都有其偏態,絕對的「陰平陽秘」非人之常態,陰陽的輕度失衡在亞健康狀態最為常見。因此,可以葯食之性味糾正人體之失衡。我偶爾會燉服中藥,如人蔘10克、陳皮1克,補益而不膩,是嶺南地區很好的保健品,還可加田七片5~10克,起到活血通脈之功。我還喜喝茶,養成了清晨在家喝茶的習慣。我患有高血壓,因此常用少量活血行氣的玫瑰花或菊花搭配平肝涼肝的龍井茶或用能助消化的普洱茶作為早茶,每天起床後飲上數杯。喝茶可以添壽。「茶」是什麼意思呢,「茶」字拆分開來是二十加八十八,就是108,喝茶可以使人壽命超過「茶」數。

推薦閱讀:

春裝:6大外套的完美內搭,看看缺啥就買啥
女生進來看看,各種絲巾系法 組圖
人各有命,早已命中注定?不信進來看看!
最旺夫的3大星座女,看看有你嗎?
什麼臉型配什麼髮型,看看你是不是錯了!

TAG:養生 | 大師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