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述評:視神經炎的分類及診療進展

視神經炎(optic neuritis,ON)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急性視神經的炎性病變。隨著生物免疫學技術及影像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貌似簡單的疾病背後的發病機制卻千差萬別,病變受累部位也不僅僅局限在視神經。國內亞洲人群的ON與西方典型的脫髓鞘視神經炎不論從發病年齡、臨床表現及預後均存在差異。本文通過總結目前ON的研究進展,結合國內臨床常見疾病譜,對ON的分類、診斷、鑒別診斷與治療做一概述,有助於臨床診療的規範化及個體化。

1

流行病學

全球單側ON的年發病率為0.94/100000-2.18/100000。日本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年發病率為1.62/100000,與全球平均發病率接近。Meta分析數據顯示,北半球及高緯度地區的發病率高,男女比例在北歐為1∶3。而日本1992-1993年新發病的5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1.22。目前尚無國內ON流行病學數據,但近期開展的全國範圍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有望在不久公布。

雙眼同時罹患的ON在白種人中發病率較低,de la Cruz等的回顧性分析中,4年間僅有15例患者,但在日本流行病學數據中高達28.2%。其原因與人種差異導致的ON疾病譜分布不同密切相關。在雙眼同時發病的患者中,發展為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概率較低,不同病因導致的ON患者預後差異很大。

有研究表明,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包括ON)尚與EB病毒感染、感染後及HLA-DRB1*1501密切相關。

2

分類

以往國內將ON按照受累部位分為球後ON(無視盤水腫)和視盤炎(伴有視盤水腫)。該分類雖然簡潔明了,但未從發病機制及臨床特性加以區分。2008年,Petzold等將免疫介導的ON患者結合臨床特徵、預後及血液水通道蛋白抗體(aquaporin 4-immunoglobulin G,AQP4-IgG)做了病因分類。

(1)MS相關ON(MS-ON)。ON是MS病程中的首次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事件和(或)複發。患者如首次罹患ON可稱為臨床孤立綜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25%的MS患者首發癥狀為ON,且確診的MS患者中75%伴有視神經受累。

(2)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相關ON(NMO-ON)。自2004年Lennon等發現NMO患者血清中存在特異性AQP4-IgG後,NMO已經從MS的疾病譜中獨立出來,成為單獨一類疾病。NMO病程中視神經受累可以是首發癥狀,也可以是病程的一部分。NMO-ON臨床轉歸與MS-ON不同:多為雙眼急劇視力下降或短期內雙眼先後受累;對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衝擊治療反應差;有發展為長節段橫貫性脊髓炎的風險。

(3)慢性複發性炎性視神經病變(chronic relapsing inflammatory optic neuropathy,CRION)。患者對激素治療敏感,撤激素易複發,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常伴有視神經鞘膜的強化,通常需要免疫抑製劑維持治療。

(4)孤立性ON(solitary isolated ON,SION)。病變經過長期隨訪僅局限在視神經,腦MRI正常,無MS證據。

(5)複發性孤立性ON(recurrent isolated ON,RION)。患者ON反覆發作,但無中樞系統MS樣損害。

上述分類強調了發病機制、臨床及影像學特徵,有助於指導患者預後的判斷和治療:MS-ON患者建議採用β干擾素類藥物進行免疫調節;NMO-ON患者應選擇相應的免疫抑製劑;CRION患者激素遞減應緩慢且需要加用免疫抑製劑。但不難看出CRION、SION及RION的分類中仍有交叉、重疊,部分可以相互轉化。很多系統性疾病,特別是結締組織病:結節病(sarcoidosis)、韋格肉芽腫(Wegener granulomatosis)、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乾燥綜合征(sjogren syndrome,SS)均可有視神經的受累,與CRION和RION的臨床表現相似。因此,上述分類並不能完全囊括臨床所有類型的ON,同時也表明ON疾病譜較廣泛,對其的認識尚有待深入。2014年中華醫學會發表了ON的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文中對ON的分類結合了病原學。2014年Toosy等的綜述中提出了典型ON與非典型ON的概念。

(1)典型 ON。特指與MS或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相關的ON:白種人多見;青年多見;急性單眼視力下降、視野缺損伴輕度轉眼痛;視盤正常或輕度水腫;激素衝擊治療後視功能顯著改善;可發展為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2)非典型 ON。多見於亞洲及波利尼西亞人群;發病年齡>50歲或<12歲;雙眼同時或相繼受累;嚴重眶周疼痛或無痛; 嚴重視力喪失,在發病3周後仍無恢復或視力仍進行性下降;高度視盤水腫、出血,黃斑星芒樣滲出,視網膜水腫;前節炎症反應(圖1)。

該分類的意義在於將有發展為MS風險的ON患者明確診斷後,可以進行相應的預防性治療,而將不典型ON做進一步的病因學篩查:如結節病、SLE、SS、結核、梅毒、巴爾通體病、病毒感染等。

3

臨床特徵

典型的ON為青、中年發病,女性多見,表現為急性單眼視力下降、視野缺損伴色覺障礙。疾病前期或初期有輕度轉眼痛。視力下降在數天內達到高峰,少數2周內仍可下降。視力可從20/20到無光感,發病時視力低於20/200的患者佔36%。色覺以紅色覺飽和度下降尤為明顯,患者常主訴視物發暗及水洗感。對比敏感度也是評價ON患者視功能損害的敏感指標之一。急性期視野缺損表型多樣:中心暗點、旁中心暗點、水平弓形缺損及偏盲在內的瀰漫或局灶性缺損。查體時視盤可表現為正常或輕度水腫,水腫患者約佔1/3。嚴重的視盤水腫及出血、視網膜大量滲出及黃斑星芒樣滲出,需要與其他疾病進行鑒別。單側ON或雙側病變不對稱時可存在相對性瞳孔傳入障礙(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RAPD)。急性期影像學顯示視神經的信號異常、強化或增粗,部分有發展為MS風險的患者腦內可見脫髓鞘病灶(圖2、3)。

典型ON的治療效果良好,預後佳。北美著名的ON臨床試驗(ON treatment trial,ONTT)研究,不但早已成為ON循證醫學史上的里程碑,也是近20餘年來用於指導MS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原則之一。其核心結論為:①早期大劑量靜脈激素衝擊治療可以加速視力恢復,但不改變預後;②口服激素增加ON的複發,不推薦使用;③ON轉化為MS的概率與腦內脫髓鞘斑塊的數量成正比。

4

鑒別診斷

視力下降與視野缺損是很多眼部疾患的共同癥狀,確診ON時需要詳細詢問病史並結合查體、必要的輔助檢查進行鑒別診斷。下述為常易誤診為ON的疾病。①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ION):中老年發病、晨起後出現無痛性水平視野缺損。視盤水腫、線狀出血(圖4)。激素治療後視功能無顯著改善。急性期MRI顯示視神經無明顯強化。腦內可存在少量點片狀缺血灶,與MS的硬化斑不同。②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後部壓迫早期視盤可表現正常或輕度蒼白,容易誤診為球後ON。壓迫性視神經病變常為無痛性,激素治療無效。如果患者臨床轉歸與典型ON不符,必須進行影像學檢查。③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青年男性多見,表現為無痛性急性視力下降,雙眼可同時或間隔發病。急性期眼底視盤充血、色紅,但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顯示無熒光滲漏,為假性水腫。慢性病程,雙側視神經萎縮。診斷中,母系家族史為重要的依據,可行線粒體DNA的突變檢測以確診。④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簡稱中漿):常因急性視物變暗、模糊就診。檢眼鏡(眼底鏡)下觀察視盤形態、顏色正常,易誤診為球後ON。但無明顯轉眼痛、無RAPD、Amsler格視物變形可將其與ON鑒別。視網膜相干光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及FFA檢查可確診。⑤急性區域性隱匿性外層視網膜病變(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多為青年女性,因急性視野遮擋就診。部分患者有閃光感、無明顯轉眼痛、RAPD可陽性、視盤周圍萎縮色素弧。視野檢查出現顳側缺損或生理盲點擴大。OCT檢查中可發現外層視網膜感光細胞層結構破壞。⑥眼眶炎性假瘤:急性視力下降伴眶周疼痛。影像學中除視神經及鞘膜信號異常外,尚有眼肌、軟組織、鄰近腦膜的強化(圖5)。對激素治療敏感,但撤激素後易複發。長期治療需要免疫抑製劑。該類疾病的部分特徵與CRION和RON類似,需要進一步行血液學檢查明確是否存在系統性疾病的潛在可能。⑦先天性視盤發育異常:擁擠、傾斜視盤、視盤玻璃疣等先天性發育異常的假性視盤水腫需要與ON鑒別。⑧非器質性視力下降:部分兒童的轉換障礙(癔症)可以雙眼視力下降來診,常診斷為「球後ON」。

5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ON診斷及鑒別診斷中不可缺少的。ON急性期視神經信號異常、增粗、強化(圖2)。MS高風險患者腦內還可見無臨床癥狀的脫髓鞘病變(圖3)。我們發現不典型ON患者視神經的異常信號與典型ON存在差異。NMO患者急性期脊髓出現超過3個節段的損害,病灶可強化(圖6)。

眼眶及頭顱MRI可以清晰地顯示眶內或鞍區佔位,部分性質的腫瘤需要注射增強造影劑後顯示清晰。

6

OCT的應用

OCT不但是鑒別視網膜疾病的重要輔助檢查,也可對ON患者視盤周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黃斑節細胞層厚度進行觀察隨訪,對患者的預後加以評估。Petzold等研究顯示,不論是ON還是無視神經受累的MS患者,視網膜神經纖維層(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均較正常同年齡組變薄。我們關於ON患者的隨訪研究也顯示了同樣的趨勢(圖7)。

7

治療及進展

ON治療的循證醫學證據來自ONTT研究,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ON均有一些指南。

(1)急性發作期。大劑量激素靜脈衝擊治療,後續口服激素維持,逐漸減量。典型ON患者可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1g或500mg每日1次靜脈注射,連續3d。隨後用醋酸潑尼松1mg/kg/d口服,在2周內減停。不典型ON患者3d衝擊治療後如耐受性好,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可減半繼續使用3-5d。特別注意不典型ON患者口服激素減量應緩慢。注意激素禁忌,使用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2)MS-ON緩解期治療。首次ON發作伴MRI顱內脫髓鞘病灶的患者,需要聯合神經科專家共同給予預防性治療。治療藥物包括β干擾素、醋酸格拉默、米托蒽醌、那他珠單抗等,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婚育情況、經濟條件選擇。

(3)NMO-ON。急性發作期激素衝擊治療同前,但口服激素需要緩慢減量並維持在中小劑量(2.5-20mg/d),同時加用免疫抑製劑:硫唑嘌呤、麥考酚酯、甲氨蝶呤、米托蒽醌等。由於上述免疫抑製劑起效需時較長,故短期口服激素需要維持,以免複發。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作為一種CD20單抗已在歐洲作為治療NMO的一線藥物,但在國內尚未大規模用於臨床。

(4)其他不典型ON。這類患者的治療急性期同前,但目前針對進一步提高視功能及預防複發沒有統一的指南,治療需個體化。部分患者由於存在結締組織疾病需要與風濕免疫專家共同診療。

(5)其他。血漿交換與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主要針對重症ON患者或大劑量激素使用無效或禁忌者。NMO患者聯合使用大劑量激素與血漿交換,視力預後優於單純激素治療。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的療效尚存爭議,早先小樣本循證醫學研究顯示無效,但個別臨床觀察中患者仍有獲益。國內由於血漿交換實施困難且費用昂貴,目前尚無循證醫學證據。

8

展望

ON雖然為最常見的視神經疾病,但其病因複雜,臨床表現不盡相同,且亞洲人群具有自身的特徵。對其流行病學特徵及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有助於臨床診斷及疾病治療的個體化。

推薦閱讀:

根據色彩分類常見寶石
80味中藥分類
大紅袍的起源和分類
寶馬鑰匙分類
用神的分類

TAG:分類 | 神經 | 專家 | 視神經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