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劇的流派

京劇的流派

京劇流派的繁榮是京劇藝術的成熟的結果。在京劇逐漸成熟之時,由於藝術本身的積累、競爭機制的形成以及師承體制的完善,藝術上的追求成為一種自覺行為,許多演員在表演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也逐漸被觀眾認可;另外一些演員主動去效仿某一風格的演員,並在此基礎上獨特發揮,於是就形成了眾多的流派。早在19世紀末,老生演員譚鑫培就在表演方面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初隨程長庚等人學唱老生,後博採眾長,改革舊的老生唱腔,創造出細膩婉轉的譚派唱腔。梁啟超盛讚譚鑫培"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廿載轟如雷"。譚鑫培在演唱上運用"雲遮月"的嗓音,聲調悠揚婉轉,長於抒發低沉哀怨之情;在做工上發揮武生特長,身段靈活洒脫、乾淨洗鍊。他把青衣、老旦、花臉眾行唱法及崑曲、梆子、大鼓等音調有機地融入老生唱腔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後有許多人以譚為宗,人稱譚派傳人。此後,京劇在武生行、旦行都有不少演員形成自己的風格,如武生行早期的俞(菊生)派、黃(月山)派、李(春來)派,旦行早期的王(瑤卿)派。時至20年代,京劇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起。老生行中有的余叔岩的余派、言菊朋的言派、高慶奎的高派、馬連良的馬派、周信芳的麒派、楊寶森的楊派、奚嘯伯的奚派等。20年代,余、馬、言、高在劇壇有"四大鬚生"之稱。旦行的流派發展也很迅猛,如梅蘭芳的梅派、程硯秋的程派、荀慧生的荀派、尚小雲的尚派、於連泉的筱派、黃桂秋的黃派、李多奎的李派等。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發起評選旦角演員的活動,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獲得前四名,被人們稱為"四大名旦"。除了個人流派的繁榮以外,因地域文化之別也形成了一定的流派。京劇的"京派"、"海派"就是這樣形成的。京派以北京為中心,亦稱"京朝派";後者以上海為中心,包括南方地區的京劇,亦稱"南派"或"外江派"。京派講究嚴謹的藝術規範、嚴格的師承、完美的表現,但又有拘泥成規之弊;海派講究藝術上的革新,敢於突破舊范、大膽創新、追求新奇效果,但又易流於粗疏。京劇流派的形成,是京劇走向繁榮的標誌。眾多的流派把京劇表演藝術發展得淋漓盡致,豐富了京劇表演藝術的欣賞層面,京劇藝術本身也在流派的形成和繁榮中走向中興。同時,也反映了20世紀初中國觀眾對戲曲藝術的審美價值取向。京劇流派的繁榮雖刺激了京劇的發展,但又使戲曲藝術疏離了文學的追求,偏於一隅向前發展,使戲曲藝術流於技藝的開拓而失去了應有的文人色彩。

京劇有很多派,我們常聽到「某某是學哪一派的」「某某是某派的傳人」等等,感覺非常的高深,其實並非我們想像中那麼複雜,我們從京劇的行當說起,就可以略見一斑了。

我們知道,京劇總的來說分為四個行當,即生、旦、凈、丑。最早期在元朝時,是生、旦、凈、末、丑,後來將末行劃入生行,成為現在這樣。

生:在京劇中表現男子,有小生、老生(即是末)、武生等等。如圖:

┏━━━━━━╋━━━━━━━━━┓

小生 老生 武生

┏━━┻┓ ┏━━┻┓ ┏━━━┻━━━┓

小生 武小生 老生武老生 長靠武生 短打武生

小生:用來表現年青的男子,唱腔多用假嗓,在京劇中行話叫做「小嗓」。這類角色非常多,如《白蛇傳》中的許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龍等等。代表派有葉派,葉盛蘭開創。

武小生:顧名思義,就是以打為主的小生角色,《群英會》中的周瑜即是例子。代表派有葉派,葉盛榮開創。

老生:用來表現老年男子,可以根據鬍鬚的顏色來區分他們的年齡。代表派非常多。

馬派:馬連良

譚派:譚鑫培

余派:余叔岩

楊派:楊寶森

奚派:奚嘯伯

麒派:周信芳(藝名七齡童,麒麟童,故稱麒派)

言派:言菊仙

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譚富英稱為四大鬚生。

武老生:顧名思義,是以打為主的老生角色。

長靠武生:表現武將時,身後插的四桿小旗,稱之為靠。長靠武生,就是指這種扎著長靠以打為主的行當。如《挑滑車》中的高寵。

短打武生:同樣是武生,但不扎靠,穿薄靴。以短打為主的武生,《三岔口》就是比較經典的短打武生戲。代表派有蓋派:蓋叫天。

旦:古寫「狚」,是一種擅飾的小獸。在京劇中,為女性角色。如圖:

┏━━┳━━━╋━━━┳━━┳━━┓

武旦 花旦 刀馬旦 老旦 青衣 彩旦

在過去尚有正旦,又有副旦、貼旦、外旦、小旦、大旦、色旦、搽旦等等。

武旦:相當於生中短打武生,輕裝以打為主的女性角色,《十三妹》中的十三妹就是此行當。

刀馬旦:相當於生中長靠武生,扎靠重裝的以打為主的女性角色,如《七星廟》中的佘賽花,《天門陣》中的穆桂英。

花旦:性格活潑的年輕女性,如《紅娘》中紅娘。代表派有荀派:荀慧生

彩旦:一般飾演媒婆等角色,如《法門寺》中的劉媒婆,可以說是旦角中的醜行,也是一齣戲中出嚎頭的地方。

青衣:性格文靜的年輕女性,因為一般寒門女子,穿青皂色長裙故而得名。代表派有:

梅派:梅蘭芳

荀派:荀慧生

程派:程硯秋

尚派:尚曉雲

張派:張君秋

其中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曉雲被稱作「四大名旦」

老旦:年老的女性,如《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打龍袍》中的李皇后等等。代表派有李派:李多奎

凈:俗稱「花臉」,京劇中臉譜就是由此誕生的。因為滿臉塗抹油彩,非常不凈,反其意故名為「凈」,凈中都有那些行當呢?如圖:

┏━━━━━━╋━━━━━━┓

銅錘花臉 架子花臉 武花臉

銅錘花臉:因為在《探皇陵》、《二進宮》中的徐延昭懷抱銅錘而得名,主要以唱功為主,發音多用鼻音和腦後音。包拯、黃蓋、徐延昭、尉遲恭等等都是以這種行當來表現。主要派別:裘派,裘盛榮。

架子花臉:也就動毋就會「哇呀呀」的那種性格較暴燥或詼諧的那種。如張飛、李逵、牛皋等等。代表有金派:金少山,袁世海先生也是此派。

武花臉:以打為主的花臉。

在一齣戲中,如果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花臉,主要的以唱為主的,稱之為「大花臉」,其它的則是「二花臉」。

丑:鼻端塗白,滑稽可笑的角色。

┏━━┻━━┓

文丑 武丑

文丑:較多,通常意義的丑,如《蘇三起解》中的崇公道、《法門寺》中的劉公道、《群英公》中的蔣乾等等

好了,京劇的行當和派大概就是如此,希望您從這裡可以有所了解。◆程長庚 (京劇早期老生)

程長庚,名椿,字玉珊,安徽潛山人。京劇早期老三傑之一。是對京劇形成和發展有重要貢獻的人物。長庚自幼坐科徽班,出科後隨父入京,搭三慶班,曾向米喜子問藝,以演《文昭關》及《戰長沙》顯露頭角。

◆譚鑫培 (京劇老生的流派)

譚鑫培,老生"新三傑"之一的譚鑫培在程長庚、余三勝、王九齡及盧勝奎諸家演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譚派",是京劇有史以來傳人最多、流布最廣、影響最大的老生流派,以技藝全面、精當,注重刻劃人物性格為主要特色。

詳細介紹

◆梅蘭芳(京劇旦角流派)

四大名旦之一梅蘭芳創立的「梅派」藝術體系,在唱、念、做、舞、音樂、服裝、扮相和劇目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豐富的不斷創造和發展,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將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成為旦行中影響極其深遠的流派。

詳細介紹

◆侯喜瑞[京劇花臉(凈行)流派]

侯喜瑞承暮年的黃潤甫,得其蒼邁沉鬱,又根據個人的條件進行了一系列的藝術創造,建立了侯派蓊臉藝術表演體系,是現代凈行三大家中唯一專擅架子花臉的流派。侯派特色主要體現在身段、工架和念、做方

詳細介紹

◆楊鳴玉(京劇早期丑角流派)

楊鳴玉(1815-?),江蘇揚州人,因排行第三,固人稱楊三。自幼入蘇州科班學昆生後改昆丑。奠定紮實的文武戲的功底。道光年進京後搭四喜班,武戲能演《盜甲》、《問探》等,文戲能演《借靴》、《測字訪鼠》、《風箏誤》等。與朱蓮芬合演《活捉三郎》,表演生動,功夫非凡,被稱為雙絕。由於其藝術高超,名聲遠播,在他病故後有"楊三一死無昆丑"的說法,足見一斑。

推薦閱讀:

京劇崑劇全劇專輯
獨家!越劇《梁祝》交鋒京劇《梁祝》,凱旋?敗北?
京劇攝影--《游湖》白素貞、小青、許仙
梅蘭芳與京劇之美
厲慧良——他始終領著觀眾走

TAG:京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