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人際交往的換位思考
(2010-09-28 18:07:28)
轉載原文
標籤: 轉載 |
原文地址:人際交往的換位思考作者:陽光
生活中人際交往常常會給我們帶來歡愉、幸福,但也有時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痛苦和傷害。同事相處,有人總是熱情十分,但卻不能贏得他人讚許;異性相處,有人獻盡殷勤,卻落得自作多情;熱戀中人,越是只爭朝夕,越是分手在即。親情、友情、愛情、隨時隨地的好心情,都是我們渴望和珍惜的,可是,我們卻不明白為什麼會背道而馳、飽嘗辛酸。
白居易有詩云:「人生有情感,遇物牽所思。」這其中的含義是說,人之敬心、愛心、哀心和怒心種種,都是遇物而發,並非心中固有。所謂觸景生情,人際交往是一種心理交流過程,需求互補聯著感情,感情融洽促進交往。社交情感指人際交往時產生的心理反應,是對交往滿足程度的心理體驗。
每個人與他人交往都是自身需求的驅動,情感起源於人的基本需求和各種慾望。《帕斯卡爾思想錄》中有段話:「我們由於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情感。但我們也由於交往而敗壞了精神和情感。因此,好的交往或者壞的交往就可以形成它們,或是毀壞它們。因而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善於選擇,以便形成它們,而一點也不敗壞它們;然而假如我們從來就不曾形成過或者敗壞過它們的話,我們也無從做出這種選擇了。因此這一點就構成了一個循環,能擺脫這個循環的人就幸福了。」這段話還是有些哲理,從心理學角度看,人際交往的失敗也可以找到明顯的問題所在。 多數人一般按自己的品味去選擇交往的對象,同時他們誤認為對方就是符合自己需求的對象,這是不切實際的。比如:對方很有錢,但不一定就願意投資到你領域;對方很漂亮,不一定會很欣賞你的品位;對方很活潑,不一定你能隨時適應;對方對你很感興趣,不一定就是願意和你白頭偕老。只看外表和意識,不看內在趨勢,結果就是陰差陽錯、陷入誤區。明確自己的需求,還要考慮對方的需求;了解自己的品性,還要掌握對方的品性。我發現有些朋友在人交往中常走入以下的誤區:
第一、帶著個人偏見去尋友。認為漂亮也就善良、有錢就會大方、熱情就是喜歡、謙遜就是無能…… 很多人尋找朋友獻給自己劃定了範圍,其實是陷入了線索偏差;很多人將個體按照一定標準分類,形成固定成見,也使自己變得狹隘。
第二、太快做出決定。一見鍾情、相識恨晚、三歲看老…… 雖然有些時候第一感覺很重要,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和和睦相處是需要時間的。喜歡一個人的優點容易,包容一個人的缺點很難;得到一個人的給予很幸福,而奉獻一些給對方卻很辛苦。對一個人的了解,時間可以拓展空間,了解得越多認識才越透徹。
第三、錯誤理解對方的態度。選擇性評價、跳躍式傾聽、站在自己的角度猜想…… 人家禮節性給你回了電話,就以為人家開始喜歡你;客戶改變了約見的時間,就以為人家不願意和你交易;朝夕相處在一起學習、工作,就以為人家對你有了感情。有時你並非了解對方的意圖,真正意圖被假象所迷惑,形成錯誤判斷。。
第四、只盯著對方的弱點。一種不好的習慣是挑剔,凡見人不是真誠相待,而是捕捉對方的缺陷和不足。待人接物,注意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內容。如果你一味尋找對方之不足,你自然不能發現對方的優點,而且你一定是一個充滿埋怨和嘮叨的人。誰會願意和一個這樣的人相處呢?沒有人沒有缺點,但是你更需要看到人們的長處,喜歡別人的長處、鼓勵對方發揮長處,你才是一個可親可敬的人。
人際交往要學會換位思考,讓自己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才能顧及到交往雙方的感受,才能夠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有理有節,遊刃有餘。
推薦閱讀: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找一個懂的換位思考
※班主任應該換位思考
※語不驚人死不休(70)換位思考
※什麼叫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