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楊絳:百年中國百歲人生

先生楊絳

2012年7月攝於三里河寓所 圖片由人民出版方提供

楊絳與錢鍾書

一家三口。中間為楊絳與錢鍾書之女錢瑗。後楊絳寫書《我們仨》紀念。

視頻:錢鍾書夫人楊絳今日北京病逝 享年105歲

「先生」這個稱呼,放在女人身上,帶著濃濃的民國味道。

與「普通男人」也能稱其為先生不一樣,能稱為「先生」的女人都是不普通的,要有大學問、有風骨,是個真正的讀書人。

楊絳先生105歲,這也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百年。她出生的時候,還是清宣統三年,清王朝的尾聲。1歲時,是中華民國元年。38歲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55歲時,文化大革命爆發。

楊絳和林徽因是同時代的才女。「遇見她前從沒想過結婚,遇見她後從沒想過和別人結婚」——她與錢鍾書童話般的愛情,甚至讓後人忽略了她作為翻譯家、文學家、戲劇家的才華。

先生楊絳

楊絳,本名「楊季康」,出生在1911年7月17日的北京,3歲時回到故鄉無錫。

楊家是江蘇無錫當地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這和同為無錫人的錢鍾書家差不多,錢鍾書的父親是文史大家。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維新派,美國大學的法學碩士。父親對楊絳特別鍾愛,因為她極為聰明,且愛好讀書學習。

楊家是新式家庭,沒有一點重男輕女。楊絳嫁給錢鍾書以後,他的父親有一次說,「錢家倒很奢侈,我花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女兒就給你們錢家當不要工錢的老媽子。」

楊絳曾說,她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

「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衝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她回憶父親對她潛移默化的教育,通過行動讓她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

父親京師高等檢察廳廳長任上,秉持司法獨立,堅持審理交通部總長許世英受賄案,被官官相護的北洋政府罷官。罷官後,還公開發表了長篇《申辯書》,申明自己的合法與司法總長的偏袒之嫌。

上海孤島時期,楊絳也和父親一樣「固執」。她回憶,當時他們夫婦與陳西禾、傅雷、宋淇等同自願參加「大東亞共榮圈」的作家、文化人涇渭分明,不相往來。

這一時期,楊絳已經開始寫劇本,並在戲院上演。她給自己起的筆名是「絳」,來自「季康」的吞音。

戲劇創作讓楊絳早早成名,別人介紹錢鍾書,「這是楊絳的丈夫。」

承襲父親,楊絳對獨立和自由的追尋不僅僅表現在日本侵華時期。她說,有時「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為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學會含忍。」

文化大革命時,楊絳和錢鍾書都被揪出來批鬥。忍受抄家、批鬥、羞辱、剃陰陽頭……種種對精神和身體的折磨。

年近60歲時,被下放至幹校。讓她去打掃廁所,她就把廁所擦得極其乾淨。沒事的時候,坐在馬桶上看書。

文革期間,錢鍾書完成了古籍評論著作《管錐篇》,楊絳完成了西班牙著作《唐吉可德》的中文翻譯。

從幹校回來八年後,進入晚年的楊絳寫了《幹校六記》,記錄了幹校日常生活的點滴。寫了長篇小說《洗澡》,講述解放後知識分子經歷的第一次思想改造,被施蟄存譽為「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這「蔚然而深秀」的眉宇

楊絳最出名的身份是錢鍾書的妻子。

錢鍾書的天分、才學過人,成就也過人。以至於謙虛都是多此一舉,楊絳曾轉述解放前曾任故宮博物院領導的徐森玉的話:如默存者「二百年三百年一見」。

除了錢鍾書,楊絳的生活圈中還有很多「名人」。清華求學時,朱自清曾是她的任課老師,對她的寫作讚賞有加。錢鍾書還沒寫出《圍城》時,夏衍大讚楊絳的戲劇作品。

林徽因曾是楊絳夫婦的鄰居。錢鍾書在清華工作的時候,養過一隻聰明的小貓。小貓長大後,經常和鄰居林徽因家的一隻名為「愛的焦點」的小貓爭風打架。每到半夜兩貓打架的時候,不管多冷,錢鍾書就急忙拿起自己早就準備好的長竹竿,幫自己的小貓打架。

費孝通是在楊絳的感情故事中經常出現的角色。這位社會學、人類學殿堂級人物,沒有追求到楊絳。為此,他到清華大學找楊絳「吵架」。認為自己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因為他們已做了多年的朋友。

費孝通和楊絳在中學和大學都同班,他當然不服氣。1932年21歲的楊絳來到清華當借讀生,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與錢鍾書相遇。

青布大褂、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這是錢鍾書給楊絳的第一印象,楊絳形容第一眼的錢鍾書,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楊絳一生追隨錢鍾書,甘願站在丈夫身後。楊絳曾說,她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

但她的才情並沒被婚姻淹埋沒,也沒被才子丈夫忽視。

錢鍾書的名作《圍城》,1989年將要搬上銀幕前,楊絳為表達主題寫了兩句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楊絳曾解釋,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圍城」的含義,不僅指方鴻漸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

錢鍾書很贊同楊絳的概括和解析,覺得這個關鍵詞「實獲我心」。

早在1946年的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出版後,錢鍾書就在自留的樣書上寫下:「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錢鍾書還說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曾自己寫文章說,她的「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

她說,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實苦。但苦雖苦,也很有意思,錢鍾書承認他婚姻美滿,可見我的終身大事業很成功。

許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這段話廣為流傳,他們的愛情被看成天作之合,成就彼此,像童話一樣完美。

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

實際上,苦難也伴隨了楊絳夫婦一生。外辱內亂、顛沛流離、親人離散……整個20世紀知識分子該趕上的境遇都趕上了。

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傑作」的愛女錢瑗去世。一年後,錢鍾書去世。此時楊絳年近90歲。

楊絳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以逃避失去親人的痛苦。

由錢鍾書和楊絳的作品收入所得,2001年建立了「好讀書獎學金」,設在夫婦二人的母校清華大學。

2003年,《我們仨》出版。

書中有個名段落: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未,鍾書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2007年,楊絳96歲,出版《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是關於自己對於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

步入百歲的楊絳,顯出智者的仙骨。媒體配圖的照片上,她總是銀色的短髮梳的光滑地背在腦後,有時帶個黑卡子,面龐有些消瘦,很白,爬滿皺紋,一臉祥和。

百歲生日之際,楊絳曾接受了一家媒體的問答,但是以筆談的形式。

回答「什麼是您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楊絳說,我覺得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是肯吃苦。因為艱苦孕育智慧;沒有經過艱難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麼坎坷。有了親身經驗,才能變得聰明能幹。

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總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說的:有念想。

她由此舉例文革中,自己仍然堅信「人性並未泯滅,烏雲鑲著金邊。」確信「災難性的「文革」時間再長,也必以失敗告終,這個被顛倒了的世界定會重新顛倒過來。」

在這篇問答結尾處,楊絳說,「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楊絳莫名其妙的紅了,成了微博、微信的寵兒。網路上拼湊楊絳的「名言名句」,竟流傳出「百歲感言」。浮躁的網友只想幹了這碗雞湯。

與之相反的是楊絳有篇散文《隱身衣》,能「隱於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

楊絳曾對人講起,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我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我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她說,鍾書說他「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點和我志趣相同。

(新浪《新聞極客》 劉洋 綜合報道)

推薦閱讀:

百歲老人呂正規的長壽經
【e百歲】卧室幾個小改變竟能增壽20年!
面相百歲圖釋
他是因艾灸而活過百歲的人,真牛!
拉拉筋活百歲

TAG:中國 | 人生 | 楊絳 | 先生 | 百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