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阻擋不了「粉絲」向金秀賢示愛
一群金秀賢的粉絲,集資在《新京報》上買下整版廣告,祝金秀賢2月14日情人節快樂和2月16日生日快樂。
這群20至30歲之間的普通青年,通過一種組織化的行為,以廣告的方式,向自己的偶像示愛。這是一個新的娛樂新聞事件,又成為一種似乎離經叛道的社會現象。這一事件,除了引發不同粉絲群體之間新的理性和非理性競爭之外,更引發了廣泛的社會爭論。有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屬於非理性的「腦殘」行為;有人對此大加撻伐,從道德層面加以訓斥;更有甚者,上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層面,對此憂心忡忡。不得不說,這些評價、爭論或批評,都存在著一個以自己的主觀想像,賦予該事件本不應該承受的諸多社會意義的誤區。更重要的是,它們忽視了這個社會現象的兩大要素:一是青年群體,二是偶像崇拜和文化消費。
種種社會新現象,尤其是青年群體帶來的新現象剛剛出現時,一般總會引起成人世界的責備甚至苛責。其實,粉絲向金秀賢示愛,與演唱會現場群情亢奮的青少年粉絲並無本質區別。只是這次粉絲廣告示愛的行為,與原先的「追星」相比,在形式上和空間上都有所變化,而且摻雜了更多現代化因素。並且,粉絲們表現出強大的自組織能力,將本來屬於小群體的私密化的興趣愛好,通過非營利的廣告行為,以公開的方式確證其社會性存在。也正是這種公開的近乎挑釁式的非理性消費,超過了成人世界的容忍限度,觸動了他們潛意識中對青年群體非理性崇拜行為的底線,以至於必須採取行動予以制止和消除影響。應該說,這是成人世界對青年文化新現象的一種應激反應。
回歸到粉絲向金秀賢示愛事件本身,可以說它確實是青年文化的一種新形式,是青年亞群體在凸顯本群體獨特性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進行了青年文化的新嘗試。當代青年群體是市場經濟、物質發展和消費意識增長情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等,都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和群體特徵。隨著經濟社會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青年文化的新嘗試和新現象必然成為一種常態,主要是從日常生活、文化消費、偶像崇拜、生活方式等領域中醞釀和發生。對青年文化新現象的批評指責,並不能抑制其生成發展,只會使其扭曲變形,最合適的是給予青年文化新探索一個充滿信任的、有著較大發展自由度的、並有一定底線和邊界的社會空間,在社會規範的指引下自由發展。
對待青年文化新現象,一是認識到青年文化中,感性要素處於支配性地位的客觀規律,只能在適應的基礎上引導,而不能強行改變。還要認識到青年文化總會在主流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邊緣地帶和邊界模糊地帶進行試探和衝擊,會在不斷「試錯」中推動主流文化的發展。二是對青年文化的新現象不要過分拔高和過度解讀,不要對青年文化進行全方位的道德綁架。三是要為青少年發展設定明確規範的同時,對一些成人世界中難以理解的亞文化要給予足夠的寬容。四是評價青年文化新現象時,在認識其消極影響的同時,也要看到其間的創新因素。
推薦閱讀:
※孫子考95分挨爺爺批評:鄰家孫子考了98分
※受批評,4步走出壞情緒(職場心理)
※我師父說丨勇於接受批評,人才能不斷進步
※特朗普未批評「白人種族主義者」伊萬卡忙救火,但美網民不買賬
※又批評了這些大熱劇後,我會不會沒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