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康復知識系列四:Bobath康復訓練手法(痙攣期)

緊接著上期軟癱期的康復訓練手法介紹,本節主要介紹腦卒中患者痙攣期的Bobath訓練方法。

此期的訓練目的:一是抑制痙攣,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二是促進正常運動和正常運動模式的出現;三是強化對肢體控制能力的訓練。

1.通過對關鍵點的控制,抑制異常的姿勢反射和肌張力,關鍵點的控制是治療師通過在患者身體上特定部位的操作來抑制異常的姿勢反射和肌張力,誘發和促通正常的姿勢和自發運動。關鍵點包括:中心關鍵點,如頭部、軀幹;近端關鍵點,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遠端關鍵點,如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趾。

(1)頭部關鍵點的控制

①頭部的屈曲(前屈)

②頭部的伸展

③頭部迴旋

(2)軀幹關鍵點的控制:軀幹伸展,抑制全身屈曲模式;軀幹屈曲,抑制全身伸展模式;軀幹旋轉可以破壞全身性屈曲、伸展模式。偏癱患者常用以下方法控制軀幹的肌張力。

①患者取坐位,治療師在患者身後,雙手放在胸骨柄的中下段,帶動患者作出「∞」型柔和的弧形運動。重複數次,環節軀幹肌張力。②治療師一手放在胸骨柄向下擠壓,使患者塌胸,另一手放在背部向前上方推,是患者挺胸,重複數次,可降低軀幹的肌張力。(3)肩胛帶及上肢關鍵點的調節①肩胛帶前伸②肩胛帶後縮③肩關節外旋④上肢水平外展⑤上肢的對角線伸展⑥拇指外展(4)骨盆帶及下肢關鍵點的控制①骨盆帶前傾②骨盆後傾③下肢屈曲④下肢伸展位上外旋⑤腳趾背屈

2.通過反射性抑制模式(RIP)抑制異常的運動和異常的運動模式針對偏癱患者常見的痙攣模式么可以採用以下方式治療。(1)軀幹抗痙攣模式:患者取健側卧位,治療師位於患者身後,一手扶住其肩部,另一手扶住其髖部,兩手做相反方向的緩慢牽拉,在最大牽拉範圍內停留數秒,可以緩解軀幹肌的痙攣。(2)上下肢抗痙攣的模式:患者上肢處於肩關節外展外旋,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伸展,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可對抗上肢的屈肌痙攣;患者側下肢處於髖關節輕度屈曲、內收、內旋,膝關節輕度屈曲,踝關節背屈外翻,可對抗下肢的伸肌痙攣模式。(3)肩胛帶的抗痙攣模式:患側肩部處於向前、向上方伸展的位置,可達到緩解肩胛周圍肌肉痙攣的目的。

3.按照人體的運動發育順序,促進患者出現正常的運動(1)坐位平衡訓練(2)膝手位平衡與跪位平衡訓練:兩者可作為立位平衡訓練前的準備訓練,能抑制下肢伸肌痙攣模式,促進上肢支撐平衡,但高齡患者和體重過重的患者不宜在此體位下進行訓練。①膝手位平衡訓練②跪位平衡訓練(3)站起和坐下訓練:當患者下肢有一定負重能力時,開始練習站起和坐下。偏癱患者由坐位站起的訓練可按照坐位à跪位à單膝跪位à站起的順序進行,其中大多數患者可由坐位直接站起,但對於軀幹肌、臂肌肌力較差的患者,仍需跪位à單膝跪位à站起。①輔助由坐位站起②獨立由坐位站起③由跪位站起④由站到坐(4)站立平衡訓練:目的是為步行做準備。要求患者能夠單腿獨立負重,主動屈髖、膝和踝關節。(5)步行功能訓練:腦卒中患者支撐相存在患側下肢負重能力差、時間縮短現象;而擺動相由於膝關節伸肌痙攣、小腿三頭肌和肌後肌痙攣導致膝屈曲受限同時伴有足下垂內翻,表現為邁步時髖外展外旋、伸膝、足下垂內翻的異常步態。

4.患側肢體的運動控制訓練(1)患側上肢的運動控制訓練①上肢控制訓練②上肢定位放置訓練③下肢控制訓練

5.體位轉移
推薦閱讀:

風水老梁來詳解古代風水知識之曲直之別
專題1 基因工程 知識系統表解
婦產科知識小結
雜七雜八的知識(十八)
風水堪輿|家居風水知識集錦(七)

TAG:知識 | 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