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真的複製新加坡組屋精神?

中國能否真的複製新加坡組屋精神? (2010-01-28)   2008年我碰到新加坡騰飛的一個總經理,他很自豪地說,「新加坡的組屋是新加坡強盛的基礎,商品房和政府保障房兩條線,因此,老百姓並沒有感覺到商品房的壓力有多大。」   事實上,新加坡的保障房建設是新加坡這個小國的驕傲,同時,也說明,國無論大小,只要真正能夠實施符合自己國情的經濟政策,就能強盛。中國人在保障房這一塊也在學新加坡,但賣地生財的地方政策只能使得這個學習停留在形式上。更深層次的擔憂是,在商品房和保障房沒有形成有效的隔離情況下,組屋在中國可能是一種衝擊性的破壞力量。正如「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一樣,亦或是現代版的「邯鄲學步」。   一開始我只考慮新加坡組屋是國家福利性的政策,只注意這個組屋是物美價廉,新加坡絕大多數人都有住房,成為全球國民擁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但今日讀罷《新加坡的「組屋精神」》一文,頓覺這不僅僅是一項福利,更是一個政府改造社會的良機,也是增強社會認同感的一個好辦法。社會的凝聚力是一國強盛的前提,社區作為不同族群交流的場所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基礎。新加坡的組屋也逐步形成了一種精神——政府認真服務於民眾的決心以及民眾互相和諧共處共同繁榮的精神,有效的防止了階層分化以及社會分裂。   新加坡全國80%的人口都住在組屋裡,這對於新加坡的國民素質的提高很有好處,而且,國民參與政治、經濟與文化交流都因為比較集中更容易形成「學習效應」,能夠真正的實現家國一體化的古代理想。「修身齊家而後治國平天下」式的家國一體。中國古代實施的這種家國一體的基本政策,但由於疆域過於龐大以及農業居民居住過於散亂和老死不相往來的特性,導致了這種理想實際上是一種虛幻的家國幻象。農業社會的內在張力過弱與阻力過大註定這種家國一體的理想難以實施。真得沒想到,這種家國一體的理想,竟然通過新加坡的「組屋精神」得到了彰顯,社會有機構成迅速提高,社會張力和活力也非常活躍。一項住房政策,成了實現社會的有機構成升級,住的意義已經逐步的被淡化了,而人——社區——社會——國家 之間形成了無縫對接,凝聚力和生命力通過有效組合形成強大的國力。   新加坡組屋還有一項功能,促進社會族群的融合。在建設組屋之前,不同的種族散居各處。在他們遷居到組屋之前,政府通過抽籤制,來確保每座組屋的各族居民保持均衡比例。後來,政府又實行了種族限額制,對不同族群居民的 比例予以規定,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單一族群過於集中居住的情況,使得各族居民之間能夠保持交往。這一點值得多民族國家學習,現在很多國家面臨著民族分裂主義的威脅,從法國、俄羅斯到中國、印度等,幾乎都存在民族的分裂主義。新加坡這項組屋形成的社會凝結功能,使得各民族在互相交往中形成共同的心理、文化以及認同,學會處理不同的習俗,尊重各自的信仰與風俗,是值得各國學習的。   由於中國和新加坡的體制與國情不同,我對於廉租房和保障房在國內能否起到有效的作用是抱有懷疑態度的,不是因為我們對政府行為的失望,恰恰是我認為很有可能大量的保障房建設是一個餿主意。並不是說政府大規模的建設廉租房等保障房不好,而僅僅是說,由於我們商品房和保障房所面對的群體是混雜的,目標人群是混亂的,而且各種對接是無序的,二者沒有形成有效的隔離通道,而是犬牙交錯互相纏繞,在這種情形下,會對商品房造成災難性的衝擊,又因為房地產是中國的支柱產業,從而危及整個社會和經濟。   有開發商任志強,公開宣稱只為富人造房子,不願為窮人造房子。這一點我們其實也不能埋怨開發商,因為商人的目標就是賺錢。如果我們政府在激勵機制上能夠設計一套開發商造低價房以及小戶型的房子,那是最好的選擇。現在開發商傾向於為富人造房子,造的都是豪華型別墅、大戶型,即使不是大戶型也想通過精裝修而稱之為豪宅。這是激勵機制激勵的錯誤,需要立即建立起促進中小戶型建設的機制。   記得那位新加坡老總說,在你們這裡,只能學到一點皮,你要知道,新加坡搞組屋探索了近50年。你們需要找到你們自己的住房模式,如果硬要學習新加坡,先把商品房和保障房的責任區分開來,建立各自並行不悖的運行機制。   或許,他是對的。   但是,我覺得中國管理當局還是能夠學習「組屋」精神的。特別是最近我們要搞新農村建設,把分散農民形成社區居民,新加坡這套做法就可以推廣。因為農村居民搞組屋建設一方面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和提高居民的素質,另一方面由於農村的商品房暫時不發達,不會對商品房形成衝擊。與其農民私下搞小產權房,不如規範形成廉價的組屋,更能提高經濟效益,同時能夠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小城鎮建設也可以參照這種模式,因為小城鎮建設剛剛開始起步,正好可以防止以前商品房和保障房不分的困境。   一些大城市,居民對商品房的高房價非常有壓力,也可以學習這種組屋模式,減少高房價對居民的灼傷,但做好這一點,必須要做好防火牆,否則,就會是邯鄲學步,不但學不好邯鄲的走法,反而將自己的步伐搞忘了。   梁心 《聯合早報網》
推薦閱讀:

新一輪移民潮——中國的不安全
高清:中國多地持續反日遊行 香港焚燒美國旗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不會提問?
甘陽:關於中國的軟實力
當日本向中國稱「倭奴」蕃臣的時候

TAG:中國 | 新加坡 | 精神 | 複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