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悲哀的事: 替孩子扛住一切, 卻讓孩子扛住世界!

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反之亦然。

可是現在有多少父母真的懂得怎樣做才是真的愛孩子?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什麼才是支撐孩子一生屹立於這個世界的必備品質?

溺愛和嬌慣是敗壞孩子意志的毒料

寧波某小學曾經出現了這樣一條新聞:半數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面對蝦嘴饞,卻傻眼了,有的拿起來聞一聞,有的拿起來舔一舔,然後忍痛割愛,望「蝦」興嘆。

老師問及原因,「原來是不!會!剝!蝦!」

這樣的新聞一出,其實大家早已見怪不怪,因為每年一到開學前後,都會有諸如此類的新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很多老師也早已習以為常。

孩子不會剝蝦、不會系鞋帶,自理能力差,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很多人的評論一致指向:都是家長慣的。可為什麼一面是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新聞指責,一面是這樣的新聞還是鋪天蓋地刷屏?

很重要的一點,可能是父母認為,「這些瑣碎的小事,等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的就會了」。至少神童魏永康的母親是這麼認為的。神童成績有多好,可以概括為:

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

4歲學完了初中課程;

8歲進入重點高中;

13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

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這樣的學習成績,讓人嘆為觀止,可神童卻僅僅因自理能力差,被學校勸退,連研究生學歷都未取得。

和很多家長的想法一樣,魏永康的母親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皆是草;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讓魏永康插手。

每天早晨,他的母親連牙膏都給他擠好,接著給他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他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讀高中的時候,他的母親還親自喂他吃飯。

可以說,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母親一手包辦的。對於兒子的自理能力差,她稱「他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

可是,一則新聞報道有力證明了母親的想法是錯的:

脫離了母親的照顧後,魏永康「失控」了。

他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間不打掃,屋子裡臭烘烘的,襪子臟衣服到處亂扔;

他經常一個人窩在寢室看書,卻忘了還要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為此他有一門功課記零分,而沒寫畢業論文也最終讓他失去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

父母正在像養大熊貓一樣撫養孩子,為什麼不能明白,「現今還有誰會照顧誰一輩子,那是多沉重的一個包袱。

所以非自立不可。」標準的「專業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兒」,只顧學習的他,不會與人相處,輾轉多地才在深圳找到了一份「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工作。

苦難和挫折是成就孩子堅毅品質的養料,溺愛和嬌慣是敗壞孩子意志的毒料。孩子在家裡嬌生慣養,等待他的將是在外面四處碰壁。

魏永康的母親後來總算明白,她為自己對孩子的傷害表示深深的懺悔。中國式父母應該引以為戒。

教會孩子怎麼勞動和如何去愛,家長不能越位,也不能錯失良機。因為從穿衣服刷牙,到刷碗洗衣,人是需要在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中慢慢學會各種技能。

家長取而代之的結果就是,孩子失去了生活的能力以及喪失了生活的興趣,更重要的失去了任何思考的能力。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孩子自理能力差的新聞之所以層出不窮,另一個原因是,很多家長對「孩子要富養」的誤讀。

他們認為,窮人家的孩子才早當家,父母讓孩子學著自理,學著做家務,就無形中透露著自己的窮,揭露了自己的短。所以,孩子一定要按照小王子、小公主的標準來嬌生慣養,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十指不沾陽春水,像是這樣就能讓他們擁有「貴族」氣質。

對於獨立的孩子,他們投向的不是敬畏,而是同情。顯然,這些父母不知道,其實對孩子的真正富養,是培養孩子的人格獨立。

要說家庭富裕,很少有人能堪比李嘉誠,但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讓孩子享盡榮華富貴,理所應當做「富二代」。

他從小就教孩子學會自立自強。現在的孩子上學,家長都是車來車送,甚至連書包都替孩子背,而李嘉誠很少用私家車送孩子上學,讓孩子們自己坐電車、巴士,更別提拎書包了。

現在的孩子回到家裡,什麼都不用干,最大的勞動怕是用手指滑滑手機,開開電視遙控器,而李嘉誠則要求自己的兩個孩子從小就開始做雜工、做侍應生,到高爾夫球場做球童。

擁有遠見比擁有資產重要,擁有獨立能力比擁有知識重要。獨立之人格,競爭之根本。

中國式家長一味地溺愛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其實是為孩子的未來埋設了定時炸彈。父母在兒時替孩子扛住了一切,今後又怎能渴望他扛住世界。

最複雜的矛盾綜合體,沒錯,就是中國式父母,他們一面地認為孩子脆弱,一面地卻又讓孩子變得脆弱。

想想這樣的現象是不是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孩子想自己系鞋帶、自己吃飯,家長覺得太慢,索性包辦;孩子想做些家務,家長覺得孩子是搗亂,對孩子嚷嚷「去,去,一邊寫作業去」。

孩子不想上補習班,家長冠以「我都是為你好」,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其失去思考能力。

就算孩子沒有走向極端,面對工作生活的一地雞毛,也是憂心忡忡、鬱鬱寡歡。

龍應台的 《目送》中有一段話,概括當今中國父母的教育言行,特別貼切:

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會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的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溫室中培養不出參天大樹,只有讓孩子獨立面對一切,才能讓孩子真正扛住世界。

如何培養孩子

哲學教導人們要抓主要矛盾,哪個是成長的主要矛盾呢?珍貴的品質。可是我們主要矛盾沒抓好,讓孩子做作業答題的本事倒是很強。我們究竟用該抓什麼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培養孩子具有珍貴的品質。具體來講,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四大品質。

1.擁有偉大、美好、無私的夢想

馬雲如果沒有夢想,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夢想是生命的基因,是命運的種子,是孩子珍貴的品質。夢想是來自宇宙的禮物,而且還是免費的禮物,但是很多人卻沒有獲得它,沒有使用它。

一個人一生有沒有成就是由他的夢想決定的,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把成績搞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建立一個夢想,並且我們自己也要有夢想。

為什麼要建立偉大,美好,無私的夢想呢?因為這三個是宇宙的特性,宇宙的特性就是偉大,美好,無私。當我們的夢想也是偉大,美好,無私的時候,就會跟宇宙的強大力量相連通,就會得到整個宇宙的幫助,所以夢想是很容易實現的,為多少人服務,就會得到多少人幫助。

2.奉獻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今天有一個人號稱中國第一狂人,名叫嚴介和,他現在的產值應該在4000億到5000億之間。他是2005年胡潤富豪榜上的中國第二富豪。

大多數人認為要獲得成就的關鍵是拼,機遇等等。但他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孝道,另一個原因就是奉獻。

嚴介和小時候,他的媽媽對他說過一句話:「孩子,你以後見到所有人都要問自己,我能幫他做點什麼?」這就是奉獻。

但我們有一些父母是這樣教孩子的——「孩子,你看別人,看能在他身上能得到什麼?」這就錯了。

3.遠見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智慧,就要培養孩子的遠見,因為遠見是智慧的一個表現。

沒有遠見怎麼會有未來呢?那些發財的人,並不是看到錢去拿錢,而是看見了不存在的錢,這確實需要遠見和智慧。

在這個世界上,最智慧的人都成聖成賢了,所以智慧就在儒釋道三家的文化裡面。

4.勇敢

勇敢非常重要。任何人,只要敢扛著大旗勇敢地走出來,就會有人跟隨你。

比如,你看見廁所髒了,號召大家打掃廁所,馬上就能找到幾個人跟著你一起打掃;你看到路上有垃圾,號召大家撿垃圾,馬上就會有幾個人跟著你撿垃圾。

如果你不提,他們都不會跟隨你,跟著你幹什麼呢?所以勇敢太重要了。因為這個世界上85%的人願意被領導,只有15%的人會勇敢地站出來,去領導別人。

為什麼?大家都怯懦膽小,所以都不敢表達不敢站出來。包括我們總怕講錯話,所以不敢上台表達自己,可是如果不上台,什麼時候才能學會在大眾面前講話?只能是永遠不會講話。

所以不管講的好不好,先鼓勵孩子勇敢地站出來。只要你敢第一個走,後面一定有人跟著走,因為更多的人是願意跟隨,願意被帶領的。

當下,我們就悟到:在這個世界上,你的部下都為你準備好了,85%的人都準備著做你的部下,但是你沒有站出來,這85%的人就不起作用。如果你勇敢地站出來說:「走,這樣走!」他們就會跟隨你走。

這,就是勇敢!

中國父母,因為對孩子過度的擔憂與呵護,幫助孩子承擔本屬於孩子需要承擔的一切,反而讓孩子失去更多成長的機會,這無異於另外一種傷害。只有讓孩子學會這四種品質,才有可能讓孩子更好地去面對這個世界。

我們希望未來的孩子真的像花一樣,不論花大花小,不論野花家花,不論是放在著名的國際舞台還是長在不知名的野外,孩子們的生命都是自然的、自由的、綻放的,是一個活潑潑的生命,是一個洋溢著生機的生命,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生命!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的父母不喜歡你的配偶
哪一瞬間讓你覺得特別愛你的父母?
為什麼父母虐待導致小孩死亡,只判虐待罪不判殺人罪?為什麼取輕罪判處?
你在手機里存了哪些和父母有關的視頻?
有一個會樂器的父親或母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孩子 | 父母 | 世界 | 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