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沃興華|復調書法

復調書法

沃興華

––

很久以前,我就有種感覺,書法藝術的表現方式是通過兩條線索同時展開的。一條是筆勢,牽絲映帶,上下連綿,隨著時間的展開,通過提按頓挫、輕重快慢和離合斷續的變化,產生一種節奏,具有音樂的特徵。另一條是體勢,每個字大小正側、左右搖曳,通過上下左右字的相互穿插避就,顧盼呼應,組成和諧的空間關係,產生出繪畫的視覺效果。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好的作品都是筆勢和體勢兼顧的,人們在欣賞它們的時候,視線不僅循著筆勢綿延而上下瀏覽,同時也循著體勢擺動而四面環顧,在體會複雜的組合關係時,獲得豐富的審美享受。

前幾年,研究中國書法史,發覺筆勢、體勢兼顧的傳統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側重,從發展趨勢來看,兩者的表現日益強化,兩者的融合日益緊密。以草書為例,王羲之的《十七帖》字字獨立,孫過庭的《書譜》「濃潤圓熟,幾在山陰堂室,後復放縱,有渴猊游龍之勢」(王世貞《藝苑卮言》),用筆放縱,節奏感強了,但還是字字獨立、從張旭《古詩四帖》開始,作品中所有字都上下相屬,連綿不斷,節奏感成了第一視覺要素。但是,因為橫撐的筆畫過多,豎畫又太直,所以造型不夠圓通,節奏不夠豁暢。懷素《自敘帖》在此基礎上,將妨礙運動節奏的平橫和直豎全部變成圓轉的弧線和斜線,用筆縱橫使轉,「奔龍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勢入座。」草書的節奏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物極必反,宋代的草書轉而強調空間關係,黃山谷將點畫兩極分化,要麼長線,要麼短點,點線結合,將原先的縱向連貫改變為左右上下的穿插避就。如果說強調時間節奏為正,那麼強調空間關係就是反。一正一反,到明代開始走向綜合,祝枝山和徐渭將懷素和黃山谷的風格結合起來,點畫線條盤旋跳蕩,結體造型大小正側,章法上沒有行和列的區別,通篇上下連綿,左右穿插,時間節奏與空間節奏融為一體,「無色而具圖畫之燦爛,無聲而具音樂之和諧。」

近幾年,追求形式構成的書法特別注重章法,注重作品的整體視覺效果,特彆強調筆勢和體勢的表現。其創作原則就是:從時間角度來看,節奏是否流暢,讓點畫線條的提按頓挫、輕重快慢和離合斷續傳導出生命的旋律:從空間的角度來看關係是否和諧,讓造型元素的大小正側、左右避就、上下穿插反映出世界的繽紛。我覺得這樣的創造擺脫了寫字的局限,用純視覺藝術的眼光,從筆勢和體勢中抽象出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將時間和空間作為書法藝術的表現內容,可以使書法藝術與繪畫和音樂相通,與文字和哲學相關,成為一種形而上的藝術。

我一直想為這種兼顧筆勢和體勢的表現形式尋找一個名稱。曾經看到一位好朋友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文章,他引用了巴赫金的觀點,認為陀氏小說在描寫人物對話的同時,還隱秘地展開著一種心靈的對話,這種雙重對話借用音樂上的術語叫做「復調」。對這種說法我很有興趣,進一步去看音樂書籍,發現有許多理論與書法這種表現形式相同。在音樂中,所有的音各自按照在音階上的位置而同別的音發生關係,或者用連續發出的音組合成旋律(類似上下連綿的筆勢),或者用連續發出的音組合成和聲(類似左右呼應的體勢)。經過兩種組合,每一個音同時處在兩種不同的關聯中,它不僅在以先後次序排列的旋律中佔有一個位置,而且在同時性的音調形成的和聲中佔有一個位置。這種組合的結果,便產生了複雜的現代復調音樂。

根據這種音樂理論,我終於為兼顧筆勢和體勢的表現形式找到了一個比較貼切的名詞——復調書法。

· E N D·


推薦閱讀:

《書法創作;錦對嚴聯》(4字聯841例)李再純 編
在路上的書法博客
楷書結構100法【中】(圖文並茂,書法初學者進)
當代書法家嚴康俊 鐵書銀鉤 冠絕古今
黃簡講書法:233複雜筆勢2

TAG:書法 | 復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