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何異於禽獸?——藝術家、思想家、科學家一起討論
編者語:BBC-2台的「傑里米·瓦因秀」節目製作了一系列內容,節目每期邀請一位藝術家、科學家或思想家,共同討論「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他們用簡短的話闡述人類這一宏大的話題,啟發你我思考。
△對人類行為的討論一直都是熱門話題
直立行走、語言和大腦
對於人類的本質特徵,也許已經有一些定論了:人是會使用工具、會說話、有理性、有自我意識的動物;此外人類還有一些非本質的特徵:人會笑、愛玩耍等等。不同的人可能會強調不同的特徵,並且對於這些特徵之間的因果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比如美國心理學家邁克爾·托馬瑟羅認為人類的本質特徵是合作,合作推動了語言、文化和道德的發展。
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說:「燕子和信天翁善於飛行,狗和犀牛嗅覺靈敏,蝙蝠聽力很強,鼴鼠、土豚和袋熊擅長挖洞。人類不擅長這些。但是我們有很大的大腦,我們擅長思考、記憶、計算、想像和說話。」我們獨特的大腦是在我們習慣於直立行走時開始進化的。當我們的雙手從行走的負擔中解放出來之後,開始專心於拿食物、造工具,我們的大腦就開始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
△腦科學家蘇珊·格林菲爾德
腦科學家蘇珊·格林菲爾德強調了人腦的另一個特點:聯想或者比喻。「人類的特點是會使用符號來表達地位,這是因為我們有著個人化的大腦,能夠通過比喻思考。雖然我們出生時腦細胞已經很完整,但細胞之間的連接還會生長。黑猩猩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它們的群體有著複雜的等級結構,它們能用棍子釣白蟻。但你永遠都不會看到一隻黑猩猩戴著粗糙的項鏈,或其他象徵著地位的東西。」
美國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說,使我們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顯然是語言,是語言促成了其他人類現象,改變了我們的動物性情、本能、慾望和趣味。比如其他物種沒有幽默感,雖然會笑和嬉戲。類似地,宗教源於語言使我們能夠思考謎題和恐懼。比賽和體育也依賴著語言。法律、科學、技術、藝術和哲學就更明顯了。文字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把大腦變成了能夠創新、反應靈敏、適應性強的器官,變成了心靈,就像各種應用程度改變了我們的電腦和手機。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尼古拉斯·漢弗萊說,黑猩猩是天生的心理學家,但是它們不會去比較筆記、指責對方的特徵、思考動機、複述和分析夢、制定策略、做出承諾、說謊、拍馬屁、罵人、安慰。
丹尼特說:「語言對我們的心靈的改變如此徹底,以至於我們在想到其他動物的心靈時,已經不可能消除它對我們想像力的影響。我稱之為比阿特麗克斯·波特綜合症,以為我們的動物朋友是穿著皮衣的小人,它們自言自語、相互訓斥,像人類一樣告發、命令、爭吵。迪斯尼的自然紀錄片也經常這樣誤導觀眾。其實這一傳統可以上溯到伊索的寓言。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做法是對的。當我們在努力誘捕、獵取或躲避動物時,把它們當作跟我們一樣狡詐、警惕、有目標和適當知識的力量,這樣做非常自然、非常有用。但如果我們繼續想像這些動物在面對新環境時能夠通過推理得出結論,那我們就太慷慨了。對於每一個有著驚人技能的章魚、烏鴉、黑猩猩或海豚,都對應著許多經過上千次的試驗後也完成不了簡單任務的笨動物。為什麼動物們在有些方面特別聰明,在其他方面又那麼無知無覺?那可能是因為,它們其實不會思考,它們連人類嬰兒的思考能力都沒有,它們只是在熟練地感知、做出反應,它們做對了,但不知為何要那麼做。」
哲學家格雷林的回答比較正統,他說人跟動物的區別是,人類有文化。「根據遺傳學,使我們成為人類的東西並不多,我們跟黑猩猩有98.5%的基因是一樣的。也許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我們跟西紅柿也有60%的基因是一樣的。這表明,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那麼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呢?不是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螞蟻、羚羊和麻雀也有社會;也不是因為我們有情緒,狗和狒狒也有;也不是因為語言,因為海豚、樹木等也有交流系統。但是人類的交流系統特別複雜、靈活,表現力很強,這使文化成為可能。」「文化」一詞有兩種含義:人類學家說的文化是一個社會的傳統、慣例和信仰。另一種含義是一個社會的藝術、文學和智識生活。科學和藝術都表現了人類心靈的創造力,但藝術還表現了人類超出知識的慾望:去理解自身、世界和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
玩耍是人類精神的最高表現?
專欄作家馬修·帕里斯說:「遊戲使我們成為人。僅僅為了好玩而做無意義的、沒有目標的事情,享受跟生存無關的活動,這是智力的最高表現。我們能被訓練去做任何事情,被束縛於任何目標。但仍然會出現意料之外的火花,它出人意料是因為它沒有目標。這正是人性。未來機器什麼都能做,但它們不會擁有意識。怎樣知道機器沒有意識、人有意識呢?只有一個辦法,當他開始玩耍的時候。玩耍是人類精神的最高表現。」
△兒童小說家邁克爾·羅森
兒童小說家邁克爾·羅森說,人類的特點是擁有歷史。「雖然有些動物有記憶,但是它們不會談論記憶。歷史給了我們失去的痛苦和回憶的樂趣。誰都不能擺脫我們繼承的東西。你的動作、你的名字、你說的語言、你喜歡或不喜歡的食物、你做的工作,這都是從你認識或聽說的人那裡繼承或得到的。如果我們只是我們繼承的東西,那我們就只是動物。我們不能選擇或改變任何東西。當我說我們都是歷史學家,我的意思是,我們能用我們繼承的東西創造出新東西。」
小說家威廉·博伊德說,人類的特點是本能地知道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知道「我們在地球上的時間不是天堂、涅槃、天國中的永生的綵排」。
阿蘭·德波頓的答案更符合他「人生學校」創辦人而非哲學家的身份。他說,是教育使我們成為完整的人。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傳遞智慧。教育的目標是給人們節省時間,避免前人犯過的錯誤。通過教育,社會在幾年的時間裡就能傳授我們最聰明、最堅定的祖先幾百年間探索出來的智慧。令他感到不滿的是:「在科學方面,我們能接受這一原則,認為物理專業的大學生幾個月後就能像法拉第知道的一樣多,幾年後就能知道愛因斯坦統一場理論的邊界。但教育家說,智慧無法傳授。」有許多東西告訴我們,如何去克服愚蠢、貪婪、肉慾、嫉妒、驕傲、多愁善感和勢利。在哲學、文學、歷史、藝術和電影中都能找到答案。問題只是這些寶藏沒有被充分地過濾、分解。
△哲學家羅傑·斯科拉頓
哲學家羅傑·斯科拉頓說:「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這個問題本身提示了答案。使我們成為人的,是我能夠提問。」所有的動物都有興趣、本能和概念。所有的動物都能對它們生活的世界形成一個觀念。但只有人類能質疑我們的環境,只有人類拒絕被我們生活的世界定義,而是努力去定義我們的本質。人類的知識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一努力決定的。我們跟其他動物一樣都是動物嗎?我們有身體也有靈魂嗎?我們跟天使、魔鬼和神有關嗎?所有真正的科學、藝術、宗教和哲學都始於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有問題,我們的生活才如此令人滿足,又如此令人煩擾。
⊙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
推薦閱讀:
※楊早:要求討論講禮貌,就是胡錫進?
※不能誇大莫言獲「諾獎」的歡呼聲![討論]
※宇宙語研討中心,課程討論1
※論孝
※專題討論:顱內鈣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