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類拳友要看:學太極拳,四重四不重
文│六月丹田轉
本文主要針對兩類人群:
初學太極拳者。
未入門者,也就是練了很久,丹田卻始終沒有感覺的拳友。
所謂重和不重,是注重和不注重的意思,也就是注意力分配的問題。
為什麼要談注意力分配呢?
太極拳要領繁多,法度森嚴,不但有周身上下肢體動作的規定,還有內在的神、勁、意、氣的要求,同時全部做到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異於登天攬月。
所以,想練好太極拳,那就要研究一下學拳的規律,這麼多的動作要求,哪個先到位,哪個後跟上,哪些可以同時兼顧?本文從四個方面,也可以說是四個層次入手,給初學者提供一個思路。
說明:「重」是指分配70%至90%的注意力,「不重」指分配10%至30%的注意力。
◆重下不重上
有一個現象不知你發現沒有:太極拳是站在地上練的……
咳咳……不站在地上練,還坐在凳子上、躺在床上練么?
沒錯,雖然這是三歲孩子都知道的要求,但背後卻是有深義的。
站著練,我們首先要注重什麼?
步法!
學拳首先要把根基打好!步法就是根基。
步法不對,努力白廢!
武林中有很多貶低師父的話,「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便是其中一句。話雖糙,道理卻很細膩,明確指出了步法的重要性。
那麼,如何練好步法呢?
這樣練……算了,關於步法,老六的文章中已經說了不少,比如《從腳到頭說太極(一)腳上三大病,看你有沒有》等幾篇,把文字再複製粘貼一下毫無意義,感興趣的話點擊公眾號下面的菜單吧。
需要強調一下:初學拳,70%的注意力放在下半身,即腿(膝)和腳上,上半身馬馬虎虎能比划下來就行了。
◆重緊不重松
「鬆鬆松,太極功」,這句話本沒有錯,卻誤導了不少人,許多人認為太極拳就是一松到底,一緊便錯。這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太極乃陰陽,陰陽須平衡,緊是陽,松是陰,過分強調松卻不言緊,是陰陽失調,非太極之道。
再者說,練拳講抻筋拔骨,一味求松,如何抻?怎麼拔?
巧的是,初學太極拳,對下肢的要求恰恰是以緊為主,重上不重下與重緊不重松完美契合。
所以,放心大膽地求緊吧!緊到一定程度,自然知道什麼才是松。
想了解更多可參考文章《白話太極拳(五)陰陽是個孫悟空》和《練拳這麼松,為什麼沒有丹田氣》。
◆重宏不重微
所謂重宏不重微,就是重視宏觀、整體,不要錙銖必較,盯著細節不放。
初學太極拳,要先學會畫大圈,肢體運行的路線、方向和角度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切莫找標準,求精確。如果注重細微之處,比如找穴位,重角度、求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等等,必將陷於一葉障目不見森林,首尾難顧手忙腳亂之中。
待到動作熟練,肢體相對協調,才可以開始摳動作,重細節。
這個過程猶如裝枕頭,先把枕頭外套做好,然後一點一點往裡邊塞東西。
枕頭套尚未完工或千瘡百孔,卻在研究往裡邊塞什麼、塞多少合適,豈不是本末倒置?
(參閱文章《研究穴位,能練好太極拳嗎?》)
◆重形不重神
所謂重形不重神,就是重有形,輕無形。
有形指的是看得見的肢體動作。無形指的是心法、意念、眼神、呼吸、神態等等。
有形是無形的基礎,只有「外形」正確,「無形」才能衍生出來。
這個過程猶如蓋房子,用磚瓦、水泥、鋼筋把房子的框架建起來以後,內部無形的空間自然就會產生,然後才可以考慮室內空間布局安排。
相反,如果不注重建造過程,造出的房子框架歪斜,缺梁少柱,已成危房,此時,不去反思整改,卻在研究室內設計裝潢,這樣的做法無異於鑽冰取火。
太極拳,是一個磨性子的運動,只有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穩紮穩打,才能穩步前行。
貪多求全,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只會欲速不達。
最後再強調一點:
慢,就是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