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動畫短片

小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據說是因為小孩的視覺識別性還未發育成熟,偏愛明艷的大色塊。國內不少觀眾對動畫片的看法似乎仍停留在這個階段,認為動畫片都是小孩子看的。但是從我的觀片經驗來看,不少動畫片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並不亞於「真人電影」。而且由於動畫片本身的特點,比起「真人電影」來,它似乎更容易創造出一個富於想像力的幻想世界。這裡向大家推薦幾部印象深刻的動畫短片(排名不分先後)。1.《回憶積木小屋》(2008)導演:加藤久仁生

導演雖然是日本人,但作品風格很西化,色彩濃烈得像一幅幅油畫。影片設置了一個世界末日式的科幻背景,但主要表現的是一段溫情而酸楚的人生回憶。後半段的節奏有點像《飛屋環遊記》的開頭,不過我更喜歡這部的畫風。影片的細節很豐富,看的次數越多發現的東西也越多。比如,那個給他送建築材料的人其實是老人的女婿,也就是說,他的女兒女婿們和其他人都搬到高處去了,老人只是因為眷戀故地而不願離去。導演的另一部短片《某個旅人的日記》風格類似,也很好看。2.《鄉村醫生》(2007)導演: 山村浩二

卡夫卡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故事變得清晰了不少。小說里的對白用日語念出來竟感覺十分貼切。焦點的處理、變形的人身、唱詩班的配樂、在月亮上上吊等細節的處理都巧妙。3.《宇宙快遞》 (2014)導演:(韓) 吳坤明

很多動畫短片都沒有什麼深意,只是用動畫的形式實現了一個奇思妙想,這部也不例外。當然,微型世界的故事設定也不新鮮(《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霍頓與無名氏》……),不過和科幻、快遞結合起來之後,這個故事還是挺可愛的。4.《父與女》(2001)導演::(荷蘭)邁克爾·度德威特

一部以溫情取勝的短片,每次看到結尾都有點想哭。其冷清蕭條的氛圍讓我一直誤以為是俄羅斯導演拍的。結尾讓我想到《千年女優》最後的反轉,也許片中的女主不只是在追尋父親,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喜歡上了尋父的自己,因為往自己心裡安放一根思念的刺,總要比空蕩蕩去面對整個世界來得容易和安心。5.《僱傭人生》(2008)導演:(阿根廷)Santiago Grasso

很適合上班族觀看,影片的最後一幕尤其讓人難忘。不少畫面都讓人想起石田徹也筆下的人物。據說這個短片拿了一百多個獎,由此可見,厭惡工作的人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多得多。6.《貓與月亮的故事》 (1997)導演:(葡萄牙)Pedro Serrazina

這部片子我反覆地看過多次,很喜歡裡面黑白光影的變化,旁白也很深沉,富有詩意。「每當我以為離她很近的時候,我離她仍然很遠。」這是一個關於愛情或藝術追求的悲劇故事,但裡面又蘊含著一種夸父追日式的激情。在故事的結尾,月亮來到了貓的身邊。貓舔舐著月亮,帶著無限的柔情。看似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但這一切極有可能只存在於貓的幻想之中,就像完美的藝術和愛情只存在與藝術家或愛人的幻想中一樣。7.《平衡》 (1989) / 《輪盤記》(2003)導演::(德)克里斯托弗·勞恩斯坦 、 沃爾夫岡·勞恩斯坦 / Chris Stenner 、 Arvid Uibel 、Heidi Wittlinger

兩部片子的畫面其實都不怎麼好看,前者在政治學、社會學和心理學層面的隱喻不難看出,後者以石頭的視角探討對時間的感受和對現代文明的反思,想要表達的東西也很清晰。但我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這部片子還是被震撼到了,驚訝於德國人無處不在的深刻與嚴謹。8.《對話的維度》(1982)導演:(捷克)史雲梅耶

信息量很大,可供解讀的角度也很多。三個故事大致探討了人類歷史、兩性關係和思想紛爭,呈現的是交流的不可能性,基調是悲觀的,但悲觀的東西往往更有力度。最喜歡第二個故事。9.《探戈》(1981)導演:(波蘭)薩比格尼·瑞比克金斯基

影片的製作比較粗糙,但是提供了一個奇妙的感受空間的視角:如果把在同一個空間先後出現和發生的人物和時間依次疊加到一起,會呈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影片的高潮是一幅令人恐懼的畫面,所有的人都在一個逼仄的空間里重複著他們的行為。有時我獨坐在房間里時,會想起這部短片,並試圖用同樣的方式來複活此前出現在這個房間里的所有人,你會感到自己不再孤單,但同時又感受到曲終人散之後的冷清,以及感慨於時間對空間的無情抹殺。凱莉·米洛的MV<Come into my world>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這部影片的啟發:凱莉·米洛一次次地走過同一條街區,先後出現的路人逐次疊加到一起。但是這個MV沒有原作里漸弱的過程,基本上只是展現了一個新奇好玩的創意,沒有原作中那種深沉的恐懼感。10.《生命的意義》(2005)導演: (美)唐·赫茲菲爾德

影片開頭部分很聒噪,令人難以忍受,但是熬過片頭就會發現它的神奇之處。導演試圖將視角在人類社會和浩瀚星空之間來回切換,以此來探討生命的意義。《生命之樹》的導演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這部短片的影響。據說本片耗時四年,草圖達上千張,未採用任何電腦技術,全部由導演一人完成,不過視覺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作為配樂出現倒是和短片的主題很貼切。11.《偉大的歷史動畫》 (1990)導演: (義大利)布魯諾·伯茨多

有人說,如果要把人類的歷史濃縮到一天的話,那麼人類有二十三個小時在打仗。對此,本雅明深有同感,他說:沒有任何一份關於文明的記錄不同時是一份野蠻的記錄。這部動畫短片想要表達大概也是這樣一個觀點,即整個人類史就是一部血腥的人類互相殘殺史。這部九分鐘的短片里先後提到的歷史事件大致有:石器時代人類為爭奪火種而戰、埃及太陽神與阿努比斯的信仰之爭、特洛伊戰爭 、凱撒的征服與掠奪、匈奴入侵歐洲、耶穌誕生,基督教成立、早期歐洲王權更替、教皇出現,燒死聖女貞德、十字軍東征、蒙古崛起,修建長城,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大航海時代,屠殺美洲土著、路易十六被處死,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拿破崙入侵俄國、美國逼迫印第安人西遷、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爆發、太平洋戰爭、越戰……以及二十世紀後半葉混亂的戰爭,其中包括蘇俄入侵阿富汗,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阿以衝突,以及舉著3K黨、UWM、PKY、LSD、FZOSK等一系列標誌出現的各種黨派之間的爭鬥……當然,片子本身並不沉重,整個過程是以一種幽默漫畫的風格呈現出來的。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結尾,鏡頭對準了兩隻正在做愛的蝗蟲(這裡是點睛之筆,因為原來的片名Cavallette,意思就是蝗蟲,「偉大的歷史動畫」是它的中文譯名),就像是在說:住手吧,打來打去,打了那麼多年有什麼意思呢?還不如兩隻交配的蟲子來得簡單、快樂——鮮明地表達了作者「要做愛,不要作戰」的立場。12.《山水情》(1988)導演:特偉 / 閻善春 / 馬克宣

在黏土動畫、剪紙動畫、模型動畫、針幕動畫等動畫類型之外,還有一個中國獨有的水墨動畫,不過由於投入高回報低,這門手藝在市場浪潮之中好像已經失傳了。這部片子的細節處理十分考究,古琴、山水畫和道家思想的結合也很自然。據說在2006年法國安錫動畫節評出20世紀百部經典動畫片里,本片是唯一入圍的中國動畫。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間,中國的動畫片在國際上聲譽是很高的,並不是一開始就落後於其他國家的。不過,就像國內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討論差距或衰敗的原因好像沒太多意義,最後都是死結。大概是看到了動漫巨大的市場潛力,大約十年前,國家開始重視起這一塊,興建了一大批動漫基地。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好像一部說得過去的動畫長片也沒做出來。大四的時候我在一家動漫公司短暫地實習過一段時間,對這個行業有一點膚淺的了解。動畫片的製作比一般人想像中的要困難得多,一部動畫片的製作成本並不低於真人電影。2D動畫的鏡頭都是一幀一幀畫出來的,3D動畫的建模和渲染工作也很複雜,其中包含大量枯燥乏味的重複性勞動。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傾心於這種藝術形式,(《和巴什爾跳華爾茲》這部動畫長片據說是先拍了真人電影再一點點轉成動畫的,《瑪麗與馬克思》這部粘土動畫以定格的方式拍攝而成,電影一共用了13萬張獨立的畫面,耗時五年……),我想他們的堅持和付出是值得我們表達出更多的敬意的。其他推薦:《我的年度十佳電影(2015)》《私人偏愛詩集推薦》《假想的樂趣:2015年讀書小結》
推薦閱讀:

經典兒童短片視頻故事大全
3部短片 7個要素,輕鬆搞定幼兒園開學家長會
網路短片《天堂午餐》引人"淚奔" 感慨"盡孝須趁早"
人的福報,唯有從布施中來(佛教短片)
《氰化歡樂秀》中的聲音設計師是如何參與這部劇的,工作流程是什麼?

TAG:動畫 | 動畫短片 | 有人 | 短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