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到底在教什麼?3歲入園的科學依據在哪裡?
一轉眼幼兒園已經開學快一個月了,基本上哭哭啼啼不願意去的寶寶們也都適應並愛上了吧?恭喜這部分的媽媽,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相對幸福的階段!咳咳,還沒解放的媽媽們咱還得繼續做好準備啊。
要知道,幼兒園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它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也是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步,這關鍵的一步改如何走好呢?
@多多媽 是一位從業十幾年的幼教工作者,幾乎每天都跟小朋友在一起,小朋友都在幼兒園裡做什麼?老師是怎麼安排一日活動的?家長怎麼幫助孩子適應?……這些問題,她都很有心得。跟著她的分享一起做好功課,等到孩子真上幼兒園了,咱們都能心中不慌嘛。
1幼兒園到底在教什麼?
關於幼兒園有沒有在學東西,大家都很焦慮,如果學英語、學認字、學畫畫,會有家長會擔心會不會「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如果一天到晚唱歌跳舞做遊戲,又會有家長擔心孩子要輸在了「起跑線」。
那孩子在幼兒園到底能「學什麼」?
其實,在幼兒園一日生活都是課程,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而學習的形式就是遊戲,在玩中學。
①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幼兒園應努力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包括生活作息習慣、生活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等。學習習慣包括良好的閱讀習慣、傾聽習慣等。
② 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
一個好的幼兒園會通過組織科學、藝術、社會、健康、語言這五大領域的各種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多種能力。
具體的學習內容大家可以看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上面有詳細地說明幼兒園應該讓孩子掌握什麼技能,在各個領域應該到達什麼目標,在指導上面有哪些要點。廣東省近期也頒布了《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我們幼兒園也在嚴格按照指引開展一日活動。
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少於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高溫天氣可酌情減少;
幼兒兩餐間隔不少於3小時,3-6歲幼兒一日飲水量為400-600ml,可根據季節變化酌情調整;
要採用集體、小組、個別多種形式開展學習活動,減少整齊劃一的集體形式的學習活動,大班每天最多不超過1小時,中班和小班適量減少;
在連續性的遊戲、體育、學習等活動中,應注意提醒幼兒根據需要飲水、如廁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摘自《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
普通幼兒園的一周活動是怎麼安排的呢?以下是廣東省某幼兒園的一周安排,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
需要解釋的是,雖然每日活動有計劃有建議,但以上活動的開展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展開,老師也會根據當時的天氣狀況和小朋友的狀態作出調整,以上的舉例是一個大致的指導。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指在特定的區域開展的活動,一般指室內活動,可以小組活動,也可以集體進行,比如:娃娃家、益智區、操作區、建構區、閱讀區等等。
整理活動和餐前活動是指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收拾之前的活動用具、自己玩手指遊戲,跟小夥伴分享新學的內容等,主要是回顧和交流一下,為下一個活動做好準備。
2一定要滿3歲才能入園嗎?國家對於幼兒園的規定,是對三周歲以上的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公立幼兒園招生都要滿三歲,其實這樣的規定是有大量的科學根據的。
① 三歲前仍然處於親子依戀階段,過早入園,孩子會由於心智不成熟、語言發展有局限性、不懂調節情緒等問題產生強烈的心理負擔,變得不願意主動社交和表達、缺乏安全感,這對孩子今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入高層次情感發展都會產生影響。
② 三歲以前孩子的抵抗力也要差一點。如果家裡有人帶孩子,建議三周歲再上幼兒園。因為兩周歲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最弱,幼兒園是公共場所,再好的幼兒園也不會像家裡一對一照顧得那麼好。
③ 年齡越小的孩子與父母的分離焦慮越強烈,這種情緒將會影響孩子的進食,進而影響孩子的身體,特別容易生病。
所以適齡性的行為和教育對於孩子發展至關重要,不要因為家長的一己之見成為阻礙孩子長期發展的絆腳石。當然,如果真的是條件不允許,選擇能夠給寶寶好的照顧的託管機構,也不一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孩子的適應力其實是很強的。
3公立園、國際園、私立園,到底怎麼選?
其實真正的國際園一般只招收外籍寶寶,而且父母需要至少有一個是外籍,對國籍沒有限制的國際園,都是偽國際幼兒園。
私立園為盈利機構,收費高,園所硬體好,班級人數較少,教師流動性比較大。現在很多的私立園打著「蒙台梭利、福祿貝爾、牛津、哈佛、家庭式幼兒園」的噱頭,媽媽們是否清楚這些「高端」的稱號到底代表著什麼?在魚目混珠的幼教市場里,寶媽們可要擦亮雙眼。
許多公立園也打著某某教育特色等旗號,但是與私立園不同的是,公立園不用管招生,因為生源擠破頭要進來,導致經常有超編的現象。公立園是政府機構管理,相對來說比較規範,教師專業水平有嚴格監管。
選園tips
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我會建議著重關注以下幾方面:
(1)孩子有沒有足夠的活動場所(鍛煉發展孩子的體能)(2)教室有沒有學習區域分割和投放相應的學習材料(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3)在教室的牆壁上是否能反映孩子提出的問題以及解決孩子疑問的學習過程(分析教師的能力和專業水平)(4)去洗手間看看有沒有異味(園方的後勤管理)
(5)離家近方便接送、價格因素、園所的安全系統是否完善、孩子的飲食營養搭配、園內在讀孩子的精神面貌等,這些都是較為重要的考慮依據。
4入園前家長可以做什麼?
入園前的思想啟蒙和系列鋪墊,都決定著孩子能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大家看上面的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都是很看重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合作玩耍能力。我建議給孩子做以下的準備工作:
(1)重點: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諮詢了解幼兒園的一日作息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幼兒每天按照這個時間來安排作息。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讓寶寶自己進餐,訓練他們自己上廁所尿尿等各種生活自理能力,這樣可以減少幼兒入園後的焦慮和自卑。
為什麼會用「自卑」這個詞呢?試想,在同齡人里,自己的孩子看到周圍的小朋友都會自己動手吃飯、穿脫衣服、上廁所,您的孩子什麼都不會,他的心裡會有什麼想法。
記得我曾經教過一個可愛的孩子,她一到中午聽到叔叔送飯來的聲音就哇哇大哭,原因是她不會自己動手吃飯。在家裡自理能力強,父母包辦比較少的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更快。獨立吃飯、獨立入睡、獨立如廁這些能力都需要在家幫助孩子練習。
值得一提的是,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有趣的兒歌、形象的繪本,讓孩子開心快樂地習得自我服務的能力。
(2)與孩子一起準備上學用品
寶寶上幼兒園前,可以跟他一起選購書包、文具、衣服等用品,增強他們對上幼兒園的期待。
可以提前帶他到幼兒園參觀或者在周邊看看,並告訴他:「寶寶即將要在這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從而消除他們對環境的陌生感。
(3)鍛煉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特別是比較內向、慢熱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先在小區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等等。
另外,一定要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比如不會尿尿的孩子,教他有尿意的時候要告訴老師,有什麼不舒服要跟老師說。可以多讓孩子在家多學習一下「我想……」、「我要……」等句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4)多做些正面的引導
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可以多向寶寶描述幼兒園的趣事,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玩遊戲,可以玩更多好玩的玩具,能幹的孩子才能夠到幼兒園做這些事情等等,讓孩子對幼兒園充滿期待和嚮往。
另外,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讓孩子提前感受一下與父母分離的感覺。上午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或者朋友家,讓他們感受一下父母短時間不在身邊,嘗試獨立面對周圍的人。
5萬一孩子就是不願意去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理清關鍵問題:分離焦慮從哪兒來?
一方面孩子的焦慮來源於不確定在新的環境里如何才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緒,也不確定自己的吃喝拉撒能否像在家裡一樣得到滿足。另外一個方面重點就是來自情感層面的失落感——最信任和最親近的人都不在這裡,他們是不是不喜歡我,還是不要我了。
這麼多年來,我發現父母的分離焦慮比孩子的要嚴重許多。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境:父母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中後,自己在門外面偷偷抹眼淚。回到家裡總是一遍遍回想著孩子從前在家是多麼熱鬧、想像著孩子在幼兒園會哭得多麼天崩地裂!飯吃好了嗎?睡覺沒有?
在此建議家長們請管理好大人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應該盡量保持平靜。如果大人表現出無措、不安、焦慮,孩子會更加沒有安全感。家長們選擇把入讀幼兒園視為孩子成長的機會和途徑,還是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往往取決於父母看待問題的視角和格局。家長感情用事、兒女情長、溫情脈脈,不能給孩子以勇氣,無助於孩子克服困難,家長「心硬」一分,孩子就會堅強一寸。
如果孩子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該怎麼辦?
首先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多數孩子入園哭鬧都是入園前短短的十分鐘,父母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中離開後,他們幾乎都能夠很快調整情緒,參與到遊戲活動中。所以大家不必擔心孩子會無止境地哭鬧。
(1)態度一定要堅定。
當孩子流露出不想上幼兒園的想法時,家長一定要態度溫和的守住底線,對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同時溫和的堅持,正所謂:「嚴厲的要求溫柔地發出」。
如果孩子大哭大鬧,家長可以抱抱他,待他情緒穩定後,再問他:「我們今天要走哪條路去幼兒園?你喜歡穿哪雙鞋子上學?帶什麼玩具陪你一起上學?是托馬斯還是麥昆?」只要家長心態平和,孩子哭鬧一會之後,也會平靜下來的。
(2)家長一定要始終如一讓孩子堅持每天上幼兒園,除了節假日或身體生病等特殊因素。
幼兒園看似無關緊要,卻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如果孩子不願意上學,父母無條件迎合,尋找借口請假,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千方百計逃避上學。
(3)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中,給孩子一個信任的眼神和緊緊的擁抱後,請馬上離開。
家長逗留越久,孩子越會認為上幼兒園這件事情還有周旋的餘地,或者媽媽會把我帶回家,我就要哭哭哭。切記,在送孩子入園前,你要明確地告訴他:「媽媽等你放學一定會來接你回家,祝你玩得開心。」
我記得曾經有個讀過無數育兒書籍的媽媽,在送孩子入園的時候跟孩子道別、擁抱、做思想教育、給予魔法親親等等,擔心孩子的心理會產生負面的陰影,做了一系列告別儀式,不僅沒有幫助到孩子,反而讓孩子越哭越厲害。後來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孩子依然無法度過早上的分離焦慮。
美國加州大學所屬幼兒園教室里掛著一塊書寫板,上面寫著:一、認可孩子的感覺。二、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這樣。三、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四、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這不僅僅是幼兒園教師的座右銘,更是寫給我們父母的。教育孩子從無條件接納開始,然後界定問題,解決問題,情感認同。分離焦慮一般持續兩周到一個月,孩子們都能夠很快地克服,爸爸媽媽們不必太過擔心,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是棒棒噠。
6信任,是最好的溝通
在處理與孩子、家長之間的問題時我秉承一個原則——「關係大於教育」,把關係建立好了,再談任何事情都迎刃而解了。
所有老師,尤其是非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老師,幾乎都是因為愛孩子而選擇這份事業的。我們清楚,唯有愛,唯有接納,唯有無私奉獻才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
幼兒園是社會的雛形,社會上發生的矛盾在幼兒園孩子身上也會發生,生活是教育的意義就在於此。家長對幼兒園和老師的接納和信任程度,決定著孩子在幼兒園的童年生活質量。
這裡要提醒大家一句,在與老師溝通的時候,可以帶著具體問題和關注點。很多家長會問:「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如何」,這樣的提問老師無法立刻知道你對孩子的關注點在哪裡。只有把問題問具體了,溝通起來才會更加暢通。
關於送禮,其實任何一個老師都不願意敗壞自己的名聲,不願意為一點小利益讓家長在背後指指點點。正常的老師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唯利是圖。絕大部分老師並不在乎家長是否送禮或者送了什麼,有時候一個小的東西,老師也會覺得貼心,比如天氣熱時給老師送一瓶飲料。
將心比心,得到尊重與信任,得到認可與肯定,是孩子、家長,還有老師都想要的。關於怎麼才能不做熊家長,可以在萌芽的歷史文章里翻翻看一線幼兒園教師的建議。
其實,我們所認為的幼兒園靠不靠譜,還取決於自己的希望,那就是孩子在幼兒園的三年里,將會收穫些什麼東西呢?
1987年,75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其中一位獲獎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他的成績歸功於在幼兒園學到的規則:「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
那麼,你的期待是什麼呢?
註:繪本來自(德)博伊厄的《愛上幼兒園》,故事告訴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幼兒園是個有趣的地方,可以結交很多小夥伴,能夠消除孩子對上幼兒園的害怕心理。讓小朋友上完幼兒園後,就會期待著明天再來呢!
作者介紹多多媽80後媽媽,從事幼教行業十年,幼兒園一級教師,高級育嬰師。剛剛度過一孕傻三年的節奏,體驗著跟孩子一起成長的喜悅。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因為他們會推動我這朵「閑雲」,幫我找到更美好的自己,更豐盈的人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萌芽研究所BUD
推薦閱讀:
※如何把握幼兒園常規的「收」與「放」?
※衡水一幼兒園防拐演練 50個孩子31個被騙走
※如何選擇一家好的幼兒園
※幼兒園,剛入園的孩子怎樣才能讓他們很快適應呢?
※淺談幼兒園班級常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