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替零下幾度轉篇文章》垂釣高手是如何煉成滴!

【上級】 ­ 1、垂釣為什麼要觀察水情?   因為通過對垂釣水域水情觀察能大概知道水域中有魚無魚、是什麼魚、魚的多少等問題,以便正確選擇下釣水域、垂釣地點,確定餌料及垂釣方法。   觀察水情一是了解水溫:水的熱容量較大,當氣溫上升後水裡仍然涼快,而氣溫很涼了,水溫卻仍然較高;一般情況下水溫上升,魚兒呼吸加快,攝食增多,新陳代謝增強,生長加快。在四川,氣候溫暖,一年四季均可垂釣。觀察水情二是了解水色。適合垂釣的水色一般是:淡黃、黃白、青黃、深清色的水體。生活在這些水體中的魚類,行動自由,可隨時、隨意攝食,垂釣易成功。水色渾濁,不宜釣;水色過清,人影、倒影容易驚動魚鮮。發綠的水太肥,缺氧,上釣率不高,因此純凈水、泥漿水、深綠及被污染的水都不宜垂釣。   根據水色判斷魚群:青黃色草魚多;深黃色鯉魚多;水淺小魚多;水深大魚多;水不深不淺大小魚均有。 ­  2、魚兒活動的規律是什麼?   一般規律是:水清魚下沉,水混魚上浮;水的溫度下降,魚下沉,水的溫度上升魚上浮;冬季寒冷,陽光充足魚上浮,陰天魚下沉;夏季酷熱,陽光充足魚下沉,陰雨天魚上浮。    ­ 3、為什麼水面呈褐色下釣必有收穫?   水中浮游性生物分為兩類。夏秋兩季,動物性浮游生物以植物性浮游生物為生,多呈褐色。魚兒喜歡動物性浮游生物,一般說來陰天、陽光較弱的地方或日出、日落時動物性浮游生物才浮到水上層覓食,在浮游生物的下面必定有魚,所以在水面呈褐色的地方下釣必有收穫。    ­ 4、肥水釣魚的竅門是什麼?   肥水水體餌料生物多,水肥缺氧,水的透明度低,用餌下釣,不會有什麼收穫,但肥水域中垂釣要掌握以下竅門:   一是選擇雨後下釣:因雨後水中溶氧量增加,也帶來豐富的食物,魚兒活躍。   二是釣點應設在進出水的兩側。   三是宜用素餌。多用釣浮法,其深淺應根據當時的氣溫、水溫而定。   ­  5、在流水中如何釣魚?   在溪河流中釣魚抓住以下幾點:   (1) 釣點應設在水流緩慢、有迴流的地方、溪河彎道的內側、支流的入口處、城市生活污水及農田排水口。   (2) 要識水性、知魚情。根據水性、魚情確定浮釣或半浮釣的垂釣方式。   (3) 釣具要求竿的彈性好、線粗、釣大,而且匹配合理。   (4)使用蚯蚓、各種昆蟲和雞鴨腸做釣餌。因為這些餌料不易被水沖走。   (5)適時提竿。當浮漂沉入水中或水面不流動的時候便可提竿。   6、「魚窩」一般在什麼地方?   冬天魚兒要尋找水深、向陽、避風的地方做窩;在魚窩處下釣才有收穫。天然魚窩在溪河轉角、流水緩慢、向陽、水深的橋頭腳、橋柱旁。人工魚窩是釣翁們夏、秋有意在向陽外挖的。魚兒自己也可造窩。冬釣應在魚窩處下釣。    7、為什麼魚兒露頭時釣不到魚?   魚兒露頭說明天氣悶、氣壓低、水體中溶氧少,這時下釣魚兒根本不咬釣,只是將頭伸出水面,貪婪地吸吮空氣。所以在魚兒露頭時下釣不會有什麼收穫。    ­ 8、水體中水的顏色變化說明了水質什麼情況?   水本是無色的,但水中如混入了其他物質,水色就會發生變化。   水色水中含有何物綠色 |  綠藻等浮游生物 黃綠或淡棕色  |  浮遊動物褐色、醬色  |  腐殖質含量較多 白、黑、藍、棕色,且有撲鼻臭味  |  含有毒物質    ­ 9、水體中水色與魚況有何關係?   水色與魚況的關係,有以下規律:   水色    魚況   無色、透明度高    | 水中魚兒不多   淺黃色、透明度厘米30-40厘米   | 魚兒食慾旺盛,喜葷餌   淺綠色    | 魚兒食慾旺,葷素餌皆可   黃綠色、透明度20厘米左右    | 魚兒食慾好,底釣、浮釣、懸釣皆可   深褐色、透明度10厘米以內    | 魚兒浮頭,難以上釣    ­ 10、水中有魚,水面有什麼反應?   在平靜的水區:如水體上層有魚,遠看,水的顏色會因此而變化。   水體中層有魚:水面不時會泛層波紋。   水體下層有魚:   (1)冒一兩個氣泡,說明魚在吐氣。   (2)有成串氣泡,說明魚在水底覓食。水域中也有自然水泡,但它與魚泡的區別在於:   a.冒成串氣泡時如撒餌;冒泡可停止的是魚泡。   b.魚泡成片,沒有規律;氣泡成串,早冒不停。   c.魚泡到水面後不破;氣泡一到水面就破。    ­ 11、水底情況對垂釣有什麼影響?   水底有泥底、泥沙底、鵝卵石底、碎石底、岩石底等。   水底的情況對其垂釣的影響一般有以下規律:   水底情況 對垂釣影響   淤泥底(鬆軟): 需加長腦線,或用鐘形砣   泥沙底:常規釣法   石底:易夾蛇、斷線    ­ 12、水面冒泡情況說明是什麼魚種?   魚種不同,反應到吐氣、進食時冒到水面的氣泡的狀態也不相同,一般有以下規律:   魚況     冒泡反應   鯉魚    |  吐泡多、連成串,出水後成泡團   草魚    |  冒泡星單泡,泡小、量多,常連成2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的泡沫片。   鯽魚    |  單泡或三五個,黃豆大小;魚大時水泡稍大   鯿魚    |  單泡或三五個,黃豆大小;魚大時水泡稍大   魚多時   |  水中頻繁冒星子,正好釣魚   鯽魚逃走  |  水泡大小不齊   鯉魚逃走  |  有小水泡溢到水面   草魚逃走  |  直竄,水面有水痕   鯿魚逃走  |  有一溜水泡,並有響聲   鯰魚逃走  |  有一條細泡   甲魚移動  |  有一溜水泡泛出    ­ 13、魚兒在水面跳躍說明什麼?    魚兒在水面跳躍:直接反映了魚的活動情況:如:   魚兒在某頻繁跳躍:說明魚多;可垂釣。   多時出現魚躍水面:說明魚聚此處,可垂釣。   魚遇障礙物則翻出水面:說明水面翻花有魚,可垂釣。   春季水草間水面翻花:說明魚兒產卵,可垂釣。   水面掀起黑色水波或波紋:說明有魚群行動。   水草間忽然晃動,水魚逃竄:說明大魚即將光臨。    ­ 14、魚在水中活動有哪些規律?    影響魚類活動的因素很多,如水質、水流、季節、風、日光、氣候、聲響等都對魚的活動有很大影響。下面僅就一般情況列表介紹:   水情   魚況  水清    下沉   水渾    上浮   水溫下降  下沉   水溫上升  上浮   冬季陽光足 上浮   冬季陰天  下沉   夏季酷熱  下沉   夏季陰雨  上浮    15、怎樣的水情中易釣到大魚?   一般淺水中少有大魚出沒。欲釣大魚,需選擇深水旁的釣位。另外根據慣常經驗,水底有較厚青苔的水域,往往有大魚存在。也可專門選擇這樣的釣位垂釣。    ­ 16、怎樣根據小魚的信息,判知有否大魚?    ­在水中,小魚是很怕大魚的。若某一水域可看見較多小魚,則表明此處無大魚。若能見度較差的水域,又通過浮漂雜亂而輕微的顫動,得知此處小魚很多。若小魚忽然慌亂散去,說明大魚來了,可設釣垂釣。另外若釣黑魚,反倒該選擇水面上小魚眾多的釣點。因為黑魚在產卵後遊動不大,在離小魚不遠的深處休息。有關黑魚的諺語「水面子女眾多,水下還有22條」,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比較籠統的說,有動作不中魚,大部分出現在專業池塘,在釣亂魚,猾魚,或者有大有小的混養塘。而休閑釣當中,小雜魚鬧窩導致有信號,而不中魚的現象就成為主要表現。出現漂有信號而不中魚,在競技池塘或比賽中,利用改變調釣靈鈍法雖然能減少空竿現象,如果綜合搭配運用不當,仍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 在常規釣法中,現象1: ­ 調4目釣2目,開始中魚後來空竿,向上推漂1目,改釣3目,連續幾條,繼而又連續空槍,再向上推漂1目,釣4目,浮漂訊號變弱,鈍感減小,但中魚率加大。之所以空竿這是釣的靈所致,釣的越靈,訊號來得越早。在排除用餌輕重的前提下,釣的越靈,雙子線綳的越直,當魚受到餌料的誘惑,越聚越多的情況下,魚還未吃餌,在遊動中,導致水壓起了變化,帶動了子線的擺動,使浮漂出現上送下挫的信號。解決的辦法是:向上推漂,使餌輕觸底,減少似懸非懸而引起的擺動,減少了假信號,再向上推漂,使雙餌完全著地(池底),子線出現彎曲, 進一步減少假信號,使雙餌完全著底。雙子線因上牽力的減小,子線的彎曲而加大了信號的傳遞過程,加之魚從地面吸餌增加了難度,使浮漂信號相對變小,但中魚率提高,這僅能說明一個問題,用改變釣目的方法減少空竿率,僅僅是減少空竿而已。    ­ 現象2 : ­ 已經把漂用到調4目釣4目,甚至釣5目的程度,仍然出現空竿,這已經不是利用向上推漂釣鈍能解決的問題了。在排除其他因素,單從漂上解釋,這是漂用小的原因,而前提是魚情所致。1魚的密度大,窩內的魚多。2餌的誘惑使魚越聚越多,而餌的味道過大同時也引起了魚的高度興奮。產生了亂,導致釣鈍也空竿的現象。解決的辦法,減掉1目或2目的鉛皮,變成調5目或調6目,在原已使用到調4目釣4目的前提下,先釣幾竿,情況有所改變:信號減少,鈍感加強,中魚率相對有所提高,繼而又空竿,再向上推漂,一直到釣6目,或釣6目多仍有空竿,釣者在觀浮漂意識上還未達到很高層次時,應該換大一號或2號的漂,其運用目的,加大漂號,鉛皮大而重,浮漂相對穩定,啟動鉛墜的擺動,造成浮漂產生信號,就需要一定的力,與前述所用漂號相比較,想擺動鉛墜只要不是魚體帶動子線, 魚排開水產生的壓力再擺動鉛墜已經不是很容易了,這樣就減少假信號,由於漂大鉛大,魚在真正吃餌入口的情況下,浮漂所產生的信號也相對變小。那麼,在釣者考慮到變換浮漂的運作下,除知道假信號減少外,應考慮到上送下挫信號也相對減小。正所謂,看小口,或看比較有力的小頓口提竿,僅此,只能說從浮漂的調整更換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並不能說明完全解決問題。   在我們日常的垂釣和頻繁的比賽中應該說各項環節都做的很好的前提下個別出現空竿現象和間接空竿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用什麼方式才能說明我們在日常垂釣運作中完全運用得當呢,唯一答案就是:魚獲和積分。你比其他釣友收穫多而大,你在比賽中成績最好,就叫做運用正確,中魚就是硬道理。如果含有運氣成分,則另當別論。但不正常的是儘管也採取換浮漂和調整調目和釣目,但仍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就不能說是浮漂問題了,鉤,線,餌用的是否對稱?找底是否正確?拋竿是否準確到位等都能引起有信號不中魚的現象。這應該說問題的出現來自於釣者綜合運用和搭配的是否恰當?可這必須取決於自身釣技高低,經驗是否全面?理論和實踐是否正確到位?臨場狀態是否處於最佳?這些都直接牽扯到魚獲上。一個基本功較好的釣手,竿,線,鉤的應用很直接又容易準備的,在日常垂釣和賽場上每位釣手的備用包箱裡面都有準備的幾付線組和多種規格的子線和鉤。而關鍵是對漂的應用和選擇是否對路(對漂的應用,已在其他文章里另有解釋,在此就不重複)。在對餌料的使用和搭配是否對口,關於餌料的搭配和使用絕不能盲目亂來,這些年我在接觸一些休閑釣友和競技釣手當中,有一部分在臨場時亂搭配一氣,有的甚至帶多少種餌料就給它混多少,好象不全加上就不放心,到底魚兒愛吃的是那一種味道,他自己也不明白。   在我們國家,幅源遼闊,地大物博,各地種植和養殖業上,都存在著不同差異,餵養也隨之有不同之處。所以,每到一個釣場,都應事先了解一些當地池塘的情況再有的放矢的選擇餌料,實施主付搭配,調整。在允許試塘的專業池塘,首先要找到對口的魚餌,然後再進行狀態的調整。   綜上所述的情況,大部應從釣鯽為主,但與休閑釣比較,(指不在專業池塘的休閑釣者)有信號不中魚,上述兩種現象和運用應客觀的分析,它的表現有類似情況。所不同的,野釣或釣商品池的魚,野生魚膽小謹慎但吃口真實,不一定有競技池塘的密度大,商品池如按斤售出,塘主不會讓釣者把魚釣爛釣猾,而商品魚大多來自餵養,或網箱養殖的魚,咬口更真實。之所以出現有訊號空竿的現象,一是應當分析是否有雜魚鬧,如果有雜魚,用拉餌釣應改為搓餌釣,用小漂應換大漂。拉餌改搓餌是避免不到底,,拉餌被雜魚撞碎,散落;換大漂是讓餌沉底加快,避免中途雜魚截食。   在我們分析運用浮漂減少空竿的過程中,已在幾種變換條件下還是有空竿現象,這就是我要講綜合運用的關鍵所在。這也和部隊作戰一樣, 一支強有力的戰鬥部隊沒有很好的後勤保障,就很難打勝仗,一個釣魚人只把重點放在漂上是很難把魚釣好的。中魚率的高低,利用調整用漂只是單方面因素。但漂代表的是眼睛的作用,只有通過漂,才能看到其他問題的存在。   一個休閑釣者,你把釣魚看作放鬆,養性或緊張的工作之餘換換環境,無須什麼釣法,什麼釣具,什麼餌料,釣技更無從談起。如果你感覺是一種業餘主要愛好,那就要全方位的去了解,去認識,去體驗。我經常到水庫,河流等自然水域去接觸一些釣友,綜觀他們的釣魚過程,真是千姿百態,本想過去幫助一下,讓他多釣或能釣到魚,仔細觀察才發現,並不是通過解決某一 個問題就可以的,也就是說整個配套系統很難一致,綜合運用更無從談起 。首先是線組,在休閑釣大軍中,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想大小兼顧,能釣大的不放小的,導致線組不倫不類,所以,在浮漂有動作時小魚釣不起來,線粗鉤大擋嘴,入口困難。大魚跑魚斷線,偶然釣上一條大的或小的也是巧合。這種原因已經不是浮漂所致,而是人為的運用差錯。一個釣手,在進入釣場時,根據你了解的魚情,首先,你要定下主攻目標,釣小魚的鉤小,線細而軟,達到輕,靈,巧。別人釣上大魚你別眼紅,安心釣你的小魚肯定有收穫,偶爾釣到一條大傢伙,你要心平氣穩,巧妙遛魚,慢慢把魚遛翻取之不遲,即使跑魚也屬正常,不要後悔,但要在配套系統中子線一定細於主線,否則釣到大的斷主線,連漂一同都丟掉了,損失就大了。當然,你也不能在大魚多的釣場專撿小魚釣,這叫違背常規.如果是比賽,或有規定在大魚多的池塘釣小魚,那則另當別論。   同樣,你定下的主攻目標是釣大魚。那麼,別人一條接一條的上小魚,你也別煩躁。尤其在自然水域,等一條大傢伙很不容易。你就要有耐性,要準備粗線、大鉤、粘餌、打大窩。這就是心理的準備、計劃和實際運用要一致。 ­ 大凡釣魚人都有碰到這種情況,窩中魚泡四起,明明有魚,可就是不食餌,浮在水中的漂就象一根釘在水缸里的木樁一樣,一動不動。遇到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保持清醒的頭腦, 開動腦筋,注意觀察分析,果斷地採取相應的措施,花最短的時間使魚就餌。說得容易做得難,在實際垂釣過程中,我們常憑自己所謂的經驗想當然,換這換那,瞎亂折騰,弄得手忙腳亂,滿頭大汗,但始終找不到北,魚漂就是不動,結果一頭霧水,白白地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更糟糕的是有些釣齡短的釣友沒有動或不懂得動腦筋,茫然不知所措,束手就策,卻還怨天尤人,甚至罵娘。當然,能不能有個正確的思路,能不能採取正確的措施,與釣者本人的垂釣水平和經驗有著密切的關係。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垂釣水平並有較豐富的經驗呢?筆者認為應靠多練,多看,多問,多參賽,多交流,多總結。為了與大家一同搓商,共同進步,筆者就此作了些分析。在進入主題之前,我想先確認兩個條件,即窩中確實有魚並且真的不咬鉤。為此,我們首先應細觀氣泡,辨別真偽。窩中雖然有泡,但要分清是魚泡還是氨泡。若是氨泡,則應加量誘魚,若是魚泡,還要辨別是什麼魚的泡,是不是自己要的對象魚,否則還是要換對口餌再誘,直到有魚為止。糟糕的是,把氨泡當魚泡,窩中無魚當有魚,結果錯誤地換線、鉤、漂等,亂忙一通;再者要集中精力,專心觀漂。窩中已確定有魚,但有時候因人疲勞或日照、起風等客觀原因,小的訊號往往會被忽視,結果被錯誤地認為魚不食餌,沒有魚訊。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後,也就是確定窩中確實有魚而不咬鉤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分析,並檢查自己的漂、餌、鉤、墜、線等是否用的得當,然後再來對症下藥,這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  一、餌料是否霧化過好    ­餌料霧化太好,魚誘過多,窩過大、過亂,水的能見度過差,魚兒只聞得到氣味而食不到餌。這時,應果斷地換餌,控制霧化,讓魚來之,安之,食之。    ­ 二、魚餌是否過腥、過香,味道是否過重    如果是這種情況,你會明顯地覺得窩中魚偏雜、亂,魚只在窩邊遊動,不進窩中食餌。調整配方,重新拌餌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這一點尤其要提醒那些平時喜歡用麝香、羊油、阿魏等小葯的釣友,千萬注意加小葯的量。    三、魚餌是否對路、適口    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出現在有餵食習慣,偏口厲害的池塘中。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採用常喂的餌,或以常喂的餌為基本餌來調配你的釣餌。同時注意不要把餌拌得過硬、過松。過硬,適口性差,就是有個把訊號,你一提竿,整個餌原樣從魚嘴中提出。在水的阻力的作用下,餌雖然在上行的過程中化掉了,但中魚是不可能的;過松,鉤餌到底,只剩空鉤,這也是漂不動,不上魚的一個原因。    四、窩料是否打得過重、過厚    打窩料也是有講究的,打少了,魚不聚窩;打多了,留在水底,特別在天氣熱的時候,隨著氣溫升高,窩料發酵,氧氣被大量消耗,窩中嚴重缺氧,魚兒大多在窩上或窩邊穿梭,不愛進窩,偶爾進窩,也不咬鉤。這種情況,在釣魚比賽的後兩場,尤其容易出現,應該引起大家注意。    五、水底淤泥是否過厚 如果是塘底淤泥過厚,則應改用載鉛量大的,能稱得住餌的漂;或者減少鉛皮,把漂調到能把餌稱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較輕比重的餌料,總之,要把餌團落在淤泥之上,否則,餌入淤泥,猶如石沉大海,魚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會出魚訊。窩中有魚有什麼用?    ­ 六、子線是否過粗、過硬,鉤子是否過大,鉤條是否過粗,墜子是否過重    子線過粗、過硬,跟棕絲、鬍鬚一樣,不利於魚索餌,特別是對那些被釣過多次,刁滑的魚兒;鉤子過大,魚口小進不去;鉤條過粗,魚體小吸不動;墜子重了,釣組過鈍或陷入淤泥。這些情況,魚沒法咬鉤。但只要小試就能找到問題,然後換換釣組或作些相應的調整即便OK。    七、魚層是否起了變化    釣魚人一定要留心,在垂釣中魚層的變化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腦中有這概念,就不怕。它變你變,誰怕誰;它變,你不變,當然釣不到魚。如果魚層較亂,我們還可以試試打穿程。一句話就是用積極的態度,盡量使你的釣棚和魚層一致,魚訊自然也就有了。    ­ 八、魚兒是否受驚    魚受驚一樣會影響食餌。魚受驚有好幾種原因,有時是因為突然的震動和響聲或提竿中魚又跑魚,有時是因為魚被釣了又放,放了又釣,嘴巴都受傷或發炎,有時是因為在比賽期間不注意,被釣上的魚又直接放入水體,等等。這時,作為釣手應該做的是盡量小心謹慎,魚中鉤後要迅速提離窩點,盡量不跑魚。在釣的過程,還應該主動並不厭其煩地逗引。    ­ 九、來自氣候的驟變和綜合因素 ­有魚而不就餌的主要原因如果是來自氣候的驟變和綜合因素(氣候驟變、受驚、缺氧等)這種大環境的影響,對一個釣魚人來說,那是最為悲慘的事,你將真正面臨著一場考驗,真正體驗到魚口難開的滋味。碰到這種情況,我認為一定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採取積極的態度。只要措施得當,也沒什麼可怕的。要有信心、耐心,線、鉤、墜、漂等細化、小化,要用拖、提、抖等不同方式不斷引逗,集中精力,抓住每個微小的訊號,變被動為主動。相信吧,「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是我們至理的名言。
推薦閱讀:

泡良高手常用的招數
如何判斷一個女人情場高手?
萬萬沒想到,廚房裡這些小物件,竟是廉價的保命高手!
我看武林真高手
泡妞高手的10句曖昧情話

TAG:文章 | 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