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 程光煒:文學批評的一點責任

程光煒,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文學史、當代文學與當代文化。代表著作有《文學講稿:「八十年代」作為方法》《文學史的興起:程光煒自選集》《當代文學的「歷史化」》《艾青傳》等。

文學批評的一點責任

在當前社會的各種話語中,文學批評的影響力非常小。因為它無關乎人們的生存狀況,鏈接不了國家的重大敘事,甚至也無助於社會大眾在緊張工作之餘的文化消費。但是,這是否意味著文學批評完全可以置歷史責任於身外呢?

在當前社會的各種話語中,文學批評的影響力非常小。因為它無關乎人們的生存狀況,鏈接不了國家的重大敘事,甚至也無助於社會大眾在緊張工作之餘的文化消費。但是,這是否意味著文學批評完全可以置歷史責任於身外呢?也許並非如此。

我能想到的只是以下幾點:

首先,文學批評在分析作家創作時,應該傾心揭示他們作品中善和愛的力量,告訴讀者,「愛與被愛」不僅是文學作品中,也是社會生活中永恆不變的主題。一些作品喜歡寫生活中的醜陋、不安和失敗感。在人漫長的一生中,這些東西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文學作品,卻是對這些現象的深刻表現、分析和升華。現代中國文學誕生以來的一百年間,它的主調、主流都是寫面對苦難生活的勇氣和升華,絕大部分經典作家作品,都站在這一歷史主軸上。例如魯迅、沈從文、巴金、賈平凹、莫言、王安憶的小說,例如艾青、戴望舒、舒婷的詩歌。即使是諷刺作家張天翼的小說,你也不能說它們的深層意蘊中沒有隱藏著溫暖和愛。它們有時候可能是從相反的角度宣示這種東西的,例如短篇小說《砥柱》。

其次,文學批評家應該把重心放在文學經典的解釋、挑選和定位上。當代文學60多年的進程中,很多作家作品已經可以看做是「傳統文學」了,具有了經典文學的地位。但是現在,對於當代文學的批評和研究,還沒有充分地意識到這一點。如果能夠把這些經典作家和作品從大量紛亂蕪雜的文學中選擇出來,在雜誌上進行充分地討論,進行嚴格的篩選,最後形成一個「當代文學經典作家系列」,我想它對一般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將會產生積極的引領作用。因為從一般的文學史規律看,經典文學從來都是代表著歷史發展的主要潮流的,是超越於一般的社會政治短見之上的,是規避生活中功利主義、世俗主義傾向的。另外,經典文學一般都代表著一個年代文學最高的趣味、審美觀念和形式的美感。所以,文學批評應該負起文學的技術監督者和挑選者的責任。我的意思是,大眾文化及文學產品不是沒有存在的必要,而是它與經典文學相比,是存在著歷史階梯的。經典文學永遠都代表著最高的美感和優美的形式水平。

最後,揭示優秀作家認識生活的能力。一般而言,作家始終比一般人具有深刻認識社會生活的能力。很多人從文學作品中獲得的思想啟示,遠遠比一般宣傳和媒體廣告要多得多,而且也正面和健康得多。最近一二十年,文學批評比較強調作家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是沒問題的。然而,相對忽視對其揭示和認識生活能力的分析和比較。1985年文學轉型後,文學獲得的進步來自文學批評對作家藝術形式探索能力的強調和鼓勵,在此過程中,文學創作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這就是,最近一二十年來的文學創作,在揭示和認識生活的能力上普遍不足,至少不夠強大,不足以對讀者發揮「生活啟示者」的作用。在這個歷史環節中,我認為恐怕有將「形式」與「內容」對立起來的意識。這種文學意識對作家的影響非常大,是滲透性的、漫長的和持久的。在這種情況下,文學批評有必要做一些調整,有必要有所傾斜。當然,不是要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而是更為辯證和深刻地給予解釋。我還想說的是,可以給作家一點點壓力、一點點批評,讓他們意識到,太快地、隨便地、不假思索地創作一部長篇小說,如果在這方面要求太低太松,是存在很大問題的。這會影響當代文學的整個格局。

文字來源:《文藝報》2013年12月9日


推薦閱讀:

劉心武是如何堅持做到長期寫作的?
四大名著一網打盡,可以寫千萬字的大綱《寶玉的傳奇一生》
麻姑仙子的創作背景是指?
天文學家目擊中子星相撞
女主重生的小說一般都會有哪些套路?

TAG:文學 | 責任 | 文學批評 | 批評 | 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