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唐詩|半江水、一江水、千江水,不解禪心枉對水
每日唐詩
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禪寺》
絕頂新秋生夜涼,
鶴翻鬆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
僧在翠微開竹房。
唐代詩人,有不糾結於一字一詞而獨追快意的,而更多的則是咬文嚼字,斟酌再三。
《全唐詩》記,詩人任蕃「為詩重聲調,且不厭改。」
他這一「改」,還改出了一段千古佳話。
任蕃遊覽浙江名勝天台山的中子峰,被這裡的青山秀水迷住,在寺廟的粉壁上寫了上述四句。
但走到一百里路以外之後,斟酌遣詞造句的「改」之神光突顯。琢磨著第三句「前峰月映一江水」似有不妥,如果把「一江水」改為「半江水」就好了。於是趕緊就往回跑,不料一看,已經有人將「一」改為「半」了。
前峰月映半江水,
僧在翠微開竹房。
「一」與「半」都合乎詞語結構常規,但改為「半」,雖則世人普遍分析,認為更準確的反映出杭州江水隨潮漲落的客觀實際。但老伍認為,「一」為滿,「半」為虛,更貼合詩境上的那個「禪味」。
(圖:圓霖法師作品)
於是,後來有人在其詩後點評了一句,
任蕃題後無人繼,
寂寞空山二百年。
這個斷語,與黃鶴樓上的典故一脈相同。傳說李白登覽黃鶴樓,好事者請大詩人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於是,黃鶴樓和天台上一樣也就「寂寞」了。
如今,喜好詩詞的中國古代已經遠去,那些名山大川,恐怕只能千秋萬載的「寂寞」下去了。
半江水、一江水,自然,想到千江水。
宋代大和尚雷庵正受曾留下一偈: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圖:木庵性瑫 丙辰(1676年)作 行書「月」鏡心)
禪宗大師的偈語,把一個「不立文字」的「禪」,隱藏在字面之中、詩意之外。
關鍵在於要懂:有和無。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佛性,這是佛家的「有」。所以,「千」並不為多。古德講,「狗子有佛性」,何況人乎。此佛性與朗朗之月無異,普存大地。
雖有佛性,但被物慾、煩惱所蒙蔽,人往往卻又見不到這個「本性」。那麼如何「明心見性」?在於一個「無」。你抬頭看看,沒有「雲」的遮蔽,便是青天。
人們不懂此偈之深意,往往只是把它當美文、美句來欣賞,殊不知,禪就與你擦肩而過了。
「每日唐詩」系列
李昌符:十年成底事,羸馬倦西東
賈島:獨聞山雨到來時
韓翃: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杜甫:杳杳東山攜漢妓
林寬:自古英雄盡解詩
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劉長卿: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
張祜: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令狐楚:不上黃花南北望,豈知春色滿神州
編輯/老伍
推薦閱讀:
※八首唐詩――千古絕唱
※有關唐詩,宋詞,元曲的歷史,故事名人等資料
※唐詩底蘊講稿(1-64)講
※全唐詩(揚州詩局本) (精校)卷二百四十九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