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陶西平:培養善於質疑的審辨能力

全文共1887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最近網上有一條信息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一位家長說,他孩子的老師留的作業中有一道偏題怪題,他認為這反映出教師水平不高、教學混亂。

這道題是問,一條船上裝著若干只羊、若干只雞和若干其他牲畜,問船長的年齡是多少?家長覺得這種題實在荒唐,無法得出答案。

的確,用傳統的觀點看,這類題確實有點荒唐。但實際上這道題是幾年前一項教育研究針對學生思辨能力而出的一道測試題。

測試者從小學低、中、高年級分別隨機抽取了各20名學生,用這道題對他們進行測試。測試的結果是,低年級學生一般都找不出答案;中年級學生有一部分寫出了一些猜測性的答案;而高年級學生大部分都寫出了答案,當然也都是毫無根據的猜測。

由此看出,我們的教學已經使學生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只要教師出了一道題,就一定會有標準答案。低年級學生還未形成這種思維定式,所以得不出答案;而高年級學生經過我們多年培養,已形成這種思維定式,所以不再懷疑題目本身的合理性,而是去設法編出一個答案。由此可見我們的教學在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方面的不足。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少學校的傳統教學都是以讓學生掌握「雙基」為主,所有作業、考題都有「標答」。這種教學無疑是一種不增值的循環——教師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學生學會,考試時再還給教師。

「雙基」當然是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但是,信息時代到來後,教育正在實現從「知識傳授」向「能力發展」的轉變。現代教學改革更加註重培養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交往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培養質疑能力正是培養思維能力的起點。

習近平同志曾在一次講話中引用了《禮記·中庸》中的一句名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思是要廣泛地學習,仔細地詢問,審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實地力行,而質疑就是學習與實踐的重要環節。中國傳統上把學者叫作「有學問的人」,也是把「學」與「問」連在一起的。

質疑也是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重要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Critical源於希臘文,意為辨明或判斷的能力,也含有標準的意思,因此,也可以理解為基於一定標準的有辨識能力的判斷。杜威提倡「反省性思維」,格拉澤爾倡導批判性思維,美國《州共同核心標準》把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置於教學的核心地位。批判性思維已經被現代社會普遍確立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但正如有些專家提出的,將Critical翻譯成「批判性」容易產生誤解,因為人們常把批判理解為一種否定。而實際上,Critical並不是否定的意思。所以近年來,許多專家將它翻譯成「審辨性」或者「評判性」,這確實更接近其本意。審辨性思維的目的不是駁倒什麼、否定什麼,而是反對盲從,提倡「保持懷疑」的科學精神,主張從多角度思考,驗證其合理性,並通過檢測、補充、融合、修正,提升觀點的水平和進行新的創造。審辨性思維作為一種高級思維,決定著一個人面對學業、人生和社會問題時的情感態度,思想傾向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審辨能力的關鍵是要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要引導學生以理智的懷疑和反思的態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觀點、自主分析,通過縝密的推理解決問題。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學生的學習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學習過程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因此,培養審辨能力要從學生樂於並善於質疑開始。

樂於和善於質疑可以激發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設疑,如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生想知而未知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他們產生探求新知識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形成穩定的、持久的學習動力。

樂於和善於質疑可以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對知識和觀點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們要引導學生在遇到新的知識和觀點時,問一問「為什麼」「是不是有道理」「還有沒有別的看法」,在比較與鑒別中做出自己的判斷。質疑既不是「置疑」,否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讓所有不同看法並存,不分是非,而是要通過審問、慎思而明辨,進行理性判斷,得出正確認識。這在當今社會矛盾複雜化、學生信息來源多渠道、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更顯示出其重要意義。

樂於和善於質疑可以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奠定基礎。創新往往始於質疑。鼓勵學生主動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教學中對不同內容的比較研討,出些無標準答案的開放題,甚至像文章開頭提到的檢驗判斷能力的問題等,都為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創造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環境,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我們也希望家長能認同並踐行這一教育理念,共同培養不僅有知識、技能,而且有能力的新的一代。

(本文作者系本刊首任主編、編委會主任)

文章來源:


推薦閱讀:

如果把知乎的全部(用戶)當成一個整體,如何評估它的智商?
托福考試有哪些小技巧?
男人多老才會喪失生育能力?
這些生肖男能力強,最能悶聲發大財!
溝通是人際關係的技巧與能力

TAG:能力 | 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