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著眼於意境,詩的三種類型

著眼於意境,詩的三種類型

主觀抒情的詩,直抒胸臆的詩,應是更為本色的詩

相信先民初創的詩歌就是主觀抒情的,直抒胸臆的

今人推斷為中國詩史上最早的一首詩歌,據說是禹的妻子塗山之女為等候南巡的丈夫早日歸來所作的情歌「候人兮猗!(17)「這首歌就這麼一句,譯為現代漢語,大約就是「等候我的人啊!「很明顯,這是直抒其情而完全不用意象的。

但古人恐怕早就意識到了,直抒胸臆的表達有時會有「言不盡意「的缺憾,並且早就找到了「立象盡意「這一有效的補救方式。

如果說相傳為虞舜時代的《卿雲歌》尚有後人偽托之嫌,《詩經》里的《鶴鳴》等意象詩的出現,卻是確鑿無疑的

此後,中國的詩歌背離主觀抒情本色的趨向越來越明顯,並漸漸走出了一條客觀化即意象化、意境化的道路。其中有一部分詩歌在客觀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甚至拒絕抒情寫意。

但也有一部分詩歌恪守本色,堅持主觀抒情,直抒胸臆,拒絕意象化。

於是,著眼於意境,詩可以分三類:

一是 主觀抒情、直言其意的詩;

二是 以象寓意的詩,其主觀之意,與客觀之境相互依存,可謂主客二元結構的詩;

三是 客觀地詠物寫景或敘事的詩,即無所寄託的純粹的景物詩或敘事詩。

以象寓意的詩,是將抽象的情思具象化,也就是將在時間坐標上流動的情思加以空間化、立體化,使詩中有畫,其詩隨之就有了意境;堅持直抒胸臆的詩,有點綴性的意象存在,可造成淺淡的意境,全無意象,則全無意境;純乎客觀詠物

承認詩的這三種類型存在,則不必認為意境是詩歌唯一的審美範疇,不必將意境之深淺或有無,作為衡量詩歌藝術品位的唯一標準,不至於認「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

誠如袁枚指出的:「嚴滄浪借禪喻詩,所謂「羚羊掛角「,「香象渡河「,「有神韻可味,無跡象可尋「,此說甚是。

然不過詩中一格耳。阮亭奉為至論,馮鈍吟笑為謬談,皆非知詩者。詩不必首首如是,亦不可不知此種境界。(20)「王國維更明確指出:「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

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苟缺一不足以言文學。「這裡,「意與境渾「、「以境勝「、「以意勝「正好就是上述著眼於意境區分的詩的三種類型。其中「以意勝「應是「意濃境淡「,「以境勝「應是「境顯意隱「。

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直抒胸臆,

一腔懷才不遇的狂放憂憤之情的盡興傾訴,滿腹報國無門的牢騷不平之氣的痛快宣洩,通篇只有黃河之水和鏡中白髮兩個意象,加上陳王曹植當年縱酒使氣的一處借景,難以展開詩境,這是一首以「以意勝「的典型之作。

與之異曲同工的是高適的《封丘作》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吏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悲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日遲回。

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一向胸有大志,自詡「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的詩人高適,年近五十才得中進士,做了封丘縣尉這樣一個七八品小吏,不堪忍受「拜迎長官「、「鞭撻黎庶「的勾當,剛剛上任,就想歸隱。滿腔痴情怨氣一吐為快,無暇顧及意象及「生於象外「的意境的營造,應是其「多胸臆語,兼有氣骨「的風格的代表作。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李白所作的這首《憶秦娥》,由一西京女子於清怨的簫聲之中獨倚秦樓,見月殘柳老而傷春懷舊,進而放眼咸陽古道、漢家陵墓,感受蕭瑟秋風、夕陽殘照,生出繁華難駐、青春不再、盛極不免其衰的無盡悲慨,其意境恢弘而蒼涼,歷來為詩家所稱道。此種作品,便是「意與境渾「的典型。

詩詞軒

推薦閱讀:

土與火的變奏 —— 細品鈞瓷的意境之美
第九章 詩的意境
古詩詞意境鑒賞五法
筆墨峻鍵 意境沖融——公丕炎先生的花鳥畫藝術
9部意境獨特,畫面唯美的小眾電影

TAG: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