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軍事天才

中國十大軍事天才

(排名不分先後)

1.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統帥。 點評: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主要戰績: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封號:武安君。官職:國尉(國防部部長)。 外號:戰神,殺人魔,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地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白起的作戰指導特點有三個:一是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三個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另外兩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將)。但白起能夠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張打殲滅戰,這是非常難得的。二是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商君書·戰法第十》),顯然前進一步。三是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白起戰重實踐用途與實戰效果。為秦始皇一統天下的第一公臣。 2.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闔閭、伍了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縣西),這時闔閭頭腦發熱,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我軍巳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於是伍子胥說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 、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當吳國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見來勢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駐地時,吳國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時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對峙中完全佔據上風。 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巳經歸附吳國的小國——蔡國,給了吳軍伐楚的借口。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3萬精兵,乘坐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國的交戰。楚軍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於水性,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點頭稱是。 就這樣,孫武在3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人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舊曆11月28日攻入楚國的國都郢,楚昭王帶著妹妹倉皇出逃。孫武以3萬軍隊攻擊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不得不引兵返吳。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免亡國,將國都由郢遷到都(今湖北宜城縣東南)。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計劃征服越國。公元前496年,闔閭聽說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年輕稚弱,越國國內不大穩定,認為機不 可失,時不再來,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不料,勾踐整頓隊伍,主動迎戰,兩軍相遇於吳越邊境的 李(今浙江嘉興縣西南)。勾踐施展巧計,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陣,排成三行,把劍放在脖子上,一個個陳述表演後,自剄於陣前。吳國士兵不知那是一個個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軍乘機發動衝鋒,吳軍倉皇敗退,闔閭也傷重身亡。 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邊),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只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領著數萬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南),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孫武雖沒有直接參加攻齊取勝、與晉爭霸兩事,但在此前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制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 孫武的軍事理論並非沒有缺點、錯誤的東西,但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例如:孫武主張「慎戰」。在《孫子兵法》中開宗明義便指出:「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慮的」。孫武又警告國君不可因憤怒而興兵,將帥也不可因惱火而交戰,一定要瞻前顧後,以國家利益為尺度作出決策。例如,孫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個著名論斷,認為一定要對自己的實力和對方的情況了如指掌,隨時隨地掌握對方的動態變化,採取相應的應變措施,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例如,孫武又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主張,認為不管敵我總體力量對比的強弱如何,一定要創造機會,造成我在局部兵力上的優勢,以十攻一,以眾擊寡,全殲敵方。……這些光輝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論斷都倍受軍事家們的推崇,孫武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戰國時代的吳起、孫臏、尉繚等眾多的軍事家推崇孫武的軍事藝術首屈一指。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盛讚《孫子兵法》,他親自整理前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簡明的「略解」,為後人學習運用《孫子兵法》提供方便。寧代,《孫子兵法》作為《武經七書》的第一部,成為科舉中武科考試的理論科目,《孫子兵法》從此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流傳。同時,《孫子兵法》也向越南、朝鮮、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國流傳。 近現代的戰爭使用許多新式武器,與古代戰爭的條件大不相同,但《孫子兵法》所論述的戰爭的基本原理和原則都沒有因戰爭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仍然受到軍事家們的普遍推崇。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說:「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將軍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孫子兵法》中「重將治兵」的原則及名種謀略思想來驅動裝備著最現代化的戰爭武器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譽為「將星奇才」。英國著名戰略家利德爾.哈特在《孫子兵法》英譯本序言中說:「2500多年前中國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對於研究核時代的戰爭是很有幫助的。」 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不僅運用于軍事領域,還被推廣運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尤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孫武的軍事理論與企業管理雖然活動的領域不同,但它們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市埸,競爭即戰爭。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所著《兵法經營全書》指出:「採用中國的兵法思想指導企業經營管埋,比美國的企業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霍吉茲在《企業管理》一書中指出:《孫子兵法》一書中「揭示的許多原理原則,迄今猶屬顛撲不破,仍有其運用價值」。古老的兵法在現代社會中閃耀著迷人的光彩。孫武雖非出生吳地,但一生活動是在吳地。 孫武在歷史上最傑出的貢獻是一部《孫子兵法》流傳了近3000年影響並未消退。 3.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省淮陰西南)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 高祖劉邦高興時常同韓信閑談將領們才能的高下,劉邦問:「如我能將幾何?」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問:「於君何如?」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著說:「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他兵法高超的可以戰敗項羽可見一斑。 4.岳飛(1103-1142),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大金當時不可一世但也打不過岳飛的岳家軍。 5.成吉思汗,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他的蒙古騎兵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他生平爭戰無數,滅國百餘,兵威之勝無人能及。他的子孫建立起的蒙國帝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人們稱他們為「世界的征服者」。 千萬別在歐洲人面前說他因為他們實在太恨他了。 6、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義興國山(今中國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陳慶之一生征戰,常設奇謀,多為以少勝多,而且長於攻城。無論是北伐橫掃河洛,或揮師馳騁邊陲,均充分顯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北伐之戰,可謂氣吞萬里如虎。「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佩,亦一世之榮矣」(《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初同燕雀之游,終懷鴻鵠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不競,晚致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南史·陳慶之列傳》)。更為難得的是陳慶之出自寒門,在梁朝歷史上能達到這樣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葯(官至雲旗將軍,安州刺史)。

7. 衛青和霍去病,衛青出高闕之戰,應是具有高機動性騎兵在中原出現的標誌,意義重大。使馬拉戰車不再是軍隊的主力。從此中原騎兵和匈奴在大草原上馳騁逐鹿。衛青是當時這一批將領的代表,當之無愧。   需要說明的是為什麼是衛青而不是霍去病有此殊榮。霍去病戰績略高於衛青,但較晚一點。漢武帝特別喜歡霍去病,給他的兵馬器械好於其他所有將領,這是史有明載的。衛青是真正奴隸出身,所以,他不但在漢武帝面前直不起腰來,對下屬士兵的態度從來都是較為謙和的,也不大可能說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那樣的豪言壯語。霍去病在襁褓中,他的姨已受寵為皇后,雖然他和衛青是甥舅關係,但成長條件差別極大。在塞外,糧食不足,軍心不振時,霍去病仍有心踢足球。二人的性格有較大差別。   衛青和霍去病都是極高明的,不過從時間上看,衛青出塞大約要早十年,跟隨衛青出塞的人中,有九人封侯,裨將提升為將的有十四人。衛青和這些人積累起相當多的經驗,供霍去病等稍後的人借鑒。當時率騎兵出塞和匈奴作戰是個新事物,衛青的作用更大吧。 8. 李靖,唐初名將,李靖將兵,善於行險用奇,且能身率士卒,兼之常獨擋一面,善於安撫,故能屢戰屢勝,勝後能安,可謂是旌麾所指,眾敵披靡,為李唐打下了一片大大的江山。所指揮的重要戰役有平蕭銑之戰,平輔公柘之戰,破東突厥,破吐渾谷等。其中平蕭銑,平輔公柘之戰中名義上主將是李孝恭(李淵的侄子),實際指揮得到勝利的是他。突厥是很強的,在李世民剛當上皇帝時,曾攻至長安城下。是李靖指揮大軍,分六路進軍,撤底打敗了突厥,俘其可汗,贏得了北方几十年無戰事。後來,李靖也年老退休,為打吐渾谷,他又被任命為帥,大敗吐渾谷,使唐朝能控制甘肅,確保河西走廊安全。李靖被封為衛國公,《李衛公兵法》就是他所著。長途分進合擊,消滅強悍的汗國,應以李靖為第一。唐朝初年的名將,從李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以至少數民族的唐軍將領,都受過李靖的教導。直到唐高宗、武則天時代的幾大名將,如蘇定方、裴行儼、王方翼等,都屬於李靖門下,作戰具有典型的李靖風格。

李靖的軍事思想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進行了突破性的發展創造,他講究「用兵上神,戰貴其速」,首次提出持久作戰的戰略戰術原則,創新了戰鬥隊形,首創縱隊戰術,首創「逐次抵抗」,交互掩護撤退戰術,並且系統地總結了行軍、宿營警戒法。9. 徐達,(1332~1385)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漢族,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明朝開國功臣,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在明朝開國中徐達長期擔任最高軍事統帥,身經百戰,功勛卓著,他「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廓江漢,清淮楚,電掃西浙,席捲中原,威聲所振,直連塞外」。為朱元璋開創明皇朝立下了蓋世之功,被譽為明朝「開國功臣第一」。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隸朱元璋。從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次年,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十七年,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次年,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餘。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衝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余部。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占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20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 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25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5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 (今山西沁陽)等地。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18騎遁,俘降4萬人,克太原,佔山西。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三年,率師敗擴廓於定西(今屬甘肅),俘元王公、將領以下8.6萬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5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餘,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還軍北平,戍守邊防。 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 10.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居家常親事勤苦之役,不恥勞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車都尉竇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隨從北征,在軍中任假司馬(代理司馬)之職。假司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轉向軍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軍旅之中,就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他率兵進擊伊吾(今新疆哈蜜西四堡),戰於蒲類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試牛刀,斬俘很多敵人。竇固很賞識他的軍事才幹,派他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經過短暫而認真的準備之後,班超就和郭恂率領三十六名部下向西域進發。班超先到鄯善(今新疆羅布泊西南)。鄯善王對班超等人先是噓寒問暖,禮敬備致,後突然改變態度,變得疏懈冷淡了。班超憑著自己的敏感,估計必有原因。他對部下說:「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後漢書·班超列傳》)。 於是,班超便把接待他們的鄯善侍者找來,出其不意地問他:「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後漢書·班超列傳》)?侍者出乎意料,倉猝間難以置詞,只好把情況照實說了。班超把侍者關押起來,以防泄露消息。接著,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飲酒高會。飲到酣處,班超故意設辭激怒大家:「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裁數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柰何?」眾人都說:「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班超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有部下說:「當與從事議之」班超大怒,說:「吉凶決於今日。從事文俗吏,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所名,非壯士也」(《後漢書·班超列傳》)!部下一致稱是。 這天天剛黑,班超率領將士直奔匈奴使者駐地。時天刮大風,班超命令十個人拿著鼓藏在敵人駐地之後,約好一見火起,就猛敲戰鼓,大聲吶喊。並命令其他人拿著刀槍弓弩埋伏在門兩邊。安排已畢,班超順風縱火,一時,三十六人前後鼓噪,聲勢喧天。匈奴人亂作一團,逃遁無門。班超親手搏殺了三個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殺死了三十多人,其餘的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第二天,班超將此事報知郭恂。郭恂先是吃驚,接著臉上出現了不平之色。班超知道他心存嫉妒,便抬起手來對他說:「掾雖不行,班超何心獨擅之乎」(《後漢書·班超列傳》)?郭恂喜動顏色。班超於是請來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王大驚失色,舉國震恐。班超好言撫慰,曉之以理,鄯善王表示願意歸附漢朝,並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漢朝作質子。 班超完成使命,率眾回都,把情況向竇固作了彙報。竇固大喜,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經過和所取得的成就,並請皇帝選派使者再度出使西域。皇帝很欣賞班超的勇敢和韜略,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對竇固說:「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選乎?今以超為軍司馬,令遂前功」(《後漢書·班超列傳》)。竇固認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給他再增加一些。班超卻說:「願將本所從三十餘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為累」(《後漢書·班超列傳》)。 班超等人向西域進發,不久,到了于闐(亦作於真,王治西城,今新疆和田)。當時,于闐王廣德新近攻破莎車(王治莎車城,今新疆莎車),在南道雄幟高張,匈奴人派使者駐在於闐,名為監護其國,實際上掌握著該國的大權。班超到于闐後,于闐王對他不修禮貌,頗為冷淡。于闐巫風熾盛,巫者對於闐王說:「神怒何故欲向漢?漢使有騧馬,急求取以祠我」(《後漢書·班超列傳》)。于闐王派人向班超討要那匹馬,班超早已清楚事情原委,痛快地答應了。但是提出要神巫自己來牽。等到神巫到來,班超不由分說,將他殺死,把首級送還于闐王,曉以利害,責以道義。于闐王早就聽說過班超在鄯善國誅殺匈奴使者的作為,頗為惶恐,當即下令殺死匈奴使者,歸附漢王朝。班超重賞了于闐國王及其臣子們。 當時,匈奴人扶立的龜茲(王治延城,今新疆庫車縣城東郊)國王倚仗匈奴的勢力在北道肆行無忌。他派兵攻破疏勒(王治疏勒,今新疆喀什市)國,殺死國王,另立龜茲人兜題為疏勒王,疏勒國實際掌握在龜茲人手中。第二年春,班超帶手下人從小道向疏勒國進發。班超行至兜題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派手下吏員田慮去招降兜題。班超指示說:「兜題本非疏勒種,國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執之」(《後漢書·班超列傳》)。田慮隻身來見兜題。兜題見田慮勢單力孤,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田慮乘其不備,搶上去劫持了他。變起突然,兜提手下的人驚懼奔走。田慮乘馬疾馳,到班超處復命。班超當即來到架橐城。他把疏勒文武官員全部集中起來,向他們陳說龜茲種種不合理的行徑,宣布另立原來被殺掉的疏勒國君的侄兒叫「忠」的當國王。疏勒人大悅。新王和一班官員要殺死兜題,但班超從大局出發,為了宣示漢王朝的威德信義,說服大家,釋放了兜題。疏勒平定。 至此,班超兩次出使,憑藉智勇,已先後使鄯善、于闐、疏勒三個王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係。 公元75年,漢明帝去世,焉耆(五治員渠城,一名南阿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國乘漢王朝大喪的機會,圍攻西域都護,殺死了都護陳睦。班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今新疆溫宿、阿克蘇一帶)等國也屢屢發兵,進攻疏勒。班超跟疏勒王忠互為犄角,首尾呼應,拒守架橐城。雖然勢單力孤,但仍拒守了一年多。 公元76年,章帝即位,朝廷認為陳睦已死,擔心班超獨處邊陲,難以支持,下詔命班超回國。班超受命將歸,疏勒舉國憂恐。都尉黎弇說:「漢使棄我,我必復為龜茲所滅耳。誠不忍見漢使去」(《後漢書·班超列傳》)。說罷,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於闐,于闐國王侯百姓都放聲大哭,他們說:「依漢使如父母,誠不可去」(《後漢書·班超列傳》)。不少人還抱住班超的馬腿苦苦挽留。班超見狀,自知于闐父老決不會讓他東回,而他也想留在這裡,完成他立功異域的宏願,便毅然決定,不回漢朝,重返疏勒。疏勒有兩座城在班超走後,已經重新歸降了龜茲,並且與尉頭國(今新疆阿合奇)聯合起來,圖為大亂。班超捉捕反叛首領,擊破尉頭國,殺六百餘人,使疏勒復安。 漢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超率疏勒等國士兵一萬多人,進攻姑墨,並將其攻破,斬首七百級,孤立了龜茲。 五年(80年),班超上書給章帝,分析西域各國形勢及自己的處境,提出了要趁機平定西域各國的主張。 書曰:「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故北擊匈奴,西使外國,鄯善、於窴實時向化。今拘彌、莎車、疏勒、月氏、烏孫、康居復願歸附,欲共并力破滅龜茲,平通漢道。若得龜茲,則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實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庶幾張騫棄身曠野。昔魏絳列國大夫,尚能和輯諸戎,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鈆刀一割之用乎?前世議者皆曰取三十六國,號為斷匈奴右臂。今西域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絕,唯焉耆、龜茲獨未服從。臣前與官屬三十六人奉使絕域,備遭艱厄。自孤守疏勒,於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問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漢與依天等』。以是效之,則鰃領可通,鰃領通則龜茲可伐。今宜拜龜茲侍子白霸為其國王,以步騎數百送之,與諸國連兵,歲月之閑,龜茲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計之善者也。臣見莎車、疏勒田地肥廣,草牧饒衍,不比敦煌,鄯善閑也,兵可不費中國而徹食自足.

推薦閱讀:

中國銀聯提醒:網購被索要簡訊驗證碼或為詐騙
成就中國影壇的幾人,被人使奸計害死後影壇再無經典,直到他出現
1975年越南統一罕見舊照,北越軍人駕駛中國援助的坦克攻下西貢
中國心靈慰籍音樂《群星·紫色家園》4CD
馬克龍愛情故事如何讓中國人心動

TAG:中國 | 軍事 | 天才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