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平史 | 善武的君王一般都會被罵窮兵黷武,可他卻是例外!

平史|為孤單的歷史平反。 點名關注

百萬人關注的最具深度訂閱號;新榜每日原創全國前十。真相、內幕、辯證!關注有獲,訂閱增益。

文 | 戚榮寶

漢武帝劉徹是毛主席生平最欽佩的五大帝王之一,與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

他在位長達54年,期間發展生產,使漢朝國力持續增長。

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

經濟上,鹽鐵專營,統一貨幣,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思想;

文化上,建明堂,修禮樂、服飾,奠定後世文教等基礎;

軍事上,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

所以,《漢書》評價劉徹「雄才大略」,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里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就是他的攘夷拓土、國威遠揚,北破匈奴,南吞百越,西征大宛,東並朝鮮,建不世之功,捍民族尊嚴,為中華民族極大地拓展了生存空間。其中,最艱險的就是與匈奴的長期戰爭。

漢朝立國之初,《漢書·食貨志》里記載「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天子尚且不能湊齊四匹相同顏色的馬駕車(具醇駟),可想而知漢初的軍力尤其是騎兵有多孱弱,不得不低三下四與匈奴搞好關係。

當時匈奴憑藉騎兵優勢,成為了漢朝最兇悍、最危險的敵人。

漢武帝繼位後,立志洗刷恥辱。親政伊始,便著手進行對於匈奴的戰爭準備。他重用衛青、霍去病,幾次發起對匈奴的進攻。

通過十多年征戰,依靠強大的綜合國力,給匈奴以致命打擊,漠北之戰飲馬瀚海,使得「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匈奴人哀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漢武帝取得抗擊匈奴的偉大勝利,確保了漢朝數十年邊境和平,使國家更加統一,長城內外「馬牛放縱,畜積布野」,為經濟文化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從此確立了對於匈奴的絕對優勢,匈奴開始走向衰落。終西漢一世,匈奴再也無力與漢爭鋒。

最終在漢武帝手上,漢朝疆域達到頂點,也基本奠定了後世兩千多年中國的傳統疆域!

然而,這樣一位功業彪炳千秋的皇帝,卻總有一些無恥的史官文人對其大加鞭撻,說他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殘暴不仁,薄情寡性,把他列為暴君,甚至往他身上潑了很多髒水。

照這些人的看法,漢武帝根本沒必要出擊匈奴,只需要像宋朝一樣稱臣納貢、割地賠款就能換來和平,大動干戈只會勞民傷財。這真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典型的鼠目寸光!

在我看來,看待歷史要有宏觀的視野和辯證的思維,分清歷史的主流,不要拘泥於細枝末節,任何歷史人物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我們要看的是他對歷史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起到了一種怎樣的作用,不要像那些酸腐文人一樣小家子氣,終究只能蟬鳴鼓噪,徒逞口舌之快!

首先明確一點,不管主動出擊還是被動防禦,戰爭對於保衛人民的正常生產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沒有平民保護觀念的古代。就算是現代社會的今天,世界各國對於國防事業也都是高度重視的。

而在古代,一旦外敵入侵中原腹地,燒殺擄掠,會造成成千上萬的人口死亡,這是比任何兵役和賦稅都要可怕的災難。

中國歷史上的中原王朝屢次遭受來自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和東北漁獵民族的入侵,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就集中表現出了這點,一個從小在中原武林漢人中成長起來的武林領袖,僅僅因為他契丹人血統的公開,就鬧得眾叛親離,可想而知當時的民族矛盾尖銳到了何種地步。

所以,戰爭帶來的負擔不能片面理解為統治者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特別是民族矛盾比較尖銳的時期。

再比如杜甫的《石壕吏》,描寫了安史之亂後政府強制徵兵給一對貧苦老年夫婦造成的悲慘狀態。但當時國家陷於戰亂,首都淪陷,人口死亡數以百萬計,人間悲劇數不勝數。如果政府不能狠心徵兵來穩定局面,就會造成更多的悲劇。這是一種在當時條件下無法調和的矛盾——不可能既讓群眾都安居樂業,又成功鎮壓藩鎮叛亂、抵抗外族入侵。

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簡單指責《石壕吏》中的政府官員殘暴無情、中央政府專制獨裁。

古代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生存競爭異常殘酷,蒙古大軍橫掃歐亞,所過之處基本都要屠城。五胡亂華、金兵南侵、蒙古滅宋、滿清入關,每一次都是漢民族的屠殺史和血淚史,造成的死亡人數動輒以千萬計。

《石壕吏》中的家庭雖然悲慘,但好歹還能留下老翁和兒媳婦養育孫子。「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也就是說三個兒子中間還有兩個活著。安史之亂平定後,最好的狀態甚至可能是老婦、兩個兒子都活著回來,一家團聚,那麼這個悲劇就結束了。

所以在古代社會,一個國家民族面臨外敵入侵之時,要保持內部和平發展,不能不付出沉重的代價,製造出許多生離死別。如果人人都想老婆孩子熱炕頭,誰也不肯承擔這份犧牲,那最後滅亡時只會更慘。中國古代很多文人墨客,用詩詞歌賦記錄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很有人文關懷,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戰爭的積極意義。

對於當時的漢朝人來說,從建國開始,匈奴就一直對漢朝虎視眈眈,就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漢人的頭頂。當時的匈奴,實力非常強大,騎兵三四十萬,經常襲擾漢境,甚至深入內陸。

華夏民族為了抵禦外侮,不得不修築萬里長城。孟姜女哭長城很悲慘,但是五胡亂華時期被白種匈奴羯族當成軍糧的「兩腳羊」漢人更悲慘。

漢高祖劉邦被匈奴人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呂后被匈奴單于寫信調戲,文景二帝也一直和人家客客氣氣地送公主和親,送上無數財物才能換來短暫的苟安而不是長久的和平。

當一個民族的安全需要靠女人的胸脯和眼淚去維繫的時候,這樣的民族是可悲的,遲早會被淘汰!這都是國力不足時的權宜之計,豈能長久!

匈奴的威脅早晚要消滅,就像毛主席說的,「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你不打匈奴,匈奴始終會在那裡,還會跑來打你。而且越晚開打,匈奴勢力越強。就像身體上的一個癰疽,如果不及時治療,等它擴散了就治癒不了了,必得猛葯去痾,刮骨療毒。

如果統治者不勵精圖治,而是「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那麼終將會落得「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的下場,人民也會跟著遭殃,靖康恥和崖山難就是鐵證!晚清時期中國的GDP也是世界第一,但在列強眼裡就是一個待宰的羔羊!

其次,軍隊不可能獨立於官僚體系保持清明或者腐敗,所以軍隊戰鬥力和政治腐敗程度是直接相關的。如果對外戰爭能夠不斷勝利,一般來說,內政應該是比較清明的。

漢武帝時代,對外戰爭次數很多,勝率極高,說明國內的官僚體系必然是比較清廉高效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就差不到哪裡去。而像國民政府,軍事上的慘敗就是政治上腐敗無能的一個直接體現,這一點與中共軍隊形成了鮮明對比。

《漢書》里記載,「文景之治」後的漢武帝時期,已經形成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嚴重情況,這就是王朝之癌——土地兼并的再現。幾十年經濟繁榮的好處並沒有落到最廣大的底層老百姓身上,而是集中到了金字塔頂的極少數地主豪強和一小撮官僚集團手裡。

漢武帝也意識到了帝國制度的這個重大缺陷並努力修補,在對匈奴的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把主要精力放到國內事務上來,與民生息,同時鐵腕整治豪強。

武帝的鐵腕引起了利益階層的激烈反抗。他們對皇帝沒有辦法,就攻擊政策的執行者。那些被漢武帝派往各地捕殺豪強的官員被稱為「酷吏」,紛紛被各種貪污舉報或政治誣告下獄。

實際上,酷吏們迫害的並非普通底層百姓,而是土豪黑社會分子。這裡面冤案肯定很多,「酷吏」收黑錢搞栽贓整人的事情也不少,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漢武帝一方面任用「酷吏」,一方面「酷吏」們只要被證據確鑿的舉報犯有貪污或者濫殺的罪行,也堅決懲處。這是當時條件下解決問題的正確做法。

武帝的這些措施對於抑制豪強和保障民生都有重要意義,進一步開創了漢武盛世,影響深遠!

漢武帝讓漢族成為了我們這個中華民族主體民族的名稱,更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一句誓言!所以說漢武帝出擊匈奴不僅是漢朝真正的立國之戰,更是生存之戰,確立了東方霸主地位!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你以為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漢武帝不是窮兵黷武,而是反擊侵略、保家衛國的好戰士。

周小平微信內容團隊

作者| 戚榮寶 原創


推薦閱讀:

他被譽為香港最會穿西裝的男人,卻疑因拋棄糟糠之妻被罵賤男
被罵滾出娛樂圈的4位女星,看完你會覺得沒有一個人冤枉!
俞灝明被罵去死?小心他給你們送盒飯哦
六成已婚男女有婚外伴侶 該被罵嗎?(2)
這個王朝從沒出過昏君,但是卻被罵的很慘!

TAG:被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