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抱歉,電子書

電子書與紙質書是完全不同的生命,兩者身上活著不同的時代特徵。

自打亞馬遜在2011年宣布電子書銷量首次全面超越紙質書,同年愛丁堡國際書展直接拿「書籍的終結」作為分會場的名字,紙質書就出現了可能成為過時產品的隱憂。但現在事情發生了逆轉。根據美國尼爾森調查公司在10個區域市場(美國、英國、愛爾蘭、義大利、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南非、巴西)的監測,2014年有5個區域市場的紙質書銷量同比上升。與之比較,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僅次於巴西;而根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中國實體書銷售市場在2014年實現了整體增速10%的增長,一改前兩年負增長的態勢。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這個言必稱互聯網必勝的時代,讀者迴轉心意,願意購買更多的紙質書?在今年1月北京的一場書籍設計培訓課上,曾任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主席的德國書籍設計師、在德國萊比錫書展「世界最美圖書」評選活動做過近10年評委的烏塔·施奈德(Uta Schneider)從閱讀者的角度描述了讀書和讀電子書給她帶來的不同閱讀體驗。「呃……我平時並不常用Kindle(亞馬遜閱讀器)看書,我還是喜歡一本書捧在我手裡的重量感帶來的特有記憶。」烏塔說,她甚至不承認在手機上的閱讀行為叫作「讀書」,她管那種閱讀叫作「獲取信息」。「對我而言,讀一本書的過程就像是我與圖書單獨相處的美好假期。當我捧著書時所感受到的重量,翻頁時眼睛所看到的色彩變化,湊近它所聞到的書籍氣息,這些都是我和書在一起的記憶。」她說。

眾多設計師則困惑於電子書難成理想的設計效果。師從平面設計大師杉浦康平的日本設計師鈴木一志在日本做了40多年書籍設計,但他面對一本電子書時,卻感到「無從設計」。其中一個難題是,電子書的閱讀終端太多。「電子書出現的美學傾向是『只要能讀就行了』,不是去增加它的美,而是去增加發行量。電子書終端有不同規格、不同尺寸、不同設備,你沒辦法用同一個規格去對付所有版本。最後大家都傾向泛用的版本,就是『最差的也能用』版本,向低看齊。」鈴木一志說。

電子書製造商們並非不知道電子書天生缺乏美感會影響它的銷售量。事實上,他們從一開始就在設計彌補方案,模擬這種體驗。2007年,亞馬遜發布第一代Kindle閱讀器的時候,強調的一大賣點就是所使用的是接近印刷觀感的「電子墨水」,而顯示屏也是有別於閃亮液晶屏幕的灰色屏幕。電子書最初獲得了巨大成功,至少是在銷量上。根據亞馬遜公司公布的數據,亞馬遜從1995年開始銷售書籍,在2010年7月電子書銷量超過精裝書銷量,6個月後超過平裝書銷量,到了2011年4月,亞馬遜每售出100本紙質書,就要售出105本Kindle電子書,同年5月20日,亞馬遜在網站宣布,Kindle電子書的銷量開首次全面超過紙質書銷量。

不過,隨著高銷量到來的還有批評。高度模仿紙質書的趨勢似乎並沒有換來市場的廣泛認可。美國書籍設計師凱琳·哥德堡(Carin Goldberg)批評Kindle的閱讀體驗猶如「透過一層骯髒的洗碗水看書」。相較而言,電子書出現伊始人們對於紙質書的批評——重量、不便攜、昂貴等等——現在居然扭身變成了它的優勢。烏塔介紹說,評選一本「世界最美圖書」的標準是「性格鮮明」,而這些「性格」卻全都是由它的紙質介質帶來的。

給她印象深刻的一本「世界最美圖書」,是一本「看上去很醜陋、聞起來很難受、用的紙張很破舊」的書,它印在根本不該拿來印書的糟糕紙張上,整本書看上去破破爛爛,裝幀雜亂,但是因為這本書所描述的主題是抗議和示威遊行。「當它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好像一眼看到了抗議遊行中的衝突、矛盾和焦躁不安。」烏塔說。

這樣的書籍設計帶給讀者「親臨其境的閱讀體驗」,烏塔說,「看一本書就像見一個人一樣,你要像面對一個人一樣去感受它,理解它。最美的書未見得是最貴的,也不一定是裝幀最精緻的,它應該是一本最有性格的書,也許它讓你覺得像個角落裡羞澀的中年人,也許它像個張揚的年輕人,當你面對一本書所感受到的情感波動,就是這本書美麗的地方。」

就連亞馬遜Kindle業務主管拉塞爾·格蘭迪尼蒂(RussellGrandinetti)都在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承認,紙質書才是「一種極富競爭力的技術」,它清晰度高、不易損壞、便於攜帶,而且「電池續航力強」。他們本以為用戶會爭相使用時髦功能,但結果卻意外地發現,難以挑戰這種簡單的內容載體,消費者對於公司採取的彌補措施並沒有什麼興趣。

基於以上考慮,2012年9月,亞馬遜推出第5代Kindle閱讀器時,同步推出了Kindle Paperwhite。它已經放棄模仿紙質書的閱讀體驗,比如,它們非但不再保證頁面長得像不反光的紙張一樣,甚至直接把會發亮的特點寫進了產品名稱里。

可是,不去模仿紙質書的電子書,接下來怎麼辦?豆瓣閱讀負責人戴欽說,強調社交性或許會成為新時代的讀書樂趣。

社會化批註是指在電子閱讀平台閱讀時,讀者可以對所閱讀的書籍段落進行實時批註。比如在豆瓣閱讀,如果打開顯示注的模式,你可以看到其他同讀一本書的人對同一段話的批註。戴欽說,讀者針對不同的內容會有不同的回復,像是在與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下,用戶會相互討論起投資經驗,這種「同讀一本書」的社交樂趣是電子書閱讀體驗的一個亮點。比如豆瓣閱讀原創平台有一本書叫作《人間動物園》,其中一篇的故事是《在星期天下午動物園》,這是一個無厘頭的輕鬆故事,講的是纏人的小孩反覆問媽媽動物園的狗熊為什麼「突然跳了一下」。作者在文章中無厘頭地反覆嘮叨著「跳一下」,而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受其感染,紛紛在批註里跟著起鬨留言:「跳」「跳就跳」「跳一下唄」。

「我覺得這些社會化批註就是這本書在新時代的新身份。隨著時間增加,這些來自讀者的批註會成為這本書的一部分。」戴欽說。電子出版會讓一本書的內容不再局限於作者本身的創作,讀者的批註、互動、閱讀社區氛圍也會成為這本書的一部分,而這種社會化增值隨著時間豐富,它會讓一本書的價值持續處於增值狀態。

另一條出路是自出版。「我們希望可以用數字出版的形式,去壯大某一部分,特別是之前在紙質出版的狀態下不太方便出版的內容。」戴欽表示。比如,包括攝影集、繪本在內的畫冊在傳統紙質出版中較難獲得出版機會,雖然它們的影像很美,但也直接導致其印刷成本高昂,定價高,通常也更重,銷量難以上升。這些紙質書難以克服的問題對電子書卻不是問題。

「電子書可以讓這些有趣的故事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電子書的設計優勢可以體現在如何更好表現畫冊,做數據設計,做更好的社會化批註,讓這些批註累積數據,不斷發揮它的生命力,怎麼樣讓作者在電子出版中有更大的創作自由。」戴欽說。

目前豆瓣閱讀在架書目有8100種出版社提供的書籍,5000多種原創書籍,而到今年年底,他們計劃將電子書總數增加到3萬種。戴欽說,讀書最本質的樂趣是「通過閱讀發現這個世界上更多有趣的人和故事」。在這件事情上,電子書所能承載的出版可能性要比傳統紙質書更多,它的內容也更有包容性。

那麼,當電子書在下滑的銷售量面前試圖殺出一條路,它能從紙質書長壽的成長中學到什麼呢?「可是,為什麼要讓它們相互學習呢?」烏塔攤開手,聳了聳肩,笑著反問,要知道在為電子書做裝幀設計的時候,連用的術語都不一樣。「我覺得雖然電子書(ebook)中含有『書』這個詞,但它已經是跟紙質書完全不同的兩個生命了。這就像是兩條平行的路,雖然同是信息載體,它們身上活著的卻是不同時代的特徵,它們擁有完全不同的美。」

「電子書應該尋找自己在這個時代活下去的方式,它們是這個時代的新的潮流。」烏塔說,「而紙質書會以另一種姿態在這個時代活下去,它們是新的古典。」

撰文:李斐然

編輯:趙茜

推薦閱讀:

逐層講透中藥:揭示中藥用法不傳之秘 電子書下載 | 一博書庫
【免費下載】樂高100餘種玩法和圖紙大全!原版電子書高清合集
去耦,是什麼,那旁路呢?
風水書籍全集 電子版
50部最熱的電子書刊

TAG:電子 | 電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