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之神經,發於血海
劈掛拳是深受廣大習武者喜愛的拳術之一,屬長拳類,流行於河北一帶,尤以滄州市、鹽山、南皮練習的較多。劈掛拳亦稱抹面拳或劈掛掌,滄縣一帶舊稱「梅花長拳」,鹽山、黃驊一帶,如朱里口、霞莊子諸村也叫「通臂拳」,雖名稱不同,都指的是劈掛拳。劈掛拳歷代相承,流行至清代,大體分為兩個支系;一是滄市一支,習的是劈掛拳「快套」、「掛拳」和「炮錘」,上由滄州人、清朝禁宮武衛郭大發傳於南皮咎庄趙氏;另是鹽山的一支,習的是劈掛掌「慢套」和「青龍拳」,可上溯到清初左寶梅。 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後,郭長生與馬英圖兩位先生共同對劈掛掌進行了整理和修改。修改後的劈掛拳面目一新,神韻大增,除增加了速度和爆發力外,重要的是已揉進了通臂拳的先進步法——激絞連環步。從而使劈掛拳這一民族遺產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一步,以其別具一格的風姿樹立於武壇。新的劈掛拳整個套路,把迅猛剽悍之大劈大掛同激步輕進摘腰巧妙結合起來,其勢起落鑽伏,伸收摸探,開合爆發,蜿蜒蛇行,大劈大掛,雙臂密如雨,脆快一掛鞭,如大河流水,起伏跌宕,一瀉千里,雖無定勢,但動靜分明,節奏性強,剛柔相濟,勁力樸實,表現出飄然瀟洒,舒展大方,速度敏健,爆發力強的風格。劈掛拳除上述共同特點外,各個套路也有自己的特點風格。如「快套」,起落鑽伏,似墨燕點水,突出「敏」;「慢套」,轆轆翻車雄且壯,蜿蜒蛇行骨存神,突出「密」;「青龍拳」,青龍出水貫長虹,舒展瀟洒身法捷,突出「長」;「掛拳」,疾行高跳,驚心動魄,突出「高」;「炮錘」,樸素渾厚,剛勁飽滿,突出「健」。練習劈掛拳,要求十分嚴格。首先在練習方法上要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初學者必須打好基本功基礎,基本功不紮實不能練套路,套路練不好不能練散手技擊,一勢做不好不能學下式,皆因劈掛拳從其勢法上出手不凡,難度較大,沒有包括體力在內的堅實基本功,有些動作,尤其是高難動作是斷然做不好的,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其結果只能欲速則不達,充其量增強體力而已。故學習此拳重視加強腿腰臂三盤基本練習,練習方法除有一些如長拳外,還有其獨特的訓練方法,如單掛掌法、雙掛掌法、單劈手法、雙劈手法、烏龍蟠打活腰法、雙臂對摺法、行步雙臂滾挑法、沉肩通臂法、撲掛法、劈掛法、抖腿法、高懸腿法、抄手起腳法、空擺蓮法、反點鴛鴦腿法等不下幾十種之多。練習時每一式在勢式、勁力、速度上有嚴格要求,不僅要求用力苦練,更要求用心體會,通過三盤基本功練習達到「手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行,足似鑽」。再則,講究動作姿勢兼顧舒展大方、輕鬆優美和技擊應用兩方面,調勢調氣要訣云:「兩臂條直,摟臂合腕,擰腰切胯,沉肩氣接」,還要求坐腰煞式,頂平頸直,起落翻轉不能有落勁用力的表示,達到用意輕鬆,含意鐵實。劈掛拳突出的特點是:速度快、腰身好、胳膊長、勁力爆。造成這一特點除強調三盤基本功練習和勢法上的原因外,還有如下因素。一曰放鬆,這是動作要領,就是在動作之前精神、肌肉、關節放鬆。放鬆則肢體不僵出手快,一旦動,放鬆及收縮的肌肉均要盡情收放。故該拳不使拙力,講究脆勁,久練此拳者肢體肌肉含而不露,絕無疙疙瘩瘩。二曰勁發於腰,這也是動作要領。此拳十分強調勁從腰發,以腰為主動而帶動四肢動,腰動則發力大勁力充實。由於動作必須以腰帶動,使腰經常處於擰轉伸縮運動中,所謂「蜿蜒蛇行」正是勁從腰發的外在表現,但又要有整體感,勁從腰發而不留痕迹,全身一勁不可脫節,將周身貫注於手頭腳頭。三曰大腦調節,劈掛拳雖屬外家拳卻特點注重大腦的指揮,拳歌曰:「出之神經,發於血海」。這是致快的主要因素。所謂大腦調節即神經由抑制變興奮突然,使動作突然爆發。「靜如處女,動如猛虎」,一旦動乃突兀而起,若霹靂閃電,令人瞠目結舌,毛髮皆豎。加之要求動靜分明,富有節奏,就顯得更快。四曰勁內含,強調體態的勁內含不外露,行家話「裹著勁」,因此要求含胸吞閭,頂平頸直,勁內含猶如滿弓之矢,一觸即發。五曰激絞連環步,此步法疾速靈活,連連發出,環環相套,是劈掛拳的基本步法,有此步法做基礎,劈掛拳招法可以獲得最大速度之應用。劈掛拳對於攻防技擊頗為實用,主要得力於上述速度快、腰身好,胳膊長、勁力爆之特點,勝敵於傾刻之間。 |
推薦閱讀:
※【診斷學總結】神經系統檢查
※神經衰弱的艾灸療法:養心安神,理氣止痛-頭條網
※脊柱矯正治療神經系統病症的手法
※神經衰弱的八種表現,你有嗎?
※柳神經
TAG: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