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注β-內醯胺類和氨基糖苷類抗菌葯應用誤區

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藥物,不少醫院把醫護人員能否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作為衡量其臨床技能的重要指標,因此掌握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最常用的抗生素是β-內醯胺類(約佔所有抗感染藥物的50%)和氨基糖苷類,其在臨床應用中的常見誤區如下。
β-內醯胺類應用誤區

誤區一:把第三、四代頭孢菌素作為治療CAP首選藥物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致病原主要是革蘭陽性球菌(肺炎鏈球菌)和非典型病原體(如支原體、衣原體和軍團菌),第三代頭孢菌素的作用並不強。因此,除了由對青黴素耐葯的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外,不應首選第三和第四代頭孢菌素。

誤區二:當一種藥物療效不佳時,更換同類藥物

由於不同的第三代頭孢菌素之間存在交叉耐藥性,當某種第三代頭孢菌素無效時,再應用其他第三代頭孢菌素往往也無效。

誤區三:把頭孢哌酮應用於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含有甲基四氮唑側鏈結構的頭孢菌素可干擾維生素K在體內的循環,增加出血傾向。所有的廣譜頭孢菌素均可因抑制腸道細菌而使維生素K的合成減少而影響凝血功能。

誤區四:把頭孢唑林與氨基糖苷類聯合應用於老年人或有潛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從抗菌譜和價格來說這兩種抗生素可以聯合使用,但因這兩種藥物都對腎臟有損害,不宜用於老年人或有潛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誤區五:未重視對青黴素過敏史的詢問

頭孢菌素與青黴素之間有10%的交叉過敏性,對於有青黴素過敏史的患者,應慎用頭孢菌素。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應用中的誤區

誤區一:每日給葯次數過多

未認識到這類藥物血葯峰濃度與其抗感染療效之間的相關性。存在每日給葯次數過多(每日2-3次給葯)的問題。近年來主張每日1次給葯,既可提高療效,又可減少不良反應。

誤區二:單獨應用於肺部感染的治療

氨基糖苷類藥物在痰液中的濃度僅為血濃度的20%-30%,加上痰液中的鈣、鎂離子和膿液中的酸性和厭氧環境也會影響其抗菌活性,因此,該類藥物不宜單獨用於肺部感染的治療。

誤區三:與其他具有耳、腎毒性藥物的聯用

如與其他氨基糖苷類藥物、強力利尿劑、頭孢唑林等同時應用時可增加其腎毒性。

誤區四:與林可黴素的聯合應用

針對臨床上屢屢出現丁胺卡那黴素與林可黴素聯合應用引起死亡的報告,有學者作了動物實驗研究,他們把大鼠分為單獨給予林可黴素或丁胺卡那組和聯合應用林可黴素和丁胺卡那組(又分為給葯順序不同的2組),實驗結果顯示,聯合應用這兩種藥物組大鼠的中毒癥狀和死亡的鼠數明顯地多於單獨給葯組,而給予林可黴素後3小時再給予丁胺卡那組大鼠的中毒癥狀和死亡的鼠數明顯地多於給予丁胺卡那後3小時再給予林可黴素組。由於林可黴素與丁胺卡那並無配伍禁忌,故推測上述現象可能與林可黴素可加重丁胺卡那的神經-肌肉接頭的阻滯,引起呼吸抑制有關。

糾正觀點,認清危害許多臨床醫生認為「新葯比老葯好,貴重葯比便宜葯好,進口葯比國產葯好」,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例如,認為所有的感染患者第三、四代頭孢菌素的作用都優於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等。其實,除了少數嚴重感染、有生命危險的病例外,多數感染患者應當遵循「能用窄譜不用廣譜、能用老葯不用新葯、對症即好葯」的原則。一些老葯經過較長時間臨床實踐的考驗,療效較為確切,安全性也較為可靠。相反地,一些上市前或上市時認為安全的新葯,也許會在上市後不久,因發現其具有嚴重不良反應而撤出市場。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危害有:①降低臨床療效,影響預後;②延長就診和住院時間,增加醫藥費用;③誘導細菌產酶,誘發耐葯菌株的產生;④增加不良反應,引起葯源性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 殷凱生)

《中國社區醫師》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


推薦閱讀:

【一點資訊】男生最先關注你什麼部位? (Yidianzixun.com)
驚呆!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34歲的女兒卻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關注當下所知並且……真刀真槍地做哲學
本月,你和你的夥伴將在此關係中做出關鍵改變,在未來很長時間中根本性地加強你們的聯合。一切開始於交流溝通。水星在你的夥伴宮繼續逆行,一直到5月22日。雖然水逆最開始會帶來誤解,但是最後會使你們關注到雙方
《特別關注》卷首語——《水滸》系列(憨佗作品)

TAG:誤區 | 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