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世家】江夏黃氏由來,江夏黃姓遍天下,萬派朝宗江夏黃
一約定俗成而冠名為江夏黃氏,追根溯源,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要了解江夏黃氏的由來,還得從古黃國,古江夏郡,以及黃姓在戰國時期和漢魏之世的興衰歷史說起,從中才會得到合理的解釋。
一、古黃國
據《帝王世紀》和《遁甲開山圖》等典籍記載,上古黃國有三個,即山西汾水之黃、漢東「西黃」和河南光州之黃。關於山西汾水之黃,即沈姒蓐黃之黃,史稱為台駘後裔黃夷所建,在商周時期一直存在。至春秋早期,被周人在汾水建立的晉國滅掉。黃人以國為氏,其後裔為黃姓宗族的族源之一。但後來日見衰落,湮沒無聞。漢東「西黃」(參見何浩《楚滅國研究·西黃》),位於湖北宜城縣東南,古隋國西南的漢水以東,即今鍾祥縣一帶。在公元前七世紀中葉被楚國所滅。後裔也是衰微不昌。河南光州之黃,即江黃道柏之黃。這個古黃國的故城在歷史上的光州定城西四十里,即今河南潢川西北6公里淮水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鄉。黃國所轄地域未見載於史冊,而地方文獻卻有記載。查《湖北市縣概況》得知,今湖北境內的黃陂、紅安(古黃安)、黃岡、新洲以及麻城中、西部、大悟中、東部、孝感東北部和漢口至黃岡的長江以北地域,春秋時期為黃國轄地(參見《古黃國和江夏郡轄區考證》)。從《楚史·方城內外略圖》、《春秋時期豫東南地區諸小國位置圖》上看,今河南境內的光山、羅山、潢川、新縣以及固始、商城的西部,春秋時期為黃國轄地(詳見古黃國疆域示意圖)。其中光山城關寶相寺,於1983年曾發掘了光州古黃國某一任國君黃君孟夫婦的合葬墓就是一個例證。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光州古黃國的大致輪廓:它北鄰淮河,南抵長江,是跨越今河南、湖北兩省,屬於江淮流域的小邦國。轄地相當於10個縣(市),大致兩省各佔一半。前後生存了一千四百多年至一千六百年。
二、江夏郡
古江夏郡始於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湖北境內漢水以東為江夏郡,西為南郡。《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湖北省歷代府郡州縣市始末簡介》稱:「秦南郡地,漢初置江夏郡,今德安、承天、漢陽、武昌、黃州府境皆是其地。」這說明西漢初年從秦時的南郡中析置出江夏郡。地域轄今湖北境內的應山、大悟、紅安、京山、安陸、應城、雲夢、孝感、黃陂、新洲、黃岡、浠水、蘄春、天門、漢川、蔡甸、漢南、江夏、鄂州、大冶、黃石、陽新、仙桃、洪湖、嘉魚、咸寧、赤壁、崇陽、通山、通城和麻城一部分。再結合《光州志輿地考》、《黃姓文化春秋》、《江夏縣誌資料》和田海英《認祖歸宗》綜合考證,今河南境內的信陽、正陽、羅山、以及光山、新縣西部,屬於漢之江夏郡(詳見漢代江夏郡疆域示意圖)。另外,黃定文《黃氏得姓的由來和江夏郡名的淵源》等提到的江夏郡還轄有隨縣、羅田、黃梅和九江等地,以及今河南潢川,因資料所限,還不能完全確定屬於江夏郡。以上情況表明,漢之江夏郡,轄地達30多個縣市。而古黃國除今潢川以外,其餘地域盡在江夏郡之中。
江夏郡自公元前201年至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武昌郡,東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復稱江夏郡。至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歷經8個朝代,共計六百六十餘年。
另外,湖北東部的長江以北地域,即江夏郡中、北部,唐為淮南道,宋為淮南西路,元為河南行省,明為湖廣布政使司。自公元前201年起,至元朝末年止,與河南省東南部一直都是同屬一個行政區域,且時間長達一千五百六十餘年。而黃姓在歷史長河中的興盛時期是在戰國末年,鼎盛時期是在西漢初年至東漢末年。
三、黃姓的崛起與復興
黃國滅亡後,黃姓族人開始了背井離鄉的大逃亡,從此散居四方。直到三百多年後的戰國末期,黃姓的傑出代表人物黃歇,以其傑出的政治、軍事和外交天才而官至楚相,封春申君。當時許多流寓各地的黃氏族人又紛紛復聚江夏。至此,江夏成為黃氏家族的一個主要繁衍中心。這是亡國後的黃氏首度崛起,黃歇被後世尊為江夏黃氏上始祖。
黃歇遇刺身亡後,黃姓又漸衰落。至秦朝末年,湖北江陵人黃極忠,史稱他出身綠林,最後功成名就,封侯食國,開黃姓復興之先河。迄至西漢中期,以黃霸(黃歇第六代孫)為代表的中原淮陽黃氏和以黃同為代表的山越黃氏同時崛起,南北輝映。從此,黃氏興盛不衰,至東漢時,江夏黃氏臻於極盛。
據明人程敏政《五城黃氏會通譜序》記載,江夏黃氏興起於秦漢之際,開基始祖叫黃東明。「春申君實顯於楚,曰東明者,春申之族,從番君起滅秦,居江夏,子孫始盛。由是江夏之黃遂望於天下。」現代人劉佑平《中華姓氏通史黃姓》稱,在黃姓歷史長河中,地位最尊、影響最大、宗族最為繁榮的是漢魏之世的江夏黃氏。這支黃姓宗族世居江夏,代為冠族。至孝子黃香,才傾天下,黃瓊、黃琬位列三公,名震宇內,時人譽稱「江夏黃氏,天下無雙。」今天海內外數千萬黃姓子孫,都無不追宗江夏,認江夏為黃姓的總郡望與發祥地。歷史上江夏黃氏曾因漢代黃香而聞名天下,但它的興起並非始於黃香。史稱黃香之前,江夏黃氏即「代為冠族」。
黃霸第八代孫黃香(公元68-122年),字文強,江夏安陸(今雲夢)人。以孝道聞名遐邇,以文章聞名京師,以儒學入仕,初拜郎中,後拜尚書郎。永元四年(公元92年),升為左丞相,兩年後又升為尚書令。漢章帝曾以「江夏黃香,忠孝兩全,天下無雙」的御書賞賜給黃氏家族。經漢章帝、和帝兩朝,黃香一直受皇家器重。自此,江夏黃氏聞名天下。黃香去世後,被尊為後世天下黃姓的江夏大始祖。據《後漢書黃瓊傳》記載,黃香長子黃瓊,字世英。乃一代名士。累官司徒、司空,至太尉要職,封邟鄉侯(河南潁川)。至此,江夏黃氏更加榮耀一時。直至廷熹七年(公元164年)去世,謚為忠侯、再傳到黃瓊之孫黃琬時,更臻於極盛。黃琬(公元141-192年),字子炎,東漢末期人。歷任五官中郎將、少傅、太僕,後官拜太尉要職,封陽泉鄉侯(安徽藿丘)。至此,江夏黃氏的顯赫聲威,如日中天。後因反對董卓專權,黃琬與司徒王允合謀誅殺了董卓,不久,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攻陷長安,將黃琬處死,時年五十二歲。據聚斯堂等譜記載,黃琬第三子龜壽、四子山壽世居江夏,其餘九子紛紛逃向四方。嗣後,黃琬的後裔衍生出三國時期的南陽黃氏、零陵黃氏和巴西黃氏,著名人物有黃忠,黃蓋和黃權。經過輝煌燦爛的漢魏階段後,自西晉末葉至隋唐末年,在前後長達五百年的漢民族大遷徙、社會大動蕩的時代背景下,黃姓出現過兩支主宗分流,一支由江夏向東南遷至浙江金華,形成歷史上著名的金華黃氏;另一支自江夏先北遷河南光州固始,然後於隋唐五代之世遷居福建邵武,形成歷史上著名的邵武黃氏。其後裔再支分湖廣、四川及沿海各地,直至從台灣踏出國門。之後宋室南遷時(即靖康之恥),又形成歷史上黃姓最後一次大規模播遷。其後一千多年間,許多黃氏家族又直接從江夏出發,向東、南、西三個方向遷徙、拓展,子孫散佈於東南沿海和四川各地。縱觀黃姓的播遷史,自公元前七世紀中葉起,至明末清初時期,歷經二千餘年,江夏黃氏遍布全國,散向世界。
綜上所述,江夏黃氏興起於戰國末期,昌盛於漢魏之世。因古江夏郡地域是長期居住的繁衍中心,故江夏被作為黃姓最早的和最著名的總郡望與發祥地。因此,派衍支分於各地的黃姓人家,追本塑源,都會發現自己的祖先正是輾轉來自江夏,江夏的堂名也就遍布天下,故黃氏後人稱江夏為黃氏祖地。所以,世稱「江夏黃氏」是有其歷史根源的。以「江夏」為堂名,表示慎終追遠,不忘所出。
時至現在,亦有風景名勝之地的古建築、報刊雜誌和慈善機構以「江夏」冠名,如江夏山莊、《江夏雜誌》、《江夏季訊》、《江夏堂訊》、《江夏心聲》、《江夏人文》、江夏百姓醫院等等,枚不勝舉。「江夏黃氏」這一稱謂,也就由來已久。
尋根訪祖,推動黃氏大家族興旺發展、與時俱進並繼續發揚光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