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真實故事書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新教育的一年級》的傳奇故事
《新教育的一年級》:一年級新孩子的入學必讀書;一年級新父母的親子家教書;一年級新教師的課程指導書;十四年新教育的真實故事書。
1、《新教育的一年級 9 月》——九月的故事(目錄)
作者的信
《開學儀式和毛毛蟲》
《第二天的我不一樣》
《魔法口袋裡的第三天》
《第四天找朋友》
《第五天的小黑魚》
《第六天遊河吧》
《第七天做最好的自己》
《一棵開花的樹》
《真正的禮物》
《月光亮一周》
《中秋夜》
《9月,讓我們每天閱讀十分鐘!》
欲知新教育小學開學第一月,請看童喜喜《新教育一年級》第一本。欲知新教育小學每月事,請看全套12本《新教育一年級》。
2、圖書背後的故事:《新教育的一年級》的出版是一個傳奇的開端
文如其人。從某種意義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靈自傳。《新教育的一年級》這套書,更是作者童喜喜本人的生命傳奇。
身為兒童文學作家,年輕的童喜喜是讓人羨慕的。2003年,她用六天創作出自己的第一本童書《嘭嘭嘭》,獲得近十個國家級獎,十二年暢銷數十萬冊。2009年,她潛心五年、修訂二十餘稿創作的《影之翼》,似是迄今中國唯一一部以兒童視角反思南京大屠殺的童書,以其深刻的歷史感、哲學性和優美幽默的文字,廣受好評,成為原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之一,並成為當年唯一入圍「《當代》長篇小說年度獎」的童書。
作為一位資深公益人,年輕的童喜喜是讓人尊敬的。從1999年用稿費捐贈第一位失學女童開始,她前後捐助了三十五名失學兒童,為數千名山區孩子贈送各類課外書,赴山區支教成為當地十餘年唯一的女教師……直到2009年7月,她偶然參加了新教育海門年會,被這樣一群民間教育人的理想情懷、專業精神深深打動。她從此投身新教育實驗中,不僅一直捐贈稿費資助一線教師,而且身體力行擔任公益項目負責人。
我是在新教育中結識童喜喜的。和很多人一樣,我也一再驚訝於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子,竟然在那麼多的公益活動中爆發出那麼大的能量。但是,最讓我驚訝的,還是這套《新教育的一年級》。
所有文學類型中,童書可能是與教育最為緊密相關的一種。能夠看出,從教育的角度切入,是不少童書努力的方向。但教育上的思想性與文學上的可讀性並存,的確是對作者的巨大挑戰。它不僅要求作者有對教育的深刻理解,還要有深入淺出的功夫。只有這樣,才能砸開教育的核桃殼,讓孩子津津有味地吃到核桃仁,不知不覺汲取營養。《新教育的一年級》主動挑戰這個童書高地,首創「童書即課程」的寫法。
故事不等於課程。童書是講故事的,課程則是教學的依託。一個故事和一個課程的關係,就像一粒珍珠和一串珍珠項鏈,課程是故事的集中與升華。對孩子來說,再好的故事如果沒有和他自身發生共鳴,就可能被迅速淡忘。但一個好的課程所帶來的衝擊,卻可以深深烙印在心靈上,影響一生。
《新教育的一年級》一個月一本,以時間為序,依託新教育豐富獨特的課程體系,依靠童喜喜在對這些課程諳熟於心後生動風趣的文學解讀,用幾個故事組合成為一個個課程。在這些課程中,童喜喜又以「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精選了新教育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過的經典圖畫書,把它們巧妙融入書中的「生活」里,書中有書,讓經典文本更鮮活,讓現實生活更深刻,並且針對孩子、父母、教師最感興趣或最為困擾的問題,進行準確有效的解答。
還要特彆強調的是,《新教育的一年級》中所講的一百四十四個美好故事,都是在中國大地上、在新教育實驗中真實發生過的案例。這本書,不僅是傳奇作者童喜喜所寫的小說,更是一群新教育行動者用生命書寫的傳奇!能夠創作出這樣的作品,跟童喜喜獨特的生命體驗密不可分。新教育人都說,童喜喜投身新教育的五年,是一直奔跑的五年。她去過兩百多所新教育實驗學校,在其中兩所學校駐紮了近一年。她在五十多個城市進行了三百多場演講,與成百上千名一線教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樣傾情投入的過程,讓她收集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教育案例,而是一顆顆熾熱跳動的心。
童喜喜曾經說,她完成《新教育的一年級》系列童書的寫作,「最大動力就是為了賺到更多稿費,多聘請人、多資助活動,把推動閱讀這件事做得更好」。這套書的出版,又催生出許多感人的行動:出版社把50%利潤、作者童喜喜把50%稿費捐贈給新教育基金會,並共同開展鄉村閱讀公益活動。
我相信,《新教育的一年級》的出版,只是一個傳奇的開端。我深信,在這樣的書寫、閱讀和行動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得到傳承與發揚,作者和讀者、大人和孩子,都能創造出新的生命傳奇。我深信,並深深期待著!
(文章作者:朱永新。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23日 24 版;人民網 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原標題:生命的傳奇(品書札記))
3、《新教育一年級》:九月的故事之一
《9月,讓我們每天閱讀十分鐘》——新教育閱讀節的故事
9月28日,是新教育實驗小學的閱讀節。
這一天,全校的人比平時多了一倍,因為每個學生的父母都應邀來到了學校。
這一天,走進學校那扇鐵柵欄的大門,又多了好幾道「書門」:一本又一本3米高、1米厚的紙質大書,豎在路中央。《西遊記》《小王子》《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卡爾·威特的教育》……不同的書名,不同的圖案。推開這一本又一本書的封面,就走進一道又一道的書門。
在書門的兩側,擺著兩排桌子。桌子上,是全校各個班級的作品展示:低年級的寫繪作業本,一張張圖畫描繪著一個個美妙的想法;中年級的讀書筆記和手抄報,一篇篇文章記錄著一次次激動的思考;高年級的自製圖書,一本本作品展示著一顆顆神奇的心靈……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些大大小小的作業本,真美呀,就像一本本厚薄不同的書呢。
牛媽媽翻看著這些作品,嘖嘖讚歎著,一邊說:「牛妞,你看看人家,寫得多好……」
牛妞趴在屬於一(三)班的桌子上,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作業本。她驕傲地舉到了媽媽面前:「看,我的書在這裡。」
媽媽一愣之後,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兒:「現在還只是作業,希望將來你真能出書哦。」
這,只是開始。一道道的書門,引導著大家走向了操場。那操場更是書的海洋。
四周的地上擺了一整圈兒,滿地都是書。花花綠綠的書,就像層層疊疊的波浪,看得人心裡直痒痒。
主席台上,一摞又一摞的書,堆成了一座小小的書山。
主席台背後的圖案,也是幾本像魔毯一樣正在飛翔的書,每本書上都坐著一個看書的大人或孩子。
主席台呢,已經布置成為一本翻開的大書。
就連通往主席台的台階,也裝飾成一本又一本書的書脊……
全校同學按照平時做操的順序站好了隊。父母們都站在自己孩子身邊。
當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晨誦開始了。
今天的晨誦,是由六年級全體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領讀的詩歌——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作者:狄金森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也沒有一匹駿馬
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
把人帶往遠方。
這條路最窮的人也能走
不必為通行稅傷神。
這是何等節儉的車——
承載著人的靈魂
早在前天,牛妞就帶了一張紅紙回家。那是一份節目單,上面列印著今天的活動內容,其中就包括了這首詩。所以,在此之前,所有參加活動的學生和父母們,都已經熟悉了這首詩。
但是,在這操場上,在這書山中,在這人海里,在這初秋的明媚陽光下,大伙兒一起誦讀這首詩,感覺又格外不同。
聲音就像長出了潔白的翅膀,向又高又遠的藍天上飛去,飛去。
牛妞覺得,大哥哥大姐姐的聲音真美呀,就像是最動聽的合唱。牛妞突然想起了花兒老師的話。花兒老師總是說:「朗讀的時候,不要大聲喊,要輕聲,要用心。」本來牛妞一直很奇怪:聲音輕,怎麼能讀得好呢?現在,她似乎明白了一點兒。
晨誦之後,是演出。
除了一年級新生之外,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節目。講故事、唱歌、跳舞、小品、童話劇……
所有的節目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內容全部來自班級的生活。就算唱歌,那歌詞也都是改過的。第二,每個班級的節目,都是所有同學全部上場。
所有人都坐在地上,看著,笑著。牛妞看得很開心,又覺得實在是遺憾:自己怎麼還是一年級的新生呢?否則,就能上台表演啦!
演出之後,是頒獎。
半個月來,學校櫥窗里一直張貼著十個書香班級、十個書香家庭、十位書香教師、十位書香兒童、十位書香父母的事迹。
儘管有的字牛妞還不認識,可站在櫥窗旁一邊看照片一邊聽人議論,她也把這些故事都熟悉了。三天前,全校組織投票,每種選出一位獲獎者,牛妞也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校長為獲獎者頒了獎。獎品,就是主席台上的那些書。
看著領獎的學生父母,牛妞扯了扯媽媽的裙子,說:「媽媽,你什麼時候能夠上台領獎呀?」
媽媽想了想,說:「等你當上書香兒童,我肯定也能當上書香父母。」
牛妞信心滿滿:「沒問題。」
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小會兒,媽媽也領到了獎品——學校給全校的學生父母每人發了一本書。一、二年級的學生父母發的是《朗讀手冊》,三、四年級的學生父母發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五、六年級的學生父母發的是《我的閱讀觀》。
主席台上,校長把書發給了三位父母代表。每個班級里,班主任把書發給了每位父母。
台上,校長笑眯眯地說:「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只有精神上的共同生活,才有真正的美好家庭。我們因為孩子走到一起,讓我們新教育實驗小學,也成為這樣一個美好的大家庭吧。」
大伙兒用潮水一樣的掌聲,回答了校長。
台下,安熊看到媽媽雙手捧著花兒老師發的書,笑得也像一朵花兒,安熊十分羨慕:「為什麼不給我發書呢?我才是學生。」
媽媽拍了拍安熊的腦袋:「小傻瓜,我看了書,懂得什麼書好,就會給你買更多書唄。」
而牛妞看著媽媽手裡的書,眼睛發亮:「你的書里是什麼故事?讀給我聽。」
媽媽翻了翻書,說:「這是大人讀的。」
有了書的父母,變成了書香父母,沒有書的兒童,馬上迎來了跳蚤書市。
跳蚤書市設立在操場四周。那些書都是高年級的同學們擺放的。他們把自己讀過的書擺在那裡,互相之間進行交換或者買賣。牛妞這樣剛上一年級的新生,就只能作為顧客。
當牛妞他們逛書市的時候,父母們按照要求,都回到了每個班級的教室,參加在那裡舉行的「家庭好書展」。今天,每個父母都帶來了一本自己家裡最推薦的書,還要在展覽中講講這本書怎麼受歡迎的故事呢。
於是,牛妞和安熊約好,一起鑽進了跳蚤書市。
安熊和牛妞商量好:兩人一起挑選書,今後交換著看。
安熊說:「這本書講一個吹牛大王的故事,很好玩兒。」牛妞就回答:「好呀,買吧。」
牛妞說:「這本書真有趣,可以用紙做鍋燒開水……全是科學小實驗。」安熊就回答:「好啊,快買下來,我也想做實驗。」
第一本書是安熊買下來的。牛妞說:「不能交錢,媽媽說了,先要還價,讓賣書的人少收一些錢。」安熊直搖頭:「賣書的錢是要捐給災區小朋友的,我們怎麼能還價呢!」牛妞一聽,認為安熊的話比媽媽的話有道理,她買書的時候也不還價了……
沒過一會兒,安熊和牛妞帶的錢都變成了書。看看周圍仍然人山人海,摸摸口袋已經身無分文,他倆乾脆抱著買到的十幾本書,跑到了學校另一頭的小樹林里,埋頭看起書來。
一直看到肚子發出嘰里咕嚕的叫聲,安熊和牛妞才抱著書跑回教室。那時,教室里的「家庭好書展」剛剛結束,快到了午飯時間。
可節目單上分明還有最後一項活動:吃書。
——是的,在那張紅色的節目單上,就印著「吃書」兩個字。
書怎樣吃?活動具體內容是什麼?牛妞專門問過花兒老師,花兒老師卻神秘兮兮地說:「保密!」
終於到了「吃書」時間。花兒老師帶著五個大人消失了。過了一會兒,這六個人雙手捧著大紙盒,魚貫而入。
教室里的課桌,早就擺成了六組。每組五張課桌,就像一朵梅花。同學們和父母們都圍桌而坐,每個人都滿臉期待的表情。
六個人分頭把紙盒小心翼翼地放在六張課桌上。花兒老師喜氣洋洋地宣布:「好,現在開始——吃書!」
說著,六個人同時揭開了紙盒。
「哇!」「哈哈!」教室里頓時又是笑聲,又是叫聲。
紙盒裡裝的是——蛋糕!
這可不是一般的蛋糕,而是「書蛋糕」!蛋糕統統是方形,做成了書的形狀,還寫了書名、畫著封面。
大人和孩子,都撲到了書蛋糕上。
三口兩口,牛妞吃得津津有味。自己的那份蛋糕,一會兒就吃光了。
牛妞還想吃,就扭頭去找媽媽。她記得媽媽從來不肯吃甜食,總是嚷嚷著「我太胖了,我要減肥」。可是當牛妞找到媽媽的時候,發現媽媽也把自己的那一份全部吃光啦……
吃吧,吃吧,把書吃進肚子里!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吃書啊!
直到晚上回到家裡,牛妞還在回味著書蛋糕的甜美滋味。
沒有參加活動的爸爸,聽著牛妞和媽媽熱烈地討論著白天的活動,滿臉酸溜溜的表情:「哼,當爸爸真可憐,什麼好事都沒有爸爸的份兒。」
他拿著那本《朗讀手冊》,翻了翻,念道:「看,這首詩寫的:『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就連這首詩的題目,都叫《閱讀的媽媽》,跟爸爸無關!」
牛妞聽了,立刻跑到了爸爸面前。她仰頭看著爸爸,笑眯眯地說:「爸爸,這書里寫得不對。我要寫一首詩,叫《閱讀的媽媽和爸爸》。所以——爸爸,你把這些書,讀給我聽吧。」
說著,牛妞就把白天買的那些書,麻利地塞到了爸爸手中。
爸爸一愣,馬上就笑了。於是,他給牛妞讀起了書,一口氣讀了三個故事……
這一天,牛妞很開心。她只有一個煩惱:每天閱讀十分鐘,怎麼可能呢?十分鐘,可是遠遠、遠遠、遠遠不夠的呀。
新教育暮省:我是新孩子
親愛的小朋友,要做一個美好的新孩子,有一件事情必須做到:每天最起碼閱讀十分鐘。
當然,我相信你能夠讀完這本書,就和安熊、牛妞一樣,是個熱愛閱讀的新孩子,覺得每天閱讀十分鐘遠遠不夠呢。
那麼,在9月28日這天,請你也一起來過一個新教育閱讀節吧。
愛讀書的你,會想出怎樣獨特有趣的辦法,來度過這個閱讀節呢?
把你的閱讀節畫一畫,寫一寫,說一說,把你閱讀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這樣就會有更多人向你學習,像你一樣學會讀書、喜歡讀書,成為一個幸福的讀書人。
推薦閱讀:
※谁能说说机器人教育是怎么回事?
※K12教育的新趨勢入口在哪裡:教育遊戲、AR/VR沉浸式教育、自適應教育
※北大海聞為《艾問人物·預見未來》開題:未來的教育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