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丨我媽罵了我的班主任,請問我還能活嗎?
前不久的某個凌晨
有一位網友在豆瓣小組發了一個帖子
上傳了幾張高三家長微信群里
家長和班主任發生衝突的聊天記錄
問大家支持誰
這位網友應該是知情人士
給出了充足的背景信息:
文字版:高三家長群
周日晚上夜自習查出16部智能手機
開學前就反覆強調過不能帶
(可以帶老人機,有事可以打電話聯繫)
其中一個被沒收的家長提出自己的看法
覺得學校不注意孩子的隱私
班主任就炸了~!!
網上溝通有這麼幾個特點:
雙方看不見摸不著,沒有臨場的氛圍
文字只有標點符號沒有語氣
回應有延時
疊加起來就會讓人覺得:
在微信群裡面,我好像還挺了不起的嘛
很多微信群里的衝突
就是這種錯覺引發的
▼
一開始,班主任在家長群中發了一句
「再次強調智能手機的問題」
同時公布了一張帶智能手機學生的名單
這是個高三家長群
群里有72名成員,班級人數不會少
班主任很忙,沒有敲名字或者是@家長
只發了一張圖片
高三班主任都追求高效率
根據樓主的說法
學校開學前就已經交代過不許帶智能手機
有家長馬上回復「收得好」
說明「發現學生攜帶智能手機後沒收」
應該也是學校有言在先的規定
▼
通知發出將近1小時後
一位學生家長在群里@班主任提出質疑
這裡我們稱他為李家長
這段話分了3個帶編號的小段落
應該是李家長在word里精心編輯的
想必也是字斟句酌過
但這些話看起來唬人,其實一句都不對
▽
我們來一條一條看:
老師,首先先謝謝學校和老師對孩子的學習的關心!
帶手機確實是個問題
但是呢,在此,我希望說幾句!
「首先」「在此」「1,2,3」「我講兩句」
這是各種領導發言的常用表達
李家長一上來就把自己拱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
「所有人都睜大眼睛看仔細了」
但位置這個事情
自己說了不算,得大家都認的才有效
家長群第一錯覺:群內成員人人平等
別被「家長群」這個名字騙了
這個群是個通知群,主角有且只有老師
建群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老師向家長傳達消息
單方面想用領導的口氣增強自己說話的分量
完全是盲目自信
▽
孩子若是在上課或者晚自習期間玩手機被收
做家長的無話可說
但是,今晚聽說
並不是孩子把手機拿起來玩被收的!
而是老師私自收查
這侵犯到了孩子的隱私權!
這段話有兩個意思:
第一,我孩子上課沒玩手機
所以他沒錯,沒錯就不該挨罰
李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由自己來評價的
家長群第二錯覺:家裡的規則可以延伸到學校
從小學一年級第一天踏進學校大門開始
家庭規則就宣告失效
只要孩子人在校園中
就要遵守校園規則
「對錯」要看學校如何規定
不是家長怎麼覺得
如果家長不贊同學校的規則
應該在第一時間、私下、正式與老師溝通
而不是在孩子已經犯錯之後
在微信群這樣一個場合公開叫板
孩子都高三了
李家長還不懂這個理
過去11年也不知道是怎麼倖存下來的
第二,老師沒收手機,侵犯隱私權
我國《憲法》中有兩處與個人隱私相關
分別是「住宅不受侵犯」
和「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
單純沒收手機在這裡顯然不適用
如果非要主張老師侵犯學生通信自由
李家長至少要舉出老師解鎖學生手機
查看簡訊微信聊天記錄的證據
顯然也不太可能
《刑法》、《民法通則》等其他法律中
也有關於侵犯個人隱私的條款
如果查閱一下就會發現
隱私權的範圍主要是
公民的「私生活、家庭、住宅、通信、榮譽和名譽」
總之,李家長關於「隱私權」的指控
完全不成立
一個真相是
真正會用「隱私權」和「知情權」的人
根本就不會把這兩個詞掛在嘴上
如果你沒有法學學位
那在引用術語之前
最好諮詢一下身邊的相關專業人士
不然你嚇唬停車場保安可能能成功
中學班主任,還兼語文老師
趴窗戶損人都是一流
兩大殺手角色二合一,想想看!
▽
孩子帶手機,我們也跟孩子說了不許拿出來玩
只有下課或者放學才允許拿出來
再者,帶手機也是為了方便我們跟孩子溝通
要是孩子寄宿生,周末回家
怎麼跟家裡人聯繫
要是孩子出現了什麼意外
請問誰負責!
根據後面的聊天記錄
學校禁止的只是智能手機,允許學生帶老人機
所以這一條也不成立
李家長不怎麼了解學校規定
平時可能根本不跟老師溝通
他還想把別的家長也拉進來:
「要是孩子寄宿生,周末回家
怎麼跟家裡人聯繫
要是孩子出現了什麼意外,請問誰負責!」
(正處級以下的同志注意
各種聊天工具上不要用感嘆號)
家長群第三錯覺:聯合寄宿生家長向老師施壓效果更好
別犯傻了
有腦子的家長一定不會在群里公開懟老師
你咒人家孩子「出了意外」
人家還能被你當槍使?
▽
手機被收,高考後還
那要是孩子的手機都壞了
請問學校負責賠償嗎?@班主任
這條純粹就是為懟而懟
其實沒有哪個老師真的願意保管學生的智能手機
損壞還在其次
放在辦公室被盜的風險非常大
現實中大部分老師的做法是
沒收學生手機後與家長私下溝通
約定時間還回去
▽
從內容到語氣,李家長句句都不對
但是他最大的問題還不在這裡
家長群第四錯覺:可以在家長群里直接向老師提出質疑
這是家長群中最常見的取死之道
熊師傅在《關係攻略》的《家長群攻略》
一文中詳細解釋過這個問題:
在孩子求學階段
家長的利益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大部分老師的績效也來自於此
兩邊有共同利益,本來可以坐下來談
但在有著幾十個圍觀者的微信群里挑釁老師
這位家長可能壓根沒想過後果
以及是否能解決問題
▼
班主任的反應果然非常激烈
▽
一開始是在譏諷李家長擺譜:
你有本事,你怎麼不上天呢?
▽
這一段還在就事論事
認真解釋
▽
到這兒之後
班主任的情緒已經失控了
▽
《教育法》規定
學校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權利
學校和學生之間不是普通的民事關係
這位老師一開始沒收手機的做法
本身沒有太大毛病
最大的瑕疵是他沒及時通知家長
關於沒收手機的後續處理方法
十六部智能手機,總價好幾萬元
剛才我們說,放在辦公室被盜的風險非常大
老師們不會選擇自己承擔這個風險
如果要帶回家,又難免有瓜田李下的嫌疑
李家長提到的「高考後還」極可能只是紙面上的規定
現實中根本無法完全按規定操作
在通知手機被沒收的時候
班主任就應該同時私下小窗各位家長
請他們抽空把手機拿回去
叮囑一句「以後不要再給孩子」
如果及時私下溝通
李家長可能也不會公開挑釁
▽
這位憤怒的班主任聊天時用的是「你們」
很可能李家長的挑釁讓他回憶起了過去
和家長溝通的種種不愉快經歷
他原本在這場交鋒中有很大優勢
有很多辦法來解決李家長的挑釁
最終卻選擇了對自己最不利的一種:
親身上陣吵
還把自己心裡積攢地怨念都倒了出來
這多半是一位年輕教師
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知道
面對這類家長的低階挑釁
「引而不發」遠比直接的情緒宣洩好得多
▽
真正的厲害角色都是私下和老師溝通
絕對沒有在群里公開叫板的
班主任只要什麼也不說
規則問題自然會有熱心家長幫忙在群里解釋
剩下的就讓李家長自己去琢磨
他什麼時候琢磨到自己孩子正在高三這個關鍵時期
正需要班主任的督促和管理
什麼時候就能把自己嚇出一身冷汗
說句不好聽的
如果班主任放手不管孩子玩手機
將來他們考不上大學
變成一個滿口「隱私權」的妄人
又算誰的責任呢?
▽
班主任在操作上原本沒什麼大瑕疵
但因為幾段言辭激烈的話
最終給自己招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旁觀者對對錯並不關心
很多時候
他們只是看你的姿態美不美」
只要這位老師還在這所學校工作
恐怕就很難得到發展了
▼
還有一個群體也被網友DISS得很多
就是藉機抱班主任大腿、表忠心的家長
▽
李家長剛開始打的如意算盤是
煽動住宿生家長和他一起質疑
恐怕他萬萬沒想到
最終出現的是一大群自發支持老師的人
這些家長的行為雖然看起來滑稽好笑
但他們的想法本身是沒問題的:
高三了,希望老師多分一點精力在自家孩子身上
盡量跟老師搞好關係
替他分憂
但是在群里搞這一套,太露骨了
家長群第五錯覺:刷屏表忠心能增加老師和我的親密度
其實老師在氣頭上
根本看不清你們誰是誰
▽
真正密切的私人關係
一定是靠私下溝通建立的
好好編輯一段話,小窗發給班主任
告訴他你會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比在大群里助拳姿態要好看得多
畢竟,說不定就有那麼一個無聊的群成員
把未經打碼的聊天截圖發到公共論壇上
問網友們支持誰呢?
▼
原帖是10月16日發的
18日樓主已經把圖片刪掉了
▽
從原始發言來看
樓主應該是認為這場衝突當中
家長和老師都有不妥之處
所以把聊天記錄發到了豆瓣最大的小組
讓熱愛八卦的姑娘們來品評
帖子熱度非常高
大家討論得不亦樂乎
持各種觀點的人都有
▽
但是別忘了,家長群不是一般的微信群
聊天內容和姓名備註都包含了大量的個人信息
而樓主發帖時完全沒做任何處理
這件事的熱度發酵之後
老師,李家長,群里其他家長的信息都暴露無遺
幾個孩子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老師的職業生涯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圖片的原始出處多半是群里潛水的家長
現在恐怕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齒
在憋著勁把TA找出來
▽
樓主現在刪掉了原始圖片
但圖已經被轉得全網都是
就連原始的帖子也不好刪:
豆瓣小組的規則是,樓主自己如果想刪帖
需要先把所有回復一條條全部刪完
才能刪主貼
而這帖子現在已經有超過2000個回復了
你找一大群人來看好戲的時候
心裡怎麼就沒點數呢?
▼
這件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們覺得我們是一個懂關係的民族
現實中大多數人對關係的理解相當膚淺
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懂禮貌的國家
然而現實中不懂禮貌的人很多很多
對關係自詡精通、其實粗陋的我們
現在能夠儘快改善的一件事就是
遇見事多想想:
到底怎麼回事
我是準備講道理,還是為了觸怒對手?
我的行為,誰會受益,誰會看笑話?
我不採取任何行動,會不會給自己造成嚴重的損失?
如果不會說話
那家長群里只說四句話就好了:
收到
好的
謝謝
好棒
— END—
推薦閱讀:
※腦洞打開:圖解VR、AR、MR
※原畫創作不夠新意?來看看這些腦洞清奇的原畫作品
※腦洞大開!在家就能進行蒙氏早教 教你免費製作價值上萬的蒙氏教具
※如何製造一個黑洞?
※裝置草圖本#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