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下元節的習俗

下元日同時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即設壇供齋蘸神,藉以求福免災。

2、下元節的習俗之祭祀祖先

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肴,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目的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於後代。

3、下元節的習俗之祭祀神靈

從年代以及祭祀方式和對象的演變來講,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福建省莆田一帶,下元這天傍晚,各家各戶都要在田頭祭水神,祈求在乾燥的冬季莊稼地滋潤,農作物平安過冬。祭祀時,擺上齋品,將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誠。

4、下元節的習俗之飲食習俗

4.1、在潮汕地區,下元節也是五穀主的生日,所以在下元節期間,家家戶戶有祭祀五穀主的活動,要蒸制五穀的「尖擔」、「粟穗」等食品祭祀。

4.2、在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叫「完冬節」,這個時候不僅有打醮祀神演戲之俗,家裡還會做糍粑,米果等等食物,稱之為做冬。

4.3、下元節做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外表呈紡錘形,由芋子或馬鈴薯作為主料,餡料相當豐富。 當地民間有雲:「吃上芋子包,包銀包金包發財」,也就說下元節吃了芋子包,來年財運滾滾來。

下元節是什麼節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下元節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傳水官大帝禹會在這天下凡為民解厄。在下元節這天,人們準備會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節也叫「消災日」。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祭祀祖先,紀念賢人。

下元節如何養生

1、衣:隨著氣溫迅速下降,此時不僅容易發生傷風感冒等外感疾病,而且容易誘發慢支、哮喘、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風的發作。此時需要及時添衣,尤其要加強頭、背、腹、足等部位的保暖,以防虛邪賊風侵入。

2、食:可適當補充高蛋白飲食,如魚、瘦肉、禽蛋、奶製品、豆類等。因「秋燥」未盡,要多飲水,多食綠葉蔬菜以及水果,少食辛辣等刺激之品。同時飲食不可過飽,不可過涼,切忌暴飲暴食,以防損傷胃腸。

3、住:根據「秋冬養陰」的原則,要適當調整「生物鐘」,做到早睡晚起,起居有時,勞逸適度。心臟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腎病、胃病患者莫要「貪黑」,切忌過勞。白天宜多開窗透氣,夜間關好門窗,蓋好棉被,室內可盆栽些花草,以調節空氣濕度。

4、行:加強體育鍛煉,多去戶外進行各種力所能及的健身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機體耐寒及抗病能力。初冬清晨往往多霧,霧粒中夾雜有多種有毒、有害物體,盡量避免清晨出行、鍛煉。

推薦閱讀:

世界各國的母親節習俗
五月的心酸,不朽的詩魂
正月初四的習俗
古代的「豎旗杆」習俗
【習俗人生 - 有時候,心裡有事,很想找個人傾訴】

TAG: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