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經欣賞》——國風——衛風——考槃

隱逸之歌

這是一首隱逸者之歌。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考槃」,一種說法,盤桓即避世隱居。「竇後違意,考盤於代」[1]就是隱居的意思;另一種解釋:「考,扣也;磐,器名。蓋扣之以節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2],即敲打烤盤以歌。「碩人」,即「成樂在於此澗者,形貌大人,而寬然有虛乏之色。」[3]也就是形象高大的人,指隱居者。「寬」,心寬。一說貌美。「寤」,睡醒;「寐」,睡著。寤寐即整天的意思。「言」即長言,「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鄭玄註:「長言之,引其聲也」[4],唱歌的一種技巧。「矢」,同「誓」。「諼」,「諼,詐也」[5],「諼,欺也」[6],也解釋為「忘也。」[7]「阿」,山阿,山的曲隅。一說山坡。「薖」kē,一種草。有的解釋為「窩」。「李氏曰:「『薖』與『窩』同,因阿而言窩,見其為斂藏之處也。」[8]「過」,失也,失亦忘也。「陸」,高平曰陸。一說土丘。「軸」「盤桓不行之意」[9],「軸,車軸也,軸以運車,取義盤旋於其中也。」[10]「告」,哀告,訴苦,哀訴。

《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11]詩歌是歌頌隱士的,衛庄公時期,因為爭奪太子職位,弄得爭鬥不止,天下大亂,賢能之士,隱居到深山峽谷之中。朱熹不贊成「刺庄公」的說法,他說:「詩人美賢者隱處澗谷之間,而碩大寬廣無戚戚之意。雖獨寐而寤言,猶自誓其不忘此樂也。」[12]清人姚際恆說:「此詩人贊賢者隱居自矢,不求世用之詩。」[13]可見這是一首讚美隱士的詩篇。住的地方遠離人世,又能自得其樂,鼓缶而歌。所謂「永矢弗諼」就是身處這樣的環境,不為虛名,不沽名釣譽,欺詐世人;所謂「永矢弗過」,「自誓所願不踰於此。若將終身之意也。」即過著這樣的生活一輩子不會改變;所謂「永矢弗告」,「無所告語也。箋云:不復告君以善道。」[14]告就是勸人,勸世。自己既不勸誡世人,也不向世人說什麼,即心安理得。

詩歌分為三章:

第一章:隱士在山澗,隱逸之室碩大無邊,雖然獨自往還,依然歌以「長言」,誓言永不推翻。

第二章:隱士在河彎,此是蝸居的地點。雖然自己獨處,依然叩缶而歌,誓言永不改變。

第三章:隱士在陸邊,乘車自由往還,雖然自己獨處,永遠不會叫苦連連。

詩歌描寫一位在山間隱居的自得其樂者,住的地方在澗、在阿、在陸,遠離塵囂,遠離世俗,依然故我,叩缶而歌,進出自由,矢志不渝。

詩歌長於鍊字,功夫都在每章,每句的最後一個字上。澗、阿、陸,是置身的不同;寬、薖、軸,是內心的放鬆和自由;言、歌、宿,是外在的輕鬆自得;諼、過、告是矢志不渝,依然故我。隱士俊逸,閑適,輕鬆,冷靜,堅毅的形象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

詩歌採取往還復沓的結構。歌者反覆的歌唱,反覆地吟誦,反覆地聲明永矢弗諼,永矢弗過,永矢弗告,如同宣誓,猶似聲明,更是告白。表現了隱士,智存高遠,超凡脫俗,樂山喜水,胸襟寬闊,清淡閑適的性格。


[1] 《漢書·敘傳下》

[2] 南宋·朱熹《詩徑集傳》

[3] 《毛詩註疏》

[4] 《禮記·樂記》

[5] 《說文》

[6] 《廣雅》

[7] 《毛詩註疏》

[8]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

[9] 《毛詩正義》

[10]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

[11] 《毛詩註疏》

[12] 南宋·朱熹《詩徑集傳》

[13]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

[14] 《毛詩註疏》


推薦閱讀:

《詩經》中賦、比、興藝術表現手法淺析
詩經·國風·曹風(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詩經·國風·陳風(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薦讀】看詩經楚辭,給孩子起個如詩美名
《詩經》第40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比了

TAG:詩經 | 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