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魯周公世家

悠悠書吧 讀書分類 古典文學 白話史記 魯周公世家 選擇字型大小:小 中 大 魯周公世家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  自從文王在世之時,旦為人子就很孝敬,忠厚仁愛,不同於群子。  待到武王即位,旦一直輔佐武王,處理很多事務。  武王九年,東徵到達盟津,周公隨行相輔。  十一年,討伐商紂王,到達牧野,周公輔佐武王,寫作了《牧誓》。  攻破殷都,進入商宮。  殺死紂王之後,周公手持大鉞,召公手持小鉞,左右夾輔武王舉行祭社大禮,向上天及殷民宣告紂王之罪。  解除箕子的囚禁。  封紂王之子武庚祿父,命管叔、蔡叔輔助他,以承續殷商的祭祀。  遍封功臣、同姓及親戚。  封周公於少昊故墟曲阜,這就是魯公。  周公不親就封國,留在朝中輔佐武王。  武王戰勝殷商的第二年,天下尚未統一,武王患病,身體不適,群臣恐懼,太公、召公虔敬地佔卜。  周公說:「不能讓我們的先王憂傷。」周公於是以自身為質,設立三個祭壇,他面北而立,放置玉璧,手捧玉王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之靈禱告。  史官作策文祝告說「:你們的長孫周王發積勞成疾。  如果你們三位先王欠上天一個助祭人,就用旦來代替周王發。  旦靈巧能幹,多才多藝,善能事奉鬼神。  周王發不如旦多才多藝,不能事奉鬼神。  周王發受命於天庭,遍有四方,因而能在下界安定你們的子孫,四方的人民無不敬畏。  不喪失上天所賜給的寶貴使命,我們的先王也就永遠有所依歸。  現在我將卜龜待命,如果你們答應我的請求,我就獻上璧與王圭,回去等待你們的命令;如果你們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就收藏璧與王圭。」周公命史官作策文祝告太王、王季、文王,要求代替武王發之後,於是就到三王祭壇前卜問,卜人都說吉利,打開占兆書一看,的確是吉利。  周公很高興,開鎖察看櫃中占兆書,也是吉利。  周公進宮祝賀武王說「:大王沒有災禍。  旦剛剛受命於三位先王,讓您只圖謀天下長久之計。  這是祖宗能思念大王。」周公將祝告策文收藏在金屬鑲嵌的櫃中,告誡守櫃史記者不得泄露。  第二天,武王就痊癒了。  後來武王去世,成王年少,還在襁褓之中。  周公擔心天下人聞知武王去世而背叛周王朝,便登王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朝政。  管叔及其群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於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而代理朝政,是擔心天下人背叛周王朝,無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待。  三位先王為天下憂勞甚久,現在才獲成功。  武王早逝,成王年少,為成就周朝大業,我才這樣行事。」於是終於輔佐成王,而讓他的兒子伯禽代替他受封於魯。  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也不算卑賤了。  然而我洗一次頭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餐飯三次吐出食物,起來接待士人,也還擔心失去天下賢人。  你到了魯國,千萬不要以有國土而對人驕傲。」管叔、蔡叔、武庚等果然率領淮夷造反,周公便以成王的名義興師東征,寫作《大誥》。  於是誅滅管叔,斬殺武庚,流放蔡叔。  收服殷商余民,分封康叔於衛,分封微子於宋,以承奉殷商的祭祀。  平定淮夷東土,二年完畢。  諸侯全都服從尊崇周王朝。  上天降下福瑞,唐叔得到嘉禾,嘉禾異莖同穗,於是獻給成王。  成王命唐叔將嘉禾送往東土饋贈周公,寫作《饋禾》。  周公接受賜禾後,讚美天子之命,寫作《嘉禾》。  東土安定之後,周公歸報成王,並作詩贈給成王,詩名為《鴟..》。  成王也未敢責備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成王在鎬京朝拜武王廟,步行到豐邑朝拜文王廟,命太保召公先到洛邑視察地形。  三月,周公前往洛邑營建成周,卜問居處,得到吉兆,於是將洛邑作為國都(東都)。  成王長大,能夠處理政事了。  於是周公就將政權歸還成王,成王臨朝聽政。  周公代成王治天下時,面向南方,背依屏壁,接受諸侯的朝拜。  到七年以後,將政權歸還成王,而自己面向北方,歸於臣位,謹慎恭敬,有仰畏之狀。  當初,成王年少時生病,周公便剪下自己的指甲沉於河中,向河神祝告說:「王年少未能懂事,冒犯神命的是旦。」也將祝告策文收藏在秘府。  成王的病也就痊癒了。  到成王當政時,有人誹謗周公,周公投奔楚國。  成王打開秘府,看見了周公的祝告策文,感動得流淚,便迎回了周公。  周公回朝,擔心成王強壯後為政荒淫放蕩,便寫作《多土》、《毋逸》。  《毋逸》中說「:為人父母,創業歷時長久,子孫驕奢忘卻創業之艱,因而敗毀家業,為人子者能不謹慎嗎?從前在殷商時,殷王中宗,莊嚴恭敬畏懼天命,以身作則治理百姓,恭敬謹慎而不敢荒廢政事貪圖安逸,故中宗享有國家七十五年。  高宗即位前長久在外勞碌,經常接觸百姓,待到即位後,時常沉默,三年不言,一旦說話,便使百姓歡悅。  他不敢荒淫逸樂,而使殷國安定和睦,以至於從小民到大臣皆無怨言,故高宗享有國家五十五年。  殷王祖甲本不適宜為王,長期在外當平民百姓,因而深知人民的需要。  能夠保護和施惠於人民,不侮慢鰥寡孤獨之人,故祖甲享有國家三十六年。」《多士》中說「:從成湯到帝乙,殷代先王無不率行祭祀慎行德政,無不配合天命。  到了後世繼承人殷紂王,荒淫逸樂,不顧天意民心,他的人民都認為可以誅滅他。」「周文王每天中午日頭西斜還無暇進食,他享有國家五十年。」周公寫下這些來告誡成王。  成王在豐邑,天下已安定,而周朝的吏治還沒明確次序,於是周公寫作《周官》,區分百官職責。  寫作《立政》,以便利百姓,百姓都很歡悅。  周公在豐邑,患病將死,說「:一定要將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離開成王。」周公死後,成王也謙讓,將周公埋葬在畢邑,伴隨著文王,以表明自己是晚輩小子,不敢以周公為臣。  周公死後,當年秋季尚未收割莊稼,暴風雷電大作,莊稼盡皆倒伏,大樹連根拔起。  周國之人非常恐懼。  成王與眾大夫穿著朝服打開金滕之書,才看見周公願以己身為質代替武王去死的祝告策文。  太公、召公和成王於是詢問史官及其他當事人,史官及其他當事人都說:「確有其事,以前周公命令我們不許泄露出去。」成王持書而泣,說:「從今以後不必篤行問卜了!從前周公為王室辛勤勞作,只是我年幼不及知曉。  現在上天動威來彰明周公之德,我也應該設郊祭之禮迎神,並配合祭祀我國家祖先之禮。」成王郊祭上天,天於是降雨,風向反轉,莊稼盡皆吹起。  太公、召公命令國人,凡是被大樹壓倒的莊稼,盡皆扶起培土,當年大豐收。  於是成王特許魯國行郊天之禮並祭祀文王。  魯國有天子的禮樂,是用來褒獎周公的功德。  周公死時,其子伯禽本來早已受封,這就是魯公。  魯公伯禽當初受封到魯國,三年之後才向周公報告政績。  周公說「:為何如此緩慢?」伯禽說「:改變風俗,革新禮儀,服喪者三年後除服,所以緩慢。」太公也受封於齊國,五月就向周公報告政績。  周公說「:為何如此迅速?」太公說「:我簡化其君臣之禮,順應原來的風俗去做。」待後來聽伯禽說出報政遲緩的原因,於是嘆息說:「唉,魯國後世要北面為臣事奉齊國了!政治不簡約不平易,人民就不會親近;政治平易近民,人民必然歸附。」伯禽即位之後,有管叔、蔡叔等人的反叛發生,淮夷、徐戎也一起興兵反叛。  於是伯禽率軍到筭邑討伐叛軍,寫作《筭誓》。  《筭誓》中說:「準備好你們的盔甲,不準馬虎。  不準損壞牛欄馬廄。  馬牛走失,奴隸逃亡,不準越次追逐,得到的應敬還原主。  不許逾越牆垣而搶劫盜竊。  三方遠近郊區,置辦草料、糧食、築壘工具,不得缺少。  我們甲戌日修築營壘而征討徐戎,不得遲到,否則處死!」寫成了這篇《筭誓》,於是平定徐戎,安定魯國。  魯公伯禽死後,其子考公酋繼位。  考公四年死,立其弟熙為魯君,這就是煬公。  煬公修建了茅闕門,六年而死,其子幽公宰繼位。  幽公十四年,幽公之弟氵費殺死幽公而自立為魯君,這就是魏公。  魏公五十年死,其子厲公擢繼位。  厲公三十七年死,魯國人立厲公之弟具為君,這就是獻公。  獻公三十二年死,其子真公濞繼位。  真公十四年(前841),周厲王暴虐無道,因國人驅逐而出逃到彘邑,大臣共和行政。  二十九年(前827),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前826),真公死,其弟敖繼位,這就是武公。  武公九年(前817)春,武公與其長子括、少子戲,西行朝見周宣王。  周宣王史記喜愛其少子戲,想要立戲為魯國太子。  周朝大夫樊仲甫勸阻宣王說「:廢長子立少子,不合於禮;不合於禮,必然觸犯王命;觸犯王命,必然誅滅他;所以發布命令不能不合於禮。  命令不能實行,政治就沒有權威;實行命令而不合於禮,人民將背棄君上。  以下事上,以少事長,是合於禮的做法。  現在天子為諸侯立嗣,立其少子,這是教人民犯上。  如果魯國聽從您的命令,諸侯效仿您的做法,那麼先王之命將壅塞難行了;如果魯國不聽從您的命令,您因此誅伐魯國,那麼您這就是自己誅伐先王之命了。  這件事,您誅伐也是失誤,不誅伐也是失誤,天子您還是慎重考慮吧!」宣王不聽,終究還是立戲為魯太子。  夏天,武公回國後就死了,戲繼位,這就是懿公。  懿公九年(前807),懿公之兄括的兒子伯御與魯人攻擊弒殺懿公,而立伯御為魯君。  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討伐魯國,殺死魯君伯御,而詢問魯公子中有誰能夠訓導諸侯,要讓他做魯國的嗣君。  樊穆仲說:「魯懿公之弟稱,莊重恭敬地事奉神靈,敬重老人;處事執法,必定諮詢先王遺訓及前朝故事;不抵觸先王遺訓,不違背前朝故事。」宣王說:「就這樣,能夠訓導治理他的人民了。」於是在夷宮立稱為魯君,這就是孝公。  從此以後,諸侯多有背叛王命的。  孝公二十五年(前771),諸侯背叛周王室,犬戎殺死周幽王。  秦國開始列為諸侯。  二十七年(前769),孝公死,其子弗湟繼位,這就是惠公。  惠公三十年(前739),晉國大臣殺死他們的國君晉昭侯。  四十五年(前723),晉國人又殺死他們的國君晉孝侯。  四十六年(前723),惠公死,其庶出長子息代理國政,執行君權,這就是隱公。  當初,惠公的嫡夫人無子,惠公的賤妾聲子生育子息。  息長大成人,惠公為息娶宋國之女。  宋女娶到魯國,長得很美,惠公就奪取她做自己的妻子。  宋女生育子允。  惠公將宋女升為夫人,以子允為太子。  到惠公死去,因為允年幼的緣故,魯國人共立息代理國政,不稱為即位。  隱公五年(前718),在棠地觀看捕魚。  八年(前715),與鄭國交換天子在泰山的封邑..和許田,君子譏諷此事。  十一年(前712)冬,公子揮向隱公進諂言說:「百姓擁護您,您就正式立為國君吧。  我請求為您殺死子允,您就讓我做國相。」隱公說「:先君有命在先。  我是因為子允年幼,所以才代理國政。  現在子允已長大了,我正在營建菟裘之地,準備在那裡養老,將國政交授子允。」公子揮懼怕子允聽到這些話而誅殺他,就反而向子允進讒言誣陷隱公說「:隱公想正式做國君,除掉您,您還是早作謀劃吧。  請允許我為您殺死隱公。」子允答應了。  十一月,隱公祭祀鍾巫,在社圃齋戒,住在艹為氏家中。  公子揮指使人在艹為氏家中弒殺隱公,而立子允為魯君,這就是桓公。  桓公元年(前711),鄭國用玉璧換取天子賜給魯國的許田。  二年,將宋國賄賂的大鼎安放在魯國的太廟裡,君子譏貶此事。  三年,派公子揮到齊國迎娶齊女為夫人。  六年,夫人生子,與桓公同月,所以取名叫作同,同長大後立為太子。  十六年(前696),桓公與諸侯在曹國會盟,討伐鄭國,護送厲公回國。  十八年(前694)春,桓公打算外出,與其夫人到齊國去。  申..勸阻,桓公不聽,於是到了齊國。  齊襄公與桓公夫人通淫。  桓公怒責夫人,夫人將桓公的責罵告訴了齊侯。  夏四月初十日,齊襄公宴請桓公,桓公酒醉。  齊襄公讓公子彭生抱桓公上車,並命彭生折斷桓公肋骨,桓公死在車中。  魯國人告訴齊國說「:寡君畏懼齊君的威嚴,不敢安居,前來修友好之禮。  禮儀完成而未能回國,沒有地方追究罪責,請求得到彭生,用他在諸侯中清除醜聞。」齊人殺死彭生以取悅魯人。  魯人立太子同為君,這就是庄公。  庄公之母桓公夫人於是留居齊國,不敢回歸魯國。  庄公五年(前689)冬,攻伐衛國,並護送衛惠公回國。  八年(前686),齊國公子糾前來投奔。  九年,魯國想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卻落在齊桓公之後。  齊桓公發兵擊魯,魯國危急,被迫殺死公子糾。  召忽自殺。  齊人告訴魯國要生得管仲。  魯人施伯說「:齊國要得到管仲,不是要殺死他,而是要重用他,重用他就是魯國的後患,不如殺死他,將他的屍體交給齊國。」庄公不聽,於是將管仲囚送齊國。  齊人用管仲為相。  十三年(前681),魯庄公與曹沫在柯地與齊桓公會盟,曹沫劫持齊桓公,要求歸還齊國所侵魯地,盟誓之後釋放齊桓公。  桓公想背約,管仲勸阻,終於歸還了所侵魯地。  十五年(前679),齊桓公開始稱霸天下。  二十三年(前671),庄公到齊國觀看祭祀社神。  三十二年(前662),當初,庄公築高台俯臨黨氏之宅,庄公見其孟女,非常喜愛她,答應立她為夫人,割臂而盟誓。  孟女生育子斑。  斑長大以後,喜歡梁氏之女,前往觀看。  養馬人犖從牆外調戲梁氏女。  斑惱怒,鞭打犖。  庄公聽說此事,就說「:犖很有力氣,趁此殺死他,這人不能鞭打了又放掉的。」斑未曾殺他。  適遇庄公患病。  庄公有三個弟弟,長名慶父,次名叔牙,次名季友。  庄公娶齊女為夫人,名哀姜,哀姜無子。  哀姜的妹妹名叔姜,叔姜生子名開。  庄公沒有夫人所生嫡子,喜愛孟女,就想立其子斑為太子。  庄公病重,向次弟叔牙問誰可繼承君位。  叔牙說「: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是魯國的慣例。  現有慶父,可為嗣君,您何必擔憂?」庄公擔心叔牙想立慶父為君,無旁人時問季友,季友說:「請讓我以死力立斑為君。」庄公說「:剛才叔牙想立慶父為君,怎麼辦?」季友以庄公的名義命令叔牙在釒咸巫氏家等待,指使釒咸季強迫叔牙飲鴆酒,說:「喝下此酒則有後人承奉祭祀,不然,你死後將絕祀。」叔牙於是飲鴆而死,魯國立叔牙之子為叔孫氏。  八月初五日,庄公死,季友終於立子斑為魯君,合於庄公的遺命。  子斑服喪,住在黨氏家裡。  以前慶父與哀姜私通,想要立哀姜之妹叔姜的兒子開為魯君。  到庄公死而季友立斑為君,十月初二日,慶父指示養馬人犖在黨氏家中殺死魯公子斑。  季友投奔陳國。  慶父終於立庄公之子開為魯君,這就是盡公。  盡公二年(前660),慶父與哀姜通淫更甚。  哀姜與慶父謀劃殺死盡公而立慶父為君。  慶父指使卜齒奇在武闈襲擊殺死盡公。  季友聞知此事,與盡公之弟申史記從陳國到邾國,請求魯人接納申為國君。  魯國人要誅殺慶父,慶父恐懼,投奔莒國。  於是季友擁戴子申回魯國,立為魯君,這就是矨公。  矨公也是庄公的少子。  哀姜恐懼,投奔邾國。  季友用賄賂到莒國索要慶父,慶父被要回,季友派人殺慶父。  慶父請求投奔國外,季友不聽,派大夫奚斯哭著去告訴慶父。  慶父聽到奚斯的哭聲,便自殺了。
推薦閱讀:

自己本家族有世交是什麼體驗?
三十世家之楚世家第十
三十世家之燕召公世家第四
曹相國世家
楚世家

TAG: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