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差異教學的價值取向
論差異教學的價值取向
王 輝(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華國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摘 要] 「差異教學」是針對多年來班級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而提出的,它強調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於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任何教育教學活動不可能迴避價值問題,「差異教學」的產生、發展也是立足於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本文在分析差異教學的涵義及其特徵的基礎上,從四個維度探討差異教學的價值: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實現高水平高質量教育、推進教育民主和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 差異教學 價值 教學價值 價值取向
自「差異教學」一詞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出現於報刊以來,特別是2001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差異教學論》一書後,人們對「差異教學」一詞已不再陌生,有許多老師將其引用到教學實踐中,並在實踐中對其進行發展和完善。2003年和2004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又相繼出版了《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和《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兩本美國專家的譯著,進一步推動差異教學在我國的發展。在不同的國度產生類似的教學思想、理念和教學方法、策略,可謂不謀而合。為什麼東西方的幾位教育研究者會有如此相似的理念、想法或思想,這就要從差異教學產生、發展的價值去進行探討。因為,差異教學有其堅實的教學實踐基礎,追求價值是人們認識與實踐的內在動因,實踐是把價值轉化為價值創造的過程,而先進的意識對於實踐又具有指導作用。只有正確理解了差異教學的價值取向,才能正確地認識差異教學的本質,促進其發展和完善。
一、差異教學及其特徵
關於差異教學,東西方的研究者都為其下了定義。我國《差異教學論》一書界定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①]美國學者Diane Heacox認為,「差異教學」是指教師改變教學的進度、水平或類型以適應學習者的需要、學習風格或興趣。[②]「在差異教學課堂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來主動設計和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果。」這是美國的另一位學者Carol Ann Tomlinson的觀點。[③]從上述定義中可看出,三者在字面上不盡相同,但在字義上是基本一致的,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都強調要立足於學生個性差異,包括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差異,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果來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學習風格或興趣等,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自身的發展方式,促進他們最大限度地發展。[④]
差異教學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差異教學以測查與評估為施教前提。測查是指通過測量和調查分析,全面了解學生在心理上量的差異和質的差異,發現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差異測查可以預測學生不同的教育潛力、職業潛力、社交潛力,從而為他們制定特定的教育訓練計劃,促進他們的發展。評估是對學生的學業水平和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它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評估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並注重對學生的全面考察,了解個體的不同學習需要,提供更多教育信息;通過評估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同時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第二,差異教學以系統的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的構建為途徑。差異教學認為要有效照顧學生的差異,要從教學的整體上來構建教學策略體系,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估等方面全方位地適應學生的差異性需要。如:教學目標應具有差異性,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且無論對於哪一層次學生,為他們設立的目標都應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內;教學內容應具有可選擇性,適合不同學習興趣、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需要;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等。第三,差異教學以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潛能是指人類潛在的能力。差異教學不是簡單地對學習內容數量的增減,差異教學不僅要使教學適應學生的差異,而且要為不同智能結構的學生提供多元發展機會,通過多種策略使每個人的潛能都充分發揮出來,既要使人人能自我實現,又要為實現理想社會作出努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到不同學生的需要。爭取在現有條件下,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最大可能的結果,提高教學效率,達到開發每個人潛能的目的。第四,差異教學以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和多方合作為依託。學生的差異和環境有關,而照顧學生的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需要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所必須的各種客觀條件和力量的綜合,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教學活動取得高效率的前提條件。同時,合作也是差異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支持,通過合作發揮差異的積極作用。在差異教學中強調的合作既包括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包括師生之間、學校與家長之間、學校與社區之間的合作,在局部環境和整體環境中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照顧差異,尋求合作,尋求人人獲得成功、獲得最大發展。第五,差異教學著眼於學生的群體,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和班集體學習結合起來,在班集體活動中發展學生個性潛能。班集體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自尊、自重情感的產生;有利於實現教育教學的社會化功能;有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在交往過程中和在其他同學的經驗中逐步認識自己,差異教學追求的是共性與個性的和諧統一。
二、差異教學的人本價值——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
關於價值,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表示物對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屬性」。[⑤]也就是說,價值是客體的某些屬性對人、社會關係所具有的積極意義,是客體的某些屬性能夠滿足主體的某種需要,成為主體所追求的目的。因此,教學價值就是教學對人、社會關係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即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社會的多種需要,可以通過影響和改變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產生特定的社會效果,從而獲得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個體角度來說,教學價值是指主體的教學需求通過教學過程得到滿足而形成的主客體之間的一種利益關係,如:教學促進了主體的健康發展、基本素質的提高等。這種以個人發展為主體的教學價值,被稱為教學的內在價值。它是指教學在促進學生自身素質全面發展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指教學活動能夠直接實現的育人價值,通過育人促進社會的發展。價值取向是以價值判斷為基礎,是主體對符合價值觀的事物進行追求的心理與行為傾向。差異教學的內在價值取向的核心在於以人為本,在於關注、尊重個性差異和追求、實現每個人的發展。
在心理學中,個性是一個具有多層面、多側面、多功能的結構,它主要包括個性心理特徵,如性格、氣質與能力,個性心理傾向,如個人的需要、興趣、理想、信念以及對自我本身的意識等。個性既包括人類共有的心理特點,如思考、主觀能動性等,也包括每個人與其他人相區別的心理特點,即個性差異。這正是差異教學的立足點,也是差異教學區別於其他教學的關鍵之處。學生的差異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指學生之間在穩定的生理、心理上具有不同的個體特徵。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個體,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他們之間仍然有差異。這種差異稱為個體間差異。二是指個人素質結構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反映在個體內又稱為個體內差異,如一個人所具有的各種興趣、能力的不平衡等。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表明,每個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潛在人才,教師就應做出多樣化的教學選擇,以適應個體差異的需要。差異教學就是要關注個性、關注差異;同時,以此為基點,想方設法的去滿足差異性的需要,促進個體的充分發展。這正體現了當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進步和發展為本。
長期以來,在我國教學實踐中存在過於追求知識客觀化或外在化的工具主義價值取向。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教師實施的課堂教學缺乏靈活性、自主性和獨立性,採用「一刀切」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評估標準,無視學生的差異,批量生產統一規格的「產品」,忽視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忽視每個學生自身興趣、能力等發展的不平衡。致使學生處在一種狹小的學習空間,淪為缺乏個性、缺乏創新的僵死知識的儲存器,並無奈地接受煩瑣的標準化試題對僵死知識「複製」程度的檢測,從而嚴重抑制了靈性思維和創新智慧的發揮。有鑒於此,「差異教學」以皮亞傑和布魯納的心理學說和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為依據,注意借鑒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教育理論,重視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認知結構、學習興趣、態度及學習方式等和教學的相互作用。注重通過體驗與反省使知識進入個人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個體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經驗融化在一起。從關注個體間的差異出發,強調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和生成性。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我,教師不應用同一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從關注個體內的差異出發,強調每個學生都擁有智能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長處和短處,知道每個學生學習方式的不同,善待生命處於弱勢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獲得成功的機會,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從關注自然規律出發,強調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學生總在變化著、生長著,他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著不同的生命體驗,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個有助於其生命充分生長的和諧、寬容、平等的教學情境,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發出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生命成長的過程。總之,差異教學不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學率,它重視人本身的發展,將個體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統一起來,強調教師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採用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策略,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使之能夠在複雜、多元、快速、多變的社會環境里正確地進行知識選擇和創新,實現人的價值。
三、差異教學的教育學價值——實現高水平高質量教育
為了使教育符合人才的成長規律,並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以便利用高素質人才發展多元化獨創型科技,21世紀的各國紛紛大刀闊斧的實行教育教學改革,力推「發展個性、啟迪智慧、培養能力和鼓勵創新」式的教育教學。江澤民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在出人才的問題上,要鼓勵和支持冒尖,鼓勵和支持當領頭雁,鼓勵和支持一馬當先,這不是提倡搞個人突出、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合乎人才成長規律的必然要求。」「我們鼓勵冒尖和一馬當先,但也要求學得好的影響和帶動學得不太好的。」這些都是圍繞人才成長規律和人才素質這個核心展開的。提高人的素質、重視人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 「差異教學」正是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每個人成長的獨特需要,不搞「一刀切」,將發展放在第一位,通過個人的發展來促進社會的發展,實現科學的發展。
隨著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人們對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要求愈來愈迫切。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的決定中也明確將實施高水平高質量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發展的目標之一。什麼是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理解和闡發。李嵐清同志在1999年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只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學生,使他們的基本素質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們的特長和潛能都得到發展,使他們都能有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紀要求的高質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達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目的。」這就是說,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要求教學適應每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使每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都得到發展,從而達到教育的均衡發展要求。
個性在群體中表現為差異,差異教學立足學生群體,強調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兼顧不同學生需要,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在集體活動中在相互合作中,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通過每個人的發展實現集體的成長,而集體的成長又為每個人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和條件。教學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可選擇的教學內容;注重多種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因人而異;教學環境要和諧、寬容、平等;教學評估形式多樣。事實上,「發展」作為一種開放的、生成性的動態過程,不是外鑠的,也不是內發的,人的發展只有在人的各種關係與活動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實現。總之,差異教學的目標就是追求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學效果——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應該說,差異教學的思想與新課程的理念「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與21世紀的科學發展觀是相吻合的。
四、差異教學的社會價值——推進社會的民主進程
教學不僅要滿足個人成長發展的要求,而且要滿足一定社會的要求。當前,特別要滿足現代的多元化社會實際需要。對於教學價值不僅應從個體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還應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分析。以社會發展為本,教學價值是指相應層次有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對社會的人才素質和人才種類需求的滿足程度,或者說是社會從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利益,如:教學對社會的物質生產、文化傳播、政治運作等基本活動所起到的正面影響或推動作用。這種以社會發展為主體的教學價值,被稱之為教學的外在價值。教學的外在價值即教學為社會現實生活和社會未來發展服務,它以教學內在價值為基礎和前提。因而,差異教學的外在價值也在於此,其取向就是以外在價值判斷為基礎的,對符合價值觀的事物進行追求的心理與行為傾向。
差異教學對社會民主的關注,基於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在關注人的基本權利。托克維爾認為,「社會民主是指一種平等、被普遍接受為根本價值的社會狀態。」[⑥]布賴斯則把民主的觀念解釋為一種民族精神和一種生活方式。實質上社會民主是指其民族精神要求它的社會成員認為自己有平等社會地位的社會。[⑦]
社會民主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現為教育民主。就教育民主而言,教育民主化主要包括兩個側面:一是「教育的民主」,即把政治的民主擴展到教育領域,使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成為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二是「民主的教育」,即把不民主、不夠民主、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為民主的教育。實際上,「教育的民主」與「民主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所謂教育民主化就是指越來越多的公民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會,受到越來越充分的民主教育。[⑧]
教育民主化問題的核心內容則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國家和所有與教育有關的人最關心的「教育機會均等」的問題。傳統的教育機會均等論認為,學生的平等就是入校學習機會的平等,學生隨機分班,教師隨機教班並為班內所有的學生提供形式和內容完全相同的教學,這樣就似乎實現了平等。其實,這種平等只是一種機械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實際上是不可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平等機會的。過去在傳統平等觀的影響下,我國的中小學教學長期以來追求統一目標、統一課程、統一考核,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影響了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造成全體學生的片面發展;學業負擔過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方法單一,造成學生個性的貧乏;培養出來的學生已遠遠不能擔當起在新世紀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重任,也帶來了許多明顯不合理的怪現象。
均等並不像傳統的平等觀那樣意味著學生都在同一教室聽同一位教師上課,正像亞里斯多德所說,給同樣的人不同的待遇,給不同的人同樣的待遇都是不公平的。「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意味著任何自然的、經濟的、社會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狀況,都應儘可能從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補償。」[⑨]從教學的角度講,教育機會均等意味著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取得學習成功的機會,向每個學生提供其天賦得以充分發展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都得到滿足。新型的平等觀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中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接受良好基礎教育的基本權利;每一個兒童都具有獨特的品質、興趣、能力和需要;每個兒童和少年都應該有機會達到並保持令人滿意的水平;兒童的基本學習需要各不相同,應該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系統來滿足他們的需要等」。[⑩]「差異教學」正是以此為追求目標,從學生個性的差異出發,在教學中面向全體、照顧差異,為他們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充分估計到學生的學習潛力,平等的對待學生,允許他們非同步學習,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速率、學習能力、學習動力等都達到較高水平;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促進教育的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平等,從而促進社會民主的進程。
當然,民主有資本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民主。資本主義民主崇尚自由的個性,發展的是個人主義,往往導致物慾橫流,拜金主義泛濫。社會主義民主強調尊重個性,全體成員平等,發展集體主義。「鼓勵個人發揮他的天才能力和個人的表達方式,而不是主張他的個人主義,密切注意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而不忽視創造也是一種集體活動。」[?]個性問題反映在群體中就是差異問題,「差異教學」就是以集體形式為依託,發揮集體的教育力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統一,形成和諧健康的發展,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價值。
五、差異教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多元文化發展
從字面上看,「多元文化」是指具有不同起始端點的文化。所謂多元乃是針對一元而言的,二者之間是種相對性的關係。從文化哲學上看,任何形態的文化,儘管其內部存在不同文化要素和不同亞文化,外部也與其他形態的文化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繫,然而都是相對獨立、完整的,有著與其他形態文化相區別的內在特徵。這樣,就其上位概念而言,它是整個文化大系統中的一個「元」;就其同位概念而言,則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嚴格地說,任何文化都是多元的。這個「多元」體現了「一」與「多」的辨證統一。多元文化存在的現實基礎首先是各種社會形態的發展。當然,「多元文化」的提出和興盛,也離不開全球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一個重要特徵和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在全球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使人類進入了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時代,人類社會的各個部門和各種活動日漸全球化,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全球文化的形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產生一個完全均等同一的全球文化,全球化在使一部分文化逐漸趨近的同時,也加強了地域文化和本有文化的意識及加強自我認同的機會,從而形成多元文化。
教育與文化的關係極為密切,教育承擔著傳遞和發展文化的功能,從發生學的角度上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文化活動。因而文化的多元性,必然催生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所謂多元文化教育,是指立足多元文化理論,為促進民族平等與合作以及提升各民族、集團的素質而進行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求每一個人努力去認識他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學習特點等等。在認同與理解的基礎上,尊重差異與特殊性,既要放眼世界,又立足本國實際;既堅持自身文化特點和獨立性,又能夠對外來文化進行合理地借鑒融合。當今的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文化多元的世界,一個開明的國家應充分尊重其文化的多元性,加強多元文化教育,才能使教育在民族合作和文化繁榮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多元文化教育反映在教學上,要求尊重兒童的差異性,滿足每一個人的需要。
多元文化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進一步發展。21世紀是個多元化的時代,多元化時代需要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多樣化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多樣化的要求。表面上看,世界範圍的競爭是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歸根結底是適應多元化發展需求的多樣化人才的競爭。要培養出大批適應多元化時代要求的多樣化人才,教育就需要實現多元發展,正如科學發展觀中所提倡的「採取多元培養模式,用不同的尺子評量不同的對象,才可能相得益彰,行行出狀元。」[?]為此,各國在人才培養中許多觀念發生了改變,如:堅信「人人能成才」、「人才有不同類型」、「人才是多樣化的」等;同時,「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與人合作」成為下一代的培養目標。在這個特定的背景下,為了能培養出符合21世紀需求的人才,承擔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重任,差異教學從學生個性的差異出發,在教學上提供適合他們各自特點的發展方式,使每個人的優勢和弱勢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為社會培養出多樣化的人才。倡導「差異教學」,有助於進一步推動當代我國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
當前,我國實施的素質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多元發展的教育,是關注學生個性差異的教育,使得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的發展。這種發展,無論是從發展的方向還是程度來看,它都是有差異的發展,正是這種差異,才真正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及其價值所在;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參考文獻]
[1] 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4
[2] [美]Diane Heacox著.楊希潔譯.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3
[3] [美] Carol Ann Tomlinson著。劉 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0
[4]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十九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409
[5]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195
[6] 陳秋平等.教育與社會民主[J].天府新論,2003(6).118
[7] 唐金石.教育機會均等的教育社會學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12);33
[8] 查爾斯.赫爾梅.今日的教育為了明日的世界[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68
[9] 陳雲英.在中國發展全納性教育[J].中國特殊教育,1997(2):4
[1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M].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北京:經驗科學出版社,1996.188
[12] 袁振國.科學發展觀與教育政策選擇[J].教育研究,2004(4):12.
推薦閱讀:
※改革的頂層設計需要明確價值取向
※台灣社會重利愛財之價值取向的解析
※從「尚德」的價值取向看陰陽家——一種對陰陽五行說的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