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滿諸願守護眾生的准提菩薩
准提,是梵語Ca??i的音譯,意為清凈,讚歎心地清凈。東密以准提菩薩為六觀音之一,攝於蓮華部,為諸佛之母,故又稱准胝觀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俱胝,意為「千萬」,准提菩薩福德智慧無量,功德廣大,感應至深,成滿諸願,摧破一切眾生惑業,無微不至地守護眾生。准提菩薩是顯密共尊的一位菩薩,禪宗以准提菩薩為天人丈夫觀世音盤算,台密以《七俱胝佛母准提經》之經名,准提菩薩入於佛母中以為佛部之尊。
准提菩薩清凈身,俱胝佛母無量德
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節選)
唐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名稱大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思惟觀察愍念未來諸眾生故,說過去七俱胝准提如來等佛母准提陀羅尼。乃至我今同說,即說大明曰:
娜么颯哆南 三藐三勃陀 俱胝南 怛侄他 唵 折隸主隸 准提莎嚩訶
若有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受持讀誦此陀羅尼滿九十萬遍,無量劫來五無間等一切諸罪,悉滅無餘,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所有資具隨意充足,無量百生常得出家。
若是在家菩薩,修持戒行堅固不退,速得成就無上菩提,恒生天上,常為諸天之所愛敬,亦常守護;若下生人間,當為帝王家子,或貴族家生,其家無有災橫、病苦之所惱害;不墮三惡道趣,諸有所作無不諧偶,所出言教人皆信受。
誦此陀羅尼滿十萬遍者,得見聲聞緣覺菩薩諸佛,若有重罪不得見者。
更誦滿十萬遍,即境界中吐出黑飯,或見升於宮殿,或登白山及上樹,或見大池旋水,或騰空自在,或見天女與妙言辭,或見大集會中聽說妙法,或見拔髮自身剃頭,或吃酪飯飲白甘露,或渡大海,或浮大河,或升師子座,或見菩提樹,或上船,或見沙門,或著白衣黃衣以衣籠覆頭,或見日月,或見童男女,或見自身上有乳樹,或升花果樹,或見黑丈夫口中吐出火焰怖走而去,或見惡馬水牛狀似相鬪退失而走,或見自食乳粥,或見有香氣白花。若見如上相者,即知罪滅。若有五逆罪業重,不得見如上相者,應當更誦滿七十萬遍,決定得見如前相貌。
複次我今說此陀羅尼功德所作之事。若於佛像前,或於塔前若清凈處,以瞿摩夷塗地,而作四肘方曼茶羅,復以花香、幡蓋、飲食、燈明、燭火,隨力所辦依法供養。若欲求願,先須念誦,加持香水,散於八方上下結界。既結界已,於曼茶羅四角及其中央,皆各置一香水之瓶。行者於西面向東方,胡跪念誦一千八十遍,其香水瓶即便自轉,隨意東西任以高下。
或以凈瓦缽燒香熏之,內外塗香,盛滿香水並好香花置曼茶羅中,依前瓶法而作念誦,其缽則轉與瓶無異。
若欲得知一切成就不成就事,即燒香發願啟白聖者。願決疑心,若右轉即知成就,左即不成就。
又取好花念誦一百八遍,遣一童子洗浴清凈,著新凈衣,以香末塗手,捧花掩面,復以自手更取別花,念誦一遍,一擲童子身上。童子即悶,善惡皆說,隨意舞笑,起坐來去。
或於凈潔鏡面,以好花念誦一百八遍,散置鏡上,使者即現鏡中。
復以前法更取好花,散鏡面上,即有善惡相自現鏡中。或以硃砂,或以香油,塗大母指甲(其香油以穌摩那花浸胡麻油中是),念誦一百八遍,即現天神及僧菩薩佛等形像。若心有所疑三世中事,一一請問,皆知善不善,即大母指上皆自現。
若人卒得惡病,以石榴枝、白茅香草等念誦,鞭拂之即愈。
或以茅草置酥中,念誦七遍擲著火中,燒之令煙熏病人,即除愈。
或取童女所槎之線,念誦一遍作一結,如是滿二十一結,與病人小男女等,項上系著,惡魔鬼魅等病皆得除瘥。
或以白芥子置酥中,取芥子少許,念誦一遍一擲火中,如是二十一度病即除愈。
又以瞿摩夷塗地作曼茶羅,以炭畫地作彼形,石榴等杖鞭之,彼鬼啼泣,求自走去,不敢更來。或以銅賓鐵木等作金剛杵,置病人邊念誦,以杖打亦即奔走。
復有一法,若有人被鬼所著,復身在遠處不能自來,或行者不能自去,應取楊枝念誦一百八遍,遣人將去。彼云:汝住汝去,某乙遣將此杖鞭汝。汝若不去,損汝無疑。若不去,鞭之即去。
復有一法,若在路夜行念誦不闕,無有賊盜,及虎狼惡魅鬼等怖畏難處,持心念誦並作護身,彼等諸難即皆自滅,或發菩提心或生怖畏,或有言說心求免離若被執縛即自解脫。
若欲渡江河大海,水中所有龍黿等畏,念誦亦如前法即得不怖。
或被蛇咬,即遣彼人圍繞念誦人數匝,即愈。
或患丁瘡癰節癬漏,取熏陸香凈土水相和,念誦二十一遍,塗上即愈。
或復國土水旱不調,牛馬畜等疫毒流行,應以油麻大麥粳米粟豆酥蜜乳酪白乳木諸雜香等,皆置一邊燒香發願,為一切眾生除去災難,即作手契護身想念,取前諸物念誦加持,擲著火中燒之。如是七日日別三時作法,時別一千八十遍即得滿願,一切安樂一切三寶悉皆護助,亦能成就一切大願。
若欲降伏諸大鬼神見即心伏,取捨利骨七粒,於白琉璃椀中盛著,取醍醐半升亦盛著椀中,於白月十五日夜,香台前及窣堵波塔前,泥一二肘方曼茶羅,置椀於中,取好花供養,西面著一香爐燒安悉香,馺馺念誦。其椀中舍利當放光,或生出舍利。時行者持香爐發願禮拜,即出取捨利盡飲取醍醐。其舍利盛一琉璃瓶中,以五色彩囊盛之頭戴。即無量俱胝佛常逐行者,諸鬼神等自然降伏。作法時一日一夜不食。
……
准提菩薩寶像常作十八臂三目。據《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描述:
「作黃白色,種種莊嚴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又身著輕羅綽袖天衣,以綬帶系腰,朝霞絡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釧七寶莊嚴,一一手上著指環。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說法相,右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把劍,第四手把數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羅迦果(漢言子滿果此間無西國有),第六手把越斧,第七手把鉤,第八手把跋折羅,第九手把寶鬘;左第二手把如意寶幢,第三手把蓮花,第四手把澡灌,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輪,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賢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羅蜜經夾。
「菩薩下作水池,池中安蓮花,難陀、拔難陀二龍王共扶蓮花莖,於蓮花上安准提菩薩。其像周圓安明光焰,其像作憐愍眼看行者在下坐手執香爐,面向上看菩薩。於菩薩上畫二凈居天,像法如是。」
准提菩薩身心清凈,莊嚴無邊,而以造像為依託,呈現相好。經中更介紹了菩薩無量廣大、成滿眾生所願的功德,眾生至心持誦「七俱胝准提如來等佛母准提陀羅尼(准提咒)」,便會圓滿所願,乃至成就聖道。
善無畏尊者所譯《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開篇介紹了釋迦牟尼佛為大眾說准提咒及其持誦功德:
「若有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受持讀誦此陀羅尼滿九十萬遍,無量劫來五無間等一切諸罪,悉滅無餘,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所有資具隨意充足,無量百生常得出家。
若是在家菩薩,修持戒行堅固不退,速得成就無上菩提,恒生天上,常為諸天之所愛敬,亦常守護;若下生人間,當為帝王家子,或貴族家生,其家無有災橫、病苦之所惱害;不墮三惡道趣,諸有所作無不諧偶,所出言教人皆信受。誦此陀羅尼滿十萬遍者,得見聲聞緣覺菩薩諸佛,若有重罪不得見者。
更誦滿十萬遍,即境界中吐出黑飯,或見升於宮殿,或登白山及上樹,或見大池旋水,或騰空自在,或見天女與妙言辭,或見大集會中聽說妙法,或見拔髮自身剃頭,或吃酪飯飲白甘露,或渡大海,或浮大河,或升師子座,或見菩提樹,或上船,或見沙門,或著白衣黃衣以衣籠覆頭,或見日月,或見童男女,或見自身上有乳樹,或升花果樹,或見黑丈夫口中吐出火焰怖走而去,或見惡馬水牛狀似相鬪退失而走,或見自食乳粥,或見有香氣白花。若見如上相者,即知罪滅。若有五逆罪業重,不得見如上相者,應當更誦滿七十萬遍,決定得見如前相貌。」
本經再說持准提咒滿足眾生所願的種種功德。眾生依經所言,如法持咒,可以得知一切成就不成就事,可以療救惡疾,擺脫魔業鬼怪,消除傷病痛苦,獲得無畏勇氣;令水土調順,家國富饒,求子者得子,不樂者得樂……乃至「若有薄福眾生無有少善根者、無有根器之者、無有菩提分者,是人若得聞此准提大明陀羅尼,若讀一遍即得菩提分根器芽生,何況誦持常不懈廢?由此善根速成佛種,無量功德皆悉成就,無量眾生遠離塵垢,決定成就阿耨菩提」。
顓愚法師有準提大士像贊二首云:
一身能現種種身,數臂原來只一臂。
就裡本未有形相,示現特為眾生類。
眾生所求願不一,大士手臂不可計,
豈止十六與十四?
無形而形,形無定形。
無相而相,相無定相。
大士許多手臂,與我本來一樣。
如識自家面目,何止千名萬狀。
終日禮敬皈依,不可分別真妄。
開元三士譯經來,准提法門入漢土
准提菩薩以及准提修持法門歷來與漢地眾生因緣甚深,最初受恩於唐密「開元三大士」的傳譯。
佛陀時代,釋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以神通力觀察因緣,為了悲憫未來薄福惡業眾生而宣說准提咒。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名稱大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思惟觀察愍念未來諸眾生故,說過去七俱胝准提如來等佛母准提陀羅尼。乃至我今同說,即說大明曰:娜么颯哆南,三藐三勃陀。俱胝南,怛侄他。唵!折隸主隸,准提莎嚩訶。」
到了公元200年左右,龍樹菩薩於持明藏中略出《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介紹了准提咒的持誦方法,並以偈贊曰:尊那功德聚,寂靜心常持,一切諸大難,無能侵是人。天上及世間,受福如佛等,從茲如意寶,定獲無等等。這部經典雖然直到宋代才由法賢論師譯成漢文,但在印度,准提法門直接由顯密教法的共同祖師龍樹菩薩傳承下來。
在漢地,最早翻譯出准提咒的是闍那崛多尊者,他翻譯了《種雜咒經》。此後,玄奘大師也翻譯過准提咒。而集中介紹准提法們佛經的翻譯,公元613~687年由地婆訶羅開啟首譯,他翻譯了《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此後,唐密「開元三大士」陸續翻譯了相關經典。善無畏尊者首先翻譯了《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由此譯作奠定鏡壇法、總攝印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曼荼羅、不簡凈穢的修持理論基礎。
金剛智尊者翻譯了《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說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念誦法》等經典,並翻譯出佛部儀軌的准提修持法,內容包括:念誦供養法、道場法、十八道印契、准提求願觀想法、布字法、字母種子義、息增懷誅法、畫像法。
不空三藏譯《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亦翻出佛部儀軌的准提修持法,內容略同於金剛智法師譯本。
這幾部唐密經典的翻譯標誌著准提菩薩修行法門正式被介紹到漢地,成為唐密重要修行法門。這些經典進一步由空海大師傳入日本,准提菩薩成為空海大師所創東密的「六觀音」之一——准提觀音菩薩。
准提神咒人共知,顯密融通廣修持
此後,准提法門廣為流傳,即便是唐密不再興盛時,依然流行。尤其到了明清時代,上至皇室,下至黎民,僧俗中供奉准提菩薩、修持准提法門、持誦准提咒者極多,有不少道場專以「准提」命名,或提倡專修准提法門。同時,出家人及文人整理、撰寫准提法門相關著述的也層出不窮。
明代,棲霞山雲谷禪師提倡傳授准提法,其中影響了袁了凡居士,由其《了凡四訓》而廣為後人知曉。無異元來禪師提倡禪人持准提咒,其《廣錄》中收錄了持准提咒的方法。天啟年間,古虔青蓮居士謝於教編輯了《准提凈業》,結合準提咒修行西方凈土法門。明末項氏三代仕宦於朝,是虔持准提咒的世家,子項謙曾編印《佛母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一書。明末清初,堯挺著《准提心要》。清代夏道人集《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天溪景惇法師著《准提三昧行法》,是為天台懺法系統之准提法。弘贊法師著《持誦准提真言法要》《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會釋》,會釋不空三藏所譯《准提經》。
此外,明清時期還有《顯密要言》《准提懺願儀梵本》《准提集說》《准提緣》《准提掌果》《准提持法》《簡易持誦法》《准提經三譯兼行》等諸種准提法門相關著述已經佚失。
在叢林里,准提咒還被收入到日課的誦咒里。比如《禪門日誦》早課的十小咒中就要誦准提咒,二時臨齋儀里,食後結齋偈時要誦持准提咒:薩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至他。唵!折隸主隸,准提娑婆訶,其後方念結齋偈頌:所謂布施者,必獲其義利,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記載三月初六叢林要恭迎准提菩薩聖誕,在菩薩名與諸咒的稱誦後,維那師應白大眾:
「恭聞准提佛母,為二十五部之總領,所說神咒是諸佛菩薩之種智。不揀染凈,持念無妨,不拘具缺,虔誠必應,三根均益,萬類咸宜。今於本月初六恭逢佛母降誕之辰,雲集僧眾,敬獻微供。伏願十度普攝,定慧現前,五蘊皆空,苦厄盡度。總持妙湛,神咒加持,與諸眾生。同歸秘藏。
「(維那白畢,舉准提贊雲)大哉佛母!洪號准提,演說三密陀羅尼,妙應在誠祈,功德希奇,諦信永無疑。南無七俱胝佛母大准提菩薩!」
在瑜伽焰口、水陸法會諸真言的持誦中,要念誦准提咒。往往先念皈依贊偈「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准提,惟願慈悲垂加護」,然後誦咒。西方凈土法門的修持中,常在迴向文中後,加入准提咒的持誦。
民間行善止殺,常持誦准提咒。如路途遇人鉤魚,持准提咒廿一遍,漁者終日無所獲。這是信眾口傳的密訣,每每應驗。
可以說,准提咒乃至准提法門的修行方法,早已突破早期唐密的範疇,而成為漢傳佛教顯密共通的修持法門,准提菩薩亦成為顯密共奉、大眾尊仰的大士。
明末四師同提倡,持咒即持諸佛心
明末供奉准提菩薩、持咒結印修行准提法門的熱潮中,「明末四大師」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們與准提菩薩因緣甚深,都是此法門的大力提倡與親自垂範者。
蓮池大師不僅是禪凈雙修的實踐者,也是准提法門的修行與傳授者。《佛母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載:「時從雲棲大師,授記散持,已閱三載,始解二合彈舌之義,歸而勒梵書於石,存三塔大乘堂中,受持六載。」
紫柏尊者曾寫有準提菩薩的贊文:「一心不生,萬用皆備。手臂錯執,超然無累。眾生熱惱,用處弗齊。以咒鑄習,蓮敷欲泥。」
憨山大師提倡修持准提咒,著有《准提菩薩贊》《示顏仲先持准提咒》。憨山大師在《示顏仲先持准提咒》中勸在家居士修持准提法門云:
「在家居士,五欲濃厚,煩惱根深,日逐現行,交錯於前,如沸湯滾滾,安得一念清涼,縱發心修行,難下手做工夫。有聰明看教,不過學些知見資談柄,絕無實用念佛,又把作尋常看,不肯下死心。縱肯亦不得力,以但在浮想上念,其實藏識中習氣潛流,全不看見。故念佛從來不見一念下落,若念佛得力,豈可別求玄妙耶?今有一等好高慕異,聞參禪頓悟,就以上根自負,不要修行,恐落漸次。在古德機緣上,記幾則合頭語,稱口亂談,只圖快便為機鋒,此等最可憐愍者。
「看來若是真實發心、怕生死的,不若持咒入門,以先用一片肯切心,故易得耳。顏生福持,問在家修行之要,故示之以此,觀者切莫作沒道理會。以道理誤人太多,故此法門,尤勝參栢樹子乾屎橛也。」
大師還總結准提咒的持誦與參話頭的修行,言「俱胝准提,是以咒為話頭參究」。清初順治年間,福征道一居士在《佛母准提焚修悉地儀文寶懺序》中回顧記載了憨山大師勸修並至為詳盡地指導准提法門之舊事,云:
「適是冬憨山國師,東遊至徑山,茶毗紫柏尊者,入塔於寂照庵後。余亟走皈依,得示梁生偈語,因更字焉。聞子將,嚴印持,顏生生。諸道友聞余持明得力,萬死一生,偕設大供,於武林凈慈宗鏡堂,延請憨師,說受持准提法。
「憨師上堂,痛切授記。復入室,示以根本身契,與刻傳手印,堅固逈別。更示以九聖梵字觀門,令攝入?之一字,又示以唵字梵音,作吼聲,如飢虎吞物,動搖山嶽。氣盡乃已,?之一字,閉口彈舌,作鼻音,如壯士怒咄,葢去聲,非平聲也。
「又云:『但辦一片肯切心,不凈處即得凈,不得間斷一日,即千日難補。十齋日,即准提齋日,亦不得間斷一日,非千日可補。在家居士,五欲濃厚,惟此一門。最易得力。』
「此憨師親口授記。今肉身,現在曹溪,進香者,咸稱七祖也。當日受持士庶,合四十餘人,到底歷今四十餘年,不間一日如法受持者,獨埽道人一人。」
福征道一居士更以自他親身經歷贊說准提神咒之不可思議,確有赫驗:
「曾於里中宣公橋,俗名油壇最深者,昏夜宴歸,船傍墮水,許久,濡衣而出。於大江燕子磯,俗名野雞頭最險者,失風觸石,船破幾沉,竟得沮袽而免。又於德州北御河駛流中,盜擁入舟,拔刀相向,連退數武,復擁出舟,推墮河心。忽到彼岸,水僅濡足,盜去還舟,急湍百尺,有童永雋,汩沒無影。爾時惟知持咒,不知其他,陷險如夷,不遑殫述。即如乙酉兵燹,東塔西有葯山園,奉供准提栴檀像,於龍樹檀,一時山房焚劫靡遺,獨像之一出一還,若有神焉司之。今尚供研山知津閣也。
「又如丁元公凈伊禪師,為居士時,曾為余依不空譯,寫准提像於葯山園中。開光之日,忽有骨董家以准提真言梵書舊紅牙軸,梵書古甆壚、銅香盒,來助裝演供養者,並感召中不思議事。是日中秋,雪嶠大師,開堂東塔,過觀,嘆云:『好一片梵咒法界!』遂成二律,和者累百。元公精禪理,兼工圖篆,工楷法,因久寓此園,為余備集准提法門。種種顛末,手書成帙,積且寸許。題云:正入不思議法門品。又跋云:『若能證此秘密法門時,便於日用一切境界中,悉以不思議應,不戒自戒,不施自施,如是乃至不智慧自智慧,不萬行自萬行,不三心自三心。故為成就不思議法門,不歷劫位,現身成佛也。』……以凈而靈,以信而入,佛法皆然,不獨准提。若夫令人橫出三界,疾趨菩提,自利利他,確有赫驗,則無如准提者。真所謂異方便也。」
蕅益大師亦提倡修持准提咒,並著有《准提持法》一卷,《持准提咒願文》一篇。其中《准提持法》已佚,但從《靈峰宗論》所錄《答准提持法三問(原問附)》之短簡來看,《准提持法》的內容除了修持方法的介紹外,或許還有顯密修行關係的敘述,以及對前人傳承准提法門的總結評述。
如答「顯密二詮,其體同邪異邪?又佛何以顯說,復密說邪?」之問,蕅益大師云:「千經萬論,若顯若密,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除此心外,更無所詮,猶雲六經我心腳註也。顯密說者,有因顯說得四益,有因密說得四益。佛智鑒機,能隨施化,良醫因病,葯不爽宜也。」
答「稱體起願,名發菩提,上求下化,不相舍離。今持法中所明發菩提心,皆儒宗世教,與佛法同否?」之問,蕅益大師云:「上古儒宗,皆佛菩薩示現,為師為導,接引迷流。所立世教,無非佛法。後儒拘虛,不能引伸觸長,遂有門庭之隔。克實思之,聖人先得我心同然,寧非三無差別之旨。樂堯舜之道,若己推而納諸溝中,寧非上求下化之懷,但犬牛人性皆同,告子自不敢承當耳。孟子又謂人禽幾希,豈非習雖遠性仍近之證邪?」
關於前代流傳甚廣的准提法門修持《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不持齋戒,不忌葷酒,往往獲應」的記述,蕅益大師辨此書邪僻,非金剛正印,並指出當時人修持准提法門不得應驗的原因,曰:「大凡持咒,各有攸宗。五部既別,三類亦殊。圓通一書,附會夾雜,非金剛正印也。依持靈應,由人篤信力行所感。設以此而如法奉持,靈應豈止功名男女已哉?況近時持者多而獲應者少,不惟信弗篤行弗力,亦由法未善故也。然今依經所立結壇,持八關齋等法,不過為久積方便,剋期取效者設耳,非謂平日持咒,皆須如此也。」
蕅益大師在《持准提咒願文》中表達了以正信正知正行修持准提法門,不為自己出生死證菩提,而為法界眾生「超二種生死苦,圓四智菩提果」的菩提大願,云:
「智旭向以十二願,然香十二炷,散持准提咒一百二十萬。今束為三願,然香三炷,結壇持三十萬,一願毗尼實義,昭揭中天,教觀禪那,盡除流弊,靈山共睹儼然,凈土同期托質;二願修治大藏,昭佛祖之慧命,救贖眾生,普法界之慈緣;三願學無邊法門,窮正覺心源,竟法海涯底,折舉一廢余之魔見,導萬有不齊之群機。贊戒贊聞,無人不秉真說。宏禪宏凈,無處不轉正輪。如此三願,不為自圖名利安樂,出生死,證菩提,普為法界眾生,同具如來十號,證涅槃四德,至究竟安隱處,超二種生死苦,圓四智菩提果,居上上寂光土。仰唯法界三寶,大准提王,速如所願,盡未來際,行普賢妙行,披地藏誓鎧,眾生不度盡,不取般涅槃。」
蕅益大師所言「行普賢妙行,披地藏誓鎧,眾生不度盡,不取般涅槃」的大悲誓願,正契准提菩薩之悲心及其修行法門的深密之處。持准提咒修行而獲證菩提之妙用,同於《准提經》中所說准提菩薩以無量無邊福德智慧功德滿眾生願、守護眾生的不可思議的感應,以憨山大師《准提菩薩贊》所云,即是:
我聞諸佛出生處,本從微妙秘密印。
密印即是諸佛心,散入眾生妄想夢。
夢想若破諸佛現,猶如寒空見日光。
若破眾生煩惱雲,現仗如來密咒力。
持咒即持諸佛心,我心原是秘密咒。
三緣會合本不二,是故一念悉具足。
但能日用常現前,如子得母不舍離。
佛心既入持咒心,不用求佛自解脫。
推薦閱讀:
※佛菩薩被當作神?
※智海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2
※索達吉堪布《入菩薩行論》 第五課
※般若攝頌|什麼是大菩薩?
※吃菩薩飯的人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