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淺釋
提到耳根圓通法,就要想到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是修此法超越了世出世間,達到了十方圓明的境界,對此,楞嚴經上有記載,
《楞嚴經》: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雖然只有幾十個字,但是理解起來可能就千差萬別,包括很多權威大師的意見也不完全統一。我也湊個熱鬧,濫竽充數下解釋下:
初於聞中:初期修行的時候,是從聞聲音開始的。(聞和聽是有區別的,聽是一漏,而聞是向內收攝,只有聞才能返觀自性)
入流亡所:聞著聞著,慢慢自身就融入到了法性的音聲海中,一靈獨覺。這句話是相對來講,亡所並不是滅掉了所有念頭,而是相對於入流來說,以一念代萬念。
所入既寂:繼續保持狀態,就會連聞聲音的這一念都沒有了。(無念)
動靜二相,瞭然不生:這個時候山河大地,鳥獸蟲魚,所有的動與靜都不會使心中生起任何念頭。縱有千軍萬馬在馳騁,心仍不為所動(不動的金剛心)。
如是漸增,聞所聞進:繼續深入這種狀態,心中雖未生起任何念頭,但是盡一切世界的聲音卻都清清楚楚,周圍的一切都明明白白。(禪定的深入,功能的開啟,心死神活)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雖聞盡一切音聲,但是卻不住於任何當中。這個時候再升級,就是能覺空和所覺空了(功能的深入)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空到了圓滿的境界,那再進一步,就到了粉碎虛空的境界,也就是空所空滅。
(空就是空,有何來粉碎呢!這個空所空滅是相對於前面能覺空和所覺空而論,打破的就是心中的能所覺「空」,粉碎虛空亦是如此。)
生滅既滅,既滅現前:生和滅既然都已經沒有了,那
理想的境界自然現前(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究竟涅槃)(省略部分參考心經)
推薦閱讀:
※南無觀世音菩薩 佛教歌曲
※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福德等同於稱六十二億諸佛名號
※今日九月十九日,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農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你見過這麼多的菩薩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