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十大「國學之道」之二「君臣之道」

君臣之道——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魯國鄒人(今山東鄒城市東南部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孫子)。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武力的手段實現統一。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孟子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決條件。因此,天命在於民心而不在於君主,若君主無道,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應謹守崗位。

孟子主張行仁政,必須效法先王(堯、舜、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統治政治,這樣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孟子主張施行仁政,必須先有仁心,然後方推行仁政。孟子認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統一天下者必具備的條件。而仁政的具體表現,就是使國家給百姓安居樂業的王道,要實行王道,又要尊賢使能。

孟子的「仁」,則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應培養出德性,這是施行仁政的條件,故主張「有德者執政」。反對霸政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對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減輕民生痛苦,緩和社會矛盾,故孟子主張「王道政治」,反對霸力服人。恢復井田制度孟子認為理想的經濟制度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即土地為國家公有,國家授田人民耕種,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當作納稅,因此,農民便有「恆產」(恆常固定的田產),國家自會安定。

孟子經典語錄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於我心有戚戚焉。」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當今之世,捨我其誰。」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不以規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賓士天下。」

「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眾也。」

「盡信書,不如無書。」


推薦閱讀:

薦!全球最健康的十大長壽食物
瑪咖的功效及吃法 十大神奇功效介紹給大家
中國十大傳統美德
從十大綜合體項目看區域旅遊開發的核心競爭力
解剖十大市場神話 ...

TAG:國學 | 山東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