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神的見證失敗的原因──亞哈、俄巴底、耶和華的眾先知
第三篇神的見證失敗的原因──亞哈、俄巴底、耶和華的眾先知
聖經關於以利亞和以利沙的記載,其中許多叫人讀起來覺得很興奮的部分,事實上只是引言而已。緊接著提到的,才是那些真正重要的功課。
以利亞使天開啟下雨
現在我們要來看的故事,就叫人非常興奮、非常多采多姿。在整個過程中,不只巴力的先知大大潰敗,同時,以利亞在一旁說話諷刺,嘲弄他們。每個人都愛讀這一段故事,每個人也都恨不得他自己就是以利亞,每個人也都遺憾自己生不逢時,沒有生在以利亞那個時代,沒能親眼目睹整個精採的過程。但是,請我們記得,精採的故事未必會帶出真實的果子。最終,以利亞還是原來的以利亞,即使他宣告了耶和華神是神,然而他卻不肯好好的跟隨神。真實的學習還不在於誰見證了這位真神,真實的學習乃是為著這個作見證的人。
現在,我們來到列王記上十八章。「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就去,要使亞哈得見他。那時,在撒瑪利亞的饑荒甚重。」(十八1~2)當時,亞哈決定要同他的家宰作一點事。「亞哈將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來。(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耶洗別剪除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里,拿餅和水供養他們。)亞哈對俄巴底說,你去走遍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邊;或者我們找得著青草,可以救活騾馬,免得喪失一些牲口。」(十八3~5)令人驚訝的是,現在連人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居然他還擔心他的騾馬如何,這真不知是個什麼君王!「於是二人分地巡行,亞哈獨走一路,俄巴底獨走一路。」(十八6)就在這時候,俄巴底遇到了以利亞。
失敗的惡王-亞哈
這一段聖經很摸人。其中有三班關鍵性的人物,然而,他們之中沒有一班人對神的見證是有幫助的。首先,這裡有一個差勁的王-亞哈;其次,還有一位十分敬虔的家宰-俄巴底;另外,還有至少一百個先知。帶頭的人會影響整個的情況。雖然俄巴底和那一百個先知都是極好的人,但是他們卻無法勝過當時的王。王就是王。當一個人在帶頭的地位上,他們就決定了神見證的前途。
「好」卻「沒有神」-俄巴底
我在這裡要交通一些嚴肅的話。雖然這裡有這麼一個權高位重的俄巴底(一人之下、眾人之上、又敬畏神)、另外又有一百個耶和華的先知,為什麼俄巴底不對亞哈作一點事?為什麼他們不給亞哈一些忠告、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做?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比這一百個先知更糟糕的了。他們是耶和華的先知,現在接受敬虔的俄巴底的保護,卻沒有一個人敢於站出來對亞哈說:「你錯了!」只有以利亞敢這麼做,而以利亞所做的又是出自他的天真。他其實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他走進皇宮大聲宣告。這就是為什麼神似乎說:「走吧,去基立溪。我要叫你降卑,我要來修剪你,好使你知道不潔之人也可以供養你;此外,我還告訴你,我是真正的供應者。所以,第一,你要降低;第二,你要享受我神跡似的供應;第三,你要釋放復活的大能。」
俄巴底-「耶和華的僕人」
這裡我們看到主的見證為何會軟弱。每一次我讀到這一段聖經,我就倍受困擾。當然,將來在永世里我應該不會見到亞哈;但是,我應當會見到俄巴底。那時候我要問他:「為何你不能站住該站的地位、告訴王說:『如果你要行這些事,我就不再為你工作、我不要與你一同生活、我與你再不要有任何關係!』」這才像一個神的僕人啊!「俄巴底」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即使他是耶和華的僕人、一個敬虔的人,但他卻只願作一些被動消極的事,沒有站在一個積極的立場上。他非常被動消極、任憑神的見證每況愈下,而他卻宣稱他已經儘力而為了。
「作好」與「有神」
弟兄姊妹,在你一生跟隨主的路上,最能破壞你的一件事,就是你變成了一個俄巴底。你愛主嗎?是。你跟隨主嗎?是。你愛神的兒女嗎?是的。你寶愛耶和華的先知嗎?是的。你會顧到他們嗎?是。但你願意擺下一切、犧牲一切、甚至你的性命,為著主的見證嗎?答案卻是-不!這樣的事非常困擾我,遠遠甚於惡王亞哈所作的。亞哈娶了不該娶的人,(他娶耶洗別時,他從耶洗別的名字就已知道-巴力是我的丈夫;而他的岳家謁巴力也宣稱:「我們有巴力」。巴力早知道他不該娶一個外邦女子,除非她已經得救了。)這個不正當的婚姻使他的一生成為一個錯誤、一個悲劇。但是與他關係非常親近的俄巴底又如何呢?他敬畏神,愛神,稱頌神,甚至取名為「耶和華的僕人」-為什麼這樣一個人,卻只肯作「好(good)事」、不願作「有神(God)的事」呢?許多時候,教會生活的問題,不僅在於亞哈,更在於許多的俄巴底。有許多的弟兄們在教會中帶頭事奉主,宣告說:「我是俄巴底-耶和華的僕人!」但是他這一個人卻未站在該站的立場上,來為著神的見證。
以利亞與耶和華的先知是有分別的
而那一百個先知和以利亞有何不同呢?那一百個都是真正的先知,但是他們膽小害怕。你以為神不用他們嗎?不,神用他們;你能說他們不是事奉神嗎?不,他們是在事奉神。但就在他們事奉的同時,他們當中竟然沒有一人敢到亞哈的面前,說:「亞哈,我有話要對你說。雖然我知道我若說了這話,會召來殺身之禍;但是只要是為著神國的緣故,即使喪命我也願意。」如果他們一百個人肯一天一個到亞哈那裡,第一天殺了一個,剩下九十九個;十天之後,還有九十個;九十天之後,只剩十個;當第一百個先知殉道時,神就得著出路了。所以,一面我,們要為著這些先知感謝主,另一面,正因為他們的好、他們的妥協,神的彰顯(godliness)、神的見證就受到嚴重的虧損了。請問,你們在教會生活中是「好」聖徒、還是一個「有神」的聖徒?你們都是好人,你們對人好、你們希望得長老的喜歡、你們不願背叛-這些也都是應當的。但是,你們常會忘記了神運作的一個原則,那就是神要得著一個國、一個見證;為此,神需要擄獲一些人、佔有他們,他們的全人只照著神的經綸而活。以利亞就是這樣一個人-我的名字是「耶和華是神」,我被祂所擄,我是照著神而活。這正是那一百個先知與以利亞之間的不同。致終,到了此時此刻,神似乎除了以利亞無人可用。因為他強而有力地為著神的見證:「我來自基列,我住在提斯比-『見證之堆』。」
神的見證人-「有神」的基督徒
弟兄姊妹,讀到這一段聖經,我心裡覺得悲傷。我在教會生活里已經五十多年了,許多事我年輕的時候極為讚賞,但我今天卻不再稱許了。我深知「好」基督徒與「有神」的基督徒是不同的。那些敬畏神的人和那些有操練的人是不一樣的;宗教人士與有神的人是不一樣的。在宗教里的人是照著俄巴底的原則生活,然而,一個真正有神的人乃是照著以利亞的原則來生活。如果我所說的這一段話,你不是那麼了解,至少請你記住這個原則。讓我們告訴主:「主啊,在我的一生里,我絕不要只做個好人-我要做個『有神』的人。我不要只做個好弟兄,我要做個『有神』的弟兄;我也不要只做個好姊妹,我要做個『有神』的姊妹;我絕不要只做個服事神的人,我要作一個『神的見證人』!」
我深信,雖然這是一卷歷史書,但是當作者寫到這幾節時,如果他屬靈的領悟力夠高的話,他必定會有一種深處的憂傷:為什麼在此時此刻,主必須使用以利亞?因為所有那些真正愛主、為著主的人,都落入了一種作『好』的光景中,卻沒有一種『有神』的操練;他們關心基督徒的需要,甚於關心主的見證。看看俄巴底遇到以利亞時所作的見證,我們就知道他是一個多麼「好」的人了。他說:「你要善待我。當大家受到逼迫時,我集合了這一百位先知,將他們藏在洞穴里,給他們餅和水。」這難道不好嗎?哦,弟兄姊妹,我為著他所作的歡喜,但我也痛惡他所作的-我歡喜,因為做總比不做好;我痛惡,因為如果他當時能夠將這一百位先知聚在一起、禁食三天三夜,然後這一百人一起去見亞哈,告訴他:「不行啊!你要悔改啊!」整個情形難道不會改觀嗎?
神的「需要」與神的「經綸」
這一段記載告訴了我們墮落的源頭:帶頭的人定錯了方向,神的僕人只剩下「宗教的好」,那些神的先知則是膽小、害怕喪命、卻不害怕神的權益受損失。先知乃是為著神的旨意而有的-神將你興起、培育你,是盼望你能將祂的經綸帶往前。然而,當真有一一些情形發生的時候,你竟然說:「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做什麼。」我相信當俄巴底和那一百個先知聚在一起時,他們說的就是這樣的話。當然他們也會談到:「我們該對亞哈怎麼辦?對於這整個情形,我們可以做什麼呢?」但是最終,因著他們的「好」,他們卻說:「看來我們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不如我們還是以保命為第一吧!我們暫時先躲在山洞裡吧!至於耶和華?就別提了吧!至於神的權益?神的渴望?別說那些了。我們得先求活下去。等到雨來了,我們就會出去,繼續做先知說話。」而俄巴底這個「好」弟兄又怎麼說呢?他說:「這樣也很不錯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你們這一百人能保命不被殺掉的話,等天降雨時,你們一百個人就可以出去、照顧一百個地方教會--這不是大大強過一百個人都被殺掉嗎?」
哦,親愛的弟兄姊妹,神一點沒有意思要你做個「好」人,神巴望你做個「有神」的人;即使「做好人」是中國人的天性,神也不要你只做個「好」基督徒。為什麼當時整個國家會敗壞到這樣的地步?不要以為以利亞能大幹一番。看一看整個的組成:有一個帶頭的君王、有一個身居高位的神的僕人、另外至少有一百位神真正的先知;但是縱然把他們既有的優勢都放在一起,他們還是無法合適地運作。真正的原因乃在於幾乎沒有人看見神的經綸、關心神的旨意、在乎神的上好;大多數的人只看見眼前所謂的神的需要。
什麼是只看見神的需要呢?譬如,我知道一個弟兄,他遇到一位在宗派里聚會的基督徒,他想要把那一位聖徒帶到主的恢復來。所以,他們就談條件了。他告訴對方:「我去你們的教會一次,你就要來參加我們的聚會一次。」其實,他所說的也蠻符合邏輯的。(他一定是覺得:我去你們的聚會,你們的聚會很死,而你什麼也得不到;反之,你來參加我們的聚會,其中充滿生命,你一定會被吸引、折服。所以,我們就來交換一下。)當那位弟兄告訴我這件事時,我就想:這是俄巴底啊!這裡面沒有一點顧到主見證的渴望,只有為著所謂「神的需要」的心愿。
再舉個例子。不知道為什麼,年輕弟兄們一個個都想將來當個計算機工程師(沒等老了,他們的肩膀就酸了、手指關節也腫了、背也疼了、眼睛也因為操作計算機視力受損了),卻少有人願意全時間服事主?如果你問他們,他們就要回答你:「不,弟兄請聽啊!教會需要專業人士啊!專業人士有高薪收入,這樣,教會才有足夠的錢讓全時間的人活下去啊!所以,我願意當一隻『烏鴉』,好叫他們有『肉』可吃。」我不是指所有帶職業的人就是「烏鴉」,但是我也一點不是說笑。這原則到底是對還是不對?有時候,弟兄會來問我:「我想去找工作,可以嗎?」我會說:「當然可以啊。如果教會裡每一個人都是全時間的,那麼誰來供給別人呢?」當然需要有人去工作。但是,問題乃是:這其中整個的推理都是俄巴底的推理。神當然絕不要得著我們像亞哈一樣,但是神也絕不滿足於我們只作俄巴底,也不以我們作那一百位先知為喜樂-神要說:「我要得著更多的以利亞!我要得著許多只在意我的見證的人!」這是何等的生活啊!
人的利益與神的滿足
哦,弟兄姊妹,當我們看到這一幅圖畫,我們應當感到非常憂傷才對。他們有神的僕人、他們有一百位先知,然而,這些人對整個情況卻無能為力,因為他們都愛惜自己的權益。他們並未將自己奉獻到一個地步,要完全滿足神,然而他們卻還宣稱自己非常「好」。這就是為什麼當俄巴底遇見以利亞時,他說:「慢著,等一等!你可不要試探我。你要我告訴亞哈來見你。如果我去把他帶了來,但是神的靈又把你帶走了,誰知道最後會是個什麼結局?我們不知道你會跑到哪裡去,我們又找不到你。我的主人亞哈會大發雷霆,那時我的頭就不保啦!」(看起來以利亞的「失蹤」早已名聞遐邇了。因為在他告訴亞哈要三年不下雨之後,他就立刻不見了。)所以,俄巴底似乎是說:「聽著,不可以這樣行。我是一個好人,我在教會生活里已經三十五年了。每一個主日我都奉獻哪!(也就是,我在洞穴里藏了一百位先知、供養他們哪!)」
弟兄姊妹,感謝主!神有恩典。無論你有什麼樣的心愿,神都能使用它。例如,某位青年弟兄說他要當個計算機工程師:「雖然我的身體會很早就因為我的職業而受損害,但是讚美主,如果每一年我都可以奉獻一筆錢,三十年下來我就可以擺上為數可觀的奉獻款。有一天即使主來了,我也可以對祂說:『主啊,請聽。我不是膽大豪邁的以利亞,我不過就是個好人罷了。我連毛皮衣怎麼穿都不會,怎麼可能要我去對亞哈說什麼呢?我只能做個平凡人啊!我沒辦法那麼特別。我已經儘力了,我覺得我可以坦然見你了。』」到那時候,主要說:「你是很好,但是你沒有使我得到滿足。」
信心的操練
俄巴底對以利亞說的就是這樣的話:「以利亞,請聽。我是個好人。我的名字是『耶和華的僕人』-這難道還不夠好嗎?甚至連我的名字都高舉耶和華呢!而我還在照顧一百位先知。現在,你卻想要將我放在為難里嗎?」因此,以利亞說:「不要憂愁。你去帶亞哈來,我會在這裡等你。」也許,這是俄巴底這一輩子第一次操練信心的功課。如果我是他,我會抓著以利亞說:「以利亞,我才不去把亞哈帶來呢!除非你和我一起去。如果萬一在半路上,你又不見了,我就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過。」難道這不是比較合理的做法嗎?但是,如果以利亞真的跟著俄巴底去見亞哈,以利亞就失去了立場-為著主的見證,以利亞必須要高,要有高的立場,要有高的宣告。應當是亞哈來見他,而非他去見亞哈。所以,這是俄巴底第一次要操練信心的功課了;而他這樣的操練,乃是與神的經綸、神的見證太有關係了。他必須做一個決定:「為著主的見證,我應該如此行。」結果,俄巴底去把亞哈帶來了。
以利亞見證耶和華是真神
十八章十七節:「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回答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諸巴力。」(十八18)換言之,他們早已公開宣布這個國家的神不再是耶和華了。這個國家乃是照著耶和華建立的,現在,他們卻宣稱他們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神了。以利亞接著說:「現在你當差遣人,召聚以色列眾人,和耶洗別所供養,巴力的那四百五十個先知、以及亞舍拉的那四百個先知,使他們都上加密山去見我。」(十八19)這個畫面很有意思:亞哈在那裡、以利亞在那裡、以色列的眾長老們也在那裡、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在那裡、亞舍拉的四百個先知也在那裡。這許多人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陣營-以利亞和他的幾個助手是一個陣營,另一個營有八百五十人(屬於偶像的先知),而亞哈帶著所有以色列的代表們又形成另一陣營。
迦密-花園之地、五穀之地、種植的田地
他們在迦密山相會。「迦密山」意為「花園之地」(the garden land,一個美麗的地方)、「五榖之地」(the crop land,出產豐盛的地方)、「種植的田地」(the planted field),而它又是一個山。還有比這更美好、更合適的地方嗎?首先,它使你喜悅;其次,它出產生命的供應給你;第三,它是一片田地讓你勞苦、行走、收穫。
迦密山乃是美地的縮影。以賽亞書三十二章十六節描述的正是這作為美地小影的迦密山:「那時,公平要住在曠野,公義要居於肥田。」它是一片結果子的田地,就如同美地,讓公義居住。迦密山位於以色列國的西北角,它是一片極美之地,生產五榖,給人在其上勞苦與享受,它也是一片公義之地。此外,迦密山位於亞設支派境內。亞設乃是十二支派之一。在創世記里雅各對亞設的祝福是:「亞設的食物豐美,它必出君王的美味。」(創四九20)事實上,以利亞大可有一些別的選擇作為相會之處。例如,撒瑪利亞(亞哈的首都),但(去把金牛犢燒了!),伯特利(在那裡可以燒掉另一隻金牛犢!),或是耶路撒冷(雖然亞哈不太可能去。)至少,在以色列境內,有許許多多地方可選;但是,以利亞所選的迦密山,它的確滿了屬靈的意義。它美麗、出產豐富、供人勞苦、讓人享受;它位於亞設境內,生產各種君王的美味,使神得著滿足。神乃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借著以利亞重修祭壇來見證祂自己。
心持兩意要到幾時
「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跟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跟從巴力。」(十八21)我喜歡這一節。如果你愛主,就要好好的愛主,厲害的愛主,不要浪費生命!因為你只有這一生可以活。「眾民一言不答。」(十八21)當以利亞這樣呼喊時,眾民面無表情-你竟敢叫我們做決定?你是誰?就是因為你,我們才落得三年沒水喝;而現在你來這裡大呼小叫,要我們決定跟從哪一位神。我們才不在乎跟從誰!我們要的是活命的食物和水。每個人都很生氣。所以,他們看著他一言不發。他們根本就是想要以利亞死了算了:「都是你給我們惹了這一大堆的麻煩。」
人是很特別的。少有人真正關心神,人人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因此,以色列百姓跟隨亞哈來到山上,人人心裡都是苦恨:「我們總算看見了這個打斷我們快樂生活的傢伙!」許多時候,人也不喜歡我,因為我攪擾他們。有一天,我帶著我的妻子去和一個基督教團體交通,他們邀請我開一個特會。在開車回家的途中,我的妻子突然說:「現在,他們的快樂生活要結束了!」因為我告訴他們:「你要不是為著神,就是為著你自己,沒有中立的。沒有人可以『玩神』!神不是給你玩的!神應當是要做你的神的!你不可以忽視祂。祂必須是你存在的目的!」
想一想當時所有以色列的長老們。一開始,某長老也許很愛另一位長老:「弟兄,來我家愛筵、吃蛋糕吧!」漸漸地,對方的回請愛筵會變成這樣:「你願意來我的愛筵嗎?但是沒有筵席,只有一點餅。因為沒有雨,我自己的食物也所剩無幾了。」再過一段時日,沒有人會請愛筵了,因為糧食都不夠自己活下去了。然後,長老們收到亞哈的信:「來吧!那個找我們麻煩的人要在迦密山見我們。」長老們就各個摩拳擦掌、暗帶利器:「如果那傢伙不肯當場吩咐降雨,我們就殺了他;一旦他死了,他曾經說過的話就無效力了。」在這樣一個氣氛之下,以利亞還大聲疾呼,要人選擇跟從誰,這不是很愚蠢嗎?別人其實已經對他深懷敵意了。這絕不像我們所以為的那樣。你總以為神的僕人過的是榮耀風光的生活。他所到之處,人人都高呼:「神的僕人來了!」然而,如果你所到之處,人們都高喊:「神的僕人來到了!」那麼,很有可能你不是以利亞。以利亞從未叫人快樂。以利亞只關心神的心意。
接著,「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人。」(十八22)那一百個先知到哪裡去了?有一天,我要告訴他們:「神在你們這一生中供應扶持你們都白費了,因為當神有需要時,你們竟然去躲在山洞裡。你們不知道要站出來,堅定地為著神的見證爭戰。」
一無動靜
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亞哈和以色列民站在一起,那八百五十位偶像的先知站在一起,而以利亞和寥寥無幾的幾個助手站在一起。很可能那八百五十個先知,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大顯身手了:「現在可是時候了!要讓你們大家瞧瞧,我們的巴力才是真的。」以利亞又說:「當給我們兩隻公牛,」(十八23上)公牛是最大的祭牲,所以,以利亞要說的是:讓我們竭盡所能認真地奉獻。
「以利亞對巴力的先知說,你們既是人多,當先挑選一隻公牛,預備好了,就呼求你們神的名,卻不要點火。」(十八25)「你們呼求你們神的名,我也呼求耶和華的名;那降火回應的神,就是神。」(十八24)那八百五十人一定各個摩拳擦掌:「來吧!夥伴們!」他們沖向那一隻公牛、殺了牠、切成塊、跳舞唱歌,心想:「太好了,機會終於來了!我們要讓你們看看我們的神!(啊!計算機、經濟、華爾街真正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他們膜拜、行禮:「咦,奇怪,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呢?」他們就又禱告:「哦,巴力,讓火降下吧!」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也許我們禱告不夠虔誠吧!來!跪下!哦,火啊,降下來吧!」還是一無動靜。「我們當中昨天有人犯罪了嗎?都沒有嗎?那為什麼火不降下呢?好,拿刀來!」他們就狂呼亂叫、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血流滿身。(十八28)
同一時間,站在另外一邊的是以利亞。他可能想:「真有意思了!一群猴子跳來跳去的。你們最好更用力禱告、更大聲禱告。瞧瞧,你們還沒到聲嘶力竭的地步啊!你們的神一定是睡著了、也許牠出去走走了、也許牠旅行去了、也許牠正在沉思。」最終,從早晨直到傍晚,什麼事也未發生。聖經說:「沒有聲音,沒有響應的,也沒有理會的。」(十八29)──朱韜樞《以利亞和以利沙》
推薦閱讀:
※西方古代的先知是一種什麼職業?
※徐靈胎《醫學源流論》:知病必先知症論
※徐則臣:好作家要做思想和藝術的先知
※為了說「我愛你」,一個人必須先知道如何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