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只要放兩個大招就可能拯救大明王朝,但是為什麼沒做成?
朋友們知道公元1644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殉國,大明朝就亡了。那麼當時的南方還有大片土地在忠於大明的藩王、官員手裡,為什麼沒有像宋朝一樣守住半壁江山呢?
明朝晚期疆域圖
其實在明朝最後的時刻到來之前,崇禎皇帝本來可以有兩次機會拯救奄奄一息的王朝。那就是親自巡幸南京和派太子到南京監國兩個辦法。
這樣做的話起碼可以使南方的抵抗力量能夠有一個公認的皇帝,不至於內鬥。那麼這兩個「大招」為什麼沒有使出來呢?我們接下來就介紹。
一、誰南遷誰就是效仿弱宋!
朱由檢像
在崇禎年間,北京其實已經不適合做京師了。其一有後金騎兵的直接威脅,在崇禎年間皇太極幾次兵過長城,並曾經圍困京師。其二在當時大運河漕運已經很難維持,沒有南方源源不斷的銀兩和糧食的支持,北京這座偌大的城市無法負擔自己的開銷,更不要談負擔軍費了。
那為什麼還不遷都呢?大臣們的觀點也很明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皇上是天下根本,不能放棄京師,必須坐鎮指揮。如果遷都形同逃跑。難道我大明朝能夠效仿軟弱無能的宋朝嗎?顯然不能。
這樣皇帝遷都的招數就使不出來了。
二、派太子監國就是想效仿「靈武故事」!
那麼當時崇禎帝已經立朱慈烺為太子,此外還有兩個兒子。那麼讓太子去南京監國不也可以嗎。畢竟此時的太子已經十五歲了,而且明朝初年還有太子守南京的做法。
但是這個提議很快也遭到一部分大臣的反對,理由就是派遣太子守南京可能會重複「靈武故事」。所謂」靈武故事「指的就是當年安史之亂的時候太子李亨在靈武自立為帝的歷史。這樣一說還有誰敢提議讓太子去南京呢!
又一次機會失去了。
崇禎殉國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可以假設。平心而論崇禎皇帝就算真的去了南京也未必能中興大明,但是去了情況不會比沒去還要差。
明末形勢圖
崇禎皇帝假如及時決斷遷都到南京或者派遣太子到南京監國的話,後來的南明小朝廷就不會爆發一次又一次的內部鬥爭了。短短十來年的南明竟然經歷了弘光、潞王監國、魯王監國、隆武、紹武、永曆這麼多政權。甚至有的政權是同時存在的,互相進行攻擊。一盤散沙的南明走到了徹底失敗的結局。
後世紀念朱術桂廟宇
1662年吳三桂殺永曆帝朱由榔及太子,南明覆亡。公元1683年明朝最後一個藩王,寧靖王朱術桂蹈海自殺以身殉國!明朝最後的統系完全結束。
至於有的人會說大明如果對後金政權割地賠款求和,不是也可以獲得喘息的機會,騰出手來消滅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嗎?其實這個方法比上面兩個更不切合實際,讓明朝割地求和!可能嗎?且不說可行不可行和崇禎皇帝真實想法,割地賠款在大臣和軍民那裡就通不過。畢竟這是朱元璋的子孫後代。
推薦閱讀:
※【化妝技巧】簡單畫鼻影要訣,扁平五官拯救術
※查爾斯王子拯救薩維爾街
※顯瘦又甜美!A字裙拯救梨形身材
※上海8中建「男校」,又一次「拯救陽剛氣質」的荒唐嘗試!
※單品 | 這條褲子 能拯救你的半個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