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女人(七)︱勢如水火的婆媳——王政君趙飛燕

婆媳故事中國人評論美女的時候,有一個很常用的詞兒,「燕瘦環肥」。「燕」是趙飛燕,「環」是楊玉環,這個詞兒是說女人們有的像趙飛燕一樣輕盈柔媚,也有的像楊玉環一樣豐滿韻致。可惜這兩個女人啊,都是紅顏薄命,而且在史書的評價也不高,基本是作為負面形象的,尤其是趙飛燕,甚至是以罪人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台的。趙飛燕知名度很高,而另外一個和她關係緊密的女人,本來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要比她高的多,但生生的被她的光環給比下去了,這個女人就是趙飛燕的婆婆王政君。前幾年有專門講王政君的一部電視劇《母儀天下》,多少讓人們了解了這個重要但是知名度低的女人,可是,歷史上這對婆媳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今天談知就為您撩一撩這一對婆媳的故事。守寡兩次,嫁給太子王政君是魏郡元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名縣一帶。她的父親名叫王禁,在她沒當皇后之前,一直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中下層官吏。王政君兄弟姐妹眾多,有三個姐妹八個兄弟,是一個大家族。說到這兒,您可能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漢朝中後期,女人的名字好多帶「君」字的,比如前面說到的許平君,霍成君,劉細君,王昭君,還有這次說到的王政君,實際上,王政君的姐妹們也都叫「君」,比如王君俠(不是王軍霞),王君力,王君弟。那會女孩子怎麼會流行叫「君」這個字兒呢?這是因為漢朝的女性貴戚,除了公主之外,一般封爵都是「君」,比如漢武帝封她的同母異父姐姐金俗為修成君,因此在漢朝來說,女人一般所能追求的最高的政治地位就是「君」了,所以女孩子的父母們給她們起名就選擇「君」這個字比較多,這也是那個時代望女成鳳的願望。《漢書》上說王政君她媽李氏懷著她的時候,夢到月入其懷,這在古代被視為吉兆。等她長大了,王政君成了一個溫婉的小姑娘。她爹王禁先把她許配給一戶人家,結果還沒過門,對方就死了,王政君守瞭望門寡。然後,東平王聽說王政君不錯,把她聘為姬妾,可結果和上次一樣,還沒迎娶,東平王又死了,王政君又守瞭望門寡。這連著許配的兩戶人家,對方都死了,這和當初她媽夢到的吉兆不符啊,眼看自己的女兒長大,總不能不嫁人吧?怎麼辦?王禁也沒好辦法,還是問問神靈怎麼說吧。王禁找了有名的卜者給王政君算命,結果出乎王禁意料,「當大貴,不可言」。王禁深深以為然,於是也不想著再給女兒找對象了,就安心的讓王政君學習儒家經典以及琴棋書畫,悉心培養王政君。漢宣帝五鳳年間,王政君十八歲了,她爹王禁把她獻入掖廷,做了一名家人子。過了一年多,太子劉奭的寵姬司馬良娣得了重病,臨死之前和劉奭說:「妾死非天命,乃諸娣妾良人更祝詛殺我。」太子劉奭寬仁懦弱,又對司馬良娣一往情深,深信不已,因此遷怒於其他姬妾,並且不再召幸她們。兒子和兒媳婦們鬧矛盾,漢宣帝這做公爹的看的一清二楚,尤其是太子都二十多了還沒孩子,真是急死人。既然劉奭遷怒於他的姬妾,那就再另外選幾個人送到劉奭身邊侍奉,於是皇后(霍成君被廢以後,漢宣帝立婕妤王氏為後,史稱邛成太后)選了五個兩家子,其中就有王政君。等到某一天太子入宮朝見皇后的時候,王皇后把這五個家人子叫過來,讓自己的長御問太子喜歡哪個。太子其實一個都不喜歡,可是礙於皇后的面子,不得以含糊說了一句,這裡面只有一個人可以。長御也不好再問太子,這一個是哪一個,一看有個女的離太子最近,而且素麵朝天,長得一副賢惠臉,不似其他幾個描眉塗唇,一看就是狐狸精,得了,就她了。長御向皇后回報,皇后就派掖庭令等人把王政君送到太子處。太子雖然惱恨姬妾們,不過王政君是無辜的,況且太子仁厚,也不能拂了皇帝和皇后的心意,就召幸了王政君。令人意外的是,王政君懷孕了,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太子此前已經有十來個姬妾了,時間最長的都有七八年了,可沒有一個懷孕的,王政君真是爭氣,剛伺候太子就有了,不僅太子樂的屁顛屁顛的,就連漢宣帝和皇后也都非常高興。孩子一出生,一看,男孩,漢宣帝高興的跟什麼似的,這可是自己的嫡孫哪,親自給孫子起名叫驁,字太孫,常常把他帶在身邊,這個孩子就是以後的漢成帝,趙飛燕的老公。尊榮日盛,形單影隻王政君生了皇孫,自然是尊榮備至,可是,太子對她卻並沒有感情,「自有子後,希復進見」,太子幾乎都不再召見她了。生了兒子,王政君的使命完成了。前四十九年,漢宣帝去世,太子劉奭即位,這就是漢元帝。漢元帝立王政君為皇后,兩年後,立劉驁為太子。王政君母子的名分定了下來,不過宮廷的爭鬥可沒定下來。漢元帝不喜歡王政君,只是王政君為他生了長子,並且兒子還得到了自己父親的寵愛,不得已,立王政君為後。漢元帝喜歡另外一個女人,傅昭儀,可巧,傅昭儀也為漢元帝生了一個兒子,劉康。劉驁年少的時候,寬博恭慎,為人寬厚,胸懷博大,卻又恭敬謹慎。年齡稍大以後,開始喜歡飲酒,燕樂,漢元帝覺得這個兒子無能。相比較之下,劉康多才多藝,十分得漢元帝歡心。因此,傅昭儀母子幾乎天天都能見到漢元帝,而皇后和太子兩人想見一面漢元帝,真好似隔了十萬八千里一樣。漢元帝寵愛劉康,「坐則側席,行則同輦,常有意欲廢太子而立共王(劉康)」。這時太子劉驁的大舅王鳳官至侍中,和皇后母子急的不知怎麼辦才好。這個時候,也是王政君母子命不該絕,有救星來了。這個人叫史丹(沒有利^_^)。史丹這個人不怎麼出名,不過他家的來頭不小。前面說到漢宣帝的時候,他剛出生沒多久,他爺爺劉據一家就被殺光,後來他被他奶奶史良娣的哥哥史恭收留,史家對漢宣帝恩重如山。漢宣帝即位以後,重用史家,史恭的兒子史高,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在漢宣帝死後,史高輔政漢元帝。史丹就是史高的兒子,在漢元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輔助漢元帝,因此和漢元帝關係很深厚,漢元帝命他守護太子劉驁。史丹很盡責,看著漢元帝喜歡劉康,就盡自己的力量回護太子。漢元帝讚美劉康的時候,史丹就讚美太子,貶低劉康;漢元帝斥責太子的時候,史丹就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等等諸如此類。前三十三年,漢元帝病重,經常胡思亂想,想廢掉太子。王政君母子和王鳳急的團團轉,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沒有皇帝詔命,誰也別想見。史丹利用自己是親信大臣得以探病的機會,見到漢元帝,伏地大哭,向漢元帝表明態度,如果皇帝要廢太子,他就以死相爭,寧死不奉詔。漢元帝仁弱,見不得自己的親信大臣痛哭,何況史丹也說的不無道理。同時他也考慮到王政君素來謹慎,是個賢惠的女人,而且太子深得他爺爺漢宣帝的寵愛,哪能這麼容易就廢了呢?漢元帝無奈,就對史丹說「善輔道太子,毋違我意!」太子劉驁的位子,才算最終保住了。漢元帝沒過多久去世,太子劉驁即位,這就是漢成帝,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歷史上又叫她元後。王政君可以說過了二十年有丈夫和沒丈夫差不多的生活,雖然錦衣玉食,且貴為皇后,一家子跟著她飛黃騰達,可又有誰知道她這二十年都是「熬」過來的?擔驚受怕不說,宮廷的生活,殊無樂趣,好在她是個無欲無求的女人,寬懷大度,元帝也沒有太為難過她,這幾十年青春就這樣靜靜地流逝了。飛燕入宮,合德爭寵漢成帝即位的時候,虛歲十九歲,少年天子,喜歡聲色犬馬,宮室珍玩,從一即位,漢成帝就開始肆無忌憚的玩樂了。漢朝是個有意思的王朝,皇帝很多都有龍陽癖,喜歡男色。文帝有鄧通,武帝有韓嫣,漢成帝也有男寵,叫張放,也是他姑媽的兒子,是他的表兄弟。史書說張放「少年殊麗,性開敏」,說這哥們長得俊俏,像個女人,而且性格開朗,跟漢成帝湊成了一對好基友。漢成帝經常帶著張放出宮微服私訪,對外號稱「張公子」,可見對張放的寵愛。可這皇帝喜歡男色不是個事兒啊,各種風言風語傳到了王政君耳朵里,再加上一些大臣和成帝舅舅們的煽風點火,王政君棒打鴛鴦,找了個借口把張放遣到外地,不得再與漢成帝相見。結果兩人這感情還真是牢固,漢成帝又多次想各種借口把張放調回來團聚,之後迫於壓力又把張放遣回,如此反反覆復多次,直到兩個女人進宮,漢成帝才斷絕了這段畸戀。漢成帝有了新歡,忘了舊愛,可人家張放是個多情的種子,難忘和皇帝的恩愛,最終「思慕哭泣而死」,這段龍陽之戀也堪稱泣鬼神了。那話說回來了,這兩個女人是誰?就是咱們這一篇的另外一個主角趙飛燕和她的妹妹趙合德。飛燕姐妹,史書沒有記載她們的名字。有一篇野史性質的《飛燕外傳》說她們倆的名字是趙宜主、趙合德,不過於史無考,咱們循例叫她們趙飛燕、趙合德。趙飛燕在進宮之前是陽阿公主家的舞女,由於她體態輕盈,舞姿曼妙,號稱「飛燕」,所以其實飛燕是她的號,不是她的名字。趙合德在進宮之前做啥,史書沒記載,有可能也是在陽阿公主家做舞女之類的。漢成帝即位多年,先後寵愛過許皇后以及班婕妤,但她們生的孩子都沒有活下來。眼看著漢成帝都三十多歲了,很多人又開始打皇帝的主意了。漢成帝到陽阿公主家遊樂,公主讓趙飛燕獻舞一曲,成帝一下子眼就直了,這個美女可是尤物啊,就把趙飛燕帶進了宮中。看看,這場景是不是有點熟悉?當年漢武帝和衛子夫也在平陽公主家裡上演了這麼一出。不過情景相似,人不同,結果也不同。衛子夫當年是青春年少,還很純潔,漢武帝喜歡衛子夫也不是純出於肉慾;趙飛燕此時已經是二十六七歲了,已經是老司機了,而漢成帝看中就是趙飛燕的性感嫵媚。漢成帝帶趙飛燕入宮,幾夕歡娛,趙飛燕使出渾身解數,把個漢成帝勾的三魂就剩了一魂。不久,趙飛燕又向漢成帝引薦了自己的妹妹趙合德,這一下可好,趙合德比她姐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妖淫冶盪,漢成帝僅剩的那一魂也被勾的丟了。得了這一對嬌娃,漢成帝感覺以前的日子都白過了,封她們為婕妤,對這兩個女人言聽計從,天天泡在兩姐妹的溫柔鄉里,左擁右抱,不亦樂乎。史書說漢成帝對趙合德的寵愛更甚,趙飛燕也爭不過她,不過兩姐妹感情倒是很好,互相不吃醋,兩個人相安無事,就是苦了漢成帝的其他嬪妃,包括許皇后和班婕妤都已經失寵,自從兩姊妹到來,她們是再沒有能看到漢成帝的機會了。飛燕封后,燕啄皇孫前十八年,失寵的許皇后的姐姐許謁祝詛後宮懷孕的宮人,行事不密,被人發覺。皇太后王政君大怒,好你個許謁,我兒子本來就沒孩子,你還詛咒懷孕的,誠心想讓皇帝絕嗣啊,這還了得,殺!許謁被殺,許皇后也連累被廢。皇后被廢了,那得再立一個。立誰呢?誰最受寵就立誰啊。趙家姐妹最受寵,可是王政君不讓立,理由就一個:出身微賤。漢朝從漢武帝開始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但其實沒有真正執行,漢朝的制度是外儒內法,而且一直沒有徹底執行儒家的道德觀念和主張。直到漢元帝,事情才有了變化。漢元帝咱們一直說他寬厚仁弱,因此他更傾向於儒家學說,大力推崇儒家,為此,他爹漢宣帝就曾經訓斥過他,讓他不要一味實行儒家之道,應該霸王道相雜。但漢元帝沒意識到這東西的嚴重性,依然故我。漢宣帝嘆道:「亂我家者,太子也!」結果,漢元帝在位時期,寵信宦官,朝政混亂,漢朝由此走向衰亡。他推崇儒家學說,儒家的那一套價值理念開始在漢朝開花結果。漢朝大部分的皇后和后妃,都不是什麼王侯之家,比如衛子夫、許平君等,都出身微賤,但那時候也沒有人跳出來有何異議,但漢成帝這時,儒家的價值觀已經有很大的市場了,所以王政君才這樣反對。當媽的反對,可做兒子的就一門心思的想立趙氏姐妹,這事就僵住了。這時,有一個人出來調和了。這個人叫淳于長,是王政君的外甥,說起來和漢成帝還是姨表兄弟。他見漢成帝為了立後的事情悶悶不樂,心想如果這件事能幫皇帝搞定,那還不得大討皇帝歡心,升官發財指日可待啊。可這事還得從皇太后王政君那邊著手,得想辦法過了皇太后這一關。淳于長果然有心機,他利用自己貴戚身份,從王政君那裡得知不同意立趙氏姐妹是因為嫌她們出身低微,馬上通知漢成帝。漢成帝一聽,這好辦,加封趙氏的爹就行了,立馬加封趙飛燕的爹為成陽侯,兩姐妹搖身一變,成了列侯的女兒了。王政君也不好再說什麼,於是,趙飛燕就被封為皇后,趙合德進位昭儀。雖然兩姐妹寵冠後宮,榮寵備至,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們,她們倆一直沒生孩子,後繼無人,這個後位坐的不穩啊。兩姐妹一商議,使用了兩個招數:一是限制漢成帝召幸其他嬪妃,二是把妃嬪生的孩子弄死。這裡面尤其兇狠的就是趙合德。漢成帝對趙合德言聽計從到複製粘貼的程度,最極端的一個例子,有個宮人生了孩子,有人帶著孩子來向皇帝報告,漢成帝和趙合德兩人屏退左右,過了一會,左右再進去,孩子就已經死了。諸如此類的事情有好幾樁,漢成帝寵愛趙氏姐妹竟然到了昏聵的地步,可憐可恨。當時長安有一首民謠:「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張公子就是指的漢成帝,因為他之前微服出行都號稱叫張公子。「矢」就是「屎」,是說皇孫都死光了,飛燕就得吃屎了。趙飛燕不管以後吃屎不吃屎,現在她的最大問題就是得找個認自己為母的繼承人,漢成帝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萬一哪天山陵崩,她們姐妹找誰哭去?她們姐妹擔心的,早就有人替她們想好了。誰啊?前面說的漢元帝的妃子傅昭儀。傅昭儀生了兒子定陶共王劉康,漢成帝一即位,她就和兒子到定陶居住,沒幾年,劉康也死了,有個兒子叫劉欣,一直由傅昭儀撫養。傅昭儀也是個人精,她一看朝廷當前的局面,漢成帝是鐵定沒兒子的,但皇位得有人接替。她趁著朝見的機會,重金賄賂趙飛燕和趙合德,同時巴結當時主政的大司馬王根,上下運作,最終讓自己的孫子劉欣立為太子,作了漢成帝的接班人。前七年,漢成帝暴斃於趙合德的懷中,虛歲四十五歲。皇太后王政君下詔追問皇帝的死因,趙合德不願面對審訊,自殺身亡。王氏當權,飛燕啄矢漢成帝在位期間,寵信諸舅,以王氏輔政。尤其是後期,漢成帝幾乎荒廢朝政,朝中的事情,都是由大司馬來管理。漢成帝死前一年,他的舅舅大司馬王根病重,死前推薦自己的侄兒王莽擔任大司馬。王莽這個人是當時王家的一個異類。當時王家一門九侯,五位大司馬,位極人臣,所有的王家子弟都富貴奢靡,互相攀比。唯獨王莽生活簡樸,謙躬下士,謹慎檢點,博得了極好的名聲,朝野上下,都推崇王莽的為人,他的聲名甚至超過了那些做大司馬的叔叔伯伯們。漢成帝死後,太子劉欣即位,是為漢哀帝。漢哀帝上台之後,尊王政君為太皇太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同時尊傅昭儀為帝太太后,尊自己的母親丁姬為帝太后,一朝四個太后,也是奇觀了。傅昭儀是個強勢的女人,自己的孫子一上台,馬上就要求重新分蛋糕。傅家的勢力沒多久就把王家的勢力趕出了廟堂,王莽只好辭去大司馬以新都侯就國。這時候,有大臣上奏說皇太后趙飛燕當初也參與過殺害漢成帝子嗣,要求漢哀帝查辦。漢哀帝顧念當初是趙飛燕幫自己得到的太子之位,就把這事壓了下來,趙飛燕得以暫時平安。公元前一年,漢哀帝逝世,在他去世前一年,他的奶奶傅太后也死了。由於漢哀帝沒有兒子,他死之後當天,太皇太后王政君馬上移駕未央宮,找到保管玉璽的漢哀帝的男寵董賢,脅迫他交出玉璽,並且下詔要求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大家都會意,紛紛表態,強烈要求王莽當大司馬。於是王政君下詔,重新徵召王莽為大司馬,執掌國政。王莽和王政君立漢元帝的另一個兒子中山王劉興的兒子劉衎為皇帝,是為漢平帝。漢平帝仍然尊王政君為太皇太后,王家又重新執掌了權力。王政君早對自己的這個兒媳婦不滿意了,以前一直沒機會弄死她。漢哀帝死後,王莽立馬指使有司追查當初趙飛燕姐妹殘害漢成帝後嗣的事情,以此廢掉了趙飛燕的皇太后之位。一個月以後,又把趙飛燕和漢哀帝的皇后傅氏廢為庶人,當天兩人就自殺了。那民謠真是奇准,「皇孫死,燕啄矢」,趙飛燕的死,就是因為她殘害漢成帝的子嗣。另外說一句,傅太后和她兒媳婦丁姬,都死在漢哀帝之前。王家重新掌權之後,把她倆扒墳,削去太后名號,並且在她倆的墳上種滿荊棘,以警告後世。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後世只記住了她們的美色,津津樂道於她們妖冶淫蕩、放浪形骸,卻沒有人記得她們的狠毒和無恥,以至於後世類似趙氏姐妹的故事不斷上演,比比皆是,都是一個貪慾作祟。這姐妹倆,死不足惜,但是根子還是在漢成帝身上,即使沒有趙飛燕,也會有李飛燕,張飛燕,一樣會有類似的結果,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元後無奈,王莽篡權王政君的一生經歷,充分證明了一個道理,只有活得久,才能笑到最後。之前和她作對的,什麼傅昭儀,趙飛燕,都已作古,王政君是真的把自己的仇人都熬死了。可是,她的生命,遠不止這些,而笑道最後的,也不是她,但起碼,她笑過。漢平帝上台,但他只有虛歲九歲,而且身體不太好,於是七十歲的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委政於王莽。王莽大權獨攬,政治野心開始暴露。為了討好王政君,王莽變著法兒的哄王政君開心。王家人都活得年紀很長,王政君的三個姐妹都還活著,王莽都給這些老姑媽們上尊號,「君俠為廣恩君,君力為廣惠君,君弟為廣施君,皆食湯沐邑,」這一下,倒符合當年她們的爹王禁給她們起名的真意了。這些個老姐妹天天進宮陪王政君聊天,主要內容就是讚譽王莽,也是,她們的尊號都是王莽給的,不說點好聽的怎麼能行?王莽還安排王政君到年輕時候住過的地方走走看看,哄得王政君開心的不得了。王莽哄姑媽王政君開心,主要是要在政治上撈選票,他得打扮出一副尊老愛幼的模樣,讓別人投他票。不久,他的黨羽造勢說王莽德比周公,功過伊霍,應該加封「安漢公」,王政君也沒有反對。漢朝是沒有公爵這個爵位的,安漢公已經是超爵位了,就差封王了。不久,王莽就讓群臣提議封自己為宰衡,進一步造勢。公元六年,漢平帝死了,只有虛歲十六歲,王莽找了一個漢宣帝玄孫裡面最小的孺子嬰即位,當年才兩歲。王莽欲效周公故事,王政君反對,但王莽羽翼已豐,沒人再聽王政君的了。於是王莽自稱攝皇帝,稱制改元,儼然和真皇帝一樣了。公元九年,王莽見時機已經成熟,脫下那虛偽的外衣,要做真皇帝了。他派自己的堂弟王舜去問王政君要傳國玉璽。王政君已經八十高齡,見了王舜,怒罵道:「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匱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自更作璽,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詳璽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王)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謂太后:『臣等已無可言者。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寧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此時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當真是孤家寡人一個。王莽篡漢,建立了新朝,尊王政君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王莽又變更漢朝服飾和正朔,唯獨王政君仍然用漢朝的服飾和正朔,默默保持著自己的傳統。公元十三年,八十五歲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去世了,她的侄子王莽,還是把她按照漢家的禮儀,和漢元帝合葬在渭陵,這一年,已經距離漢元帝死整整四十年了。 王政君,之位漢朝的老祖母,可謂一生都不得平靜,少年守寡,稀里糊塗嫁給太子,雖貴卻無寵,擔驚受怕幾十年,終於熬到兒子即位。兒子即位也不安生,不僅宮闈混亂,而且死後爭鬥不斷,幾十年的老對手傅昭儀,臨老還站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不知好歹。好容易熬到老對頭死了,可自己最親近的侄兒又給自己在後背捅了一刀,這一刀疼啊,差點要了老命。得虧王政君大風大浪經的多,心態又平和寬大,是以能夠安度晚年,仍然獲得尊榮。這位經歷六朝(元、成、哀、平、孺子、新莽)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共計在後位六十二年,是中國歷史上在後位最長的太后,也是年齡最大的太后。王政君既沒有趙飛燕般的艷麗容貌,也沒有衛子夫般的傳奇經歷,她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女人,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她的一生,沒有自己主宰的時候,一切順其自然,這也是她得以長壽的秘訣。這樣的經歷,作為歷史人物,是悲劇的,因為沒有人喜歡看這樣的經歷,然而作為一個真實的人,她的經歷又是幸福的,安享富貴,得以善終。看看咱們前面說到漢朝這麼多皇后,陳阿嬌、衛子夫、上官太后、許平君、霍成君,有哪個有她這樣的福分呢?

談知專欄

談知一枚混跡於上海的IT民工。學IT,精於大數據,可他偏偏要跨界。喜歡地理,研究歷史,各個朝代名人軼事信手拈來,全國再旮旯角的小縣城都能叫得上名字。發誓絕不做一個只會編程的碼農,更要碼字撩歷史,希冀撩出一片新天地!
推薦閱讀:

公司老闆給發了個平板,老公想要給他妹妹,怎麼辦?
婆媳不和,妯娌不合,這兩個困擾了中國人千百年的問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處好婆媳關係必知十二「戒條」(2)
嫁給鳳凰男後遭遇婆媳大戰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婆媳 | 趙飛燕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