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視劇何以常有扭曲華裔之爭議?

轉自:美國客

美國影視劇和舞台劇描繪華人和亞裔的刻板形象,甚至醜化他們,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隔三叉五都會有這樣的爭議性新聞傳出。今年3月,在波士頓附近的紐頓北高中上演舞台劇《絕對摩登米莉》就曾鬧得沸沸揚揚,將美國影視戲劇醜化華人形象的話題再度擺上了桌面。

這個根據47年前的一部電影改編的舞台劇刻畫了3個華人角色,其中兩個是從中國移民來的洗衣工,受到開旅館的華人女老闆的指使,綁架無知少女,逼迫她們賣淫。這位女老闆髮髻上插著筷子,講著很重中國口音的英語,儼然一個老鴇的形象。而兩名男洗衣工,既是苦力,也是罪犯。這個舞台劇延續了以前美國電影戲劇里時興的華人男的不是惡棍就是罪犯,女的不是奴婢就是妓女的套路,上演以後在當地亞裔社區引起憤怒。有華人在博客上痛罵:為什麼他們不敢進行反猶太人,反非洲裔的表演,因為惹黑色面孔是不可思議的,而黃色面孔就無所謂。 這種憤怒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對了,去年底的基梅爾脫口秀節目就是因為節目中小孩說應當殺死中國人不還債,而在觸犯華人眾怒,最後美國廣播公司和基梅爾本人不得不出面澄清道歉。《絕對摩登米莉》舞台劇風波鬧大後,主辦方負責人最後也出面對亞裔社區致歉,連主演女老闆的學生也說,自己從此次經歷中吸取了教訓,學會了解別人的感受,學會了解歷史。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這個高中的亞裔學生比例達17%。這一方面說明組織者對族裔平等的敏感度不夠,另一方面也說明,只有在亞裔力量足夠大時,這種醜化亞裔的現象才會引起反響而被制止。

經常產生這種現象和爭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歷史的原因,中國人早在19世紀隨著西部「淘金熱」大規模涌到美國,並在美國橫貫東西的大陸鐵路建設中做出巨大貢獻,但當時華人聚居於唐人街,乾的是苦力活兒,開著雜貨鋪,保存著自己的文化,與美國主流社會沒有來往,給西方人的印象是刻板、木訥、孺弱。更由於美國上世紀長達60多年的排華法案,華人被視為「黃禍」。在好萊塢最有名的舊華人形象是傅滿洲,其原型來自1875年出版的《福爾摩斯遭遇傅滿洲博士》,刻畫的是瘦小羸弱、尖嘴猴腮、陰險狡猾的華人形象。上世紀80年代之前,好萊塢先後拍攝過14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電影,傅滿洲在許多西方人看來幾乎成了東方形象的代言人。雖然排華法案悲慘的一頁早就翻過去,但它留給美國社會的負面影響今天依然存在,尤其是對於一些不了解中國的美國人來說,他們對中國人的印象基本還停留於長衫馬褂、長辮小腳的年代。 其次是現實的原因。一方面是隨著中國崛起,美國人的危機感增強,中國威脅論抬頭;另一方面是亞裔和中國移民大量湧入,亞裔是美國移民增長最快的族裔,旅美華人已近400萬。因為東西方文化習俗的巨大差異,美國人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自我優越感,造成了一些誤解、偏見,有的沒有跟上美國種族多元化和族裔平等的大趨勢,當然也有的是有意扭曲和醜化。當然近年來好萊塢電影中,刻意添加中國正面元素的例子也在增加,比如好萊塢大片《2012》、《碟中碟3》、《地心引力》以及成龍、李連杰出演的一些電影,很多時候也是出於進軍中國市場的需要。

推薦閱讀:

美國女子DNA測試發現去世丈夫是親生父親(圖)
解讀美國大選:各州贏者通吃
圖文:「美國第一夫人排名」前10都有誰
美國簽證放寬後你得知道的6個問題
美國死囚自稱20年前殺害辛普森前妻

TAG:美國 | 影視 | 華裔 | 影視劇 | 爭議 | 美國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