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簡報九:搞好教學設計,提升教學水平

搞好教學設計,提升教學水平

——第八天研修綜述

思想政治課程專家團隊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北京市丰台教研中心教研員劉潤澤和北京十八中高級教師黃京老師的《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及案例評析》的報告。報告主題貼近教師實際,內容切中教學中的中心問題,所提出的教學設計的策略符合教學實際,為廣大教師所歡迎。專家報告主要圍繞著教學設計的內涵、教學設計的必要性、教學設計的因素等內容,著重解決了教學設計與教案的關係,教學設計類型,教學設計需要把握的原則等幾個問題。

教學設計,是我們上好課的基本前提,也一直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重視,也是最為難的一件事。兩位專家在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我們梳理了四點意見:主要表現為: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學習了這些報告,我們的主要收穫有:

(一)理清了教學設計的基本問題

專家從三個方面為我們梳理了影響教學設計的因素,影響教學設計的因素----有固定因素與非固定因素。著重釐清了教學設計與教案的關係。指出教學設計和教案具有交叉的地方,教案是教學設計的一個有機部分。正如羅庄區高都中學雷娟老師在《我的設計與反思》文中所言:「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教學設計和教案沒多大區別,今天的學習讓我汗顏,羞愧不已,我是在不安中學完今天的課程的。但我很幸運,能夠及時得以改正認識,很高興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讓我知道了教學設計與教案、說課的區別。」

(二)明確了教學設計的基本類型

專家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梳理了教學設計的類型,讓我們從多面、多角度明確了教學設計的類別,尤其是按教學理論劃分的7個類別和按照課型劃分的5大類教學設計對我們日常教學工作尤具有指導意義。另外,從學生角度考慮的3個方面,也讓我們換了角度看問題,落實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

(三)明確了從宏觀方面進行教學設計的必要性

以前,我們很少從宏觀上進行教學設計,這次的專家講座讓我們補上了這一課。我們重點知道了:每一個教學都應該有自己的相應理論作為指導,有了這樣的指導,我們的設計就有了總體上的思路和目標,在有大目標的前提下,進行微觀設計就有了方向。

臨沂市河東區益民實驗學校呂春偉《從「實」來「設」,為「學」而「計」》中談到學習體會:「教學設計就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而不是從教材或從教師假想的問題出發,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關鍵之處在於把握學生固有的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在於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髮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

1.關於課前教學分析與設計。老師們應該把握的主要技能有教學內容分析與設計、學生情況分析與設計、教學目標分析與設計、教材難點和重點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手段設計、教法設計與依據、採用事例材料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整體環節設計等。這對於我們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我們往往忽視了此類設計。今後,我們要在設計時,首先從整體上做這樣的思考。對此,有不少老師做了有益的探索:

如:臨沂第六中學的楊秀菊老師的作業就把環節的設計放在具體的詩情畫意中:1、情境導入------風乍起,吹皺一潮春水;2、課堂講授--------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3、課堂辯論------唇槍舌戰,激情中漸入佳境;4、自主探究------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可以將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打造得詩意盎然,讓師生在知識、情感的海洋中輕鬆愉快地徜徉。

2.關於整合教材。實際上,教材就是個例子,需要我們進行二次整甚至創作。也有的老師注意從整體上把握設計思路,較好地進行了教材的整合。如: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的郇肇邦在《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中這樣分析:

本課內容的第一個層次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教材從四個角度分析了這個論點。其中的第二個角度是「生命是一個過程,有歡樂也有煩惱。」我思之萬分,也沒弄明白這個觀點和「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上課時只好對學生強為解釋:生命是美好的,所以是寶貴的。這個解釋我覺得勉強能說服自己和學生相信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繫,但是在教學環節上卻非常不順。它的前一個觀點是「生命是人們享受一切權利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下一個環節是計算我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天,緊接著一個觀點是「一個人的生命是不可重複的」,再一個觀點是「一個人的生命不僅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暫的」。如果照這幾個內容和環節的安排來上課,則上課過程很不流暢。我發現,在涉及到「生命是一個過程,有歡樂也有煩惱。」這一內容的處理時,設計者的前後過渡幾乎沒有一個是非常順暢令人滿意的。仔細思索,我發現,如果把「生命是一個過程,有歡樂也有煩惱。」這一內容調整到第一個層次「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的」學習結束之後第二個層次「珍惜愛護我們的生命」之前來進行,則整個教學進行地非常順暢,而且第一個層次的邏輯關係也容易理順,說服力也更強。在課堂上試驗一下,果然如此!

3.關於素材的選擇。對於思品課而言,選材是非常至關重要的一環,能夠選好、用好素材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成敗。濟寧學院附屬中學的侯慶偉老師從「研讀—取捨—謀劃—檢驗—反思」(前面還可加上「積累」)這六步,向我們全面闡述了選材用用材的方法,讀來頗受啟發。

在使用教學素材的時候,我一般按照「研讀—取捨—謀劃—檢驗—反思」的過程來進行處理。下面以一則素材的選取和使用來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素材】搶鹽風波及對謠言製造者的法律制裁。

【研讀】這場波及全國的搶鹽風波是一個典型社會事件,直接影響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有教育價值的信息,應該值得關注和收藏。伴隨著事件的發展,各方對這一問題的評論紛紛出台,又從國民的非理性心態上批評的,又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解釋的,也有對有關部門的應對不利議論的,還有從社會秩序、法律意識的角度解讀的。認真聽取這些評論可以為我們以後使用這一素材提供幫助,從中可以發現一些角度與我們的教學內容有直接關係:比如,從社會心理的角度看,通過這一事件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的複雜性,克服盲目從眾心理」、從謠言的來源和傳播途徑看,可以啟發學生認識網路生活也應有秩序、從責任的角度看,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在公共生活中我們有維護社會秩序、遵紀守法的責任等等。這種研讀是對素材本身的學習、分析過程,也是聯繫課程內容,發現其教育價值的過程。

(四)從微觀方面開展教學設計是老師們最關注的

微觀教學設計是老師們最熟悉的,也是平時下功夫最多的,也是最為頭疼的。專家們為我們拆成兩個部:課前教學分析與設計和教師教學過程設計。

關於教師教學過程設計,是我們一線老師的特長,也是老師們最感興趣的部分,給我們的啟示最多。兩位專家結合課例從9個方面詳細地介紹了設計的過程。建議我們好好理解,認真學習、借鑒,從而獲得教學設計的真諦,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1)關於導入設計,老師們從講座中吸取了大量的營養。

如: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 梁欣欣老師在講授《盪起友誼的雙槳》時,用歌曲《哦!十六歲》引入:青春期是人生的花季。花季中的你們天真爛漫,充滿美好的憧憬;花季中的你們熱情奔放,對友誼有著熱切的期望。男女同學的交往與友誼,是我們多彩生活的重要內容。作為花季中的男孩與女孩,我們應以怎樣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交往呢?輕快優美的旋律,營造出輕鬆活潑的氣氛,在此情景中引入新課,充滿了青春的文化氣息。

把自己的生活「擺進來」,也是很多老師的得意之作,這能一下子拉近與學生的關係,實現課堂的快速進入。如臨沭縣臨沭鎮中心中學的郭林青講述老師自己的挫折:老師在生活中也遇到過很多挫折,在高考第一年,由於不好好學習,導致高考名落孫山。面對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嘲諷,我不敢出門,整天以淚洗面。看著同學們一個個走進了大學的校園,我就這樣消沉下去嗎?我不甘心。於是我選擇了復讀,經過一年的寒窗苦讀,我終於如願以償,跨進大學的校門。講述學生的挫折:想必同學們的生活經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你在生活中又遇到哪些挫折?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選出一個有代表性的挫折,咱們一起幫幫他好嗎?

還有好多老師使用了故事、資料、影視、漫畫、小品、提問、生活常識、競猜、實物、遊戲等方法導入,效果良好。

(2)如對於問題的設計,莒南縣匯博中學的劉慶昌老師就結合自己的課例就「活動五:梁帆的故事」進行了反思:提問設計上有很多不足之處,有些問題顯得有點「淺」、「舊」,不符合「深」、「近」、「新」原則。如「梁帆的故事: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如果換成是你,你會怎樣做?可能效果更好吧。

(3)關於學生課堂活動設計,老師們結合講座內容,進行了很多形式的創造。如:膠南市博文中學的周文君在《時代的選擇》教學設計中設計活動:話說身邊科技--科技改變生活:談一談高科技產品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通訊、交通、媒體等方面)通訊:信-電報-電話-手機-網路-可視電話;交通:步行-馬車-自行車-汽車-火車-動車-飛機;媒體:烽火-收音機-錄音機-黑白、彩色電視機-MP3,MP4-網路。學生分小組談論總結出科技發展已經日益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給社會帶來巨大變化。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讓學生談身邊的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進一步體現了科技給社會帶來巨大變化,感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形象而貼切。

再如:山東科文教育集團濰坊市奎文實驗初級中學的桂三新老師設計的「生活在線通過設計一次孤獨寂寞的體驗經歷,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說說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推選出最佳主角代表本小組發言;接著問:假如你在下面的情境下,自己的心情會怎樣呢?假設了多個情境讓學生去模擬;最後以小組為單位選取其中的一個場景,可以以小品、詩歌等不同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全體同學,我們從中評選出最佳明星小組。得出結論: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以及被尊重的需要等都是人非常重要的需要,這些需要都與交往有直接的關係,只能通過交往來實現。這樣的設計聯繫生活實際,回歸生活,體現思品的德育功能。

動手實驗,也是活動的主要內容,對於課堂的設計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如濰坊第八中學的丁一 老師在《搭起創新的橋樑》設計中就設計了人小鬼大點多」:視頻中我們看到有的中學生髮現老人使用馬桶不易站起來,進行了創新發明,看完你心動了嗎?有沒有躍躍欲試,也來動手發明創新想法。那就睜開我們的慧眼,行動起來吧!讓我們觀察生活中的物品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奇思妙想,創新無限吧!

(4)關於課外拓展環節設計,受專家啟發,青州市教研室的董永亮老師設計了《奮鬥成就未來》一框的「走進生活」:

活動:社會現象,討論評析

從最初的「啃老族」、「蟻族」、「富二代」之後,又出「寵二代」一說!意思是指出生在70後、80年代、90初,他們都很年輕,年齡在18歲—35歲之間。從小就被長輩寵愛著,甚至溺愛。家中有少許積蓄,但並不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而得到的;他們選擇過著平凡的生活;他們沒有目標理想,沒有父輩們那種奮鬥建設……

請針對身邊的「寵二代」現象設計一份調查問卷,並進行一次社會調查。

這樣的設計關注了學生踐行的要求,落實了本課的主題----艱苦奮鬥精神。

(5)關於板書設計。臨沂第十四中學的林秀玲老師總結到: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好的板書是文化藝術的熏陶,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綜合體現;好的板書是教師榜樣的引領;好的板書可以彌補教師教學語言的不足,多側麵塑造教師講台形象,有效地引導和控制學生。

另外,各位學員受講座的啟發,還在課堂知識小結設計、課堂結尾設計、反饋設計等方面各有妙招,鑒於篇幅,不再列舉。

(五)從理論上把握了教學設計的原則。如系統性原則、程序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反饋性原則、創新性原則、靈活性原則,這是我們今後進行教學設計的主要理論參考。不少學員也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信息體會。

總之,通過今天的學習,學員們在教學設計方面有了清晰的認識,初步學會了進行教學設計的方式方法,並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初步的嘗試,自己的教學設計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綜合起來看,我們在教學設計方面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設計需要研究目標,吃透教材。從今天提交的作業看,大部分學員的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都直接來自教參,沒有根據學生設計進行轉化。還有的學員不能吃透教材,就材料分析材料,偏離了教材的教學主旨,導致偏題。

2.教學設計的選材需要切題、精細、符合學生實際。不少學員的設計只是大量地摘錄材料,不做精簡和切合主題的分析,導致材料的作用大打折扣。

3.教學設計的活動設計習題化。有些學員吧情境理解為鋪排大量的材料,然後設計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去做題,而沒有經歷活動、參與、體驗的過程。

4.教學設計內容的本土化、生本化的問題。不少設計缺少自己學校、地市的實際,不能貼合學生實際,而是出現了「假大空」的現象。

5.教材的整合問題。不少教學設計不能綜合運用四個要素組織設計,更多的學員不敢把教材進行整合,把每個框題獨立於單元主題之外。

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我們每個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去研究、解決。


推薦閱讀:

從Blackboard和Quality Matters 看美國大學網路課程設計
《祝福》教學設計
學員有四苦,老師不得不知
《蜀道難》 教學設計

TAG:設計 | 水平 | 轉載 | 教學 | 提升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