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出離心的重要性

出離心的重要性

作者:證念文章來源:空林佛教05期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在浩浩中國歷史長河中,已有二千年之久。在傳播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這坎坷的歷程,也塑造了千千萬萬的法門龍象。特別是近代對佛教有深遠影響的太虛大師提出的人間佛教的倡導。佛教更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體現了佛弟子愛國愛教,造福人民,利益社會的本色。佛教是以人為本的。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但是人間佛教的發展方向,並不是佛法世俗化,因為,學佛與社會學是不共法。雖然佛法立足人間,特別表現在佛教的慈濟事業等,但有其不同的本質,佛教是以出世之心作入世的事業。能夠保障人間佛教的發展不成為世俗化佛法,出離心特別重要。

  「人成即佛成」更說明佛教是務實的,這也正是佛教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源泉。儒家講,仁者,人也。單講這個仁字有同情、友愛的含義。也就是說,作為人要仁義、仁德。才具備作人的資格。如果一個人對父母不孝,對兄弟不恭,對師長不敬,對朋友無信,這只是徒有人的外表。更有甚者,殺、盜、淫、妄,無惡不造,這與禽獸有何區別呢?

  佛教把法界分為十法界:有四聖六凡。四聖是佛、菩薩、聲聞、緣覺。六凡是天人、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人道為六凡之一。佛法的修證次第首先是三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寶,但這只是信佛學佛的初入門。進一步受五戒十善,才是實踐學佛之道的真正開始。受了三皈五戒,只要能夠如法奉行,絕對可保不墮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五戒的功德,可以保住人身,乃至可以上升天道為天人。從五戒來看,佛教中對人的劃分標準,更要從同情、友愛人類,推廣到一切情非情類。五戒中的不殺生戒,不僅人不可殺,小到一隻螞蟻,一隻蚊子也不可殺。人與畜生乃至一切有情無情,是有機的結合體,人類的濫殺、亂砍、亂伐,將造成生態的失調。如果不禁止,將會給人類造成災難。前不久發生的非典疫情,正是敲響了警鐘,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我們不能不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在正在發生的禽流感,雖不如非典傳播那樣嚴重,但已對人類產生危害,如果沒有有效措施,不知後果將會怎樣?從以往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水災到現今動物身上引發的一系列事情,不正是在向人類發出警告嗎?不正說明佛教所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道理嗎?這不僅是佛陀慈悲心的流露,更是佛陀大智慧的展現。從這點看,佛教中人的標準更有高一層的要求。與儒家講的區別之處在出離心,以般若為導,以出離心、菩提心的出世心去作世間事業。在五戒基礎上,進一步行十善,即上升天道為天人,但是佛法的最終目的,是在教人了生脫死。五戒十善的生天,僅止於天,而不一定能夠了生脫死。

  不了生脫死,福報享盡還要墮落。不了生脫死,縱然升到最高一層天,還是在三界之中,還要受六道生死的輪迴。受三皈五戒使眾生不墮三途,還只是了生脫死的一種權宜之計,首先使之不往下墮,扎穩了腳跟之後,再使之更上一層,而走上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戒齋,便是這一了生脫死的門徑。受持八關戒齋是眾生種的出世正因。所以,持八戒清凈者生天,不同於五戒生天,生天之後,終將得到了生脫死的涅槃之果。因為八關戒齋是重在教人出離世間,重在種植出世之因。我們學佛的目的,絕對多數是希望出離生死的,特別對在家眾來說,若不種下出世之因,殊難獲致出世之果。八關戒齋便是了生脫死之路的起點,雖僅一日一夜,種植出世的善根,終究因此功德而得到涅槃之果!

  許多信佛學佛的人,有的為了他們本身的職業需要 ,有的由於社會的牽制;有的為了家庭的責任,不能過出世的生活。甚至有的人,不論或貧或富或貴或賤,覺得世間很苦,煩惱不斷,卻不知有出世的生活可斷煩惱、出苦海。佛陀慈悲,開設了這個方便法門,令眾生由世俗生活的重重煩惱,轉而體悟出世生活的清凈安詳,而生起出世心。由此可見,出離心是修行佛道的基礎。

  時值今日,二十一世紀中的佛教是多元化的。所面臨的是機遇,也是挑戰。目前學佛的人大略有三種類型:一類是誤解。誤解的人認為佛教是大仙娘娘一類。二類是曲解。如有人對一位師父哀求說:師父啊!你讓菩薩保佑我兒子開車平安。這位師父一時也難對她說許多道理,便對她說:他不要把車開那麼快嘛!菩薩追都追不上,怎麼保佑呢?還有一位婦女問師父:我兒子不吃飯,我是念哪部經管用,還是誦大悲咒靈驗?師父真是哭笑不得說:你不用誦經也不用持咒,你回去給他買小食品,馬上就見效。三類是一知半解。佛法貴在依教奉行,如果只當作學問,縱然三藏經典倒背如流,也只是對佛法的一知半解而已。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是因為對世間執著、貪戀、不知出離。走出此誤區,須要不斷學習佛法,培養出離心,才會對佛法有正確的知見。對於出家眾而言,出家人已沒有深山古寺、青燈黃卷的修行環境。寺院已由原來封閉性轉變為集體修行辦道、旅遊觀光等的開放模式。現代化的高科技產品已走入寺院。在這樣的環境下,僧人的道心如何建立?如何能隨順世俗而廣度眾生,善巧利用種種資源來弘揚佛法,而不至於隨俗而流呢?這更須要具備出離心。出世者的態度,雖入世間而不迷世間,心心念念嚮往出世,搬柴運水皆為陶煉身心,舉手投足都在積累修道資糧。這樣,又怎會被燈紅酒綠的世間所迷惑,怎會有閒情逸緻來享受世間的五欲呢?

  綜上所述,修行佛道,無論在家出家,都要具備出離心,如果沒有發起出離心,就要依戒律逐段前進,層層向上。所謂: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佛法三藏教,毘奈耶為首。毘尼久住,正法久住。依戒律行持,漸漸凈化身心,必會生起出離心。人格由此完善,僧格因之建立,佛教法輪常轉。人間佛教的理念,將會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佛陀的教法,必將燈燈相照、代代相傳。

隨喜恭請

本文轉載佛音網站

音圖框引用網路

推薦閱讀:

對於想解脫的人,聞思和修行哪個更重要?
男人的疑惑:浪漫對女人有多重要
小孩子教會過你哪些重要的事? | 佳人
香港:溫總理講話傳達出兩個重要信息
中醫臨證內環境很重要

TAG:重要性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