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只愛玩遊戲,怎麼辦啊?」「那就玩兒啊!」

師訓君評

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一些學生在學習中過多的避免失敗,而不願意主動嘗試;有些學生雖然智商相似,但在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方面卻存在著很大差異;還有的學生只對課堂中的遊戲活動感興趣、有主動性,但對知識的理解卻不盡人意。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學習動機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習動機的方方面面有比較透徹的了解,是難以有效地組織教學的。

此次,本文將主要介紹《當代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學習動機之內驅力,幫助教師用專業的知識實現教師職業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

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美國前教育部長泰洛爾·貝爾曾說過:

「關於教育,有三件事要牢記:一是動機,二是動機,三是動機。」

所謂動機是對人們的行為原因進行描述的術語,是指引發並維持活動的傾向,它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

1.引發行為的起因是什麼?

2.使行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麼?

3.維持這一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學習動機是指激勵並維持學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學習行為傾向。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一個周末,老公陪孩子搭積木。

孩子很喜歡搭這套積木,一直在挑戰各種難度,搭一些看上去完全不著邊際的東西,而且他會盡量把所有的積木都用上,去搭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比如宇宙飛船啊什麼的(儘管在大人看來那也就是個長條)。

老公在旁邊陪了半天,終於看不下去,不知道他都搭了些什麼亂七八糟的,而且還在那講得頭頭是道。為了鼓勵孩子按照積木手冊上的圖示來搭,我先生就說「你按照圖搭出一樣,我就給你十塊錢」,十塊錢可以買他喜歡吃的甜甜圈,孩子很高興。這個時候他馬上就聽爸爸的話開始按照圖示來搭。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五分鐘完成一個,後面越來越快,兩分鐘就完成一個,他搭了警車、足球、蝸牛、花車、滑梯,很快就賺了50塊錢,那爸爸一開始覺得效果很不錯,孩子在那邊玩,他自己也可以在電腦上處理工作,看到孩子搭了一個新的造型的時候就去拍張照片,然後就獎勵十塊錢。

但是,這個時候,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爸爸發現,慢慢地孩子不是越搭越難,而是越搭越簡單:他開始搭那些正方體多面體,速度很快,一分鐘就能完成一個。

爸爸很快就發現有問題!

因為他發現,當沒有經濟(外部)刺激的時候,孩子一直在挑戰各種難度,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且不斷創新,可是當給他經濟刺激以後,他就開始搭非常簡單的,他搭積木就是為了掙錢,所以當有經濟刺激的時候,他反倒沒有探索精神了。

所以我先生就發出感嘆「原來這就是經濟刺激讓人類喪失創意的整個過程」。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引發動機的問題發生變化,其結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激發動機時,像以上的獎勵和懲罰是很多教師經常使用的工具,儘管長期使用這兩種策略能夠控制學生的很多行為,但是如果對這兩種策略的濫用可能會嚴重削弱參加活動和行為的內在動機。

學習動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個人價值觀、態度、志向水平、外來鼓勵、學習後果以及客觀現實環境的要求(如考試、競賽和升學)等諸多因素緊密關聯。今天主要來說明一下動機與興趣的關係。

興趣是指趨向某一對象活動的內在傾向,是動機的一種——內驅力。按照現代認知心理學理論,可以將內驅力分為三個層次,即認知內驅力、附屬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

認知內驅力是指兒童因好奇心而萌生的求知慾。兒童從小就有好奇心,對未見過的一切事物都好奇,愛看愛問,並渴望了解,從而產生求知慾,形成學習動機。顯然,具有趣味性的知識容易激發兒童的好奇心。教師如果能遵循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組織教學,設計認知衝突,激發求知慾望。認知衝突是人的認識和經驗與所面臨情境之間的衝突和差異。這種認知衝突給人以新奇感,富有吸引力,產生求知的衝動,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和慾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附屬內驅力就是小學生得到長者認可從而間接的提高「地位」的動機。小學生希望自我能力顯示給他人看,從而求得別人的理解、承認和讚許。一旦這種願望、心理得到滿足,便會產生學習的內驅力。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兒童自我意識相應增強,他們希望在家庭和同學中獲得地位,希望在同學中有威信,受到尊重。這種借獲得成績來提高地位的學習動機,稱為自我提高內驅力。滿足小學生自我提高的願望,可有效激發學生的這一內驅力。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多自我表現,使小學生進行無休止的追求。

由此不難發現,學生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往往更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引起極大的興趣。長期的物質獎勵不會起到促進作用,反而會呈現負面效果,而長期的精神獎勵卻能起到越來越強的帶動作用。在教學中,創設成功機會,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滿足。

蘇霍姆林斯基說: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任何巧措施都無濟於事。

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

讓學生走上講台,體會成功的滿足,不失為激發學生內驅力的好方法。

學習需要內驅力,如果脫離這一理論研究而盲目的進行興趣的培養,效果往往適得其反。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他們內在的需求,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落地。


推薦閱讀:

初二學生學習和思想的分化及其成因666雲淡風清 — Windows Live
如何克服厭學學生的厭學心理
【教學風采】學生的考前心理及其調適
那雙溫柔的手,給我觸電般的感覺!
一例學生厭學的嚴重心理問題案例報告

TAG:遊戲 | 學生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