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百年青龍橋鎮,說不盡的興衰往事
青龍橋
查慎行
瓮山西北巴溝上,
指點平橋接碾庄。
自甃清渠成石碣,
盡迴流水入宮牆。
殘荷落瓣魚鱗活,
高柳飄絲鷺頂涼。
不礙蹇驢行躄躄,
有人緩轡正思鄉。
在海淀區,有一個百年老鎮。它東鄰中央黨校,西鄰功德寺,北鄰安河橋,南靠頤和園北牆,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多少年來,它經歷過繁華與沒落,卻始終用自己年邁的身軀哺育著鎮里的人們。
這個如母親一般溫暖的古鎮,便是青龍橋鎮。
緣 起 青 龍 橋
頤和園北宮門的西邊,有一條蜿蜒的河流。河上有架單孔石橋,歲月侵蝕外加人為改建,橋的樣貌和當年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那傲然獨立的姿態和千年不朽、萬世不塌的威勢,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北京時,十分注重水利和漕運。於是命水利專家郭守敬開鑿通州直連大都城的運糧河,為河流補充水源,以濟漕運。濟漕之水入昆明湖處,原來叫做碾庄,因有片水泊,又叫七里泊。
運河的開鑿滿足了補給水源、運送糧草的需求,只是這擋護堤壩的白浮渠阻斷了人們的往來。為了通行,人們建立一座青石橋,以傳說中的祥瑞靈獸青龍命名, 這便是有著百年歷史的青龍橋。
青龍
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靈獸,屬於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四象即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聖獸。從先秦時代開始青龍就是代表太昊與東方七宿的神獸,而到了漢代五行學說開始興起,它的象徵含義又多了甲乙與春季。《淮南子》卷三記載: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故而青龍或為四象之首。
因有青龍泉水,後又建造青龍橋,於是人慢慢聚集過來,炊煙漸起。這片郭守敬修京西時設置的駐守重要水利設施、青龍閘的駐軍所在地,後逐步演變為連接玉泉山與頤和園、圓明園之間的重要市鎮。
青龍橋鎮是海淀區歷史最悠久的市鎮之一,位於三山五園的軸上,是三山五園的核心和紐帶,青龍橋鎮的建造,達到了古人「致中和」的儒家思想境界。
青龍橋古鎮舊影
青龍橋建成後,成了明清帝王及其王室成員經由海淀前往玉泉山、香山避暑游賞的必經之橋。清朝疏浚河道,將西山諸泉分流到東北,經由橋下注入圓明園,再入清河。
1742年,一個初秋雨後的清晨,乾隆皇帝來到橋上,見屏山積翠,流水澄潭,夾岸垂柳褪了綠色,水生紅蓼正在展艷。晴空下,十里稻田金燦燦,恍如畫中江南。
風吹御輦錦簾,珠串嘩嘩作響。他在濃濃稻香中,留下一首名為「青龍橋曉行」的御題詩句。詩曰:
「屏山和翠水澄潭,
颯沓衣襟爽氣含。
夾岸垂楊看綠腿,
映波晚蓼正紅酣。
風來谷口溪鳴瑟,
雨過河源天蔚藍。
十里稻畦秋早熟,
分明畫里小江南。」
富貴繁華的京西重鎮
歷史上,青龍橋古鎮是一個交通要道。
京西海淀一帶修建了幾萬間園林建築和八旗營房,水利條件的改善和皇家園林群的建設,有力地推動了京西社會經濟的發展,使當地的人口面貌和經濟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
富甲天下的權臣貴族聚居西郊,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形成了京西著名的商業三鎮——海淀鎮、青龍橋鎮和清河鎮。
青龍橋古鎮舊址
青龍橋鎮山清水秀,風景秀麗。北臨太行山余脈的紅山,南接皇家園林頤和園,中間一條河流蜿蜒流過,將青龍橋鎮分為東西兩街。
大青石鋪設的地面被南來北往的商賈小販踩得發亮,集市裡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街上著名的老字號有做點心的中元泰、做醬菜的德連苑、一條龍飯館、馬姓回民開的小吃店,還有布鋪、糧鋪、成衣鋪、山貨鋪、照相的、拉駱駝的……應有盡有。
1914年,熊濤先生在其所作《西山名勝圖記》的附圖《西山名勝全圖》中,繪有青龍橋及其附近地方的建築、河流和街道的情況。青龍橋東街兩側建有沿街房屋和居民院落,最東以石壘虎皮牆為界,當街虎皮牆上建有樓門一座。
《西山名勝全圖》
早年在這座樓門鑲有清朝皇帝的御書,東面為「山館環闉」,西面為「湖橋列市」。
青龍橋西街的畫影中,街面圖景里畫有二層閣樓。清朝末年青龍橋街市繁華熱鬧的景象由此可知一二。
據青龍橋老居民趙宏光先生回憶:在近代,那座樓門的石額只有一面,而且已經被換成「心想事成」了。青龍橋東街虎皮牆處的樓門也在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青龍橋與京西稻
除了商業發展迅速,青龍鎮的種植業也十分發達。青龍橋下河水清澈甘甜,豐沛的水源滋養著兩岸的稻米。
康熙帝曾親自主持種植京西稻,這種早熟稻因長自皇家御苑而得名「御稻米」——「色微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
京西稻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白露將至,避暑山莊里早已稻浪滾滾,稻花飄香了。這時的御瓜圃所收稻米「每歲避暑用之尚有盈餘」,呈現出一派盛世田園的景色。
湯右曾在詩中道:「稻垂麥仰足陰陽,土厚泉甘草木香。會吐雙岐銜九穗,一星天上應農祥。」
就這樣,中國結束了長城以北不種水稻的歷史。 京西稻也成為名震中外的特色產品。
古書里記載的京西稻
遺寺舊相
從青龍橋向西走,有一座功德寺橋,既然橋名中有功德寺,那功德寺在何處?
環顧四周,只看見海淀區學校後勤管理中心,而該中心的門牌號為海淀區青龍橋功德寺1號。
沒錯,這裡就是功德寺的遺址,從後勤中心大樓花園間的乾隆御筆碑、門額、拱券等遺迹,我們似乎可以看到當年那個獨具特色的寺廟園林。
功德寺乾隆御制碑和石獅
功德寺原名大承天護聖寺,始建於元朝天曆二年(1329年)。明萬曆時人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記載:「(功德寺)在西湖上,元朝敕建,曰大護國聖寺。至本朝宣德年重修,敕賜今名。乃聖駕謁陵駐蹕之所,地臨西湖,一望無際,每夏秋之間,湖水泛溢,鷗雁往來,落霞返照,寺景如畫。」大承天護聖寺在元朝是京西地區最重要的寺院,寺內建有行宮,元朝皇帝狩獵時就駐蹕在此。元朝至正初年,寺廟遭遇一場大火,宏偉獨特的廟宇頃刻被毀。
功德寺舊照
經過八十多年地沉寂,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大承天護聖寺重修,更名為「功德寺」。連功德寺周遭的景區,也被大面積地開發。
此時,元代遺留的松柏已長成參天大樹,樹冠投下巨大的陰影,將功德寺巧妙地隱藏其中,形成幽林藏寺的空靈氛圍。西湖成為京城最負盛名的風景區。元代的大承天護聖寺是中國園林史、建築史上一個獨具匠心的園林寺廟。它不同於常規概念中的寺廟,以一種帝王之勢連山跨水,橫空出世。明朝的功德寺雖然規模以不如從前,但卻有力地推動了當地風景區的開發。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將功德寺的帝王氣勢發揮到極致,成就了三山五園的宏大景象。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繪製的功德寺彩圖
清末民初時,功德寺逐漸敗落。中華民國時期,該寺改為學校。至此,獨具一格的功德寺,再不見當年風貌。
古鎮新貌
解放前夕,由於種種原因,這個百年古鎮險些在一夕之間悄無聲息地消失。就連緊挨著青龍鎮的頤和園也幾乎變成了垃圾場。
新中國成立後,青龍鎮上建起了百貨商店,衣帽副食應有盡有;文化站裡面有桌椅板凳,放些報紙畫報供人閱讀,牆上還掛著許多革命英雄人物的畫像和事迹簡介;農副產品供應收購站里,賣些白灰水泥瓦刀,兼收家養的雞鴨鵝兔之類的;還有照相館,專照個人影像合家歡……吆喝聲,叫賣聲不絕於耳,人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慈恩寺與隱修庵
此後,中共中央黨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研究院、國防大學、總參謀部總醫院、309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等許多重要的機構和設施,也建設在了青龍橋地區。
青龍橋古鎮還保留了明代古剎報國慈恩寺(建於1594年)、清代的興隆寺、民國的隱修庵(建於1924年)等古迹。
曾經那個盛極一時的京西重鎮又顯現了新面貌,形成連接明清歷史文化的載體,將原本散落在不同區域內的各個獨立的歷史遺迹再次重新縫合起來。
青龍橋上人來人往,來去之間的心情五味雜陳,耐人尋味的故事紛繁離奇。
一架橫跨歲月長河的青龍橋,一捧養育京西兒女的稻米,一座經歷百年滄桑的寺廟……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這座橋,承載了太多故事,歷經歲月磨礪,橋下流水潺潺,而橋上故事依舊。
文 / 於如意、李敏
編輯 / 李敏、劉涓
圖片來源 / 網路
特別鳴謝 / 海淀檔案館
推薦閱讀:
※當愛己成往事
※有什麼梗用了好多年一直在用?
※小說《諾丁》S01E035諾丁沒想到會這樣,向榮一人離開學校
※賴昌星的梟雄往事
※往事如煙 (作者一彎冷月)
TAG: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