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談原——《周易·賁卦》廣論
「文化」一詞,典出《周易·賁卦·彖傳》,原話是「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賁卦
《彖傳》是解釋《彖辭》的,《周易·賁卦》的《彖辭》是「賁亨,小利有攸往」,對應的《彖傳》是:「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有關賁卦的解釋,《說文解字》和《周易·序卦傳》一致,都是「賁,飾也」;而《周易雜卦傳》的說法則是「賁,無色也」。也就是說,賁卦的本意是在無色的材料上加以文飾。李零在其《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學》一書中指出:「文飾的要素,一是線條,二是色彩。前者是文理,後者是文采。」
關於文飾,在《論語》里有兩段論述——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6.18.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兩段話,分別呈現了兩組相對的概念,一組是「繪」對「素」,一組是「文」對「質」。加上《序卦傳》和《雜卦傳》上的一組「飾」對「無色」。其對應關係如下:
文飾—繪—文
無色—素—質
可以說,整個《賁卦》都是在談文飾和無色的關係。賁,離下艮上,內卦代表火,外卦代表山。金景芳、呂紹綱的《周易全解》指出:「內卦三爻『柔來而文剛』,剛已經夠了,主要是如何加柔的問題;外卦三爻『剛上而文柔』,柔足剛不足,所以重在剛。」這不就是「文質彬彬」的源頭嗎?
《周易全解》
接下來,先略談一下賁卦的六爻: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徙。(當事人甚至裝飾到了腳趾頭,而且放棄車馬不坐,改為徒步前行。)
六二,賁其須。(當事人把頭髮鬍子都打扮起來了。)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不但要打扮頭髮鬍子,還要給頭髮鬍子上油。如果要卜卦的話,永遠都吉利。)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駕車的白馬,沒有什麼文飾卻非常漂亮,一群人興高采烈,他們不是賊寇,而是在迎娶新娘。)
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裝點山丘、園林,獻上三匹黑色二淺紅共計五匹絲帛作為禮物,雖然並不豐厚,但最終還是吉利的。)
上九,白賁,無咎。(直接以素白為文飾,也就是不加文飾,沒有禍殃。)
如果把這六爻合起來,看成一個故事,大致的情形是這樣的:小夥子從頭上裝飾到腳上,頭髮鬍子都打扮好還上了油,他如此鄭重其事地出行,就是為了迎娶新娘。但為了顯示身份,他用最尊貴的白馬拉車;為了體現誠意,按照古禮獻上束帛。
「匪寇,婚媾」在《周易》里出現多次,一是《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一是《睽·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有人認為,在先秦時代,迎親的儀式還保留著遠古時代搶親的某些元素,遠遠看起來如盜匪一般,近看才知道不是盜匪,而是迎親的隊伍。
賁卦六爻解釋了「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接下來,要解釋天文、人文。
所謂天文,是「剛柔交錯,天文也」。《雜卦傳》上說「乾剛坤柔」,所以《周易》里的天文,實際上相當於現在意義上的「天文」,再加上「地理」,按照佛教的說法,就是整個「器世界」。
所謂人文,是「文明以止,人文也」。《周易全解》認為:「離謂文明,艮謂止。表現在人與人之間能夠保持彬彬有禮的關係和尊卑截然的名分,所以叫『人文也』。」也可以說,人文體現的是「情世界」。與天文不同,人文是隨時代而轉變的,在《周易》成立的周朝,人文的要素是尊卑;在現時代,人文的要素是平等。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這句話談的是世界觀的問題——觀察天文,其目的是發現世界的規律。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句話談的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觀察人文,是要用人類文明教化天下人——這也是文化的原義。
所謂「文」,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是「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於皆從文。」《周禮》注的說法是:「畫繪之事,青與赤謂之文。」這兩個解釋,正好對應了李零的文理、文采兩重含義說。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這個文,可以是繪畫的五彩,也可以是天然的文理(紋理)。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或如「如蟲御木,自然成文」,說的都是天然的紋理。而繪畫的五彩,則非天然,而是人工,體現的是人類美化自然改造世界的成果,進而引申為人類創造的輝煌文明,也就是人文。
所謂「化」,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解釋是:「教行也。教行於上,則成於下」。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教育行為,《詩經》上說「食之飲之,教之誨之」,孔子說「富之……教之」,說的都是教化。
這個化,絕不是顯山露水的,而是悄無聲息自然而然的。正所謂「春風化雨」,正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化成天下就是讓天下人不知不覺之中接受教化。教化不是口頭上的說教,也不是行動上的管教,他是一套上行下效的健全體系,而這個體系的關鍵是核心價值觀。
《大學》上說:「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諸人。」堯舜的核心價值觀是仁愛,所以天下人都變得仁愛;桀紂的核心價值觀是暴虐,所以天下人也變得暴虐。
中國現在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然後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接受她完成她,這就是「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就是新中國的「文化」。
2017年11月30日
推薦閱讀:
※揭秘燃燈古佛的前世今生
※【講座】儒家孤魂,肉身何在:儒家文化在當代中國的命運(許紀霖)
※中國傳統文化網站的首頁
※為什麼台灣會有那麼多信仰星座或風水的人?
※「熊孩子」攪動賀歲電影市場(文化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