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一篇文讀懂漢字的注音方法
直音法直音法是選用一個與被注字讀音完全相同的漢字來注音。比如,《漢書·高帝紀》中記載「單父人呂公善沛令」,其注引孟康的話說:「單,音善;父,音甫。」清代著名學者陳澧在《切韻考》中指出:「今直音與古人讀若不同,古人讀若取其近似,今直音,非確不可。」由此可見,直音法比讀若法更為精準確切。直音法在我國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時至今日,一些工具書中也偶有用之。但這種注音方法還是有一定局限的,《辭海》在解釋「直音」時就寫道:「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難識,則其法又窮。」這就是說,如果被注的字沒有同音字,那就沒辦法注音了,或被注的字有同音字但其同音字很生僻,這樣註上去讀者還是難以拼讀。反切法反切法使用兩個漢字來為一個漢字注音,前面的字稱為反切上字,取其聲母,後面的為反切下字,取其韻母和聲調(古代採用直行的書寫方式,故前字在上,後字在下)。聲母、韻母、聲調取出來之後一組合,就是那個漢字的讀音。在使用外國音標和外國字母注音之前,它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反切始見於東漢。《顏氏家訓·音辭篇》云:「孫叔然(孫炎)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又云:「至於魏世,此事大行」。大體上漢末出現反切,魏晉開始盛行。有學者認為反切的初創跟佛教傳入有關,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韻補》條認為:「反切之學,自西域入中國。」。反切法最初也稱為「反」或「翻」,後來叫「切」,所以「反切」是「反」和「切」兩種說法的合稱。這兩種說法雖然名稱不一樣,但實質沒有區別。顧炎武《音論》里說:「《禮部韻略》曰:『音韻輾轉相協謂之反,亦作翻,兩字相摩以成聲韻謂之切。』其實一也。」反切取的就是「反覆切摩」之意。唐代宗大曆年間,因皇帝害怕造反,忌諱「反」字,遂將「反」改成了「切」。
二近代的漢字注音方法——注音字母注音字母1913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教育部召集了一個「讀音統一會」,目的是為了統一字音。3月12日,會議通過了魯迅、許壽裳等多位學者的提議,將章太炎研製的一套注音符號修訂為「注音字母」。這套注音字母起初有38個,後來經過多次調整確定為37個。其名為「字母」,實際上絕大多數是由一些筆畫簡單的古代漢字(有的略加修改)組成的。利用筆畫簡單的漢字作為符號,且每個符號都有準確的讀音,書寫起來又比反切注音便利,這是注音史上的一大進步。
三現代的漢字注音方法——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而又比較有影響的拼音方案有三個: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國語羅馬字(1926年發表)、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公佈於前蘇聯海參崴)。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新中國第一部法定的拉丁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誕生了。漢語拼音方案是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在我國數百年拉丁字母注音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繼承我國上百年注音歷史傳統而制訂出來的,它又是在三百五十年來無數個漢字注音方案,尤其二十世紀的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的基礎上設計成功的,而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又遠勝於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方案。漢語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和隔音符號。
___________________
崇賢館 全國加盟店信息
╬指紋不識別,請擊右上角按鈕>>查看公眾號>>關注
推薦閱讀:
※八字論命的原理與方法
※【封面】劉旭生:夏日貪涼損腎陽!教你安然度夏的N個實用方法
※【特薦】2016猴年犯太歲生肖化解方法
※教你12個如何回答女孩子問題的方法(純乾貨)
※改運方法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