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人之心,度慈善家之腹

早就宣布將捐出個人全部財產的全美「首富」和「二富」——蓋茨和巴菲特,最近又發起倡議,鼓動億萬富翁們在有生之年或死後將自己的一半家產捐給慈善機構。這與大量移民海外的中國富豪們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對照。 同樣是有錢人,差距咋就那麼大呢?廖保平先生6月23日在「青年話題」發表《中國富豪「裸捐」之後怎麼辦》說:「思索再三,只能從制度上找答案,什麼樣的制度就有什麼樣的財富觀,什麼樣的社會就有什麼樣的富豪。」 從邏輯上,該文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美國對富豪徵收高額遺產稅,防止財富因世代相傳而過度集中,財富越多,稅賦越高,高到『逼迫』富豪把錢『貢獻』給社會,讓社會去花。它同時照顧富豪們的感受,讓他們成立各種基金會,最大限度地擁有對財產的『支配權』。實際上,富豪把管理自己的慈善基金當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業來做,這也讓富豪們掏錢掏得舒心。這,無意巧妙地實現了富豪財富的社會化。」 問題是,這一符合邏輯的說法,卻並不符合事實。它僅僅是基於「經濟人理性」的一種想當然。 我們都還記得,沒幾年以前,小布希政府提出「到2010年逐步取消遺產稅」計劃,但該計劃受到了其最大的若干位受益者的堅決反對,包括蓋茨、巴菲特、索羅斯等100多名巨富聯名刊登廣告:「請對我們徵稅」。—他們哪兒有一點被「逼捐」的無奈? 美國的遺產稅制度真正建立並穩定下來,始自1916年,晚於英國(1694年)、法國(1703年)、義大利(1862年)、日本(1905年)、德國(1906年)。而在設立這個稅種之前,當時美國的「首富」和「二富」—洛克菲勒和卡內基,就已完成了他們一生中最主要的善舉,捐出了數倍於今天蓋茨所擁有的財富。洛克菲勒捐建的芝加哥大學,早在1892年就已經開課。卡內基更是在1890年就已對外宣布:「我不再努力掙更多的財富。」在那個美國尚沒有確立遺產稅制度的年代,卡內基就已為該稅種準備下了一套道德說辭:「國家通過徵收遺產重稅表明,它譴責自私的百萬富翁的毫無價值的生活。」 即使完全按照「經濟人」的邏輯,「遺產稅逼捐」論也是有缺陷的。美國的遺產稅累進稅率確實很高,但最高也不過55%。而捐出去卻等於是100%!要說合算,遺產稅再高,捐出去也是不合算的。因此,所有以「沒有建立相關稅收制度」為借口替自己的鐵公雞行為辯解的中國富豪,都跟以「領導不提拔我」為借口貪污受賄的官僚一樣,大家姑妄聽之罷了。 至於「富豪把管理自己的慈善基金當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業來做,這也讓富豪們掏錢掏得舒心」,也是「以經濟人之心度慈善家之腹」。美國的大慈善基金,有些在創立之初確實是由主要捐款人自己出面管理,然後再逐漸移交給與自己無關的專業人士,也有些富豪則只管把錢捐給他們放心的人,自己並不「換崗」去基金會裡當CEO。譬如,在蓋茨夫婦發起的基金會,巴菲特捐的錢比這兩口子還多。老巴並不以自己的名字另搞一個新的基金會(他原先倒是曾捐建過一個小的),就更別說什麼「把管理自己的慈善基金當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業」了。 事實上,各種公益性基金的主流管理模式,都是「捐」、「管」分離的。一個富人的錢進了基金會以後,具體怎麼花,就基本跟他無關了。——這一點,也是以純粹的「經濟人理性」所無法演繹明白的。 至於廖保平先生文中對美國人樂捐原因所作的進一步的制度性解釋——美國富豪「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子女」,他的子女也會因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而體面地活著——就更是滿擰。在所有發達國家中,美國的遺產稅制度不僅是建立最晚的,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恰恰是最不完善的。然而,美國每年的民間慈善捐贈,卻足以超過其他所有發達國家慈善捐贈的總和!在那些稅更重、社會保障更完善的歐洲國家裡,富豪們反倒不那麼樂捐。 實情可能正好與邏輯相反。正因為歐洲的富豪並不按照廖保平先生的「制度邏輯」行事,對社會公益事業捐輸(所謂「第三次分配」)的熱情普遍不高,所以歐陸各國才更加重視「第二次分配」,政府征重稅自己去建公立的學校和醫院,自己向弱勢群體發放各種補貼。反過來,約翰·米克爾思韋特、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的兩位記者——在談論「美國例外論」時就指出,美國「這種慈善事業的傳統,使得美國有勇氣不需要建立歐洲式的福利國家去應對社會問題」。換句話說,正是因為美國富豪們有生生不息的慈善文化傳統,才使其遠高於歐洲諸國的貧富差距、遠低於歐洲諸國的福利保障,顯得可以容忍和維持。 歐美之間,大致相同的制度下不同的人文景觀,也反證了一切都歸結於制度論者之邏輯乏力。 對於一種利他主義行為,一定要給出一種利己主義的「合理」解釋;對於一種發自內心的道德情感,一定要找出外在的制度誘因;經濟學成了所有社會科學門類共同的「元科學」——這可能正是我們當今社會土壤里慈善文化基因稀缺的真正原因。 作者:劉健,中青在線
推薦閱讀:

福布斯公布慈善家排行榜 蓋茨捐1820億蟬聯首善
中國慈善家
解讀邵逸夫七大標籤:商人或慈善家|邵逸夫|邵氏|慈善家
我對李春平美國妻子身份保密成功的一個疑問?

TAG:經濟 | 慈善 | 慈善家 | 經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