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鑒賞與行動準則鋼要

 鑒  賞  武術不僅蘊藏有祛病強身和防身等明顯功效而受歡迎,而且它在功法的姿勢上別具一格,動作典雅古樸,柔韌圓潤,輕盈洒脫,舒展大方。所以學者通過認真鍛煉這套功法之後,不僅可使體態健美,而且還會增添一種藝術享受的樂趣。從藝術中獲得真正的樂趣,那就是「自然的美」「美在和諧之中」。全身肌肉與骨骼結構,掌握在自己的意念、想像中。如一舉手,一動足,其動作是否配合協調一致。全身的肌肉骨骼的結構在運動操練時,內部氣、外部形配合是否恰到好處(符合陰陽之理)。古代傳統氣功對於健美之訓練方法與現在國內外只是肌肉發達之美是絕然不同的。古代氣功健美術所求的美是內外和諧,即美在和諧之中,對內求「心靈之美」,即在思維上是崇高的不受任何干擾,指「七情六慾」並使內臟各部機能健全,氣血暢通,抵抗力增強,免生疾病。外求「體態安詳」,內含一種令人說不出的剛健美(全身肌肉發達適度),精神煥發、眼光炯炯有神,舉止不凡,輕靈活潑,敏捷大方。這是通過武術之技藝,鍛鍊出來的一種帶有獨特風格的自然之美。無需任何器械設備而可使任何部位的肌肉、肌肉群伸展,甚至隨意翻滾和抑制全身各部,達到治病健身之奇效。  總之,太極拳的整體機制,是循理於陰陽哲理,運行於經脈醫理,所以說凡愛好此道者,只要工夫下到,心意悟透,定會在健身、防身、鑒賞三方面都有收益。  行動準則綱要  從武術的發展過程來看,我們的前輩們特彆強調練武要講德。用現代的話來說,要德才兼備。太極拳鍛煉的基本綱要,首先要注重武德,這絕不是一句空話。因為武德與健身、防身的關係頗為密切,在練功的過程中,如果目的不純或含有其他雜念,非但功夫無成,反而會走入歧途。為此,一定要謹遵師囑,培養高尚的武林道德以及科學的鍛煉方法。  (一)德。練武者應遵守武德。所謂武德,首先是「口德」,即要注重自身修鍊,不言己之長,不道人之短。其次是「手德」,即要遇事多慮,勿躁、忍為高,即使處於忍無可忍之時,也要做到出手不傷人,點到而已,適可而止。最後是「身德」,即要以身作則,先正己而後方能正人。若能做到心胸坦白,光明正大,方可「德藝兼修」。所以說「身正則藝正」, 「藝」無德不立。總之,武術也要講德才兼備,否則必入歧途。  (二)體。習武不僅要有高尚的「武德」,而且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同時必須要有很好的體質和魄力,方能取得高超的技藝。  一般來講,體質之鍛煉應注意身心兼修,即內外並重。也就是說,對內要注意「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這基本八要。對外要做到「松肩、墜肘、涵胸、拔背、裹襠、溜臀、松腰、抽胯、頂頭懸」九點身法要求。這也是強健體魄缺一不可之練功要素。除此還要講三合,即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和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這內、外三合(也叫六合)之鍛煉,對身心之變換、機智靈活性的鍛煉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教。武術教師應怎樣進行教學?不單需要教技術,還要教人。在教學之前,教師對學生們的現實客觀情況應有足夠的了解,然後再進行教學,才會得到滿意的效果。因為人的智慧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有的一點就透,一說就明白,這樣的學生最好教。不過,也有不紮實、易忘的毛病。可是如遇到與此相反的學生,教起來就困難得多了!無論你百般講解和分析或多做示範也是不解決問題,這主要原因是由於領會能力差或記憶力不好所致,但這種人掌握的東西較為紮實。有的是因為體質強弱不同,所以對此情況應該注意,運動量的大小要掌握適當。有的學習目的不同,如因體弱或疾病,是為了恢復健康而學習的;有的是因為好奇而學習的;有的是為了強身和防身而學習的;更有的是為了爭強鬥狠,其目的不純來學習的……由於上述種種不同的學習態度,所以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教集體課程,應按照上班課的方式,分內堂課講理論。對初學者的教學法,首先應闡明練習太極拳的基礎理論知識(內容包括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即「心神意念」等基本知識),其次再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道理。外堂課是實踐練習,應抓住本堂課題所要講的某一動作的中心環節,要分清主次進步練習而增進實驗之效果。如個別教練,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之不同和身體條件及學習之目的不同等情況,應採用因人施教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上還應確定以下幾點目標:  1.完全徹底。在教學中應改變過去教學的舊框框,即不應有保守思想。教師不應該為了「光大門戶」、以派系的感情與願望來傳授技藝,而應以讓祖國的藝術瑰寶代代相傳,並發揚光大為目的。故教師要有憐才、育才之情,要誠心誠意地教,不要留一手(此手並不是招式,只會在學生身上留下一點兒毛病,即拳之八反「捕風捉影、老步腆胸、含肩縮頸、弓腰反背」等等),應樹立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完全徹底、誨人不倦的精神,毫無保留地進行教學。學生則要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而求學,對老師要尊敬,這樣方能博得老師的愛護與關心,在技藝上才能獲得老師傾囊傳授。現在向大家介紹一把尺子,拿來作為衡量教師與學生所教和所做的招式動作是否正確的標準。這把尺子就是自己的身體。因為不通過實踐而只從外形上來看是不容易看出的。在練拳和學拳時,欲要知道所做的姿勢動作是否正確,可以拿這把尺子(即自己的身子)試驗,做一姿勢如感覺身體上部輕鬆,即胸背部都很舒適,而下肢腿部特別吃力有勁,這就說明了所做的姿勢是正確的。反之,如感覺上肢僵硬有力,胸背部又有截氣和鬱悶不舒的感覺,而下肢腿部卻不覺吃力,並且有浮而不定等狀態發生,這就是姿勢不夠正確的表現。這就是所謂衡量姿勢動作是否正確的最標準的尺度。  2.新的發展。太極拳本身蘊藏有許多科學道理,我們應在現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研究,使其在科學理論指引下有更新的發展。太極拳在呼吸方面。通過後天(大氣)呼吸之氣而培育身中之真氣(元精、元炁、無神)飽滿運行無端。太極之真諦,即為「周易」。周易即太極圖像之化身,即圓周裡面有陰陽、動靜不停變化著,對立統一,周而復始,循環無端,形成一個整圓。此處所謂之圓,實際可理解為多維空間中的無限個圓。  3.深度和廣度。太極拳練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體用兼備呢?俗語說「學無止境」。練一天有一天的進步,功夫不虧人,這有一定道理。所以欲求達到高深地步,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這規律就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低級到高級」進行鍛煉。關於深度問題,必須掌握好運動量的大小和姿勢的高低,這對於功夫進步的深淺是有很大關係的。廣度問題是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程度有關。對初學者來說應先求普及,在普及的基礎上再提高,在提高的基礎上再普及。這樣實踐才能符合加大深度和廣度的要求。在教學中語言力求通俗易懂,動作力求身體各部器官協調發展,不僅有動作之形,更重要的要有形成動作之意念、心思,方能使氣運於身,達到身強體健之效,也就是讓活躍精神附於健康的身體,促進健康的精神、互為表裡,相互制約,這是辯證的統一。  總之,教師只能負指引的責任,還要靠學生自己肯下工夫進行鍛煉方能成功。俗話說得好,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拳經所謂「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都是指此而言的。中國武術廣無涯際,深邃莫測,真是學無止境,即便學到一點東西也決不能驕傲自滿, 「驕者必敗」之理,習武者不可不知。  4.學。學生應怎樣學習「太極拳健身與技擊」,方能迅速地掌握它和運用它,並能達到健身之目的呢?這一定要按著本功演練之步驟進行學習。對欲求深造者來說,若能嚴格要求自己,則進步必然會迅速;對一般練習者可以放寬尺度,結合個人條件進行練習即可,但不要懷畏懼之心或怕學不好的思想。學習本功法不單要了解它的動作線路,同時還應該了解各個動作的要點、標準和糾正錯誤的方法,以及身心的變化狀態等。就是說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外形,更重要的是應該知道它的實質。我們應該知道怎樣練是正確的,而怎樣練是不正確的,檢驗標準是什麼,然後再從事練習,才不致發生較大的錯誤和產生危害,從而取得鍛煉的功效。此標準應從姿勢、動作、運勁、呼吸等方面求之,即可得其準繩


推薦閱讀:

唐詩鑒賞100例(60
中華詩詞鑒賞(春、夏、秋、冬、山、水、日、月)
山高水長真情在 徐坤連山水畫中美景鑒賞
唐詩鑒賞辭典 送友人 李白
詩歌鑒賞:2010年最新名校模擬精匯(130題)(轉)?4

TAG:行動 | 太極 | 鑒賞 |